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607章 妯娌俩的安排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607章 妯娌俩的安排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丁振龙和赵青青5月中旬才回京,这次他们不仅去了未来亲家,还去了老二所在的连队,甚至还去了未来儿媳妇的学校,未来亲家带着他们逛了逛东北的风土人情,玩儿了个彻底,不仅将小两口的婚事定了下来,还给了人家一千块钱的彩礼,并允诺最低配三转一响达到,日后若是有条件,会给他们添置冰箱电视洗衣机。

丁振龙工作上出事儿的事儿也说了,主要是家里的钱都拿出去赔了,结婚时候可能让俩孩子委屈点,等日后条件好了,再补充,如今丁建设的结婚申请已经递交,接下来会给他们分房子,这些年他攒的钱赵青青分文未动的都还给了他们,让他们小两口布置自己的新家。

夏家也是非常好说话的人家,丁振龙两口被迫离开家乡去京城创业,这本身就很难,他们也没有任何瞧不起个体户的意思,靠自己劳动挣钱,不丢人,所以这一千块彩礼,他们也不会要,会留给女儿让她带到自己的小家。

婚礼的具体日子要等师部批准后才能确定,不过到时候大概率是在部队的大食堂里办,到时候双方父母过去就行,两家都没想过大办,儿女回头走亲戚的时候去各个亲戚家送一份礼,聊表谢意就成。

这一千块钱彩礼算是老两口最后的积蓄了,回京以后他们开始更加拼命的挣钱了。

丁薇看在眼里,很是心疼,她拿出五千块钱给老两口,都被他们拒绝了。

“丫头啊,你能挣钱是爸妈的福分,可爸妈有儿子,不应该让你掏这份钱,毕竟我和你爸,什么都没给你,哪能让你一直补贴我们呢?家里的两套房子,按理说都是你给整来的,卖了房却去填补你爸捅出来的篓子,这本身就够让我们难受了。”

“哎呀妈,你怎么又来了,咱不是说好了吗?以后不再提这事儿,这要让我爸听见,他该多难受啊,算了,就当花钱买了教训,您放心,以后咱的日子不会差,你看这房子买的值不值,有门面房,日后我们也不需要再来回奔波,守着家门口就能过上好日子,以前的事儿,就别说了。”

丁薇的话让赵青青感动落泪,声音也不受控制的更咽起来。

“你以为我愿意埋怨你爸啊,可他就是太善良,太好欺负了,才会被人这样陷害,他甚至都没去找那个邓国超,还说什么,他也不容易?他不容易,咱就容易了?我养了那么多年的鸡鸭鹅全都赔进去不说,就连你的两套房子,也没了,最后还倒欠人家八千块,连以后的养老金都没了,都没了啊……”

憋了这么长时间,妈妈再也忍不住,抱着她痛哭起来,其实丁薇何尝不觉得遗憾呢,可有什么办法,爸爸就是这样的人,妈妈跟着他这些年,不也看中了他这一点?

爸爸格局大,没有将自己的眼光局限于当初的一亩三分地上,其实也算是好事儿,尤其今年政策全面放开了,小商小贩比从前多多了,老百姓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起来,他觉得生活有了奔头,儿女们也都争气,认为自己过的比邓国超好,才会就这么放过了那个人。

好人是不假,妈妈生气也是应该的,但又能怎样,生活还不是要继续?

“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不是这样,你和我爸是不是还不会来这儿找我呢?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家里没牵没挂了,咱在首都有这么一大套房子,从今往后日子还会差了?回头我会凭我自己的实力留在首都,咱就是彻彻底底的首都人了,所以从前伤害过我们的人,只会仰着头看我们,他们一辈子都会被局限在那一亩三分地里出不去,你看我爸,现在干活卖力,整天跑农村,才来多久啊,就将这附近摸的一清二楚了。”

被丁薇这么一劝,赵青青的心情明显好了不少。

“也是,国家政策好了,咱现在干多少都是给自己干的,虽然累,但干啥活不累啊,我种地养那些家禽牲畜不也累?可赚的却没这个多,算了,你说的对,人要朝前看,以前的事儿,过去就让他过去吧,只要你爸开开心心的,比啥都强,咱慢慢的,先将厂里那些钱还上再说。”

一辈子没借过人家钱,背过债的夫妻俩,跟过去的事儿过不去也只是暂时的,只要想到压.在背上的债务,他们就没心情想太多了,这不,5月18日,他们的小店重新开张,还增加了凉皮凉面新品种,因为夏天的到来,前来试吃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也逐渐恢复了节前的流量。

丁薇花了两千八百元买了一台万宝牌儿电冰柜,一千二百元买了一台同品牌的电冰箱,共计四千元。

因为爸妈还有谭悦是做食品的,夏天天这么热,食物很容易变质,所以冰柜是必须品,而之所以买一台冰箱放到谭悦的店里,也是想让她卖冰镇饮料。

卤肉在夏天虽然也能带的动,但很容易变质,所以谭悦索性就做凉菜和烧饼,毕竟这在夏天也是非常紧俏的食物,而且她的冰箱上层还冰着啤酒,下层冻着冰棍,再也不用推着泡沫箱,满大街的跑了,有了门市,有了冰箱,只要将招牌写清楚,客人非但没少,还吸引了更多的孩子过来买。

