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五百七十一章 措手不及

帝国风云 第五百七十一章 措手不及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12:05 来源:小说旗

对美军来说,判断出中**队的进攻方向并不是什么难事。

第三陆战师推进到布鲁顿之后,就没再继续前进,甚至没有攻打这座城镇,只是围绕城镇修建了环形包围圈。第五陆战师在攻占了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之后也没再继续前进,只偶尔派遣侦察部队去试探美军的新防线。至于留在彭萨科拉的陆战队,大部分时候都在协助工程兵修建登陆场。聚集在莫比尔的陆战队,则几乎是无所事事,根本就没有可以让其发挥作用的地方。

显然,美军将领非常清楚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

这就是,美军炸毁了彭萨科拉港,让中**队不得不修建第二座登陆场,而且使中**队的物资运送量大为减少。在后勤保障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中国海军陆战队自然不会在前天投入太多的兵力。

问题是,二十多个陆战师留在后方,显然是很不合理的。

也就是说,中**队的指挥官肯定要为这些作战部队找到发挥作用的地方,也就是开辟新的进攻方向。

显然,唯一的选择就是在亚拉巴马河东岸往北推进。

要知道,在莫比尔强渡亚拉巴马河是很不现实的,即在河对岸,有三个美军步兵师严阵以待,而且还有从路易斯安那州调来的第三十三装甲师充当预备队。如果中国海军陆战队在这里强渡亚拉巴马河,肯定会遭到迎头痛击。有趣的是,第三十三装甲师原本是新奥尔良的守备部队,一直驻扎在新奥尔良北面。如果新奥尔良没有被海水淹没,这个师肯定还会留在新奥尔良附近。

中**队要向强渡亚拉巴马河,就得在北面寻找更理想的渡河地点。

显然,这也对美军的部署提出了挑战。

要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绝对不缺乏渡河作战的能力。对陆战队来说,一条宽度不到两公里的河流根本算不上障碍。

关键就是,在河的对岸有多少敌人。

受此影响,美军不得不在亚拉巴马河西岸修建防御阵地。

进入六月份,特别是到了六月中旬,中**队没有继续向东推进的时候,美军就着手加强亚拉巴马河西岸的防御部署。

当时,美军并不缺乏兵力,因此连布雷德利都认为能够守住亚拉巴马河防线。

原因很简单,原本准备用于反击的美军全部留了下来。在反击打不起来之后,自然转为了防御状态。

问题是,到了六月下旬,美军的兵力就不那么充足了。

不是美军的兵力减少了,而是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增加了。这就是,第三批八个陆战师到达了莫比尔。

可以说,当时中国海军陆战队的兵力充足到了有点浪费的地步。

按照布雷德利的估计,即便在确保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与布鲁顿方向上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的情况下,中国海军陆战队也能在亚拉巴马河东岸投入十个陆战师,也就是近二十万官兵发动进攻。当然,受后勤保障限制,中国海军陆战队必须有所侧重,不可能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发起进攻。

问题是,在其他方向上的投入,未必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第四十一装甲师已经在布鲁顿站稳脚跟,而且得到了航空兵的全力支援,肯定能够坚守一段时间,而中国海军陆战队要想攻占布鲁顿,就必须投入更多的兵力,不可能指望用一个陆战师就歼灭第四十一装甲师。这样一来,后勤保障负担将加重,肯定会对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产生负面影响。

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方向上,美军已经在奇普利东面构筑了防线,而且中国海军陆战队必须跨过两条不算太小的河流才能攻打奇普利,而第五陆战师在攻占了德富尼亚克斯普林斯之后,似乎因为后勤保障不到位,表现得严重缺乏突击能力,甚至连出动侦察部队也只能偶尔为之。

显然,剩下的就只有一个选择了。

正是如此,布雷德利坚信中国海军陆战队将在亚拉巴马河东岸发起进攻,主要目的是拉长美军的防线。

虽然布雷德利并不相信中国海军陆战队会攻打塞尔马,因为塞尔马离莫比尔太远,后勤保障负担会阻止中**队北上,但是布雷德利同样相信,中国海军陆战队根本就没有必要把战线推进到塞尔马,最多只需要往北推进一百公里,就能够在亚拉巴马河上找到一处美军防御薄弱的渡河地点。

