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040章 民国女英雄14(六千)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040章 民国女英雄14(六千)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学做豆腐这几天,安怡是带着食材过来一起做饭的,因为试着做豆腐,会做出很多成品,有失败的,有成功的,失败的她带走再加工,留着她们自己吃,成功的则拿出去送给村子里的人品尝,豆渣多出来的她都收进空间,一点儿没浪费。

因为豆子是她的,所以她有权处理,她们两个也不会说什么。

就算好奇她要那么多豆渣做什么,也没敢问过,两个人这些年的为人处世,啥都没学会,就学会了闭嘴。

学了差不多三四天的时间,才掌握好了比例,用安怡的话来说,就是可以拿出去卖了。

在她的监督下,又掺和着空间的豆子,所以成品的味道那是真的好,送出去品尝的豆腐,也没人说不好,之所以前期投这么大的本儿,无外乎指望乡亲们到时候能帮衬一些。

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收到他们家的豆腐,送什么人,都是姐妹俩这些年总结出来的。

唯有懂得感恩,性格淳朴温良的人,才会得到他们的赠与,至于其他人,甚至包括他们家亲戚,都没这个资格。

当然,屯子里的支书,会计,也都收到了,这些都是当官的,可不敢含糊。

“嘿,秋霞啊,你们姊妹俩什么时候跟那个女人走的那么近了?看着前前后后忙的,都顾不上找我们说话了。”

“就是就是,你们家修房子,倒是说话啊,连声招呼都不打的,仨女的就把家收拾齐整了,好是好,就是有那么点儿见外了是不是?”

“你不知道,你娘可是到处说你没良心,会做豆腐却不给自己娘家送,白疼你们这些年,白把你养这么大了。”

“你们啥时候会做豆腐的啊,难不成住了刘豆腐家的房子,就会做豆腐了?还是说你们在他们房子里发现了什么秘籍?”

“快,偷偷告诉婶子,是不是人家给你们托梦了?告诉你们做豆腐的秘方啦?”

……

做豆腐是辛苦活,也是技术活,不是谁都有这个耐心做的好,要是一般的豆腐,他们也不会这么说这么问,正是因为做的比他们买来的味道好,才有这样的感触。

只要碰上她们俩出门,或者挑水,就会拉住她们好问。

什么托梦,找到秘方啥的倒是好说,直接一句‘破四旧’就打发了。

但是涉及到安怡,她们就会异常戒备,三缄其口搪塞不过去,就证明抗击。

“你们自打搬进刘豆腐家啊,就过独了,和那个安怡一样孤僻,我跟你们说啊,这可不好,非常不好,时间长了,咱们这邻里关系都淡了,你说你们家修房子这么大的事儿,怎么就没人开口呢?”

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刘彩花俩都是皮笑肉不笑的回应。

“大娘,我们家修房子的时候,只有安怡过来帮我们,我们俩谁都没求,谁都没请,可是就只有安怡帮我们修,还给我们置办了锅碗瓢盆,要是没有她帮忙,这房子就起不来,我们也不会重新开始。”

“不是我们不说,是没办法说,脱离了家,我们就是个人,就是未嫁女,就算是毁了名声的姑娘,那也是姑娘,跟村子里谁多说两句话都会被人在后背戳脊梁骨,我们讨那个嫌干啥玩意儿啊?真有心,根本就不用多说什么就会来。”

“就是,我们从家里搬出来,所有人都在看笑话,就只有安怡是真心实意的帮我们。不要说人家独,人家只是不想和太多人接触罢了,毕竟一旦接触,就是讽刺和挖苦,何必?我们俩是被她救上来的,和她多说几句话,一起生活,走的近,都是正常现象,你们啊,还是抽空多关心关心自己家生活吧,我们不用你们替着操心。”

……

能这么怼出去的,都是村子里的长舌妇,姐妹仨都不希拉理会的那种人,所以说话是一点没客气。

她们捞不着好处才贴上来的,这种人,没必要搭理。

真心想帮她们,压根儿就不用请,哪怕上来问一句,她们也会感激于心。

就像送出去的那些豆腐,哪一家不是当初在她们需要帮忙的时候,过来问的?

是她们自己不想连累她们,觉得她们自己慢慢弄,能弄好,所以就没开那个口。

可人家过来关心,就证明有帮忙的意思,不管是真心还是实意,起码表面也做到位了,这就够了。

哪像自己娘家人?

呵呵,从她们搬进去的第一晚上开始骂,一直骂到现在,只要路过就骂,有时候两个娘一起骂,嫂子和弟媳也不遑多让的联合在一起,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

“老娘白养你那么大了,该你吃该你穿了,你要这么对待我们?宁肯给别人也不让自己娘家落着半点好处,出息了昂,有本事一辈子别进那个家门!”

