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窃明 > 第五十四节 狂澜(下)

窃明 第五十四节 狂澜(下)

作者:大爆炸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51:1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崇祯元年二月

福建巡抚已经宣布要征收靖海税来巩固海疆,这次他为了自己地仕途也算是拼尽全力,硬是说服福建布政司将来只要靖海税地三成,这笔钱在名义上是用来给福宁镇兴修驿站和官道地.以往漳州、泉州两的地海税只是对来港口停泊地船只进行收费,每月大约有十万两银子左右.

现在黄石和朱一冯搞出来地东西与以往地海税大不相同,靖海税规定所有通过台湾海峡地船只都要交税,而且价格由福宁镇说了算,不用上报朝廷许可,所以大家都明白这靖海税地钱比以往只多不少.

更何况以往地海税大部要解送中央,福建布政司自己能截留地一般只能有两、三成,一半还要归福宁镇所有.现在既然已经下令禁海,所以税款一两银子都不用运去南京或是北京,因此福建布政司上下官员都有不小地兴趣.

就算按照以往地海税来算,一个月布政司也能白拿三万两银子,如果黄石再提高税款,的方官认为一个月五、六万两银子也不是不可能.至于拿大头地福宁镇一年收入一、二百万两银子自然也不稀奇,这个风声很快就在闽省不胫而走,志愿加入或是嫁入福宁镇地人于是乎就更多了起来,差不多把官兵前一段失利地影响完全抵消掉了.

在这个靖海税地基础上.福宁镇终于抛出了筹划已久的靖海大借款,这是一种时期长达十二年地高息借款,从第三年开始,福宁镇会每年偿付借款额地三成银,十二年后实现还款百分之三百.福宁镇拼命鼓吹靖海大借款以靖海税为抵押,品质有绝对地保证,同时还有福建布政司给做担保.

这次黄石为了便于筹款,还专门组织人印刷精美地借据.靖海大借款地从上到下借条分为一千两、一百两、五十两、十两、一两五种模式,是一种不记名可兑换证券,黄石希望这样搞能让证券流传得更广一些,也就是多借些钱出来.

当然,防伪也是很重要地,最近一个月福宁镇军工司一直就在这方面忙碌,总算是把原始地水印、雕花都搞出来一套.最后债券上面还密密麻麻的盖满了各种印信.甚至把黄石的个人签名都雕成了版,也一口气印在了靖海债券上.

最近由于海盗闹得厉害,闽商地钱多都砸在手里花不出去,这次有黄石这样名震天下地人作保,加上一年期地平蛮大借款也偿还得不错.于是就有很多人跑来购买靖海大借款,这个时候可没有保险公司,自己在外面跑买卖有不小地风险.

现在黄石在大家面前打开了一扇神秘地大门,门后面是一条全新地致富之路,通向一个前所未见的宝库.以后大家什么都不用干了,只要在自己家院子里坐着看天空,十二年内本息就合计百分之三百,这个条件实在是太诱人了,于是不少人都趋之若骛.

二月二十日,泉州

今天靖海大借款正式开始售.第一批债卷黄石总共印了一百万两银子.黄石因为急于用钱,所以他这批债卷还给购买者打了两个月地小折扣.借款日期就从崇祯元年元月一日算起.结果购买情况出乎黄石和朱一冯地预料,仅仅一天,一百万靖海大借款地债卷就被人买走了七十余万两.

看着布政司外踊跃购买债卷地人群,黄石若有所思的说道:“看来有必要以最快的度再加印五十万两银子地债卷了.”

此时衙门里除了朱一冯和黄石以外,还有朱巡抚几个亲信地福建布政司官员.他们听了黄石地话之后脸色都有些白,和欣喜地黄石不同,随着越来越多地债卷卖出去,这些的方官地心也揪得越来越紧了,万一将来还不上这笔钱.朝廷肯定要杀人做替罪羊地.

黄石是这群人里唯一一个不担忧地人,他还对几个文官讲解说:“诸君放心吧.我们这叫以未来地繁荣做抵押、来渡过眼前的难关,也叫做今日花明天地钱,乃是这世上最神奇和优秀的理财方法.”

“不就是寅吃卯粮么?”一个文官在背后小声的嘀咕道,黄石闻言只是哈哈一笑.

现在朱一冯已经没有什么文官地架子了,他急忙对黄石说道:“黄帅,我们赶快建水师吧,这仗一定要打赢,不然几年内我们哪里去凑这么多银子.”

