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183章 八零丑女逆袭10(50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183章 八零丑女逆袭10(50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书法比赛的事儿,之所以一直没提,是因为自打上次去参加复赛之后,再没有消息传来。

也不知道是落选了,还是有什么黑幕,反正想要靠那个拿奖金的事儿,算是彻底的泡汤了。

书法比赛并非每年都有,两三年才举行一次大的赛事,全国性的那种。

省内的虽然也有,但如果不时常关注报纸的话,恐怕很难看到。

也许这一世不太主张她靠这个挣钱?

反正这一次是错过了,只能等下次了。

好在写稿子这个还算顺利,为此报社还送了她一份年报,一年还几十块钱呢!

报纸直接送到大队部,她放学绕过去拿就行了。

这些报纸她都细心的保管起来,尤其有她作品的那一页,更是单独挑出来进行保存。

在没有电脑保存的年代,手写稿也是证明自己版权的方法。

收完麦子之后,还要犁地,平地,把麦秸秆的根部从地里面捡出来扔掉,犁地的时候要将化肥或者复合肥撒到地里面壮地。

种玉米的时候,要选择一场暴雨之后,这样种下去的玉米才会在水分的孕育下,今早的发芽。

点玉米种子的时候,是爸爸和她一起去的,爸爸用锄头钭一个坑,她往里面放两三颗玉米种子。

玉米种子都是买来的,自己留的反而没什么产量,这些杂交出来的种子产量更高一些。

而且品质品牌型号类别都不太一样。

一包倒是不贵,三五块钱就能买到。

化肥就贵了,一袋一二十,三四十块钱呢!

一亩地一袋都不够,至少两三袋。

还有农药、浇水,都是成本。

后世一亩地种下来不挣钱还赔钱,说的一点不夸张。

这一世其实成本也不低,但人们不会计较的那么深,家家户户都以土地为生存条件,不像后世,都从农业转工业了,工业的工资更高一些,谁还去种地?导致大面积的土地都只种麦子,不种玉米,因为玉米还要徒手掰回家,而小麦有收割机收,相对来说更省事儿。

农民种地很不容易,不说前期犁地、平地、施肥、种子、浇水了,中间还要时不时的去地里面锄草,哪一颗种子没发出来,还要将种子多的补到种子少的地方去。

田间地头的地也不浪费,种上芝麻和红薯,至少够自己家人吃。

爸爸忙活到6月中旬,麦收假之后,再去学校一个多星期,就考试了。

爸爸本想着带她们俩到城里面过暑假,汪婷却懂事的拒绝了。

“爸,我们没事儿,在家挺好的,我们就不去给你们添乱了,家里有吃有喝的,更自在一些。”

汪婷的懂事,父母早就看出来了,感动的同时,更加发奋努力,争取早日将汪婷带到城里上学。

“对了爸,我今年升初中,如果能考上县一中,我就住校了。”

汪浦同志愣住了:“考初中?今年你就考初中啦?这么快?你不在马路上那个初中上?”

汪婷摇头,“我想考咱们县城最好的初中,我不想上马路上的那个乡中。”

“好好好,只要你能考上,住校算啥,那你啥时候考试?”

“开学去了估计就要复习,随时都有可能去考,“

“行,那考完试你给我们说一声,如果需要我们提前办啥,就给你二姨说,你二姨那儿装了电话,能联系到我们。”

汪婷认真记下,汪浦就走了。

已经记不清这是第一次这样急匆匆的离开家了。

地里都收拾好,公粮也上交,回到学校复习了一个星期,就参加了学校的期末考试。

这是乡里面统一出的试卷,她再一次得了优秀,双百分。

带着这双百分,学校开了推荐信,在一个星期之后,去县一中参加考试。

没有悬念,她被录取了,立即跑到二姨家告诉父母这个好消息。

上学所准备的资料,家里都有,因此7月份在别的家长排队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汪婷却是自己去的。

这次爸爸离开,给了她三百块钱,学费不到一百块钱,她没有办理入住,而是办的走读。

因为她不想住学校,这第一年就暂时住到空间里,等妹妹考上了,她再租房子住。

走读生一学期要三十块钱住宿费,至于吃饭的钱,则自己承担。

7月初的时候,她收到了千字七块钱的稿费,一共13万字,910元的稿费。

这部小说连载结束之后,有两周的空档期,也不知道省报是怎么做的调查,反正从8月开始,让她继续创作,继续和她签约,同时小说月刊那里也给她签约了,首发是省报,月刊是因为省报才和她签约,所以二次签约的价格降了一半,是四块钱一千字,之后如果再签约其他渠道,也是四元。

