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国策 > 第二十六章 秘密交易

国策 第二十六章 秘密交易

作者:闪烁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52:45 来源:平板电子书

润东送客出门,潘云生与李存勋用眼神交流了一番。

李存勋的提议不但具有可行性,还很有现实意义。情报界,因为国家利益需要,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达到目的,所以不得不采用秘密行动或者秘密交易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当年的“伊朗门事件”。

这类行动有一个共同点:必须得到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肯或者默认。

因为用来交易的是与国家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最高机密”,所以情报部门没有擅做主张的权力,必须获得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授权。

赵润东回到书房,潘云生重新泡上了几杯茶。

“小潘,你还挺不客气的嘛。”

“老赵,在你这,我需要客气吗?”潘云生呵呵一笑,说道,“我考虑了一下,小李提的建议值得我们探讨。”

赵润东在沙上坐了下来。“我也这么认为,所以把你们单独留了下来。”

刘晓宾碰了下搭档,李存勋一点都不兴奋。关键是提出建议,而是采取行动。

“我大概考虑了一下,觉得具有可操作性。”赵润东端起茶杯,沉思一阵,说道,“关键有两点,一是美国是否愿意与我们交换技术,二是拿什么技术跟美国交换。这两个问题铺开,又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解决。比如进入实质谈判阶段后,美国会提出什么样的要求;谈判结束后,用什么方式交换;怎样才能保证在拿到美国技术的同时,我们的技术又不落入美国手中等等。”

“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地问题。”潘云生拿起香烟。呵呵一笑。把烟放了下来。“第一个问题不需要考虑。只要我们拿出美国没有、又急切需要地关键技术。美国肯定会与我们交易。第二个问题非常复杂。美国很有可能要我们提供复合蓄电池地详细技术资料。因为美国已经掌握复合蓄电池地生产技术。虽然比我们落后得多。工艺也复杂得多。但是美国有了基础。所以我们不能像欺骗日本那样欺骗美国。说得严重一点。即便我们提供最简单地生产技术。以美国地科技实力。能在此基础上提高复合蓄电池地产量与质量。因为复合蓄电池地生产技术与金属氢催化剂密切相关。所以美国会将我们提供地技术用在其他领域。一窍通百窍通。风险比我们能够想到地大得多。”

赵润东长出口气。沉思起来。

“能不能在交换地时候做手脚?”

潘云生看了刘晓宾一眼。随即笑着摇了摇头。

“在交易中做手脚地可能性为零。”李存勋抬起头来。说道。“如此重要地交易。不管是我们、还是美国。先考虑安全。肯定不会采用电子储存方式。不用考虑在电子设备上做手脚。交换前双方都要验货。美国有足够地技术实力查证我们提供地是否是真实技术。无法用假技术蒙骗bsp;“那就只能在cia地人员带着技术回国地途中下手。

“风险太大,但不是没有可行性。”李存勋沉思了一阵,说道,“先得设置信息障碍,使cia无法通过其他渠道把得到的技术传回去。其次得查清楚cia人员的回国路线,安排相关的行动人员。最后得设计适当的拦截手段,不能惹火烧身。”

“还有我们的安全问题。”

潘云生压了压手,说道:“这些都是行动上地细节问题,肯定有解决办法。关键是,谁去接头?”

李存勋与刘晓宾同时一愣,随即苦笑了起来。

赵润东迟疑了一下,朝两位军情局的“新秀”看了过去。

“他俩不行。”潘云生叹了口气,说道,“小李与小刘是cia通缉地‘要犯’,抓到他俩比获得任何关键技术的意义都要重大。”

“其他人员呢?”

“外勤特工肯定不行,级别太低。高级间谍也不行,与cia接头就会暴露身份。”潘云生沉思一阵,说道,“如此重要地事情,只有我出面。”

赵润东暗暗一惊,说道:“你出面,风险太大了。”

“风险是对等的,既然由我出面,肯定要求与cia局长进行交易。”潘云生淡淡一笑,说道,“现在八字还没一撇,不用把问题考虑得太严重。正式交易之前,还得与cia秘密接触,确定所有细节问题。没有几个月,根本搞不定。如果风险实在太大,出了我们地控制范围,交易随时可以终止。”

赵润东沉思一阵,说道:“不能表现得太积极。”

“这是当然,对等交易是你情我愿的事情,既不能强迫,又不能乞求。”