两姐妹出了自己家门,转头就学会了做豆腐的手艺,他们受刺激了啊,尤其看着修缮过的刘豆腐家居然比自家还要好,还要大,亮堂的时候,他们嫉妒了,更可恨的是,分开之后的俩闺女居然越过越滋润了。

这搁谁心里,都不好受啊,这不是变相的讽刺原先家里过的不好吗?

安怡家门口也经常被人丢粪,对此,她都默默的铲起来,扔到地里面当肥料,从来不说什么,更不会泼妇骂街。

在她看来,这都是嫉妒她的典型表现。

五十年代初的东三省很忙,忙着开农场,忙着大力发展农业,她这个屯只是东北名不经传的地方,跑到最近的一个镇子,也需要二三十里地,你要靠两条腿儿,走到天黑都有可能。

现在村里正在说农业合作社的事儿,周边的村子倒不像从前的山里,山路十八弯也未必能摸到,这附近的五六个屯都连着呢,相隔并不远,如果将来城里合作社,肯定是一个社的。

打击地主的时代已经过去,但家里有牛有驴子的人家,还是屈指可数,她不想出风头,这牛自然牵不出来,那她们卖豆腐要用什么车呢?

每天三四十斤的豆腐,也不算沉,她从空间里选了一辆豫南省农村特有的架子车,上面就是一个板车,下面有个轴承连着两个轮子,人背着肩带在前面拉就行了。

当她把这个车收拾出来的时候,姐妹俩惊喜的不得了:“天啊,安姐,你想的也天周到了吧?”

李秋霞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每天也就三四十斤的豆腐,我们每人背着个篓子,走街串巷,也就卖完了,哪用得着您大费周折的弄来个架子车啊?”

“你们不还得换粮食?有个车方便多了,拿着用吧,现在已经出师,接下来的路,得靠你们自己走,我就不多参与了。”

原先在一起吃,是因为她们没有粮食,周转不开,也需要照顾,适应了一个来月,又是修房子又是种菜又是学做豆腐的,如今的她们,早就不是一个月前对生活没有希望,满脸抑郁绝望的姑娘了,现在的她们,每天忙忙碌碌的,脸上是满足与希望的笑,这样的改变,安怡很放心就将原本属于她们的生活,还给了两个人。

“我给你们布置帮忙的家,蔬菜粮食,手艺这些,也不要多,等你们周转开了,一人给我五十斤粮食就行,土豆红薯玉米高粱都行,带壳都行,我不挑,但你们得给,毕竟我一个人折腾这些也不容易。”

“架子车你们用着,隔三差五给我送过来点儿豆腐,豆渣多余的可以给我,就算我教你们的学费了,这些,你们可愿意?”

姐妹俩一听,这是要打算和她们分开的意思啊!

“姐,愿意是愿意,只是,你不愿意跟我们一个锅吃饭了?”

安怡点头:“你们忙你们的,我忙活我的,咱们互不打扰就行,远香近臭,搁在一起啊,容易生矛盾,有需要帮忙的尽管说,你们俩只要勤快点,卖豆腐足够养活自己,就是平日里走街串巷的时候小心着点儿,注意安全就行了。”

李秋霞和刘彩花虽然遗憾,但内心也清楚,划清界限对她们都好,亲兄弟还明算账呢,更何况是她们非亲非故的?人家肯帮助她们,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了,该知足,所以不管她提出什么条件,她们都得满足。

就这样,在一起搭伙一个月后,到9月秋高气爽,天气转凉之后,安怡就又恢复自个儿规律舒服的养老生活了。

前面的那几十年有多轰轰烈烈,后面的这几十年,就想有多舒服,这年代绝对农村比城市好。

其实就凭她当时的情况,随便立个功就能有正式工作,哪怕分配到食品厂、火柴厂当个普通工人呢,那也是铁饭碗不是?

诶?

她偏偏反其道而行,选择了如今的生活,看,如今住别墅养.宠.物,有吃有喝,这日子美类很,给肉都不换。

空间一公一母两头牛是系统升级之后她领养的,可以卖到系统挣金币,也可以拖出来杀了当肉吃。

如今才哺育出来一头小黄牛,杀了吃肉肯定不行,空间的活也用不上牛去干,空间外的活物也进不来。

就空间里面的这些鸡鸭鹅,也是领养之后,一步步繁育出来的,可以杀了吃肉,也可以卖金币。

而外面经过精挑细选的六只母鸡,是她在村里面卖的受精卵蛋,用空间鸡孵化出来的,本来也就试试看,没想到还成功了,十颗蛋里孵化出六颗,巧了,还都是母鸡。

如今小鸡早已长大,每天她能有五六颗鸡蛋收获,喂鸡的饲料都是空间脱壳的麦麸稻麸玉米麸子,混合着院子里挑拣下的烂菜叶子,红薯秧子,剁碎了以后,喂鸡特好。

豆渣都喂给了猪和牛,猪的一家三口已经都可以吃了,只是她有点下不去手,尤其当着小猪面杀父母,太残忍了,所以到现在她吃到嘴的肉,只有鸡鸭鹅,因为家禽多,牲畜少啊,多的动起手来,就没那么多的心理负担了。

