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386章 自制艾柱(50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386章 自制艾柱(50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时间一晃到了五月槐花香满街的时候,无论走到哪儿,只要有槐树,都能闻得到槐花的香味儿,丁薇家没有槐树,但是三叔家有一棵,这一棵槐树上的槐花足够他们三家人吃的,只要槐花开的时候,叔叔和哥哥们就爬高上低的钩槐花。

钩槐花也是有技巧的,一个是钩子的制作,另外就是得选择没有开花,含苞待放的槐花,只有这样的槐花味道才最好,不管是晒还是现吃,都非常好吃,香甜味儿十足。

每一年妈妈都会用槐花包饺子和包子,还会晒十来斤的干槐花留到冬天吃。

这样的好东西是城里人有钱也买不到的,当然,野外也有很多的野生槐树,爸爸和哥哥们还钩了五六十斤拿到黑市上卖呢,一毛钱一斤,最后卖了不到三块钱,这还是黑市价格,要是搁供销社,只需要五分钱。

当然,供销社的菜摊要是去晚了,那可能连毛毛都不剩下,黑市的虽然贵,但是质量也比菜摊上的好太多,所以有钱人家不差这仨瓜俩枣的,都会跑到黑市上买。

因为进去一趟就要交几毛钱的入门费,所以为了省点进门费,除了自行车两边挂了槐花兜子外,还会带上几十斤的豆腐。

他们家洗衣服都是用买的肥皂,一毛钱一块儿,丁薇觉得自己能做,尤其家里草木灰那么多,要是光留着壮地,未免太可惜,于是她拜托爸爸花五块钱买了十斤猪板油,还去村里面养羊的人家拿豆腐换了点羊奶,春天桃花盛开的时候,她还用桃花做了点精油,精油是用蒸馏法提取的,这些她在穿越世已经做的驾轻就熟了,所以一点原材料也没浪费就做出了肥皂和香皂。

为此她还专门刻了属于她丁薇特有的蔷薇花logo,倒模出来正好刻在了香皂和肥皂上,这也就是最初的广告方式。

为了能制作出更多的精油,她还交代妹妹在家的时候多采摘点鲜花,什么花都行,拿回家她再用蒸馏法提取香精。qqxδnew

做好的肥皂和香皂,妈妈爱不释手,直夸她厉害,丁薇却谦虚的说。

“要不是条件不够,我能做出更好更实用的,不过现在这样也能将就着用,这都有二三十块了吧,等周五下午走的时候,我带走,送给我的那些同事们。”

丁家人诧异:“这么好的肥皂,你要送人?”

丁薇笑道:“当然是舍不着孩子套不着狼了,我送给他们是为了打广告,市面上的肥皂单一不说,购买还需要一定的肥皂票,没有的话还得高价购买,我也不要多啊,肥皂一毛,香皂两毛就行,谁要就预定,做好了就拿过去给他们,这东西也放不坏,就算没人要,咱家留着也能一直用,省的买了。”

话虽如此,妈妈还是担心:“你就不怕人家举报你啊?”

丁薇想了下,好像是这个道理,虽然马上进入七五年了,但未免不必要的麻烦,还是小心一点的好。

尤其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最黑暗了。

爸爸看她这样,忍不住道:“要不然咱拿到黑市上试试?卖豆腐的时候连带着一起卖了,就是不知道价格如何?”

丁薇忍不住道:“既然是捎带着卖的,一毛也好,两毛最好,都无所谓,只要能卖出去就行呗!”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这是在哪儿学的啊?”

父母发现自打大女儿进城之后,真是变了很多很多,好多人和事他们听都没听说过,她却能讲的头头是道。

“我在电台学的啊,电台节目种类多,我帮忙整理资料的时候看到的方法,就抄下来了,没想到一次就成功了,你们女儿是不是很聪明啊!”

这个理由,父母挑不出毛病出来,因为收音机里电台的节目真的是五花八门,啥都有。

“这么说的话,你做个节目,还真是比上学都要强啊!”

提起上学,爸爸突然想起来一件事:“我们单位要集资建房了,真让我闺女说中了,你说,咱到底要不要买?”

丁薇诧异的看向爸爸:“这是刚通知的?”

“是啊,刚下两天通知,因为住房实在是太紧张了,小年轻结婚都分不了房子,还得挤在单身宿舍里拉个帘子,厂子里也是被闹的没办法了,加上政府那边出来的新政策,似乎好多厂子都在研讨这种事的可行性。”

“什么价位啊?”

“厂子里目前定的价格暂时是30一平方,回头看看能不能顾住本,当然,交的早的后期不会涨价,交的晚的,到时候涨价了就得补上。”

三十一平方,现在的房子都是小面积的,五十平方,还没有公摊面积,算下来1500块钱,如果是正式工,工作多年的话,绝对能买得起。

但是,他们家八口人,在大家尚且没结婚之前,至少得要四个房间才够住的宽敞,这么算下来,至少得八.九十平方吧?就按九十平方,但也差不多得近三千块钱啊!