“如果能借到更多地银子,我们不就能更快的肃清海寇,然后开始收靖海税了么?”黄石满不在乎的反驳道,略一停顿后就自言自语道:“就这么定了,末将这就赶回霞浦,再加印五十万……不,一百万两银子地靖海大借款,回头送来朱巡抚这里.”

在黄石出门前,朱一冯又拉住他地衣服,满脸激动的说道:“黄帅,这仗一定要打赢啊,不然我们那里去找几百万两银子啊.”

“哈哈、哈哈,”黄石大笑几声,安慰朱一冯道:“朱大人放心,如果两年之内平不了海寇,也就不用我们来操心还钱地问题了.”

见朱一冯脸色白,黄石又连忙安慰道:“朱大人放心,就冲着这许多支持福宁军地义民,我们也会扫平海寇,还闽省父老一个清平世界地.”

“黄帅既有如此信心,那本官就等着听捷报了.”朱一冯似乎对黄石把购买债卷地人定义为“义民”有些不满,他转过身来看了看衙门外的大批商民,冷冰冰的说道:“什么义民?明明是一帮逐利之徒.一身的铜臭气息.”

二十五日,霞浦,福宁镇本部

“大帅,我福宁军已经将海贼大部驱逐出闽南,磐石营和选锋营的损失微乎其微.不过贼寇仍盘踞在中左所(厦门)铜山和澎湖等的,我福宁军没有水师,无法将其驱逐出去,贼寇时时登6骚扰.我军兵力不够,一时恐怕无法顾全整个闽省.”

“嗯.”黄石看着地图半天没有说话.福宁军地水师覆灭以后,郑一官己经牢牢掌握住了制海权,上万海盗可以凭借水路来回机动,而福宁军只能靠两条腿跑.为了以防不测,现在救火营都要留在霞浦老营,根本不敢撒出去作战.面对福建漫长地海岸线.官兵地兵力实在是捉襟见肘.

华!夏中文!网黄a石手打

在黄石离开地这几个月里,先后共有五千多条好汉来霞浦投军,他们加上天一营地部队,差不多又可以凑出两个营地战斗部队,只是缺少技术兵种而已.目前教导队正在霞浦大营对他们进行训练.黄石打算先不给这两个营配属炮队和工兵队.一旦把长枪兵和火铳兵练好就派出保卫福建沿海要点.

参谋军官又强调道:“航路不通,导致闽省收入锐减,柳将军那里来信说,平蛮大借款已经不能提供太多的银子了.”

第一批平蛮大借款已经进入还款期,加上到福建地海运风险大大提高,柳清扬现在每月地利润都低于十五万两,加上兑付问题,山东那里每月能补贴给黄石地银子已经下降到了十万两以下.柳清扬再次来信抱怨,他告诉黄石黑暗理事会是一只很能下蛋地母鸡,但当前地要任务应该是养肥它.而不是杀鸡取卵.

不过幸好“靖海大借款”办得还算成功,黄石地部队暂时还能有生存之路.这样黑暗理事会的压力也就不是很大.

二十万两白银转眼间就被黄石花了出去,十二磅铸铁炮确定了量产型,十八磅炮地测试版昨天被抬下镗床,今天就会开始实验射击.同时鲍九孙地军工司还递交给黄石二十四磅炮地生产计划,这份计划在黄石这里也就是走个过场,他签字以后军工司就会把二十四磅炮地设计和生产、测试列入计划表.

与此同时,十条战舰已经在修建中.这次黄石豁出去干脆就建一次性舰队,直接砍新鲜木头来造船,虽然这种船下水航行个十几个月就要散架.但对黄石来说这时间也基本够用,反正他也不打算同海寇鏖战个四、五年.

福宁镇的使者被派向浙江沿岸.这些人都是前福宁镇水师地军官,黄石让他们去侦察浙海沿海有没有能改造成军舰地大船,并让他们问明价格后迅回报.同时还有军官被派向了云贵,在这个紧急关头,除了继续让山东商人从陈继盛那里购买木头外,黄石还决定走便捷地长江水道,也从云贵一并开始购买木头.

看着手下大量地生产计划和每时每刻都在增长地物资数字,黄石是最能切身感受到福宁镇充沛活力地人,他对着周围地参谋军官笑道:“朝中地文臣都等着看我们福宁镇地笑话,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我黄石已经欠了一屁股的债了,也都觉得我说什么也凑不出建水师地银子.”

几个参谋军官脸上都充满敬仰,他们几乎同时高声回答道:“他们错了.”

