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锦衣当国 > 第一千零六十章 都已成年

锦衣当国 第一千零六十章 都已成年

作者:特别白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52: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王通在的时候,虎威军之下都以他为主,虽说各个团总的身份不同,可在王通面前也只有听令服从的立场。

现如今禁军等于是天子直管,从李虎头到韩刚,实际的官职和身份高低有别,但位置上差不多是彼此平等的,他们彼此之间就说不上什么了。

李虎头家中没什么背景,也没什么亲厚的人物,他的父亲李文远位置还没有他高,他和韩刚算是王通这一系,厉韬这边则是天下第一等的将门子出身,父兄都是总兵参将的位置,显赫异常,孙鑫这里,则是京营的中下层军官比较熟悉,而齐武这里,虽说是王通的亲卫,但他身后也有蓟镇的影子,而镇守山西的谭兵,谭家家将这是一块,但以这些年的判断,归化城商团和山西商团跟他关系密切,或者说是提供了许多的支持。

这些背景和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年节来往,各个团扩充,各级军将的提拔,每个团总都是或多或少的提拔那些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

这个倒也无可厚非,到了战场上,谁不希望自己手下人听话,指挥起来也能得心应手一些。

王通对这个也是默许,因为各个团的骨干军官还是虎威军的老底子,他不用担心自己指挥不动,适当的给下面的人放放权,也不是坏事。

这其中,因为虎威武馆出身的少年不少都是在虎威军中效力,厉韬带来的宣府将门子自然都是在他的团里,别鑫那边的京营子弟也是如此”双方都是以削鑫和厉韬这两个最出色的人为首。

厉韬和孙鑫的两个团也是虎威军第二和第三强到团”老底子最多,对虎威军的战术领会最深。

在虎威武馆的时候,厉韬和孙鑫关系也就是一般”后来同在王通麾下,虽说亲近了不少,但人一旦是有自己的天地,而且彼此还有矛盾利害的时候,这亲近也就是那么回事了。

莫说是他们俩个,就算是其余王通亲卫担任团总团副的团,彼此之间也有这样那样的亲疏远近。

王通自然对这些了如指掌,不过这些却不是能和万历皇帝讲的,万历自己能领会最好,若不能也没有办法,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虎威军系统的各个团彼此不相能,或许万历皇帝更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所以王通能说的,也就是一句“胡闹”,了”但看万历皇帝的反应,这件事他果然并不怎么在意,只是当今闲谈而已。……………………

这一谈就聊到了皇城城门关闭的时候,万历皇帝明显是谈的高兴,王通走后”宫中朝中也没有什么人能让他聊这么久。

其中说到了内阁首辅申时行已经快做了八年首辅,尽管申时行不声不响的,在朝政中,甚至私下的生活中都是低调异常,可首辅毕竟是首辅,在这个位置上”影响力就走向外扩充,不知不觉的深入方方面面。

如今朝中很多要害位置都已经是他的人了,地方上也有申时行的徒子徒孙操持大权”他的家奴某某也有了当年游七的声誉。

万历皇帝的话里的意思很明白,他不会让申时行做满十年”按照万历的判断,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一个人做的太久,把持朝政,会对皇权造成太大的侵害,从夏言、严嵩、徐阶、张居正都是如此,他不会让申时行也有这个机会。

但不管是万历皇帝说的,还是王通在松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的,申时行自己也有辞官之意了,在内阁首辅这个位置上呆的太久,善终很难,前面那些例子也都证明了这一点,大家都是聪明人。

申时行之后,谁该继承这内阁首辅的位置,这个也没什么争论的必要,内阁次辅王锡爵已经是积攒了足够的声望,中枢能臣的评价几乎是朝野一致的。

从前万历皇帝选择首辅人选的时候,还会征求王通的意见,现如今,万历皇帝早就是有了定论抉择,和王通说说也不过是闲谈而已。

还提到了一件事,曾经做过工部尚书的潘季驯此时刊印了一本书,这本书是关于河工的,名为《河工要务》。

这潘季驯也是当年张四维提拔起来的大具之一,和申时行和王通的都矛盾都颇深,朝争的时候,斗争不少,不过此人在治理黄河上用心颇深,是难得的实务能臣,明时在河工上划小拨的银子不少,凡是和河工相关的勾当,都是一等一的肥缺,不过这潘季驯颇为自律,做到尚书这个位置,如果说家中清贫那就实在是欺人诓骗了,但潘季驯家中最多也就是个富人而已。

这年头要印制一本书,雕版刻字,工程不小,耗费更是甚多,这个就不是潘季驯能负担的起了,还是有善人富商出资,刊印的这本书。

万历皇帝说这个不过是闲话,王通也陪着闲谈几句,实际上,潘季驯这本书在五年前就在写,不过其中有了大的改动,为什么有这个大的改动,因为潘季驯通过工部的渠道得知了在天津卫官办制造局的一些情况。

工部员外郎任愿主持的这个兵器工场,从制造能力和制造技术上都已经赶不上三江匠坊,但差的也不是太多,因为任愿时时刻刻学习改进,将三江匠坊那些新东西应用在官办的工场之中。

而且任愿从不克扣工匠们的工钱,制造局工场还有机会做私活,待遇比其他处高,工匠们的劳动积极性也有。

依照工部的文报记录,天下间的工场,只有天津卫这边造的兵器质量最精,最为合乎规范,各处边镇军营都愿意用天津卫的,甚至愿意倒贴钱,不说别的”京营、禁军所用的兵刃和火器就是天津卫这边制造。

