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四百九十章 飞蛾扑火

帝国风云 第四百九十章 飞蛾扑火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12:05 来源:小说旗

美军的第四批轰炸机即将飞临巴拿马上空的时候,最后一批防空战斗机投入了战斗。

这些战斗机也来自岸基航空兵,只不过全是单发战术战斗机,而且着也是顾祝同手里的最后一批战斗机了。

防空作战在这个时候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美军飞行员已经能够看到前方的陆地了,位于巴拿马运河北口的科隆港就在前方,只需要再往前飞行几十公里,就能把成吨的炸弹投下去,让那些还在运河狭窄航道里的舰船永远也到不了大西洋。

只是,这最后的几十公里却是一条死亡之路。

护航战斗机已经被冲散,防空战斗机不要命的攻击着轰炸机,而且往往是三架、甚至是四架战斗机同时攻击一架轰炸机。

显然,这是一面坚固的空中盾牌。

随时随刻,都有轰炸机被击中起火,有的在空中燃烧爆炸,有的呼啸着载向海面,还有的则简单的转向返航。当然,也有战斗机被击中,甚至有部分战斗机在被击中之后直接撞向了最近的轰炸机。

空中非常混乱,硝烟很快就遮云蔽日。

虽然最终有部分轰炸机突破了战斗机的拦截,飞到巴拿马上空投下了炸弹,但是这只是近两百架轰炸机中的极少数,而且这些轰炸机根本没有飞到运河上空,而是把炸弹投向了科隆港。

投下炸弹后,美军轰炸机就返航了。

对这些轰炸机上的飞行员来说,他们已经解脱了,因为没有防空战斗机来追击这些返航的轰炸机。

此时,美军的最后一批轰炸机已经到达,而且飞到了巴拿马上空。

这次,护航战斗机发挥了作用。

在防空战斗机组织起来的时候,护航战斗机就率先到达,并且很快把原本就分散在各个方向上的防空战斗机打得七零八落。

也正是如此,紧随其后的轰炸机才能安然无恙的飞到巴拿马上空。

只是,轰炸进行得并不顺利,因为能够拦截轰炸机的,除了防空战斗机之外,还有地面的高射炮。

美军机群到达科隆港上空的时候,高射炮就开火了。

只是,炮火并不密集。

要知道,在一个月前,中国海军都不是很重视这座港口,只在这里部署了一支人数不到两千的守备部队。因为美军没有轰炸科隆港,所以部署在这里的只有一个防空营,装备的都是小口径高射炮。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防空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防空,而是对付地面上的敌人。

这就是,用小口径高射炮扫射港口附近的丛林,对付那些隐蔽在丛林里的美军侦察兵与游击队。

实战证明,四十毫米福博斯机关炮的威力非常惊人。

要知道,四十毫米高爆弹的威力相当于一颗进攻型手榴弹,而且炮弹能够轻而易举的打断碗口粗的树木,横扫丛林里的所有障碍物,让那些依赖丛林的美军侦察兵无出可藏,而高射炮每分钟数百发的射速,等于撒下了一张死亡之网,能够消灭所有被这张巨大的网笼罩住的生命。

只是,用于防空的话,一个营的兵力太少了。

虽然在此之后,中国海军加强了科隆港的防御部署,防空部队增加到了六个营,但是仍然显得有点单薄。要知道,六个营最多也就只有两百来门高射炮,而且中国海军岸防部队装备的都半是小口径高射炮。

与空军不同,海军的防空部队没有多少大口径高射炮。

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海军的岸防部队往往在战线后方活动,前方有舰队的掩护,还能得到航空兵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需要部署岸防部队的地方,往往都占有绝对优势,舰队已经夺取了制海权,航空兵则夺取了制空权。在太平洋这场上,这往往意味着最近的敌人都在数百公里之外。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岸防部队根本不需要大口径高射炮。

准备一些小口径高射炮,往往只有象征意义。

在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上,岸防部队里的高射炮并不是用来对付敌机的,而是用来对付敌人的快艇。

显然,在对付快艇的时候,射速更高的小口径高射炮有用得多。

结果就是,美军轰炸机群飞经科隆港的时候,并没有遭受多少损失,只有十多架轰炸机被打了下来。

只是,接下来的战斗就没有这么轻松了。

还没飞到运河上空,美军轰炸机群就遭遇了更加猛烈的防空炮火,而这些炮弹就是从十多公里外的战舰上打来的。

海军岸防部队没有多少大口径高射炮,战舰上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中国海军中任何一艘排水量超过一千五百吨的战舰上都有大口径高射炮,而且大型战舰上有十多门。更重要的是,这些大口径高射炮大多在防空雷达的指引下作战,炮击准确性非常高。

