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088章 民国女英雄62(30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088章 民国女英雄62(30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安怡入境之后把自己的头发倒腾成波浪卷,揭掉面具,恢复自己本来的面貌,又化了一套相当前卫的浓妆,穿着时尚的貂皮大衣最后一个走出了车厢。

出站口仍然需要检票,还有防疫的章,她在空间等到天黑,又找机会坐上了前往莫市的列车。

之后列车咣叽咣叽的发动起来,进入西伯利亚地区,这里是一片片广袤的原始森林,人烟稀少而荒凉,但途中可以目睹着名的贝加尔湖。

经过近8000公里长途旅行,列车最终驶进终点站——莫市雅罗斯拉夫尔车站。

到了苏国的首都莫市,才见识到他们便捷的公共交通设施。

莫市光是地铁,就分上中下三层,可供三条不同线路的列车在此交叉换乘,莫市还有七八条直通线和一圈环形线彼此交叉。只要进入地下线网就可换乘全市任何一个地铁站,方便快捷,票价低廉,地铁每天运送全市半数以上的乘客。

能在五十年代末期就拥有如此完善的城市交通,足以可见他们的发展,远远快于我国。

而且走在他们的地铁站,你会发现这里像一座艺术的殿堂,每个车站都有雕塑、绘画和华丽的灯具,而且每个车站的装饰装修都不尽相同。她拿出相机,记下了这极其特殊的画面,也许等她老了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翻看翻看自己曾经走过的地方。

安怡会俄语,交流是没有任何障碍的,而她也急需兑换苏币,倭国的东西目标太大,她没打算拿出来卖,这蛋是多,可是价格卖不上,能兑换到手的钱也是有限的,那么,要想在短时间里兑换物资,靠什么?

安怡想到了她空间积攒下来的蔬菜和水果,因为现在是寒冬腊月,新鲜的蔬菜绝对能够吸引他们的目光,除此之外,还有盐,盐的价格是非常珍贵的,它象征着持.久性、可靠性、友谊和尊重。

因为在苏国,盐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所以价格昂贵,在他们眼里,属于非常珍贵的调料。

蔬菜水果贵,相对的肉蛋奶就很便宜。

便宜到什么程度呢?

人民币5毛就能买到一斤猪肉。

而同一个地方卖的西红柿,却达到了人民币2元一斤。

这个对比就相当强烈了。

鸡蛋在省城的时候,她一块钱卖十个,或者十二个,在这边一块钱人民币能卖八个左右。

家里的猪肉是随着肉的多与少发生变化,贵的时候七八毛,便宜的时候三四毛一斤,且限购,一个人能买到一斤都算运气,可是在这里,什么都不限购,只要你有钱,都能买得到。

苏国的牛羊肉比猪肉多,除了牛羊肉,还有海鲜,肉质蛋白在这里几乎成了家家户户餐桌上必备的主食之一。

正好她空间缺的就是肉质蛋白,海鲜她有,可是猪牛羊肉,她是真的缺,粮食她不缺,苏国也能买得到,也许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将空间里的物资倒腾一遍。

后世的俄国可是小麦出口的第一大产业国,如今的苏国的谷物产量,也不容小觑。

他们的日常主食就是面包和土豆,古往今来,他们将面包和盐作为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以表示自己的善良慷概。作为迎客的象征,他们将面包和盐放在餐桌最显着的位置上,以此表示对来客的欢迎。

这一风俗习惯,在俄国的迎宾礼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安怡在莫市逛了几天,将这里的风土人情了解到位之后,才开始筹备自己的挣钱大计。

算上路上的行程,她能在苏国停留的时间只有二十天,这二十天想要攒够物资,还真挺不容易的。

苏国的各个超市商场她是进不去的,没有任何防疫卫生许可,食品安全这一块儿,他们一直做得很到位。

所以她手里的东西,只能兜售给个人,于是安怡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居民区,上午买蔬菜水果,下午卖鸡蛋,每天跑断腿儿差不多能赚卢布,贵差不多贵到了蔬菜水果上面,一万卢布差不多是人民币883元,对于这个收入,她还是很满意的。

每天所赚,她都没有剩余,跑到各个销售点,趁人家打烊之前买那些打折的面包,肉,当天做的很少等到第二天再卖,所以她趁着人家关门之前,能够买到便宜的,一万卢布可是大额的钱了,毕竟在五六十年代,苏国莫市这边的平均工资,普通工人才800-3000卢布,工资最高的当属斯达汉诺夫式矿工和钢铁工人,他们的工资有时能达到8000卢布。