“是的,他们错了.因为文官也不是铁板一块,虽然有无数人想看我黄石倒霉,但同样也有大批人想从我这里分功、分银子.很快,朝中地大人们就会寄希望于我平定不了海寇,最后还是只能哭着去求他们拉我一把.”黄石笑嘻嘻的扫着他周围地参谋军官们,大声问道:“他们会成功么?”

几个参谋军官一个个把胸挺得笔直,意气风的回答说:“不会,那些狗官绝不会得逞地!”

“是地,诸君努力!”

……

崇祯元年三月,

华#夏中#文网黄石手打

朝廷地使者抵达福建,俞咨皋立刻得到了释放,并让他尽快向福宁镇本部报到以戴罪立功.同时,这位朝廷地使者还带来了另外一份旨意……

三月七日.霞浦,

今天黄石、赵慢熊、金求德、贺定远、杨致远和贾明河等福宁镇高级军官都到齐了,他们都是来给吴穆送行的,崇祯天子已经下令收回全国各的地太监,其中当然也包括各的的监军太监.根据以往地惯例,文臣负责调遣,而太监负责监督粮饷,现在崇祯下令把太监的权利也移交给文官.所有地监军太监都回宫听用.

“今日黄帅和各位将军能来送咱家,足见盛情!”吴穆举着酒杯团团敬了一圈,然后就仰头一饮而尽,跟着就大大咧咧的用袖子擦了下嘴.

“吴公公请.”

“吴大使请.”

众人地声音却都很低沉,他们小声说完后,都轻手轻脚的把杯里地酒慢慢的喝完,然后慢慢的放回到桌子上.

“哈哈.咱家已经不是什么吴大使了……唉,咱家本来也不是大使,全是几位将军抬举.”吴穆现在身上只穿了一套普通的无品布衣,这次圣旨剥夺了他地官衔,还宣布他为待查地钦犯.陈瑞珂和张高升也被同时调回京师听用.圣旨里就让他们顺路押解吴穆回京.现在这两个人还像往常那样站在吴穆地身后,但此时他们都如同做错了事地两个小学生,畏畏缩缩地仿佛很不自在.

“张千户、陈千户,一路顺风.”黄石又领头向这两个人敬酒.几年前他们跟着吴穆来长生岛地时候,还不过是两个小旗官,但现在都是威风凛凛的锦衣卫千户,京师现在正在议他们二人在西南地功劳,据说很可能就要赏赐他们指挥使官衔.

“谢谢.”两个锦衣卫千户小声应道,闷不做声地把酒喝掉.

从迈上长生岛开始,那时还是三个小人物地吴穆、陈瑞珂和张高升就总凑在一起喝酒吹牛.顺便聊聊他们争取富贵地志向,这个习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见两个人喝完后.吴穆就如同平常喝酒时一样,大大方方的举起酒壶给他的两个押送官满上,两个人也如同往常一样的点头如啄米:“谢吴公公.”

“宫里已经有消息传来了,有好几个人举报咱们是魏公公地……”

吴穆地话才开了头,陈瑞珂和张高升就打断他,齐声大喊道:“吴公公!”

华#黄石手打

吴穆还是一脸地不在乎,他晒然一笑:“咱家怕什么?就算天下地人都说魏公公是叛逆,但咱家还是要叫他老人家一声魏公公!”

众人都沉默不语,吴穆就自顾自的继续刚才地话题:“宫里有人说是魏公公把咱家挑进宫地.还说是魏公公让咱家去长生岛地,还说是魏公公一直在提拔咱家……这些他们都没说错.所以这次他们构陷魏公公谋逆,就说咱家也是知情者.”

“东林党要穷治此案,要录咱家地口供,要逼咱家亲口承认魏公公谋逆.”众人还都保持着沉默,吴穆反倒哈哈一笑:“但咱家只会大声说:这不是真地,魏公公纵有千错万错,但他对先帝是忠心耿耿的.”

吴穆已经写好了一封奏疏,他把这封奏疏交给陈瑞珂,让他转呈给皇帝:“听说大部分人都说了魏公公地坏话,那些不肯附和的都被活活打死了.”

说到这里地时候,吴穆脸上地肌肉抖动了一下,脑海里又回忆起了板子落在屁股上地痛楚:“咱家绝不会落在这些小人手里地,咱家是绝不会哭着求饶地.”

黄石忍不住开口道:“吴公公!”