这单位集资房就是单位出地方,职工出钱,将来就能住一辈子,甚至是几辈子,未来改革虽然不比商品房,却也比小产权一类的强。

他们家家族大,最好能够一步到位,于是丁薇忍不住问:“爸,那最大的房子是多大的啊?”

“最小的五十,最大的一百差不多了,”

一百平,那真是超级大的大房子了,没有公摊面积的时代,那可真是实打实的大房子啊!

只是,他们家目前的存款加起来,也就千把块钱,一百平方,那可是三千多块钱,还不算装修买家电什么的,她觉得,怎么着也得准备四千块钱,才能一步到位,可现在有三千块钱的缺口,想想……都觉得好遥远!

看来,她小说得抓紧时间写了,不说多,就是能挣五百块钱,也能先买个五十平方的房子,有了这五十平方,在县城上学的哥哥们,咋着不有个落脚处了?

五十平方下来得一千五百块,爸妈现在兴许能拿出来一千块,这五百块钱的缺口,她得好好想想算算。

可惜不能摆摊,否则这钱不出一年就能给挣出来。

“爸,那你打算买吗?”

爸爸被问的莫名其妙:“咱家有房子,我也有宿舍住,买啥啊,不买,花那钱干啥,你们几个可是都上着学呢,以后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这钱啊,得攒起来!”

丁薇张了张嘴,正想说买房的好处,妈妈却突然插嘴附和道。

“就是,咱家买那房子用处不大,你爸厂子里忙,他都住在宿舍了,买啥房子啊,虽然买了房子你们几个上学可能不用来回跑了,但是这么多年攒下点钱不容易啊,家里谁有个头疼脑热的,手里没钱都麻烦,咱不凑那个热闹,谁想买谁买去,咱不买,就算是有名额,咱也不买。”

这只是第一批集资房,日后还会有更多,至少拖拉机厂还要经历八.九两个年代,要是将来转型做收割机,说不定更有前途,就是干到2022年也有可能。

就目前来说,爸爸的工作还是不错的,退休之后会有退休金,不说多了,顾得住父母日常开销是没丁点问题的。

现在他们一个在县城当工人,一个在乡下种地,买房子似乎真的用处不太大。

八十年代就已经有商品房了,但真正兴起是在九十年代,到了那个时候,她也才二十多岁,正是拼搏的时候,家里买不买倒也无所谓,因为目前看来,的确没有买的必要,与其折腾一套房子,还不如买辆自行车,至少这样不会将家掏干净。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买房子不管在哪个年代,都是关乎一家老小的大事,不单是你自己家,就连你的邻居,亲戚,同事,还有领导阶层的,那可都看着呢,你说你买个小的掏光家本,也没什么卯用,你买大的吧,就算真能凑到那笔钱,这么多人盯着,谁会愿意你过的比自己好?大房子的邻居是谁?肯定都是单位领导层的啊,你以为人家乐意跟你做邻居啊?

社会阶层为什么分三六九等?你该是什么层次的就在那个层次上靠着,突然一跳几个层次,谁会乐意祝福你?

不管哪个年代都不缺给你穿小鞋的小人,宁愿被他们瞧不起买不了房子,也不能让人家觉得你家里巨有钱,三千块钱说拿就拿出来了,这是农民?这是刚转正的老职工的水平?

闹不好人家还会调查你的金钱来历。

越想,丁薇越觉得父母的话正确,他们考虑的更完善,她也是以前世界里有底气惯了,如今仔细想想,还是觉得在九十年代之前,还是脚踏实地点的好。

于是丁薇默默的将这个事儿放在了心里,不再去想这件事。

等到了阳历6月份,爸妈同时忙了起来,二哥周末也不回家,一直待在学校复习做最后的冲刺。

小学生都放了麦假,三哥马上就要小学毕业,麦假和四哥一起去地里帮妈妈挣工分。

丁薇大热天带着丁香去薅猪草,捡柴火,吃饭都在大食堂吃,农忙季节基本家里都不开火,因为做好了饭都会送到田间地头,短暂休息就要加入抢收的行列里,这个季节天气瞬息万变,谁都不敢掉以轻心,甚至晚上一起风,就得赶紧往里面跑。

爸爸厂子也是,天天接到修机器的单子,有拖拉机的地方,就有他们维修队的身影,忙的一星期不回家太正常了,有时候还要睡到生产队的值班室,随时做好修车的准备,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干体力活,就是熬的有点难受。