所以安怡一天能卖一万,真不是小数目,这主要归功于她卖的水果足够新鲜,让人一看就喜欢。

这一万卢布,她能买很多东西,因为以这个时候的物价来说,黑面包1卢布就能买1公斤,白面包3卢布1公斤,牛肉12.5卢布1公斤,鱼7.1卢布1公斤,牛奶2.24卢布1公斤,黄油27.8卢布1公斤,鸡蛋8.35卢布10颗……

按照这个物价来算,十枚鸡蛋相当于七毛四分钱RMB,她在这里十卢布卖十颗,价格是贵了,但是送货上门不说,还送一枚咸鸭蛋,所以综合来说,不算贵的离谱。

当然,在同一个时间段,她不可能去所有的打折店,能买到的食材也是相当有限的,一万卢布,她能在一晚上花掉两三千,就算不错了。

这边的烤面包是真的很好吃,价格也很实惠,所以她打算大量购买,所赚的钱,也以购买肉鱼黄油面包糖伏特加印花布鞋毛线等有用的东西为主。

前面提过苏国以面包为主食。

他们的面包品种有很多,按原料分有:白面包、黑面包、黑麦精粉而包和玉米粉同包。

白面包的消费量很大。但他们也爱黑面包,甚至超过白面包。

黑面包的主要原料是黑麦粉,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

其本身有一股麦香,入口时略带酸味,咀嚼一会后,又有一股甜味。

按形状又能分为大圆面包、面包圈、挂锁形面包、小圆面包、面包干等等。

看的是眼花又缭乱,光是闻到那浓郁的麦香味儿,安怡就觉得自己不虚此行。

这边还有一种食物,它被称为苏国的“第二面包”,它就是土豆。

也是到了这边她才知道苏国人有多爱吃土豆。

在年人均消耗土豆100公斤以上的国家里,它的需求量算起来与粮食的消费量差不多。

而且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煮土豆、烤土豆、土豆泥、用土豆做的小扁饼、用做牛排、烤鸡等菜的配菜等等。

她空间有不少土豆,但是没有拿出来卖,主要是因为土豆对她来说,也是主食类的食材,没必要拿出来换东西。

安怡在苏国期间,并非只局限莫市,她还去了靠近北极,每年都要经历极夜与极昼(白夜)特殊气象的列宁格勒。

那里即使深夜12点,天色也不暗,只是看起来灰蒙蒙的,太阳还没有落下。

有时候明明已经到了午夜,稍微黑暗一阵就又亮了。真是神奇的城市。

越是接触的多,安怡就越是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够用,于是她立即计划在往后的时间里,每年都来这边逛逛,而且,最好是11月一放假就过来,让安娜他们仨自己在家待着就行了。

有了固定的时间,他们家的食材就能最大化的转动起来了。

不过即使盐的价格达到了十卢布一两,安怡也没拿出来卖,因为这也是他们日常所需,最起码在往后的六七八三个年代,都不用买。

苏国的降雪量一点不比东北少,因为动不动就下雪,所以这边的天气感觉比东北还要冷,道路上有积雪或结冰,为了行走安全,也为了保持室内清洁,人们外出时,在鞋外都套上一双橡胶鞋套,既可防止走路滑倒,又可保护皮鞋,入室前才在衣帽间里脱去这双套鞋。

最让安怡惊叹的是,即使气温低到零下40多度,苏国妇女仍然穿着裙子,因为苏国的风俗习惯认为,只有品行不端的女人才像男人一样穿裤子,可怜刚开始安怡不知道,后来发现大家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了解她们的内心活动之后才知道这个风俗习惯,赶紧跑到商店买了几套她们传统的服饰,这才打消了人家对她的质疑。

正是因为这样寒冷的气候,所以才能使得他们像蒙古人似的,养成了豪爽的性格。

同时为了驱寒取暖,苏国人有爱喝烈酒的习惯。

伏特加酒,安怡喝了一口就放下了,主要这酒实在是太烈,又辣又冲!

不是经常喝的人,还真不能随便喝。

不过喝完这个酒,身体的确暖和了起来,难怪咱东北人有事没事儿也喜欢整一口。

咱们华国人喜欢喝白酒,苏国人的这种伏特加酒也很传统,在不限购的年代里,多买一些带回家收藏,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闹不好将来还能值大价格。

所以这二十天的时间里,安怡有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因为苏国面积奇大,但他们的人口却很少,所以辗转在路上的时间更多一些,而她这二十天里,挣了二十五万,却只买了十万的物资。

注:所有物价和风俗习惯的描述,都来源于网络搜集,并非原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