最重要的,还是这些高射炮使用的都是近炸炮弹。

实战早已证明,近炸炮弹对机群的威胁非常大,对战术飞机也具有一定的效果,而拦截轰炸机就更加理想了。

别忘了,轰炸机都很笨拙,根本谈不上灵活。

在火控雷达的指挥下,大口径高射炮在向十多公里外的敌机开火时,能把误差缩小到五十米以内,而近炸炮弹能在离目标二十米内的地方引爆。从概率上讲,一次向一个目标发射六枚一百二十毫米近炸炮弹就肯定有一枚在敌机附近引爆,而重创或者击落一架重型轰炸机最多只需要三枚炮弹。也就是说,一次只需要向一架轰炸机发射十八枚炮弹,而两门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能在十五秒钟内打出十八枚炮弹。也就是说,在理论上,一座双联装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能够在一分钟内拦截四架敌机。

当然,这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实战中,往往是两座双联装炮塔联动,同时攻击一个目标,准确的说是一片区域内的所有轰炸机,而开火时间在半分钟左右。也就是说,半分钟内两座炮塔向一片区域内发射七十多枚炮弹,然后转向下一片区域。

在对付大机群的时候,这么打要比单独拦截一架低级的效率高得多。

当时,第33舰队、也就是随后的第63舰队的防空战舰全部在前方,总共有六艘防空巡洋舰与四艘轻巡洋舰,此外还有六艘驱逐舰也在舰队航母之前进入运河,因此也在这个时候加入了防空作战。只是,这些驱逐舰上没有雷达,所以只能用光学瞄准设备来指挥高射炮作战,战斗效率不如巡洋舰。

只是,十艘巡洋舰,特别是六艘防空巡洋舰,就足够让美军付出惨重的代价了。

要知道,重型轰炸机不是战术飞机,不但十分笨重,而且必须集群行动,用数量来解决投弹命中率不高的问题。说得简单一点,只有当足够多的轰炸机同时投下炸弹,才能确保击中目标。如果让重型轰炸机单独投弹,其轰炸效果将很不理想,几十枚炸弹发挥的作用甚至不如俯冲轰炸机投下的一枚炸弹。

结果就是,美军轰炸机群必须保持好编队,至少在投弹之前必须编队飞行。

这套轰炸战术,美军在欧洲战场上就掌握了,即在轰炸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时候,美军轰炸机就主要采用密集编队。

问题是,这里不是德意志第二帝国。

更重要的是,由防空战舰支撑的防空火力网,要比由防空部队的密集得多。

要知道,一艘防空巡洋舰上,至少有十六门一百二十毫米高射炮,而且在美军轰炸机投弹之前,还能动用八十毫米高射炮与四十毫米高射炮。即便美军轰炸机从一边进入,防空战舰也能动用半数以上的高射炮进行拦截。与之相比,在相同面积的地方,防空部队能够部署的高射炮就非常有限了。

当然,真正的关键,还是防空战舰上有完善的火控指挥系统。

在火控雷达的指挥下,大口径高射炮对十五公里外的敌机进行拦截的效率,并不比对付五公里内的敌机差。

在这道由钢铁弹雨组成的火网上,美军轰炸机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根据第33舰队的官兵回忆,当时几乎每秒钟都有美军的轰炸机被击中起火,有的在空中爆炸解体,有的燃烧着直坠而下,有的则艰难的转向撤退,还的得则在俯冲之后迫降到附近的丛林里面。

最终,只有大约六十架美军轰炸机到达运河上空。

只是,这些轰炸机对付的不是正在通过船闸的舰队航母,而是把炸弹投向了已经在驶往科隆港的护航战舰。

显然,美军飞行员已经没有勇气继续坚持下去了。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军轰炸机继续前行,还会遭遇更加密集的防空炮火,到时候防空战舰另外一侧的高射炮将开始怒吼。

对美军飞行员来说,赶紧投掉炸弹转向返航,才是最佳选择。

只是,这批美军轰炸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在返航途中,这批美军轰炸机遭到了战斗机的疯狂拦截,最终只有不到二十架轰炸机逃走,且没有一架完好无损。

只是,运河里的中国战舰也并非毫发无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