原因很简单,美军的兵力太少了。

当时,美军已经根据之前的战斗,特别是在古巴的战斗,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比如一个步兵师的正面防线宽度得控制在十公里以内。如果防线太宽,其兵力密度就不足以阻挡中**队发起的突击行动。

对此,布雷德利可以说是深有体会。

在古巴战场上,美军防线多次被中国海军陆战队突破,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防线上的兵力密度太低了。在美军打得较为出色的几场防御战中,兵力密度都比平常高得多,而且防御纵深更大。

显然,在莫比尔到塞尔马之间,美军根本就没有足够多的防御兵力。

要知道,即便按照一个步兵师守卫十公里的防线计算,从莫比尔到塞尔马,至少需要二十二个步兵师。

当然,这只是一线防御部队的数量。

防御作战中,机动反击部队比一线防御部队还要重要。即便由装甲部队充当机动防御部队,一个装甲师所能照顾到的战场范围也不过三十公里,即在遭遇炮击与轰炸时一天的行军距离。

这样一来,美军还需要七个装甲师来充当机动反击部队。

可惜的是,当时美军总共只有十七个步兵师与两个装甲师,而且第三十三装甲师还必须留在莫比尔附近,只有第三十一装甲师能够机动作战。显然,美军的步兵师勉强能够在亚拉巴马河西岸修建起防线,可是用于机动防御作战的兵力太少了,根本不可能在整条战线上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只要战线拉得够长,中国海军陆战队就能找到突破口。

当时,美军只有两个办法可用。一是把第三十一装甲师拆散,以营为单位,沿着亚拉巴马河部署。二是尽可能的把步兵师中的装甲营集中起来使用,组建成新的机动防御部队,以便在必要的时候用于反击作战。

问题是,这会带来新的问题。

把第三十一装甲师拆散使用,意味着这个装甲师已经名存实亡了,也意味着在任何地点美军都没有战役级别的反击部队。把步兵师的装甲营抽调出来充当机动反击部队,意味着前沿防线的强度将大幅度降低,仅仅依靠阵地防御的步兵,很容易被渡河的中国海军陆战队击溃。

只不过,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

可以说,即便是美军将领中最擅长防御作战的布雷德利都认为,只要中国海军陆战队下定决心,突破亚拉巴马河防线就不是问题。

到了七月初,布雷德利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发现有六个陆战师在莫比尔北面集结之后,布雷德利就发出了警告,提出中国海军陆战队将从亚拉巴马河东面北上。

布雷德利的警告产生了作用,意义却不够明显。

不管怎么说,美军的兵力太少了。

对中国海军陆战队来说,美军主动退守亚拉巴马河西岸,也许是最大的帮助。

这就是,当第二陆战师与第四陆战师在亚拉巴马河东岸向北推进的时候,并没有遇到多大的阻力。如果不是顾祝同下达了命令,这两个师的推进速度肯定不止每天三十公里。只不过,对美军来说,中国海军陆战队这种稳步推进的打法反而更难应付,即美军根本不知道中国海军陆战队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以及在什么地方强渡亚拉巴马河,也就不可能进行针对性的防御部署。

当时,美军能做的,只是盯紧两个主力陆战师。

在美军看来,中国海军陆战队强渡亚拉巴马河的话,肯定会动用主力陆战师,因此只要盯紧主力陆战师,就能知道中**队的强渡地点。

只是,这也不容易办到。

原因很简单,第二陆战师与第四陆战师轮番推进,每个师每天推进六十公里,并且每隔一天就停下来休整一天。

结果就是,美军根本不知道打前锋的是哪个陆战师。

更要命的是,两个陆战师的战线长度达到了六十公里,而这相当于两个美军装甲师的机动防御范围。

显然,就算第三十一装甲师没有被拆散使用,美军也守不住这么宽的战线。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三天,中国海军陆战队已经向北推进了九十公里,而其主要战线的长度为六十公里。

此时,美军的神经已经高度紧张了。

要知道,战线拉得越长,那么可供中国海军陆战队强渡亚拉巴马河的地点就越多,而美军防御作战的压力就越大。

七月十六日,强渡亚拉巴马河的战斗打响。

只是,中国海军陆战队选择的渡河点连布雷德利都没有预料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