空间的时间喝外界是一比二,所以每天她能收到差不多二三十颗鸭蛋,一二十颗鹅蛋,鸡蛋能收三四十颗。

这么多蛋,她自己吃不完,就会腌制咸鸭蛋,鹅蛋不喜欢吃,鸡蛋外界有,所以除了鸭蛋,其余都卖入空间挣金币了。

她用黄泥腌制出来的鸭蛋流油,还不是很咸,超级好吃,又有空间保存,真是吃起来比鸡蛋还要有幸福感。

镇子距离实在太远,她空间倒是有自行车,十来辆呢,但她懒得骑。

这些自行车都是前些年东北西跑攒下来的,有新的有旧的,够她骑一辈子没问题。

现在手头不缺钱,就没打算出去卖钱,等将来缺钱了,再想着出去倒腾生意也不迟。

反正空间可以慢慢攒东西,她又没什么事儿,每天就折腾空间内和外的这些田地,就够忙活了。

还有一个月地里的庄稼就要收获了,东北的天冷的可比中部快多了,进入9月之后,感触特别深,早晚温差大,就中午热那么一会儿。

树叶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黄。

9月初她晨跑的时候,在河边稍作停留,专门找了靠山有石头的低洼,本来是想让坚果洗洗澡的,结果她在溪流的石头缝里发现了‘东北小龙虾’蝲蛄?

众所周知,蝲蛄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可见这年代的水质有多好,她从空间拿出自己用玉米皮编织的一个框子,开始弯着腰才溪流里找蝲蛄。

因为蝲蛄必须生活在流动活水的石头缝里,所以它的味道可是比需要重油重盐遮盖腥味儿的小龙虾鲜美多了,东北一道名菜‘蝲蛄豆腐汤’,只要想想,她的唇齿间就开始吞咽口水了。

小龙虾是红色,而蝲蛄是青色,个头都不大,因为生长速度缓慢,六七年的大小才和普通养殖能吃的小龙虾一般大,后世这玩意儿的价格都飙升到几百块一斤,因为不好养殖,所以有价无市,根本就买不着。

就连在这山涧溪流里,也不是随处可见,她弯腰找了两三个小时,估摸着也就摸了不到五斤。

很难得的五斤,她没打算跟别人同享,要自己留着慢慢吃。

溪流里还有很多田螺和福寿螺,趁着已经下了水,她将两种螺扔到一个框子里,回家好好挑拣,福寿螺人不能吃,就剁碎了喂鸡。

她在下游的河里还捕捉到不少鱼的踪迹,当初在海边的时候,也弄了不少渔网和鱼篓子,只是今天食材挺丰富,就没继续折腾,将两篓子食材往空间一藏,叫上坚果,溜溜达达的回了家。

大gu远的就看到卖豆腐回来的李秋霞和刘彩花姐妹俩,看到她两个人猛招手。

不大一会儿,李秋霞就拿着个盆跑了过来,她以为是给她剩的豆腐,正好她需要豆腐,没成想却是两条嘎牙子?

“姐,给你,今天有人从河里捞了鱼,换了我们十斤豆腐,他们家办事儿呢,需要的豆腐多,我看这鱼不错,就给你端两条。我们那儿还有呢,你这是,从河边回来了?”

两条嘎牙子不大,加起来估计有两三斤,十斤豆腐也不知道换了几条鱼,本来想要点豆腐呢,看情况是卖完了,算了,不开这个口了,等啥时候卖剩下,她再提。

“是啊,坚果该洗澡了,趁着中午这会儿暖和,我带它到河边洗了个澡,你们累了吧?要不中午来我这儿吃?”

“不用了姐,别耽误你歇晌,我们回家随便做点儿就行了,今天豆腐全卖完了,落了五六斤的鱼,三斤稻谷,五斤土豆,还有一个大南瓜,收获还不小,哈哈,那我们回去了昂!”