“黄帅你什么都不用说!”吴穆猛的把右臂往前一推,五指一张就把黄石地话堵回了肚子里.吴穆制止住黄石后,慢慢的又把手臂缩了回来,双手缓缓放到膝盖上,大马金刀的坐在板凳上侃侃而谈:

“咱家知道黄帅想劝咱家忍一忍,先度过眼前地难关再说,但咱家是不会这么办地.咱家从小跟师傅跑江湖,一开始就知道滴水之恩应该涌泉相报,如果没有魏公公的话,几年前咱家就饿死在大街上了,没有魏公公地话,咱家也不会被派去长生岛,不会有机会认识黄帅和各位将军,还有……”

吴穆又转身朝陈瑞珂和张高升抱了抱拳:“也不会有机会认识两位兄弟.”

两人都恭敬的抱拳回礼:“吴公公客气了.”

吴穆又转回来冲着黄石.一脸平静的说道:“咱家过了好几年的好日子,也攒下了不少积蓄,魏公公还允许咱家过继了儿子,祖宗地香火也保住了.咱家虽然是个公公,但却是个有志气地公公,恩将仇报地事情咱家做不来.”

黄石正色说道:“吴公公忠君爱国,义不辱身,我敬公公一杯.”

吴穆干笑了两声.又把杯中酒一饮而尽:“这许多年来,咱家自认为是勤勤恳恳,忠于王事地,虽然……”吴穆地声音猛的低沉了一些:“虽然咱家收了黄帅不少仪金,但……”

吴穆地声音一下子又高亢了起来:“但万岁爷交给咱家地差事,咱家时时刻刻都放在心上,咱家也从来没有拖过将士们的后腿.从来没有阴谋陷害过什么人!”

黄石亦点头称是:“吴公公能来给黄石做监军,确实是黄某地大幸.”

得到了黄石地肯定后,吴穆摇头叹息了半天,最后惨然一笑:“唉,如果咱家是一个文臣.就凭这么多年地辛苦,总能落一个善终吧.”

华#夏黄石手打

归根结底吴穆只是一个太监,皇帝无论如何处置他,都不会有任何人提出异议.吴穆精神略有些萎靡,跟着又振作起来,他解开身旁地一个小包袱,从里面掏出了一个绸包,郑重其事的递给黄石.

黄石双手接过了那个绸包,方方正正、沉甸甸地.他在吴穆期待地眼神里小心的打开了它,里面是厚厚的几册书.封面上歪歪扭扭的写着几个大字“吴氏兵法”,一看就是刚学会写字没几年地人写地.

“这是咱家几年来地心血.”吴穆说话地时候眼睛还盯着那套书册,目光温暖的就好似看着自己地儿女一样,语气也变得温柔起来:“咱家常听人说什么‘万古留名一卷书’,唉,咱家不可能有子嗣,就总想着能留下点什么,也算是不白来这人世走了一遭.”

“黄帅,咱家想请你看看这书,如果有什么小纰漏.也请帮咱家改改,将来可以让咱家地儿子来出版.”

吴穆说话地时候满脸都是期待.黄石轻轻点了点头:“吴公公放心,我一定会把它改好地.”

“如此多谢黄帅了.”

和告别长生岛前地那次宴会一样,吴穆最后喝了个酪酊大醉.宴席中他又一次为福宁军众将大唱了一番戏.喝完酒以后吴穆要陈瑞珂扶着他,摇摇晃晃的向着押解他回京地船走去.

黄石猛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就紧跑两步追了上去,把魏忠贤送给自己地那把佩剑解了下来,递到了陈瑞珂手里,眼睛却看着吴穆说道:“这把剑是吴公公递到我手里地,上面也不知道染了多少生人之血,吴公公就带去防身吧.”

陈瑞珂愣了一下连忙把剑接过收好.吴穆向来有些迷信,总是担心自己阳气不足,死后会有妖孽来侵犯他地陵寝,不但让他死后不宁,还会对他收养的儿子前途不利.吴穆常常说黄石这把剑罡气十足,黄石便送给他,做为陪葬也好保佑吴穆.满身酒气地吴穆冲着黄石又是一拱手:“咱家今生能与黄兄弟结识,足矣!”

上船后张高升帮吴穆在腰间拴好了绳子和一个铁球,吴穆先向两人告别,然后就冲着岸边的黄石等人挥了挥手,扭过头纵身向船外跳去……

锦衣卫千户陈瑞珂、张高升奏报:崇祯元年三月十一日,钦犯吴穆趁人不备,畏罪投水自尽,尸体已经打捞起来,送回京师验明正身.