反之,妈妈和叔婶他们干的真的是体力活,天不亮忙到天黑,回家以后感觉四肢都不是自己的了。

丁薇这个时候就会很贴心的给母亲按摩,踩背,揉肩,熬点艾草水让她泡澡,减缓疲劳感。

她甚至还用陶罐和艾草绒自制了艾灸,当妈妈打小呼噜的时候,在她后背上加一排的小陶罐艾灸身体。

这在中医里是最简单的操作方式,陶罐的制作对她来说并不算难,二者合一的结果是,既熏走了蚊虫,还将妈妈身体的疲劳感,湿气等排出,连带着闻一闻艾草的烟香气,还能提高免疫力,降低风寒的可能性。

因为夏天经常冷热交替,稍不注意就会寒邪入体,女人最怕这个,丁薇也不敢上来就这么做,她聪明,去苹果园帮了几天的忙,特意‘咨询’过以后,才回家给爸妈做,至于制作陶罐的方法,那就更简单了,就跟孩子捏黏土玩儿似的,再加上科学的烧制方法,虽然做的没有人家的精致,但至少够做艾灸用了。

丁薇到5月底已经拿了三个月的工资了,除了第一个月因为工钱增加的问题,头一个星期少了点儿,没拿够12元,余下俩月都是12元。

不仅如此,她拿给雷叔叔的八万字手稿已经顺利的通过了台里的审核,雷叔叔还特意拿到出版社去问,不过有意向和她这个小学生合作的,却没有一个,虽然她写的不算差,可人家并不看好儿童读物,尤其儿童读物还要向教育部门报备,非常麻烦。

可再麻烦也得整啊,考虑到她一个孩子啥也谈不拢,雷叔叔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去跑这件事,丁薇除了感动外,也觉得等将来稿费下来,一定一定要分雷叔叔点儿。

她的这部《丁玲上学记》因为要写到大学毕业,可现在不让读大学,甚至连高中都没信儿,所以她只能写到初中,算得上没头没尾的一部小说,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她打算写五十万字,写完这五十万字,就以未完待续为结局,等啥时候高中大学重新开放了,再接着写也不迟。

这么确定之后,丁薇就越发勤奋努力了,她写小说的事儿,家里人也瞒不住,哥哥们甚至还崇拜的拜读,读完后还和丁薇讨论了关于男生方面的一些想法和经历,算是为丁薇提供了素材,这样揉碎到日常生活中,又是一个亮点。

当然,想要让这本书火起来,那就得多阐述一些有用的学习方法,丁薇光高考就参加了多少次,论学习,没有人比她更有经验了,她甚至还在书里面列举了很多类型题,而这些类型题在往后的高考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她不打算将这本书卖了,而是和出版社签订协议,以未来的出版量作为分成模式,五五分最公平。

丁薇有自信自己的书会卖火,如今家里没有什么大的开销,她可以慢慢等。

上小学就跟玩儿似的,多半是时间都用来写小说了,日子过的倒也舒心。

二哥6月中旬的时候成功考上了省内最好的中专,还拿到了部队的推荐信,他自然想也不想就选择了后者。

中专他没有去,丁薇并没有觉得遗憾,反而觉得哥哥这个选择没有错,另外,她还从废品收购站找了不少高中方面的书籍,给了二哥还给大哥寄过去一部分,让他俩没事的时候就看看,如果高考有望恢复,还是希望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高中,进而拿实力考军校。

军校出来的远比义务兵有前途,起点都不一样,更不要说未来的前途了。

现在部队的文盲率很高,在未来他们要吃大亏,趁早学习是最有利的办法。

因为丁薇如今的阅历都跟电台挂上钩了,所以她给大哥的信,给二哥的劝慰,都是以大人的方式进行沟通。

如今兄弟俩对丁薇的建议,也是真心听进心里去了。

她希望哥哥们有前途,这样爸妈就会减轻负担,从而过上好日子。

就目前四个哥哥的学习情况来看,最差的是四哥,三哥也好不到哪儿去,就看他玩儿了,从来没将课本上的东西当回事,她没觉得自己有本事把四个哥哥都送进大学,但她要监督他们最起码拿到高中毕业证。

因为进入八十年代,你能有个高中毕业证,未来的路也会好走很多。

不过三哥这人脑瓜转得快,很聪明,情商高,是个做生意的料,而老实的四哥,适合找个稳定的工作留在父母身边照顾,大哥和二哥的未来,则需要他们凭实力去打拼,如果能考得上军校,那他们家,可能真的会改变一代人。

至于这个最小的妹妹,丁薇打算由她亲自督导她,将来至少要当个老师或公务人员,稳定的过自己的小日子。

她丁薇志向远大,注定不可能待在这个小县城,如果四哥和小妹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留在父母身边也不错。

兄妹六个人,怎么着也要留在父母身边一个或两个,这不是自私,而是要看个人能力。

有能力在外面的,照顾不了父母时就出钱,没有钱的兄妹可以出力,这样家庭的氛围感才会强。

当然,这只是丁薇目前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他们兄妹六个各个都有本事,那未来父母自然也不可能被抛弃,不说别人了,至少丁薇会是那个愿意把父母带在身边的孩子,因为道德不允许她做忘恩负义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