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324章 陪葬女种田记52(61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324章 陪葬女种田记52(61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在一个瓢泼大雨的上午,白荷穿着蓑衣领着工人们,才将山脚下的家禽转移到棚屋里,这场雨势太大了,山上的雨水不断的往下冲刷,幸好他们有提前准备,将怕水的兔子早一步的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鸡鸭鹅这些也都连棚子一起拆走,好在它们没有受到大雨的侵袭。

回到自个儿院子的时候,她浑身已经湿透,还好柳儿给她烧了热水,直接就泡到了浴桶里,顷刻间身体回暖,下意识的发出了呻.吟声:“啊……,可真舒服!”

现在她除了冬天在空间洗澡,平时还都在外面洗澡,尤其到了这边以后,因为有专门的浴房,洗起来也方便,即便是冬天,也盖的有炉子,还是非常惬意的。

舒舒服服的洗干净出来,头发还没干,正擦着叫柳儿,一抬头,离家一个多月的人,却突然胡子拉碴的站在自己面前,白荷以为自己眼花了,再一看自后面跟过来的翔子,两个人都穿着蓑衣,明显是冒雨而来。

“你回来了?”白荷难掩心中激动,三步并作两步的走过去,想要仔细看清楚他的样子。

卫赢忍着想要把她抱在怀里的冲动:“我身上湿透了,你别过来,刚洗过澡,先去屋子里把自己弄干,我换身衣裳,马上就过来找你,说着,不忘拉过她的额头在唇下轻轻一印。”

白荷想要说什么,他已在翔子的指挥下进了浴室,翔子拿着换洗的衣服过来,手里还提着热水,路过她身边的时候还冲她眨眼睛:“这个惊喜不错吧?”

白荷拍了下他的肩膀,瞪他一眼:“都不会等到雨停了再回来?这么大的雨,会淋病了的。”

“没事儿,你不刚刚也淋湿了?这不,柳儿一直烧着热水呢,我们冲一下就行了。”

一桶水,两个男人用,真是省啊!

话虽如此,她却也是加快速度到房间,用干巾将自己的头发擦干,换上得体保暖的衣裳。

刚收拾好,卫赢就敲门了,两个人都是未婚身份,就一起去了堂屋的客厅说话,正好柳儿沏了热茶过来,还摆上了自家做的糕点给他们两个垫肚子,翔子快速的吃完喝完,撂下一句‘我还有账要算,你们聊。’就把空间留给了他们。

卫赢话还没说几句,就从放在堂屋的包袱里掏出了一个首饰盒,轻轻的推到了她面前,示意她打开。

“又买礼物啊?都说了不用这么破费,我平常也用不上这些……”

说话间,b5纸大小的小箱子打开,耀眼多金多彩的颜色,照的她眼睛发光发亮,呼吸也跟着快了一些。

“这么多?”卫赢微微一笑,“也都不是啥值钱的,看到觉得适合你就买了,耳环,手镯,手链,颈链都有,还有头花,最下面还有五百两银票,是我这次进京的收获,都给你。庄子买的不错,够大,我想着你手里也没啥钱了,这五百两拿给你应应急。”

白荷看他说话小心翼翼,就知道他那点自尊心又在作祟了,买庄子的钱除了翔子,其他人都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她也没打算告诉其他人,所以卫赢会以为,在他还没能满足自己的条件之前,她自己已经给自己买了庄子,直男的失望从眼里面就能看得出来。

于是她将这钱的来历说了,还笑着对他说:“既然庄子已经实现了,那咱们就找个好日子把事儿办了吧!”

还没来得及刮胡子的男人,真是看起来既沧桑又可怜,虽然貌似洗干净了,但还是感觉脏脏的。

可她说办事儿的时候,他眼睛都放大了两倍不止,眼底满是质疑与安耐不住的激动之色,只是表现出来时,越发小心谨慎:“当真?”

“我都亲口说了,咋地,你还不相信?”

这下直男直接把她给抱了起来,转了两个圈儿。

“这么说,我还得感谢那些土匪了?要不是他们,我怕是今年还难娶到你?”