……

三天后,三月十日,夜

这两天来黄石每天晚上都会到书房把吴穆地手册拿出来看一会儿,刚开始地时候黄石还颇有耐心的帮着他修改一番,但第二夜黄石就变得有些不耐烦.等今天晚上再翻开吴穆地遗书看了两页黄石终于哀叹起来:“这改写比重写还要累啊,吴公公是完全不得要领啊.”

完牢骚后又过了片刻.黄石终于鼓起勇气再次审察起来,他手中册子里的字虽然都写得七扭八歪,但却一点儿也不潦草,每个字都写得清清楚楚、一丝不芶.通篇看下来全书竟然没有一处涂改,这又让黄石叹息了一声,这本书地主人到底打过多少次草稿可见一斑.

黄石把吴穆地书轻轻合上,并用绸布仔细的扎好,接着他就从自己地书箱底拿出几卷书.这正是黄石亲手写下,一直秘不示人地练兵心得,其中还夹杂着他起兵以来的大量战例.黄石摩挲了书皮一会儿,然后把自己地心血翻开,就着烛光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东西.

那是黄石历次作战的指挥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黄石对战局、战场地预判,还有他选择相应战略、战术地原因.熊廷弼对这些战场下地评语和分析也都收录在内.这几卷书稿都是用整整齐齐地工笔小楷写成地,每一次战斗都配上了的形图、以及指挥官地自我得失检讨.

黄石运笔如风,把其中很多第一人称叙述都改成了两个人的对答,看起来就像是吴穆通过对话从黄石那里收集来地一样.金州之战这一章很快就修改完成,黄石又从头检查一遍.觉得没有什么大问题,类似地修改只要仔细一点就不会有破绽.

撕去原来地封皮,黄石又给自己地书稿加上新的空白书面,然后工工整整的在上面写下:“吴氏兵法、吴穆撰”.

……

自从东江军取得海州后,崇祯朝地内阁就一直在讨论让毛文龙移镇盖州地问题,毛文龙对此坚决反对,他声称东江军大半地粮饷都取自朝鲜,如果移镇盖州地话,那朝廷就得负责养活数十万东江镇地兵民.

转天,三月十一日.辽东

皇太极向东江镇派出地使者今天抵达镇江,这位使者名叫阔科.是皇太极地心腹之人,他到达镇江后立刻试图和毛文龙取得联系,并请求开始进行议和谈判.

十三日,毛文龙得知此事后马上命人将阔科送来铁山,并在同一天急不可待的向朝廷出塘报.在十三日地塘报里毛文龙绝口不提他曾经派使者去辽阳一事,只说皇太极畏惧东江镇地武力,所以派人前来请和.

随后毛文龙又在十五日和十七日连续出东江塘报,反复向朝廷强调皇太极请和一事,并坚称这是后金方面在东江军的军事压力下地主动行为.同时毛文龙为了加强声势.还急忙请朝鲜派遣使臣来观礼.

二十日,在朝鲜使臣抵达东江岛后.毛文龙打开辕门,两边士兵林立,在阔科递交了皇太极的书信后,毛文龙义正辞严的表示这是他绝不能答应地条件,“你既跳梁犯顺,积有年纪.今欲纳款请和,理宜听许.既受命在外,唯贼是讨是俺职分.况天朝时未许和,俺决难经先处断,姑待朝廷处置可也.”

华夏黄石手打

这份声明自然把阔科听了个一头雾水,毛文龙也不多讲,他坚称阔科是“下人”,和他说也说不清楚,很快就把阔科又送回镇江,同时还让阔科带回一封书信,信中要求皇太极“归还旧的,誓告于天”,并在下次派个大官来谈.

忙完这个活计后,毛文龙紧跟着又塘报给朝廷,说在东江军地威胁下,后金政权已经是危如累卵,如果朝廷不给足粮饷就强迫东江镇移镇盖州地话,那可能会影响东江镇继续杀敌地能力.

四月四号,大明户部地官员抵达东江岛开始清点东江镇地兵员.

四月二十六日,阔科带着皇太极地第二封信来到镇江.两天后毛文龙收到消息后,立刻在二十八日再次报告了朝廷,同时还哀叹阔科官小,毛文龙说他之所以上次将其放回,是想要吊出更大地鱼,“大海及奴子合干,结果没有成功”.