丁爸丁妈虽然心疼买冰箱冰柜的钱,因为还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赚回来,但丁薇在给他们的门市部安装了电扇后,轻松自在的说。

“放心吧爸妈,这玩意儿耐用着呢,早晚会让您回本的。”

八十年代的家具家电都非常耐用,要不很多厂家后来都倒闭了,不像后世的家电,明明技术提高了,但是质量却变差了,谁家东西能用二三十年啊,十年就是个分水岭。

家里有了冰柜和冰箱,食物能够存放的住,不仅爸妈松了口气,就连食客们也不用担心吃坏肚子了。

因为冰柜冰箱电费都是丁薇负担的,所以谭悦直接将自己所挣的对半分,丁薇不要还不行。

现在小丫头越来越能干了,在招呼后院儿那些家禽的同时,还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月都有百十块钱的进账,这可真比普通的上班族强太多了。

而且现在她还打烧饼,烧饼加猪头肉、卤肉、再配凉皮、冰镇饮料,那简直就是绝配。

为了方便买卤肉,两个门面房中间还开了一道门,等同于如今的三间门市都连成了一家。

打烧饼很累,很热,小姑娘每天出的汗都能用盆来形容,但她一点也不觉得累,还会笑对每一位客人。

“累嘛,怎么会不累,可挣钱的哪一个不累,大家都不容易,相互一比较,就坦然了。”

赵青青和丁振龙这边同样不容易,卤面、浆面条、凉皮、凉面都需要待在小厨房里,即使有电扇对着吹,也是热的汗流浃背,因为他们都要守着炉子,谭悦就更别说了,小小年纪能吃得了这个苦,活该她能赚大钱。

因为凉皮凉面供不应求,赵青青又增加了凉粉、擀面皮、米皮,连带着的,也将隔壁店的凉菜烧饼带动了起来,虽然丁振龙的烧饼夹菜暂时停了,但谭悦那边又接住了,两家的生意看起来混合到了一起,其实丁薇采用了后世的办法,提前去印了很多品种的票据,还刻了章,一式三份,谁都造不了假。

食客手里的那一份是排号的,赵青青手里的是留存的,另外一份则是交到厨子手里,凭票拿饭,最后厨子手里的要和留存的对的上,就是他们一天的营业额了。

当然,也有误差,谁都有算错账或者有人不自觉逃单的行为,这种避免不了,除非每个岗位都安排有人,但目前都是他们仨自己连轴转,没有请人的打算。

丁薇秀敏现在很少住校,放学了,都会过去帮忙,原则上还能转的开,就没想过要请人,尤其这马上过暑假了,他们家人更多,就更没必要请人了。

“这马上就要收麦子了,正好咱家这儿也能动弹的开,我就回家割麦子吧?”

虽然叔叔婶婶能请人帮忙,但也不能事事依赖人家,人家还有自己的地要忙活呢!

农民一辈子不都要靠这一亩三分地?

而且这麦子是他们两口子当初种下的,中间施肥浇水的时候都是人家两口子忙活,如今到了收获的时候,能帮还是要帮一把的,所以赵青青连考虑都没考虑,就让丁振龙回家去了。

麦收季节随时都有可能下雨,所以老百姓需要抢手,本来赵青青打算一起回去的,但因为他们5月份就停了差不多十天的工,怕这样反反复复再没有顾客上门了,所以丁振龙就要求自己回去。

爸爸回家后,谭悦这边除了卖饮料和冰糕,其他就都先停了,一心一意的帮助赵青青忙活生意。

爸爸这次回家从5月底一下子忙活到了6月中旬,这是把玉米种上才回来的。

“不累,大家伙互相帮助,我一回去,先一个人慢慢割,家里人口多,一早就抢收完了的,就过来帮我抢收,咱家就那几亩地,没费几天功夫就忙活完了,这么些天又是晾晒又是脱粒的,颗粒归仓,平地,翻地,种玉米,我全部折腾完才回来。”

被问及有没有请人家吃饭,或者给劳务费,爸爸叹息一声。

“给钱人家都不要,我就买了肉,啤酒,还有菜,回家让弟妹张罗着,我和豹子一起帮忙,给这些来帮忙的,整了几天的下酒菜,烟啊酒啊都备着,大家吃好喝好就过去了。”

这就是朴实的老农民,钱在他们眼里,永远没有粮食显得主贵,丁振龙不缺钱,村里面也多的是的人想要巴结他,谁让他几个儿女都那么有成就,将来说不定就有用得上人家的时候,所以只要谁家地里忙活完了,不用招呼就过去帮忙去了。