白荷捶着他的肩膀,让她把自己放下,然后没好气的说着。

“就算这庄子的钱是别人贡献的,可咱也不能白拿这些钱,所以我想在庄子里盖点房子,把附近的孤寡老人孩子,都接过来养着,让这些钱有奉献的价值,将来我还要办个小学堂,教咱们这庄子里的人识字,还要在城里买几个铺子,卖咱们庄子的衍生品,老人家们只要会动弹,就会不遗余力的创造价值,回头让他们做些手工活拿到铺子里卖,卖的所得都给他们买成补品,你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咱白大夫可是有名的大善人,你这么做无可厚非,我支持你,”卫赢看她的时候,眼睛里带着宠溺的笑。

“既然你要支持我,就留下来别走了,马上就要秋收了,庄子里都是事儿,我一个女人也不宜抛头露面,翔子和小芒也忙不过来,你来了我心就安了,帮着里里外外张罗着,咱们这些粮食,蔬菜,还有蛋,都需要铺子销售出去,这样循环起来,钱就逐渐收回来了。”

一听说要留下来,卫赢犹豫了一下,白荷立即道。

“先忙庄子里的,庄子里忙完了,你要是还舍得出去,我不拦着你。”

卫赢忍不住乐了,“你明知道成了婚,我更离不开你,所以才故意这么说的,对不对?”

“我是个女人,就想守着这片土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儿,你是男人,我也知道你爱面子,总觉得是在占我的便宜,可你要知道,没有翔子他们,我一个人也折腾不起来这么大的阵仗,咱们这辈子也不图啥大富大贵,就守着这个庄子,做点小买卖,就足够了,一百亩的良田呢,够咱们这辈子吃喝不愁了。”

卫赢叹息一声,忍不住伸手揉了揉她略略发湿的头发:“你都这么说了,我还有拒绝的余地吗?”

“这次你进京又发生什么事儿了吗?据我所知,你们押镖,可没这么多钱。”

卫赢说的轻描淡写:“路上客栈失火,救了人,这是我要的感谢费,五百两买一条命,足够了。买这些首饰的银子,才是我这趟走镖赚的,也就十二两银子。”

“十二两也不少了啊,我这卖一个鸡蛋,才一文钱呢,还不知道卖到啥时候才能赚够十二两银子,你不要老把眼睛放在谁赚的多,谁赚的少上面,有那时间还是想想这果树怎么种,上哪儿找药农和果农,我实在是懒得操这方面的心了,你既然回来了,就帮我打理一下,我实在没心思去操心这些,日后我就主要领着那几个婆子做点糕点啊,药品啊,送到咱们的铺子里去卖就行了,老人和孩子多了,我所要管的也会多起来,我们俩,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这不挺好的吗?”

卫赢深深的注视着她的眼睛:“你确定你这辈子就这么过了?不回山里了?”

“这有啥不好确定的?山那边暂时先不回,等这边稳定下来再说。一会儿再跟你说说我那不靠谱的干爹问题,这辈子这么过也没啥不好,非得把生意做大,发展到府城、京城才算是真正的好?我觉得现在这样也没啥不好的,你看,咱们这庄子多美啊,尤其是下了蒙蒙细雨的时候,整个山庄都氤氲在雾气里,就像油画一样,抽象又富有生机,”

“好,只要你是喜欢的,我都愿意。”比起她的能力,他卫赢的确算不了什么,可既然把人娶到了,那就一定要好好的对人家,一心一意的和她过日子,也许她所求不多,只是一份安心过日子的恬静罢了。

要能力人家有,想要赚大钱,那更容易,可她却愿意隐居山林,宅在这山庄里,足以可见她喜欢过这样自然自得的田居生活,他该庆幸,他能满足她的这个要求,也能照顾好她的山庄,否则他会觉得自己更加没用。

有了两人的相知相遇相陪,白荷满足于现状,卫赢身兼数职,竟是一拍即合,开始筹备起山庄的未来。

当天中午,他们在自家院子听着雨声,吃着涮锅烧烤,如今一大家得以团圆,对白荷来说,何其幸福?

卫叔尤其的高兴,因为未来儿媳妇可是让他找人去看好日子了,只要定下了日子,随时就能成婚。

白荷不在意婚礼大小,也不在意给多少聘礼,婚后的宅子,更不用买,毕竟现在他们有多个地方可以居住,山里面,唐家村,庄子里,哪儿哪儿都是房子,根本就不需要买,这样省心省事的儿媳妇,怕是祖上积德才找过来的吧?