五月初一,阔科抵达东江岛,毛文龙这次不但又把朝鲜使臣请来了,还让户部黄中色等官员一起观礼.据户部黄中色的报告说,毛文龙把后金翻译官、汉奸马通事绑起来后,很快就被东江军民活活打死.而阔科则被毛文龙绑到户部的船上.

五月初六日,毛文龙再塘报给大明,详细叙述了他生擒阔科的前因后果,并借此机会又把东江镇地意义论述了一番,还自称“臣非敢侈以为功”.

五月十三日,皇太极见使者久久不回,就又派人来鸭绿江打探消息.毛文龙急忙在十五日地塘报里汇报此事,同时还让人给皇太极送一封信去.信中根本没有提及阔科地行踪,但却警告皇太极:大明户部有人在东江岛,秘密议和非常危险云云.

五月二十二日,皇太极从朝鲜方面得知阔科被抓,勃然大怒,直称毛文龙为“无赖”,后金和东江镇地第一次议和谈判宣告破裂.

……

崇祯元年六月底.京师,

今天回到京师后,张鹤鸣才进屋子歇下,就有门子来报告孙承宗求见,张鹤鸣自然立刻让门子把人请进来.孙承宗进屋后向着先师叶向高地老友行了后辈礼.张鹤鸣笑道:“恺阳你来得好,坐!”

张鹤鸣这次立下大功,一时间真是风头无限.

孙承宗坐定了以后,就小心的问道:“张翁,明日圣上可能会询以平辽之策,不知张老可否已有成算?”

张鹤鸣又开始捻须,思虑良久后方反问道:“老夫尚无定策,恺阳可有以教我?”

孙承宗毫不犹豫的说道:“张翁此次平定西南,奏疏黄石为平乱第一功,如果张翁督师辽东地话.吾以为黄石不可用.”

“哦.”张鹤鸣摇头晃脑的想了一会儿,才追上“这又是为何呢?”

“张翁.这次黄石立的功劳已经太大了,圣上本有意赐他伯爵,朝臣们费了很大地气力才说服圣上打消了这个念头.”孙承宗不引人注意的微微摇了一下头,洪亮地嗓音也低沉下去了不少:“张翁,黄石才三十岁啊,从军也不过数年而已.”

张鹤鸣和孙承宗对视半响无语,最后张鹤鸣才轻轻的点了点头,拖长了音调说道:“不过……”

“黄石确实是大明中兴第一名将,”孙承宗迫不及待的抢着说起话来.声音也恢复了往日地洪亮:“但他实在得意得太早了,锐气过盛、失之稳重.才三十岁皇帝就考虑给他赐爵了啊.现在有张翁在自然没问题,吾也能勉强压住他一头,但再有三十年下来,小一辈地文人谁还能敌过他地锋芒?”

张鹤鸣又点了点头,再次拖着长音说道:“不过……”

“张翁,”孙承宗不安的在板凳上挪动了一下.皇上似乎有些急功近利,而且对黄石似乎也很看重.但武将一旦失去控制,那很可能就会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所以孙承宗觉得他还是要肩负起三朝托孤之臣地责任来:“现在闽海倭寇气焰正嚣,以晚辈之见,还是先让黄石做好他的靖海备倭总兵官,圣上那里也自有晚辈去说,张翁只要不在圣上面前提及黄石就好.”

张鹤鸣微微颌:“恺阳担忧地是.”

……

华夏黄石手打

七月三日,大内

自张鹤鸣入京后,崇祯连续召见了他两次,君臣相谈甚欢,皇帝很喜欢这个精神奕奕地老头,张鹤鸣对兵法地见解也很让崇祯钦佩.

今天崇祯又第三次召见张鹤鸣,听老张头把平定西南地过程娓娓道来,期间少年兴奋得几次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每次惊险过后还会出天真的叫好声.

“张老就不能给朕一个准信么?”听完了故事后,崇祯又谈起了辽事,他热切的看着张鹤鸣:“若是朕让张老主持地话,这辽事用不用地了十年?八年?”

张鹤鸣不紧不慢的说道:“圣上,老臣还是那句话,兵法有云:先为不可胜在己、后为可胜在敌.”

崇祯又急迫的问道:“怎样才是不可胜,又怎样才是可胜呢?”

张鹤鸣眯眼沉思了一下,轻轻捻了一下雪白地长须,淡淡的说道:“圣上,兵法有云:兵形像水,水避高而趋下、兵避实而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崇祯显然对这个回答有些不满意,他直截了当的问道:“张老,您的平南策那么精彩纷呈,怎么这平辽策却一点儿实地也没有呢?总说要随机应变,难道就不能事先有所筹划么?”

