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197章 八零丑女逆袭24(50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197章 八零丑女逆袭24(50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9月25号晌午刚放学,就听到喇叭里叫她和妹妹的名字,原来是爸爸回来了。

老爸还真是卡着点儿回来的,明天轮到爸爸了,这可就回来了。

晌午爸爸带她们俩到饭店吃了炒鸡,吃了米饭,又将妈妈给买的衣服给她们,才拎着行李准备坐公交车。

汪婷想到自己买的那辆二手三轮车,正好吃完饭散步到了这个家属院,于是跟爸爸打了声招呼,回家把三轮车给骑了过来。

“爸,你带那么多行李,挤公交还得走那么远,你骑着三轮车回家吧,这是我花五十块钱买的,我们俩都骑了大半年了,周末回家给我二伯二娘,二姨他们带了点菜,我们的行李放在这上面,也很方便的,就是破了点儿。学校不让放,所以我都放在对面的这个小区的,喏,这是钥匙。这上面有锁。”

汪浦感兴趣的绕着三轮车看了看,“行啊你,这车虽然破了点儿,但是硬件还算结实。你们俩周末就骑着这回家啊!”

“是啊,公交车不好等,还挤,也坐不到家门口,每次要走好长一段时间的,暑假的时候我和妹妹帮人家卖凉皮,就是靠这个车的,很好用,买车的钱,早就赚回来了,把,我们俩这个暑假,挣了二百多块钱呢!”

汪浦惊诧的看着自己闺女,“卖凉皮?”

汪婷朝他神秘的眨眨眼:“明天下午回去再跟您说,反正没偷没抢,我叔我婶儿肯定会给你说的。”

汪婷就是怕老爸从叔叔婶婶嘴里知道这事儿,所以提前打个预防针,等回去了再详细的说这事儿。

因为中午休息的时间有限,所以汪浦也不好多问,就骑着三轮车回去了。

“那明天下午四点半我来接你们。”明天周六,下午四点半放学,晚上不上晚自习,可以回家。

等老爸一走,汪嫚有些不明所以的问她。

“姐,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爸爸咱们租了房子呢?房子也不贵呀?”

他们一年的住宿费两个人加起来就二百呢,现在花了二百在小区租了房子,虽然其他费用加起来,超过了三百块钱,可居住条件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不是怕说不清楚?我们住在学校爸爸很放心的,但是住在外面就不放心了,能让他们少操点心就少操点心吧,毕竟他们俩在外地,远水救不了近火,我们俩照顾好自己就行了。”

现在汪婷守着妹妹,晚自习回来会了解下她如今学习的进度,虽然今年才十岁,但却能跟得上进度。

当然,这和汪婷带她提前预习复习有关,但她自身也足够努力,虽说不是天赋型的,但如果能靠努力杀出千军万马,那也算是一种本事,将来不求她有多好的出路,起码考个公务员,有个稳定的生活。

总比上辈子为了父母,嫁个农村人的好。

汪婷上辈子虽说嫁给了城里人,却也是碌碌无为一辈子。

这辈子只能比上辈子强,不能差。

学习是唯一的出路,他们谁都不能懈怠。

9点放学回家,洗漱之后,汪婷会在客厅卧室那边的大桌子上练习一个小时的书法。

汪嫚耳濡目染,现在也跟着练习,不过却是写硬笔书法。

因为她硬笔书法尚且还没达到好的程度,软笔书法晚些年接触也可以。

练习书法也需要金钱的消耗,笔墨纸,都不便宜,但她不是用白纸练习,而是用红纸和金墨,因为这样练出来的字,就能当春联卖了。

这次她写的都是城里人的尺寸,等寒假可以在菜市场门口卖春联,事业搞起来。

7、8俩月没写稿,之后也没再投稿,而是专心创作出书,有了这一两年的练笔,她现在已经有足够的信心写出版了,前期是看不到钱的,写完以后还要找出版社,说不定还要自己花钱搞出版,因为现在的出版物也是要有名气的排在最前面,你没有名气,出书就有些困难,尤其像她这个年纪的,人家一看说不定就不搭理了。

好在现在还是纸质书的年代,也不是完全没机会,最起码报社那边的人脉,还不能完全丢。

之前没机会见面,也许年前可以找机会见见面,趁着这段时间,写出一篇短篇小说用来面试很有必要。

周六老爸果真蹬着三轮车过来了,只是这三轮车才一天不见,居然还大变样了?

原先生锈的地方应该是用砂纸搓掉了,完了又刷上一层红色的油漆,不带劲的地方还修了修,车上还放了两个小板凳,两包点心,芹菜、橘子、苹果、肉、鸡,看来他来的够早,都逛完菜市场了。

“爸,你这想的也太周到了。”

“饿了吧,刚买的鸡蛋糕,热乎着呢,赶紧上车吃吧,今儿晚上咱包饺子吃。”

老爸买了芹菜和肉,这是打算包芹菜馅的饺子了?

“爷爷奶奶还好吗?”