汪婷很痛快的就答应了,签约之后,人家也迅速给汇了全款,520元。

到6月底的时候,她的存款是650元,因为这几个月的生活费,还有爸爸回来之后,她去买了好几次肉,所以最终存款剩下650元。

如此一来,7月中旬,她的存款就有650 520 910 300-100(学费)=2280元。

虽说不住校了,但她还是花150元给自己购置了方便实用的大水桶、炉子、炒锅、汤锅、砂锅、各种盆、碗筷、油盐酱醋、煤球等一应生活用品。

还去县城的旧货市场淘换了个旧书桌、旧床、旧衣柜,统共就花了二十块钱。

然后找来工具,买来油漆,将这些旧家具拾掇拾掇,重新上了色,这才十块钱成本。

家里有现成的褥子被子,倒是往上面一铺,就能直接入住了。

而妹妹这边,整个暑假她都在教她自己做饭。

汪嫚虽然没有她做饭做得好,但是也学的差不多了,该会的都会,她也会给她钱,实在不想做了,就在街上买着吃,再不济了就去爷爷那儿混饭吃。

为了让汪嫚能顺理成章的去蹭饭,汪婷还给了爷爷一百块钱,说是汪嫚下半学期的生活费。

爷爷这才知道她考上了县一中,秋季开学就住校了。

汪媛和汪嫚现在同一个班,她们明年才考初中,汪娜是在马路上上的乡中,而他们学校,据说只有她一个人考上了县一中,所以,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会有人走漏消息。

整个假期汪婷都在督促汪嫚学习,现在五年级的知识点她已经过了一遍,开学再学一遍,巩固加深记忆,只要她自己不掉链子,每天按时做她给她出的习题,考上县一中一点问题也没有。

上初中就是早上五点半上学,晚上九点放学了。

初中加了英语课,对于汪婷来说是小意思,但是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了。

汪嫚现在已经能够熟练的书写英语了,而她也在此基础上给她讲音标,教她怎么拼读。

等初一的教材下来,她就领着她背单词背课文,至少让她在五年级就将初一的英语学会。

她有那个自信,自己教的比学校老师教得好,所以汪嫚将来,只能紧紧的跟着自己,绝对不能掉链子,她甚至还想过,要么她原地踏步等着她,要么让她跳级,将来她们姊妹俩做同班同学。

如果她再跳级的话,妹妹只怕很难跟得上,所以思来想去,还是打算让汪嫚跳级。

于是,在汪婷去领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带着汪嫚一起去的,因为她是新生里考试排名第一的学生,加上她的字写得极好,所以老师们对她的印象特别的深。

就是凭借着这个初印象,汪婷大胆的询问:“老师,可不可以让我妹妹也参加咱们的入学考试?我们父母在外地,我实在放心不下她一个人在家,如果她能考上,我们俩就能在一个班读了。”

汪婷11岁上初一年龄刚刚好,但是汪嫚才九岁,九岁就上初一,有些夸张了。

固然汪婷的想当然很让人同情,但老师还是以考试期限已过,且没有得到学校推荐为由,婉拒了。

汪嫚看姐姐一脸失望,还非常通情达理的说:“姐,你别担心啊,我明年一定能考上的。”

汪婷叹息一声,“对不起,是我急功近利了,也许老师考虑的也对,那你就再好好学一年,把基础扎好,明年一定能考上来的。”

暑假在家能干啥?

除了学习,还可以摸知了猴,尤其一场暴雨之后,地上全都是知了猴,非常多。

摸回家的知了猴用盐水一泡,第二天直接炒了吃,也是味道不错的荤菜。

还可以帮婶婶摘黄瓜,笔直笔直的黄瓜拿到菜市场卖,长相不好的则便宜卖给街上做菜盒的,再剩下的自己家才吃。

除了黄瓜,还有西红柿、辣椒、茄子、豆角、青菜等蔬菜,每天两个婶婶都结伴去赶集。

她领着堂弟妹帮忙择菜,婶婶给她的菜也不少,她都攒起来放到了空间,吃的时候再拿出来,就不会不新鲜。

因为夏天蔬菜泛滥成灾,田间地头经常看到还不错的都被摘下来扔掉,她都会捡到空间。

不过是有虫眼子,削掉不还能吃,扔掉就太浪费了。

她8月底就要到学校报道,一日三餐都在空间做,得提前准备好够吃的食材。

夏天这些番茄、黄瓜等都被叔叔婶婶扔到院子里,没人吃,因为这都是卖菜挑剩下的,她如果不收到空间,就要被爷爷奶奶拿过去喂鸡喂鸭了。

这个季节,就是鸡鸭都不缺菜吃,地头全都是。

爷爷在他们家的地里面也种了菜,都被她摘到空间里,就剩下他们够吃的量,生怕再因为疏忽不去摘,被小鸟叨的腐烂掉地下的。

辣椒家家户户都种,种三四棵,一个夏天都吃不完,超级能结。

她爱吃辣椒,所以每天都去地里面摘辣椒,以至于现在空间得食材积攒的量,够她吃到冬天都没问题。

因为不只是地里面种的,房前屋后种的豆腐菜、紫苏、眉豆、扁豆、丝瓜、十香菜、荆芥、小葱等等,也都是季节菜,南瓜、冬瓜虽然现在不能吃,可是它们发出来的尖尖,也能摘掉当蒸菜吃。