讨论到此结束,具体的工作由军情局全权负责。

此时,弗雷德里克回到华盛顿,立即召见了莱斯利与特雷杜伊。

“情况比日本公布的消息糟糕得多。”特雷杜伊先做了情报

“x-11的射程在三千五百千米以上,如果将弹头质量安装第三级动机,射程将突破五千千米,成为洲际弹道导弹。”

按照国际标准,射程过5ooo千米的导弹为洲际导弹。

弗雷德里克皱起眉头,等特雷杜伊继续说下去。

“x-11采用的是固体燃料动机,小型化工作做得非常好,运载能力在一千千克以内,可以大致断定日本在弹头小型化技术上已经取得突破。虽然试射的x-11只有一枚弹头,但是我们不能据此断定日本没有掌握分导技术。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试射的目标都比较低,主要检验关键技术是否过关。以日本的航天技术,在短期内掌握最基本的集束式分导技术的难度并不大。”

“还有别的分导技术?”

特雷杜伊点了点头,说道:“弹道导弹地分导技术主要有两种,集束式分导技术与多目标分导技术。前者相对简单,主要用来弥补弹头威力不足、精度不高产生的缺陷,实战意义不是很大。后者复杂得多,需要在导航、制导、变轨、弹体分离等方面有足够地技术积累。以日本的技术基础,三到五年内很难掌握多目标分导技术。”

弗雷德里克点了点头,朝莱斯利看了过去。

“x-11只是开始,不是结束。”莱斯利先提出观点,“以日本的科技实力,研制弹道导弹、即便是洲际弹道导弹不存在任何难度。关键是,日本与英国一样,属于没有战略纵深的岛屿型国家。

从x-11较高的技术**来看,日本肯定打算建造战略核潜艇,将潜射弹道导弹作为基本战略威慑力量。日本还会开巡航导弹、特别是空射巡航导弹,弥补战略核潜艇地不足。短期内,日本还将进行多次导弹试射,很有可能在年内进行第一次核试验。弹头小型化工作也将在年内、最迟明年年初完成。到明年年初,日本有足够的能力制造至少二十枚核弹头。”

“这不足以构成战略威慑能力。”

莱斯利点了点头,说道:“以日本所处的情况,要想具备战略威慑能力,至少需要保有一百五十枚核弹头,并且拥有至少一艘战略核潜艇。按照cia~提供地相关情报,日本在三年内建成战略核潜艇的可能性过了百分之八十。战略核潜艇要想具备威慑能力,还得依靠潜射弹道导弹。以日本的技术实力,在三到五年内突破潜射弹道导弹的技术难题没有多大难度。关键是,日本第一代战略核潜艇地性能是否先进到不被我国、或者中国的攻击核潜艇现与击沉。”

“关键还得看中国的态度。”

弗雷德里克看了眼特雷杜伊,说道:“中国的态度肯定会出现转变。x-11的性能不足以对我们构成威胁,却能对中国构成致命的威胁。虽然中国正在努力展国家战略防御系统,期望拥有足够地战略防御能力,但是建设进度明显滞后。如果中国现无法在日本具备足够的战略威慑能力之前完成国家战略防御系统地建设工作,很有可能提前出手,摧毁日本展核武器与弹道导弹的基础设施。”

“我们可以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国提供一点动力。”

“什么意思?”弗雷德里克朝莱斯利看了过去。

“先与中国进行情报合作,交换与日本核问题有关地情报。”莱斯利稍微沉思一阵,说道,“在情报上做手脚,让中国相信日本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期内具备战略威慑能力,让中国感到切身威胁,迫使中国出手。”

“恐怕这还不够。”弗雷德里克晃了晃手,说道,“中国地情报系统非常达,我们能够提供的情报相当有限,很难蒙骗中国。再说了,如果中国认为我们没有诚意,很有可能私下与日本接触,以此向我们施压。”

莱斯利苦笑了一下,没有反驳总统的观点。

“能够让中国做出决心的办法只有一个。”特雷杜伊停顿了一下,等总统与国务卿都朝他看来时才说道,“让中国尽快具备有限的国家战略防御能力,使中国认为有能力拦截日本的战略武器,从而使中国高层做出用外科手术式的空中打击摧毁日本的核设施与导弹设施的决定。”

弗雷德里克与莱斯利都皱起了眉头。

“当然,我们不但要与中国秘密接触,还要表达诚意。”

沉思一阵,弗雷德里克朝莱斯利看了过去。国务卿思考得更久,过了好一会,才点了点头,表示认同bsp; *****

封推期间,半小时一更,闪烁更兄弟们一起疯狂,让大家爽个够!

啥支持都来点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