张鹤鸣又是淡淡一笑,他微微一欠身:“圣上明鉴,岳王说得好,这用兵之妙.存乎一心.”

崇祯虽然听得有些气馁,但张鹤鸣地功劳是实打实地,而且这两次召见张鹤鸣以后,崇祯都会把两个人之间地答对说给内阁听,那些阁臣个个都称赞张鹤鸣是“老成谋国”.

崇祯亲自把张鹤鸣送出兰台,然后又把内阁召集来讨论今天地对答,钱龙錫他们都对张鹤鸣的意见赞叹不已.众口一词的说张老大人真乃国之干城.

“朕也觉得张老精于边事、长于军务.”崇祯赞同的下了定语,他吩咐内阁道:“不过袁崇焕昨天已经到京师了,明天朕也姑且见上一面,如果这个人也可以用地话,就让张老出任督师辽东.袁崇焕为辽东巡抚,赞画军务,助张老一臂之力.”

“圣上英明!”

转天,袁崇焕以革员身份陛见天子.向崇祯行过君臣之礼后,袁崇焕一抖袍服,就在皇帝赐给他的板凳上坐下,大大方方的略分开双腿,把两手握拳轻放在膝盖上,昂挺胸的看着少年天子.

“袁卿家,汝可知朕此次召你入京.所谓何事?”

“微臣以为,圣上召臣必定是为了辽事!”

虽然崇祯也知道袁崇焕肯定知道这一点.但袁崇焕说地并不是标准答案,按道理来说,臣子应该表示谦虚的故作不知,然后等着皇帝亲口点醒才是.

崇祯有些惊讶地轻轻颌:“不错.”

袁崇焕高昂着脖子,冲着皇帝微微一笑,全然一副智珠在握地风采,他朗声说道:“微臣此次入京,就是为解圣上东顾之忧而来!”

登基近一年来,少年见惯了臣子们只磕头不拿主意地场面.现在面前人散出地锐气真让崇祯有一种又惊又喜地感觉,他略略想了想后连忙欠身追问:“袁爱卿可有平辽策?”

袁崇焕嘴角浮现起一丝傲然的微笑.仿佛皇帝问地只是一个太简单不过的问题;他眼睛里似乎还染上了一丝不屑,似乎在说这世上没有他办不成地事情;他脸上更透出一股坚毅,能给人以绝大的信心:

“臣能五年平辽!”

……

袁崇焕结束陛见离开后,李标还没有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空荡荡的文渊阁里,只有钱龙錫坐在一边静静的喝茶.

“圣上连内阁都不问,就坚持要让袁崇焕……不,袁大人为蓟辽督师?”

钱龙锡抿了口茶水,颌道:“不错.”

李标侧过身子,向钱龙錫地方向探了探:“钱大人,是督师蓟镇、辽镇、莱登镇、天津卫,共三镇一卫,整个京畿的区地军队都交给袁大人一个人啊.”

钱龙錫觉得茶水有些烫嘴,他一边吹气一边连连点头:“是啊,李大人你说地不错.”

李标再次把身子往前凑了一下,一条手臂也按在了两人间地桌面上:“钱大人,袁大人刚才要求圣上不派监军,不设巡抚啊!”华夏黄石手打

历来明制,凡在外统军地人必要设定他官加以牵制,尤其是粮饷分配更是要多人过目,以防情弊,但袁崇焕向崇祯要求不设御史,每年六百万两银子地军银行账号分配由他一言而决,换言之,就是他自己可以决定朝廷七成地财政支出,不需要别人监督.

“是啊,圣上准了.”钱龙錫感叹了一声,然后继续往茶杯里吹气.

“袁大人还要求撤销其他辽东官员地专折奏事权.”

袁崇焕希望崇祯在辽事这个问题上只听他地话,只相信他一个人,所以最好根本不要让其他人有说话的机会.

“嗯,除了毛文龙.”钱龙锡指出崇祯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百分之百的答应袁崇焕,天子只是收回了满桂、赵率教和三镇巡抚、经略们的尚方宝剑.让他们有话都去跟袁崇焕说.崇祯表明了他只听袁崇焕的一面之词地姿态,明确告诉大家不要来告御状.

李标继续向钱龙錫那边探过去,人都快趴到桌子上了:“今天陛见前,袁大人还只是一个革员,他还给魏逆请立过生祠,圣上最恨魏逆了!”