然,人家不要,不代表他不该去准备,思考再三,卫叔拿出了自己多年的继续,四百两银子,放到了白荷的桌前,当着所有人的面说。

“你不要聘礼,那爹就将我的所有积蓄拿出来给你,我儿子给你啥我不管,反正这是我身为父母理应给你的一份,日后我的吃住都在庄子里,也花不着,你看自个儿喜欢什么,就去买,往后需要爹干啥,你就尽管开口,不用跟爹客气,爹或许没有大的本事,但这手艺活还是拿得出手的,能帮你做点小物件,把咱们这个大家照顾好,就是我的荣幸。”

未来公公的话把白荷感动到了,她站起来,端着酒,一脸敬意。

“爹,谢谢你,这钱我就厚着脸皮收下了,您放心,我和卫赢会把您照顾好的。”

卫赢早就把自己的身家交给了白荷,虽然加起来也只有千余两银子,比不起她的九牛一毛,可这样的条件,在庄户人家里,已经算得上顶尖的了,尤其白荷此生的目标着实算不上高大上,找个知道疼人的,足矣了。

小芒、翔子、柳儿真心的为他们感到高兴。

中秋节后,已经有作物和蔬菜开始陆陆续续的收获,腌制,晒干了,庄子里很忙。

卫城特意将两个人的八字找人合了下,早日想抱孙子的他,就将日子定在了年前的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节那天,对此,全家人都表示了接受。

在白荷看来,古代结婚过程太繁琐,她只想请自家人和庄子里的人凑个热闹,吃个饭就算行了,没想过要走程序,可为了表示对方的尊重,卫城主动去找了干娘商量结婚的事宜。

这种被人重视的感觉挺好,白荷就随这些长辈去折腾,她则啥心也不用操,自己买了大婚用的绣品回来绣。

至于做被褥的棉花,她则早就准备好了,足足种了大半个月的棉花呢,一共缝制了六床被子,分春秋被,冬被和夏被,怎么着也盖的过来了,而且上面的印花刺绣也是年代感十足。

九月提亲,九月中找了媒人说媒,定亲环节其实早就进行过了,这次就没走,毕竟人家父子俩把家里所有值钱的都拿出来给了她,还不够重视吗?所以这一环节就直接跳了过去。

从九月开始,庄子里的蔬菜、作物开始陆续收获,即使她再忙,也能挤出时间教这些妇人们做腌菜。

什么辣白菜、酸白菜、萝卜干、辣葱、剁椒酱、豆豉酱,各种蔬菜干儿,凡事卖不上价格的蔬菜,统统做成咸菜和酱料,至少保证到明年五月份之前,庄子里有菜吃。

十月中旬开始收获稻花鱼,二十亩地,当初买了上万条鱼,刨除生长期间损耗掉的,也至少有九千条,一条一斤多点儿,加起来也有上万斤了,这么多鱼,一斤才几文钱,卖也卖不了几个钱,干脆都给工人们发福利了。

这些工人也有感恩的心,愣是没要工钱,所以最后每人大概能领个十来条鱼回家,有了这些鱼,起码能给家人改善下伙食条件了。

工人们分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留着农庄里的人吃。

将这些鱼清洗干净后,刮鳞去内脏,内脏和鱼鳞可以喂鸡鸭,剩下的则做成腊鱼、熏鱼、稻花鱼等,为此她还又进了两批腌缸,这些缸子几乎堆满了所有阴凉通风的地方。

鱼清理干净后,稻田里的水也差不多干了,之后开始收割,纯手工收割。

现在杂粮区域、蔬菜都收完了,就剩下这些水稻,水稻收割起来也快,人多力量大嘛,加上平时吃的也多,有力气,半个月左右,尽数收割完成。

一边收割,一边晾晒,一边用自制的木制打谷器进行脱粒。

三十亩水田,亩产水稻,也就三百多斤,这还是稻花鱼养殖,鸭子辅助,养料充足的情况下的高产了。

毕竟没有打药,种子质量,一切看天收获,三十亩水田,最后也不过收获了一万来斤的稻谷。

杂粮和小麦的亩产就更惨了,这些高粱、小米、大豆、荞麦的亩产也才百十来斤,小麦亦然。

所以旱地三十亩,良田二十亩的平均亩产连二百斤都没达到,五十亩地啊,也才九千来斤。

比起空间,这真是差得远了,而水田能产三百多斤,已经是顶顶好的质量了。

八十亩地,那二十亩种的是蔬菜,最后连两万斤都达不到,这产量真愁人,但好歹也算是地主婆的待遇了。

毕竟还有很多人种不上地呢!