“挺好的,今早上你二伯借了一辆大的三轮车,把他们送了回来,”

回家的路上一共路过两座桥,上桥的时候,她们俩下来推着爸爸上去,下桥的时候再坐上,一路上说说笑笑,一个多小时就到家了。

“爸,才五点多,咱赶紧去地里面掰一会儿玉米吧?有了这三轮车,咋着不掰两袋?”

还没到10月,晚上天黑的也没那么早,就算是两个小时,也能掰回来不少玉米。

“行,那走吧,人多力量大,我昨天回家掰了四袋儿,今上午来回掰了十来袋,南地的一亩地我瞅着少了不少,是丢的吗?”

“哎呀,忘了给你说了,是之前我掰的嫩玉米,送我伯父和二姨了。”

“每家送了二十穗,剩下的我拉到菜市场卖了一百多块钱,长得太快,要不然还能多卖点儿。十块钱十二穗。”

“我说怎么少那么多,那南地差不多今晚上就能收完了,今天要是能收完,咱们明天把北地的收完。”

父女几人这么一安排,就赶紧往河滩地走,南地是堤南,挨着河,这边的土质没有河堤里面的好,有黏土成分,浇水特别费劲,到了后世,农民都不想种粮食的时候,改成种绿化植物,就是城市绿化带里面的植物,长成了之后,一亩地差不多能卖三四万块钱,比种粮食强,还有人直接改种树苗的。

只能说时代会与时俱进,不像这个年代,大家还本分的种粮食,哪怕在外面的人,也会在农忙季节赶回来。

9月底的天还很热,白天穿短袖,早晚会加一件薄外套,因为怕刺挠,玉米穗和玉米杆子上有绒毛,所以姐妹俩都回屋换上了以前妈妈的旧衬衣,拿上利刀,跟着爸爸去了玉米地。

玉米杆子长得很高,起码有两米,拿着利刀,像利蒜薹一样把玉米皮扒掉,直接将玉米剥出来扔到地上,一人守两行,就这么快速的剥玉米,爸爸则拎着袋子弯腰去捡,然后扛到地头,小三轮装满了,就倒腾回家。

三个人干活都很利索,又不是新手,全程都不开口说话,因为玉米经过风吹日晒,很脏,上面全都是灰尘,好在这时候工作不热,等到傍晚的时候,玉米都剥完了。

拿着袋子返程收拾玉米的时候,不忘检查上面还有没有遗漏的玉米,之后和爸爸汇合,将剩余的玉米全都抬到外面的三轮车上。

天还没有彻底的黑透,让妹妹在地头休息顺便看玉米,她和爸爸又各自拿着锄头砍玉米杆子,下面的根特别的难钭,因为根部扎的深,这个要是弄不出来,会影响小麦的种植,所以有些活要提前规避,一次弄好。

现在还没有先进的收割机能将这些玉米杆子搅碎直接当肥料用,但是可以在地里面晒干,点燃烧烬的灰做肥料,犁地前摊开就行。

但是到了2000年以后,就不允许这种操作了,一个是燃烧污染环境,二来则是担心引起火灾。

所以后世更难操作,都是砍掉之后再拉到地头晒干,如果家里有喂牲畜的,自己就拉走了。

已经很少有人烧锅台了,起码他们这边进入九十年代就开始用煤球了,所以柴火才会那么多,想捡多少都有。

用锄头钭玉米茬,特别费手,她虽然已经十二岁了,也有力气,可坚持不了多少下,就觉得手磨得疼。

爸爸还时不时的回头交代她别钭着脚,“累了就去歇会儿,”

妹妹后来也过来,姊妹俩换着钭才能赶得上爸爸的进度。

直到天彻底黑透,看不见了,一亩地的玉米已经倒下去了一大片,还剩下一小片没有弄。

因为彻底看不见了,爸爸就说:“行了,剩下的我明天早上过来弄,咱们收拾收拾回家。”

活干得比较晚,奶奶已经在家调好馅,等他们父女三人将玉米扛上平房,洗干净坐下来的时候,爷爷奶奶已经包好饺子下锅了,爸爸还挺不好意思的,“说我们回来包的,”

“你们仨都去地里面干活了,我们帮不上地里的,做点饭值啥?行了,赶紧洗洗吃饭,俩孩子累坏了吧?都多吃点儿,芹菜肉馅的,你奶奶可是放了两斤肉在里面呢!”

老爸一共买了三斤肉,剩下的肉奶奶炒好和猪油混在了一起,这样每天炒菜的时候挖出来点儿,油融化了,肉在油里面,炒菜的时候也就沾到了荤腥,这是老一辈人最喜欢的方法。

这年代的肉还没完全饲料化,肉很香,饺子料足,即使只有酱油、葱姜盐来调馅,味道也是嘎嘎的好。

“要是用猪油渣啊,那味道会更好,今天本来也想买点板油的,结果人家买完了,没买到。”

之前他们家剩的猪油,她都放到了空间用了,油虽然能放,但也不能放太久。

没有洗洁精的年代,都是用动物油脂,只要加入热水一冲刷,就很干净。

不像植物油的年代里,油脂不好清洗,还得用到洗洁精,哪怕用热水,也起不到深层清洁的作用。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动物油脂比植物油好吸收。