这个质量合格还和产量最大相关”工部尚书潘季驯也明白实务的,在大明的各个官办工场,精良一定产量不大,产量大一定顾不上质量,却不知道天津卫怎么做到的这一点。

少不得要派人去天津卫实地的勘测调查,其实结论也不复杂,不过是任愿这边制度完备,从不克扣,还有度量衡统一,还有不少堤从西洋那边学来的规范等等。

这些东西看着简单”执行起来却不容易,不过却给了潘季驯很大的启发,河工上也可以这么做。

因为这些启发,潘季驯把差不多成书的《河工要务》重写了将近七成的内容,而且还多次派人来到天津卫来到松江府询问,毕竟王通身边的这种“新式”工匠最多,能提供的经验和借鉴也多。

虽然政见不合”可对这种实务和技术的事情,王通是绝对支持的,一直是给予配合,从不刁难或者拒绝。

实际上《河工要务》这本书的出版,也和王通的资助相关”当然了,离开京师之后,王通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给钱过去,少不得要有个,“京师富商”出面。

准备关闭宫门的钟鼓声响起,万历皇帝的谈兴正浓,但王通却主动的起身告辞”如今也不是往日了,万历皇帝虽然失望却没有挽留。

王通要离开的时候,万历皇帝沉吟了下说道:“让你去松江府力开埠的差事”你办的不错,等那边一切成了规矩”朕派个信用的内监盯着,你还是回来,咱们君臣在一起,做几件青史留名的大事,咱们两个都还年轻,日子还久。”

听到这话,少不得又要跪地谢恩,不过这些话的语境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了。

……………………

王通在京师也是有宅院的,甚至原来那个宅子下人都还维持着,毕竟他在京师产业和人脉都在,自然有一些人替他张罗。

回到京师,先见天子这是必然,然后这宴请从十月一直到了十一月,每天都有人相请,每天都有饭局。

从前王通是孤臣,势力自成一体,和京师各方势力都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京师高官勋贵或者有矛盾,或者避嫌,都是不亲近。

如今不同,王通去了松江府,那现在王通就是和皇帝亲近,又在天津卫、松江府、归化城和关外都有发财之路的财神和福神,趁这个机会,大家和他亲近亲近,看看有没有发财的机会等等。

王通虽说不会都见,不过都是客气善意的回复,大家面子上都要过得去才好,毕竟他现在也不是从拼了。

不知道这个算是有趣还是无奈,王通回到京师后,还要去锦衣卫衙门办理公务,毕竟他身上锦衣卫都指挥使的衔头还在,在松江府还好,回到京师,怎么也要进行公务。

拜祭张诚、天子赐宴,这两件事足以说明王通权势一如既往,锦衣卫各司也不敢有什么怠慢。

但这个处理公务也就是走走程序罢了,两天之后,王通就有了空闲,第一顿饭当然要去马婆子家吃的。

说来也巧,马三标的娶了张纯德的女儿,当时那女人是带着个女儿嫁给了他,这女人和马三标的孩子比王通的长子王夏晚半年出生,也是个女儿,王通当时还知道马婆子对这个很不高兴,还想让马三标纳妾,第二个孩子倒是个男孩,才算稳定了张家娘子在马家的地位这次的家宴,马婆子想要看看王通,她的年纪也大了,而且还有桩心思,想要把马三标的这个亲生女儿嫁给王通的儿子王夏,马家从当年孤儿寡母到如今的荣华富贵,全都是因为王通,马婆子想要把这个关系变得更紧密些。

孩子这么小,就要订终身,王通虽说知道马婆子的殷切心意,可对这个还是觉得别扭,只是笑着说道:“且不急,等孩子们到了十岁,咱们再做计较不迟。”

这也说不上是推拒,也有道理,马婆子也知道分寸,也就不多说了,连带着马三标也松了口气,倒不是说他不想自己女儿和王通的儿子结亲,只是觉得孩子还小,这也太麻烦折腾了些。

去了马家之后,接下来顺天府丞吕万才和锦衣卫治安司千户李文远的家宴,去参加这个也是情理之中了。

大家都是自己人,在酒桌上就直接把话挑明了,李文远如今这个身份,不该和王通表现的太过私密,不光是为他,也是为了李虎头。

这些话是吕万才说的,王通觉得这实际上有些过了,大家都知道李文远父子和自家的关系,何必弄的这么敏感,但吕万才这么说了,他也不好说什么别的,李文远这个人沉默寡言,但很识得大体,喝了几杯酒之后就说自己有事,直接告瑶“公爷,海外虽然也有天地无线,可海外毕竟是海外,不是大明,在大明做个国公,公侯世代,可比海外蛮夷之地做个酋长要强出万倍啊!”

听到吕万才这句话,王通就明白为什么开席之前,吕万才要对李文远说那些话了,原来是为了私下说这个。

王通摇头笑着说道:“什么海外酋长,那地方打下来就是为了赚钱用的,在松江府向南,总要有个落脚的港口才是,再说了,那里金银特产什么的都是不少,何苦放在番人手中。”

“公爷,京师这边才是公爷的根本之地,公爷当日主动请去松江,这是以退为进的妙计,但去了之后还要打算着回来,不在京师,不在天子之侧,早晚会有败落的危险。”,吕万才这番话没有错误,权势的根本如何,还是在于天子的态度,吕万才这话听着诛心,却也是实情。

“看来吕宋这件事,倒是天下皆知啊!”,王通没有回答吕万才的话,却笑着说了句,征服吕宋被知道了无所谓,只要没证明自己亲身参加过去就好。

听到王通这么把话题含糊过去,吕万才用折扇敲了下手心,不管怎么说,吕万才毕竟是殷切之心,不好不回答,王通顿了下,开口道:“不急,还没到那个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