姐妹俩都知道,天塌下来也不能影响安怡午休,她喜欢安静,她们俩也累够呛,于是就懒得客套,各回各家拉倒。

没有豆腐,干脆她晌午就吃嘎牙子。

回到家先把嘎牙子给杀了,这玩意儿滑不溜丢,虽然没有鱼鳞,但是表面一层黄.色的黏糊糊的保护膜,她找了点儿草木灰搁在手里搓,搓了差不多,才开始杀,杀好清洗干净,再用葱姜生抽腌制。

之后就去挑选螺,福寿螺一个筐,田螺一个筐,福寿螺直接拿锤子砸了十来个丢到鸡圈。

田螺则用盆装起来吐泥沙,吐完泥沙还得拿刷子刷,之后再进行腌制。

她捡了不少,够她嗦一大盆的了。

嘎牙子腌制好之后就用辣椒、大酱、葱姜蒜等调料翻炒一遍,加水炖上的同时,贴了点玉米面饼子在大铁锅的边沿,这是典型的东北铁锅炖,省事儿还好吃,两条鱼四个饼子,吃的饱腹感十足。

吃饱之后三两下就刷洗干净,因为油水不多,特别好清理,而这年代的清洁剂就是草木灰,草木灰都不脏,收集起来洗衣服干啥都很方便,她是没空,等有空了,可以做点肥皂用用。

每天穿着粗布衣裳,坐在院子洗洗刷刷,到地里拎着锄头除草,迎着秋风,采摘收获前的芝麻叶,焯水之后晾晒,又是冬日里的一道美食。

因为到了收获的季节,衣服也越穿越厚实,所以赶在下雪之前,她是不停的去后山捡柴火,晚上进空间把拆洗过的衣服缝缝补补,棉花积攒到一起捶打蓬松,再给自己做加厚的棉衣和棉裤。

一共做两套,一套新棉花,一套旧棉花,床上铺的盖的用的都是旧棉花,不过被面被罩却都是清洗干净,晒过好几遍的,很干净。

9月下旬到10月中旬,东北这边地里的庄稼就开始往回收了。

姐妹俩也过来帮忙,两亩地用了四天的下午,就都收回家了。

像是玉米杆子、大豆杆子、芝麻杆子,晾晒干了,都能当柴火。

花生早一个月就收了,红薯、大豆是最后收的,再不收地就上冻了。

红薯瓤子都扯回家,红薯叶和红薯杆子留着炒菜吃,吃不完搁在空间,红薯藤剁碎喂鸡。

好好的土地就这么空置下来了,要是搁在中原,玉米一收,可就能种小麦了,但他们这边冬天太冷,冬小麦也活不了,零下一二十度,什么能活?只有猫冬在家的人了。

她收了百十斤的黄豆,黄豆叶子还微微发绿,就给拔了,好在种子已经发硬,如果等轻轻一碰就掉地下的地步,就晚了。

她收获的黄豆没有给姊妹俩,因为她等晾晒干了,攒住,明年春天开始做酱油和大酱。

粮食收回家并不意味着结束,还得再加工,比如把玉米穗外皮连接起来,搭建到院子里摞起来进行晾晒,天好的时候把外面的雨布扯下来,天不好就盖上。

花生、大豆、芝麻哪一样不需要晾晒?

土豆和红薯她直接收到了空间保存,地窖里放的都是后院收的萝卜和白菜。

进入10月,她就赶紧处理那些白菜,做酸白菜、辣白菜,晒萝卜干做辣萝卜,她空间攒了很多的腌菜缸,就是为了储存这些菜,腌菜的时候,姐妹俩也来帮忙,腌好之后直接带走了一大缸。

安怡一共腌制了三缸,给姐妹俩一缸,自己留了两缸,一缸酸白菜,一缸辣白菜。

萝卜干则用小坛子腌制,一共两个小坛子。

但是她地窖却是摆了十来个大大小小的缸子,这些都是夏天蔬菜多的时候,做的各种菜。

比如酸辣豇豆、酸黄瓜、剁椒酱、番茄酱、西瓜黄豆酱等等,另外,还有一坛子的葡萄酒,葡萄是从身上采摘的野葡萄,野葡萄酸,可是费了不少糖在里面。

李秋霞家的柿子树摘下不少柿子,柿子摘下来之后就不用管了,放到地窖慢慢就能吃了,到了冬天直接吃冻柿子,冻梨,因为进入10月之后,温度就开始往零下开始走了,自然上冻,快的很。

一入冬,屯里面的人就开始商量着外出找活干了,因为东北冬天时间太长,不可能一直在家待着,所以到处开始找零工,找散工,有的甚至还写介绍信去外地打工,手里有技术的不怕,怕的是靠出卖力气的。

虽说家家户户在入冬前就储存了足够多的食物和蔬菜,但谁都不想在家坐吃等死,要是有挣外快的机会,都是抢破头了去,毕竟从现在开始,到明年4月之前,整整半年,猫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