丁振龙何尝不知大家为什么来给他帮忙,可他又没办法拒绝,只能在这基础上,请他们吃好吃的,至于将来的人情怎么还,如何还,也要根据所求之事的难易程度,毕竟他已经尽可能的用食物的好,来减少人情债的高度了。

种上玉米之后,接下来会有浇水,施肥的事儿忙活,丁振龙出钱买了抽水泵,交代丁家,谁来给咱家帮忙了,就借给谁用,电费什么的,都有村委代收,每家每户浇完水之后,都会记录走表。

村里面水渠都是六七十年代挖的,费时费力,可这年代还没有用水管代替的说法,能有个抽水泵已经很不错了,这也是丁振龙花四五十块钱买回来的,甚至为了方便叔叔,还给买了一辆三百多块钱的大三轮车,方便叔叔运输的同时,也能让他们骑着三轮车去县城卖菜。

卖菜的收入也是叔叔他们的经济来源之一。

丁兰今年就毕业了,虽然女儿首都师范毕业,但终归是她自己争气,都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夫妻俩也没想过能仰仗女儿偷懒,家里两个儿子还都是普通工人,不管是娶媳妇还是将来一切花销,还得他们自己来,所以夫妻俩喂养家禽,卖菜种地,忙的也是热火朝天,从没偷过一天的懒。

而城里面的那套房子,也不是给两个儿子买的,而是给他们一家人买的,两千块钱呢,也是按照如今的市场价买的,他们不知道哥嫂买的时候是什么价,但卖的时候的确是便宜二百块钱给他们的,人就应该懂得感恩。

房子如今以每个月十五块钱的价格租出去,这房子他们暂时先不住,怎么住?儿子们都该讨媳妇了,给谁都是罪,还不如拿收房租的钱补贴他们呢,而且这套房子除了丁兰知道,夫妻俩知道,俩儿子目前是不知道的。

夫妻俩咬牙买下房子,其实也是为自己将来做打算,他们不可能什么都给儿子留,毕竟儿子结了婚就自动分家了,他们也没想过要伺候他们一辈子,更没想过要他们小家的钱,他们有多大本事,就过多好的日子,他们夫妻还年轻,自己挣钱自己花,乐得轻松,加上还有这么争气的闺女,日后的日子,还能差到哪儿去?

所以说丁振豹和王玉环这些年,也跟着大哥大嫂看明白了很多事儿,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不会干涉太多,他们有了正式工作,回头找个有工作的媳妇,厂里面给分房子,孩子给她带他们就看,不给看他们就拿钱,总之不会让大家挤在一个院子里生矛盾。

王玉环不像哥嫂那么福气,有个那么有本事的闺女,还收养了俩闺女,她就只有这一个闺女,闺女心疼妈妈了,她就有福可以享,姑娘有本事留在省城了,回头嫁到好人家里,她只会为闺女感到高兴,却从来没想过要让她一个女孩子拉扯家里这帮子兄弟,就算她是姐姐,她也没有这个义务。

到底跟着赵青青那么多年,早就耳濡目染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女儿是用来疼的,是为了给这个家锦上添花用的,而不是让她帮扶这些不争气的弟弟的。

别看赵青青手里有钱,闺女有钱,可她从来没用闺女的钱贴补过自己,也没用闺女的钱给这些哥哥们添置彩礼钱,她觉得那是闺女挣得,和她的那些兄弟没有任何关系,即使丁薇自己不在意,可她不能不在意,说白了闺女就是给人家养的,养儿子那是给自己养的,责任在,意义不一样。

按道理将女儿养这么大,不容易,闺女结婚之前的收入就应该归娘家所有,但赵青青却从来没想过要这样做,闺女要是信任自己,让自己保管了,那就给闺女存着,闺女给他们养老钱,那就大大方方的拿着,但是,这些钱仅限他们两口子使用。

她的那些兄弟是没资格花的,因为妹妹没道理去养活哥嫂侄子,她也不会拿彩礼去贴补儿子们。

这些问题妯娌俩早就达成了共识,其实她们也都是过来人,清楚的知道家里有兄弟,爹娘会有多偏心,他们从来没占过娘家的便宜,但娘家一旦有事,就会想办法让这些闺女出钱出力。

若是经济能力允许也就罢了,可明明有的家都揭不开锅了,还逼着人家拿钱,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你不能为了你儿子媳妇能过好,就让闺女闹饥荒吧?

农村这样的事儿太多太多了,所以赵青青和王玉环,早就想好了怎么应对将来这一连串的聘礼彩礼了,甚至连他们辛苦攒下的家产,都考虑过怎么平分给孩子们了,不管男孩儿还是女孩儿,都有,房子就是老家的破房子一套,谁想要谁拿走,财务按照孩子的数量进行平分,不偏不向,谁都别想拿男女说事儿,你说了,证明你才是最没本事的那个。

当然,妯娌俩这么安排,其实也和他们家的情况有关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