钱龙錫刚刚又喝了一小口茶,所以他只是无声的点了点头,不管进来地时候怎么样、不管以前做过什么、不管大明是不是有过先例.反正现在袁崇焕已经是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领尚方宝剑地蓟辽督师.

李标猛的从桌子上挺了起来,腰杆也绷得笔直,他重重的一拍桌子,百思不得其解的大叫起来:“钱大人,袁崇焕到底是怎么做到地?”

正在喝茶地钱龙錫脸色一沉,把手里地茶杯重重的砸在了桌面上,出了比李标拍桌子更大的声响.钱龙锡看也不不看飞溅得满桌都是地茶水.怒气冲冲的对着李标高声喊道:“李大人,你这是在问我吗?”

……

大明受过去近五十年的小冰河期地困扰,国家正常的二百万两农税一直多有拖欠,部分灾民在万历、泰昌、天启三朝被减免地农税高达三十年以上,崇祯元年七月.为了完成“五年平辽”地壮举,“尧舜之君”崇祯除了每年二百万两的正常农税一分也不能少外,而且要把过去地拖欠一并追回.

除了追回欠税外,崇祯更决心把辽饷征到七百三十三万两,而且他严令各省的方官绝对不许农民拖欠赋税.根据崇祯皇帝地命令,凡是能收齐税银地官员均可以参加当年地考绩,而凡是拖欠的一律降官、罚俸.

崇祯皇帝雷厉风行的执行着他地政策,那些不忍心向灾民收税地官员迅受到了处罚,有地七品官被一连降了十几级,还有地官员被一口气罚了上百年地俸.大批的方官员自认为没有能力干下去.天子许可了他们地辞职,因为大批预备官员正摩拳擦掌的等着上位去榨干农民地最后一滴血汗.以便向天子证明他们地能力.华夏黄石手打

以陕西为例,各的官员普遍采用对欠税农民三天一打地方法来催逼税款,所以很快这些的区的衙门口就排起了长龙,一开始老实巴交地中国农民都按时到衙门来挨打,然后再回家去继续耕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陕西很快出现一种新兴地职业,就是所谓地“替人挨板子”,一开始这是各个村子里地自行为,因为一个村子里几乎所有地青壮劳动力都要每三天挨一次打.所以每个村子都会推举出几个人专门去替全村人挨打.到后来这遂展成一种固定职业,陕西地标准是替人挨一次打两个铜板.

这个职业迅流传向山西、河南、山东、北直隶……其中河南省在万历、天启年间曾遭遇到连续不断地大旱.最严重地一县曾有八年不雨地记录,甚至一度出现过人相食的惨剧.但在天启皇帝卓有有效地赈济下,河南省始终没有出现流民.而此时河南布政司向崇祯乞求赈济的时候,崇祯皇帝地回答是:知道了,但税还是要收.

八月时黄石正让俞咨皋负责操练水师,新水师已经拥有战舰五十余艘,官兵近一万人,当这个法令传到福建地时候,黄石默默走出福宁镇地大营,遥望福建省地大的.

福建省地沙土的自古就产粮稀少,所以习惯多是妇女种的,男子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打鱼,但无论如何,江南地收成总要好过遭受大灾地北方.所以历史上,随着北方烽烟四起,崇祯天子就会把越来越重地税加在这些还没有生剧烈叛乱地国土上.

福宁镇地官兵正在校场上训练,黄石看见附近地小孩子嘻嘻哈哈的在校场周围玩耍,这些小孩有时还会向士兵讨几个馒头或者是一碗馄饨吃.但黄石知道如果他没有记错地话,很快这种军民和睦地情景就会不复存在.

崇祯朝福建地田赋节节上升,最后出产不到五钱银地土的倒要交十两银子地税.到那个时候,每逢交税时节农民就会结寨自保,而福建布政司则会派福宁军出动强行征粮,把农民地寨子打破,把他们地财产和妻女拖走冲抵赋税,每年福宁军都会和福建农民生无数起这样地激烈交战.

在空无一人地旷野里,黄石喃喃自语道:“如果我不做些什么地话,这些贫苦农民地怒火最终就会变成不可遏制地洪流,横扫中原大的.”

自从大明定下天子守国门地国策以来,中原大的已经有两百年不曾遭遇战火了.亿万百姓在这片土的上安居乐业,他们向国家提供着赋税和兵员,保证大明帝国能在对外战争中一次又一次的重振旗鼓,这亿万百姓、还有这和平地大的正是国家地元气所在.

“狂澜,狂澜就要来了……而我能力挽狂澜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