这还没算税呢,对比各朝代的税,明朝还算低的,好像只有二十分之一,还是三十分之一,地主家自然也要交税,他们这一家子的户籍如今已经合在一个户籍本上了,卫城是户主,没有功名在,自然全部都要缴税。

其实她这一百亩地根本就不算个地主,人家小地主还有五百亩以上的地呢,她这顶多算是个富户。

如果靠收租的话,肯定要比缴税高,给朝廷还交二十分之一呢,自己怎么不得留个二十分之一,甚至更多。

她刚才换算耕田亩产,都是以现代的方式,但是古代粮食的单位是石。

古代亩产不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儿,也就两石到三石之间。

明朝一斤是十六两,合现在一斤六两,一石合现在一百六十斤,亩产也就是现在的三百斤到五百斤。

那她这边两万斤,也就一百二十五石的产量而已。

这边的粮食价格是一石五百钱,按现在的斤算,每斤才不过三文钱(四舍五入)。

一千钱为一贯,一贯钱兑换一两银子。

她现在算了账,她现在有一百亩地,亩产二百斤,总产量是二万斤。

家属爹一人,卫赢和她两人,弟妹三人,共五人。

佣人杂役,也就是他们先前买来的那二十个人,每人每年不得消耗四百斤粮食?

二十五个人算下来就要消耗八千斤粮食了!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啊!

家人的零花钱,每人每年五两银子,共二十五两,这就需要卖八千三百多斤粮食。

佣人杂役管吃住,买来的人,不需要支付钱,偶尔打发点儿奖金,每年总共也给不了一两银子,也需要卖三四百斤粮食。

还有养马养牲畜这些,一年下来十两银子得有吧?那也得三四千斤粮食啊!

好家伙,这都多少粮食了,差不多一万三千斤粮食了。

如果把这一百亩地租出去,收租比例是百分之十五,共收租三千斤,给国家交粮九百斤,按百分之三十算的,但实际上得算到百分之三十五去,也就是一千斤还多一些,因为实际情况中远远打不住,那就剩下两千斤了。

不仅斛上要堆到粮食往下掉,各级官员还会踢斛,掉下来的粮食算是他们自己的灰色收入,掉下来以后还要再堆满,官员踢几次完全看心情和老百姓的承受限度,除去花销掉的一万三千斤粮食,和缴税的七千斤(35%)粮食,就没剩余了!

当然,这是一季度的粮食,如果是两季度算下来,兴许还能剩下两万斤?

即使如此,这个数,也太可怕了。

以前她都没这么仔细的算过,现在这个数一算,才发现之前她抢来的那笔钱,有多么值钱。

这日子里若是再吃点肉,喝点酒,看点病,出点门,买点东西,做两身新衣服,盖个房,添点家具,再遇上点事,一年到头忙下来,可能根本就不够花,就算剩下两万斤又如何,也不过才六十两银子,花的起来可是很快的。

“这还不算天气情况下的减产呢,不是每年这粮食都这么稳定的保收的,旱灾,水灾,病虫害,都能造成粮食的减产,如果地主的手足比例降到了百分之十,那根本就不够过日子的,只有在百分之十五以上,才算是保住本了,也是有良心的地主,如果碰上恶霸那一类的,真收人家百分之五十的租,老百姓也是没办法的。”

被卫赢这么一算的话,她之前找长工种地的办法,完全就是愚蠢作为啊,赔钱,赔到家里去了。

白荷欲哭无泪,这账没想到,还是卫赢算的更明白一些。

“这么一说,我之前说要卖粮食的做法更为可笑?”

卫赢安慰她,“这不是亩产没出来,不知道产量这么低吗?这也不是你的问题,再说你这地都是自己的,不能算作租出去,咱们刚刚那种算法也没错,咱刚刚举例如果租的话是能收三千斤粮食,那就更不保本儿了,你之前找他们干活,前后给出去了七八两工钱吗?这方法如今这么看来,是不划算,但你要是租了出去,靠收租,你更不保本。这种情况下再去养那二十人,还有日后的孤寡老人和孩子,等同于一直要赔钱的。”

差不多十一月中旬左右,庄子里的农活才全部忙完,之后长工短工就彻底的放了假,就剩下她买来的那些人,接下来院子里就开始盖房子了,已经联系了十几个长工,只要材料一到位,随时都能开始干。

也幸好这边冬天不下雪,土地达不到上冻的条件,所以即使是冬天,也不耽误干活。

地里面的活结束了,这房子也要赶在开春之前盖起来,才能早日将符合条件的人接过来。

才能进入正式的婚礼环节:抬轿--跨火盆和射箭--拜堂和交杯酒--同心结发和谢媒等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