更不要提田间地头的那些灰灰菜、泛滥成灾的马齿苋、苋菜、枸杞头、面条菜,扫帚苗等,药草类的蒲公英,车前草,收集起来晒干泡茶喝,能清热解毒,上火的时候喝超级管用。

所以,看似她似乎除了写稿子,教汪嫚学习,就没干啥事儿,其实她早上五六点起来就去外面采集野菜了,这些野菜收集起来,将是冬天必不可少的美味。

别人不稀罕是因为他们无法保存,再者夏天的蔬菜也多,除了喂羊的羊羔吃,还真没见谁大清早的出来挖野菜的。

汪婷不一样,她最享受的就是这种采集的过程。

妹妹早上还在呼呼大睡的时候,她就已经将田间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菜,还有玉米地里多的不像话的马齿苋等都摘到了空间。

家家户户都分的有菜地,基本上什么菜下来就吃什么菜,吃到哕也要吃,因为这个季节就只有这种菜,你不吃就得饿着。

五一前后她攒了很多的蒜薹,大蒜收了之后,她将他们家地里面的大蒜,至少收到空间一大部分,剩下的放到了地窖保存。

爷爷能看到的菜,都是她放到空间之后的量。

地里面的韭菜,一茬一茬的发,她就一茬一茬的割,割完的韭菜放到空间里。

总之叔叔婶婶还有他们家的这三四块儿菜地,因为有她在,什么菜都不会浪费掉。

她空间现在已经是一个小型的菜窖了,囊括了中原地带所有地方能叫出名字的蔬菜瓜果。

河滩地有人种西瓜、甜瓜卖,最后的西瓜蛋子,甜瓜蛋子都没人要,孩子们都去捡,她也捡了不少囤到空间里。

苹果园里的苹果,葡萄,她会在价格最低的时候去买,偷偷买,一次买十斤,一天来回跑几次,然后放到空间慢慢吃。

西瓜她一次买一个,加上西瓜蛋子,得有五六十个。

这一世虽然没有种田的金手指,但她在农村依然过的怡然自乐的很,什么季节出什么菜,什么水果,哪儿有便宜的花生、红薯,毛豆、芝麻,她心里面门清。

甚至就连地里面的芝麻叶她都没放过,因为过水晒干的芝麻叶在冬天做面条,老好吃了。

……

8月28号,结束了忙碌的暑假,她早上趁着婶婶的三轮车,将被褥行李啥的送到了学校门口。

谢过俩婶子后,因为时间还挺早,她找个没人的地方把行李收到了空间。

之后去早餐店喝牛肉汤,吃饼子,美滋滋的享受了一顿早餐,在菜市场转悠一圈,买了刚出炉的油炸丸子、油条、包子、馒头,五斤鸡蛋、五斤猪肉、五斤豆腐等,花了十来块钱,才在8点半进入学校。

住校和走读的分为两拨人报道,走读的程序简单,只要提交录取通知书,比对资料,交学费就行了。

之前只开了学费通知单,没有交学费,这次才将早就准备好的158元的书本卷子资料费等交上。

这些都是杂费,学费是全免的,因为义务教育。杂费的全免要晚些年,至少是94年之后了。

她被分到了初一一班,重点学校的重点班,学号是1,因为她入学考试第一名。

开学第一天,上午走完手续打扫班级卫生,下午进班自我介绍发新书。

她是第一个上台的,别人的普通话说的不怎么好,她反而是方言说不好。

“大家好,我叫汪婷,今年十一岁,来自Y市*镇*村,很高兴加入初一一班这个大集体,我擅长书法和写作,以后还请多多关照,互相帮助,谢谢。”

有她开头,后面的人就知道该怎么自我介绍了。

班主任老师想要指派她当班长的时候,底下的人唏嘘一片,刚刚自我介绍的时候,也是这样,她上去介绍完之后,下面的人甚至连点掌声都没有,2号是一位个子很高的男生,虽然说话不土不洋的,但是因为长得帅气,掌声不断,这种双标现场,也真是让汪婷开了眼了。

虽然她穿的很干净,收拾打扮的也很利索,但奈何容貌太过于平凡,虽然成绩好,但老师的指派,显然让底下的人不满,幸好她也没有那个意思,直言不讳道。

“老师,我走读生,怕是没有时间张罗咱们班级里的事儿,不如交给更有能力的同学吧?”

她的‘自知之明’,让老师略微有些尴尬,但也明显看出来班里面不太同意她的指派,边点头应下了,随即票选班干部,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

汪婷一个也没兴趣,只是捧场的各种鼓掌。

课代表暂时没有,等到第一次月考之后,再进行委派。

初中一共四年,初二才有物理化学。

初一上学期就是语文、代数、几何、英语、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八门。

初二开始增加物理化学,下来就是十门功课。

课业负担挺重的,而早读基本上划分给了语文和英语,晚自习则是语数英三门。

开学发书,第二天就直接上课,走读生回家还包包书皮,住校生则直接就用。

汪婷也没有包书皮,她没那习惯,也没有包书皮用的挂历,干脆就不包,新书就该有新书的样子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