这次爸爸没让她们俩请假:“这次我在家一个月呢,回来的也不算晚,我一个人慢慢收就行了。”

汪婷有些心疼父亲,但爸爸却说:“这点活不算啥,我在城里天天上货卸货,也不见得比这个轻松,习惯就好了。”

这年代的人是身体累,后世的人,是精神压力大,为了活着,都很不容易。

干活到周日下午,爸爸说要骑车送他们回去,她没让,和妹妹溜达着坐公交回去了。

这次她回家,趁着她们去地里面收拾晒干的玉米杆的时候,将地里面的玉米杆子收了不少到空间里当柴火。

剩下的,都一把火烧掉当肥料了。

烧的时候必须在旁边看着,就是怕起风,再引燃了其他作物,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失,毕竟秋天杂草干草什么的,还挺多的,地头种的都是树,马虎不得。

来的时候,偷偷去地里面带了不少蔬菜,如今空间的储存量,至少能保证一年吃喝不愁。

毕竟季节性的食材,如果不趁机多弄点,也吃不完,吃不了烂到地里,岂不是浪费?

他们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整理干菜,地里面的菜都是爸爸和爷爷种的,他们要是不吃,就便宜别人了。

所以她才会那么积极的,每星期都回家摘菜。

回学校上了三天课,就连放了三天假,周六下午返校上课。

有了这三天假期,他们家地里彻底的收拾干净了,每天累成牛,还要抽空去买肉做好吃的,农忙季节,必须得多吃,才有力气多干活。

玉米带回家还要晒,爷爷奶奶有空的时候就赶紧帮忙剥玉米,剥下来的好玉米籽留着回头磨玉米糁、玉米面,多余的要么卖掉,要么留着全都做粮食。

小麦有面粉厂收,玉米只能卖,门口经常听到有人开着摩托车收玉米,一斤两毛,低的时候一毛五毛钱,必须是晒干的,他们家四亩地产量3500斤,按两毛算,也就七百块而已。

扣除化肥、农药、灌溉、人工,不能说赚钱,只能说顾个温饱而已。

辛苦四个多月,700块钱,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的原因,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大家已经不仅仅满足温饱了,还要追求物质上的平衡。

小麦需要空置一个月左右才会种下去,不能太早,种植冬小麦的时候,温度太高也不行。

在这一个月里,需要将麦地都收拾干净,犁地之前撒肥料,犁地之后还用犁耙把地平的松软整齐,方便到时候用种麦子的机器轻松的划过去,因为还不是全自动的桨地,还需要一个人推着,两个人在前面拉着,用药水拌过的小麦装到种麦子的机器里,边走边落到地里面,整整齐齐的排列着。

因为地里面有虫子,所以需要用农药拌过之后,才能种下。

小麦种的时候,对行距的要求很高,绝对是治愈强迫症的劳动。

种麦子都是整个家族一起种的,有刮地界的,有拉机器的,还有提前将地里面的垃圾清理出去的,很忙,也很充实。

老爸是种过麦子之后,又把挨着河堤的荒地里的红薯出了,上千斤的红薯放到地窖里,才着急忙慌的回了Z市。

汪婷家的萝卜白菜是爷爷暑假的时候种下的,后来长大了,是婶婶帮忙剔了剔,白菜萝卜都是在长得过程中,一边吃一边剔,不能太密集,太密集就不长了,中间还可以将被虫子吃的补种一下,总之不管是种粮食还是蔬菜,都需要操心。

他们家的菜因为很少管理,也没打过药,虫眼子比较多,有时候叔叔婶婶打药,会顺便帮他们的也打了,这不值啥,这也是为什么爸爸每次回家,都给他们买肉买鸡蛋的原因,多少帮点忙,也比外人强。

要不然任其发展,他们到了冬天还真得买菜吃,就算他们一年到头吃的不多,那也是自己种的好。

白菜差不多要到霜降之前收到家,这也是个大工程,几十上百颗的白菜萝卜砍下来,运回家,或者直接深埋到地里面去,汪婷专门挑个没人的早上,将他们家的白菜萝卜大部分都存到了空间,小部分挖坑深埋到地里面。

这些活姊妹俩已经干了好几年,并不陌生。

今天的葱长得也特好,当初爷爷给围了起来,所以长得又高又壮实,趁着没冻坏之前,她将百分之八十的葱剜出来,放到空间,余下一二十颗围在一起,下面用厚厚的土围起来,即使到了春节,也能吃得到。

菠菜不用管,年前长不大,年后疯长。

一起的还有香菜、生菜,之所以夏天鲜少人种,就是因为喜欢开花起苔,还没怎么吃呢,就开花了,比较烦人,所以他们这边一般都是立秋之后才种。

这几年他们家都没种蒜苗,因为种蒜苗的时候,家里没人,破蒜,种蒜,抽蒜薹都需要家里有人,就算她每周往家跑一次,时间也不太够,干脆都种上了青菜,这个简单,只要撒下去就完事儿,长大之后,她蹲下去没一会儿就全部收到空间了,省事儿的很。

她就是这样一茬又一茬的种,只种好打理的菜,不好打理的,或者后续步骤多的,全部舍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