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771章 饥荒年代12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771章 饥荒年代12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秋季学期结束,她以班级第十名的成绩顺利通过王先生的认可,离校的时候她还塞给先生一个包裹。

里面装着她攒了几天的莲藕,足有二三十斤重,而且每节都带着淤泥,这样可以保存些时日,这也算是她送给他们夫妻俩的年礼了,毕竟,没有他们的帮忙,她可能还会想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碰壁呢!

别人放假都回家,她放假则需要将自己攒了不少时日的蔬菜和水果都拿出来卖,为了卖更高的价格,她从10月开始就没怎么出摊了,毕竟过年期间的价格更高一点。

距离过年还有十天半个月,她每天晨起去供销社附近卖蔬菜,上午去医院卖水果,一天下来能卖二三十块大洋。

然后她用这些钱,隔三差五的去肉联社那边买点便宜的猪大骨、猪血、猪下水、猪内脏、猪板油等等。

倒也不是买不起五块钱一斤的肉,而是在一块大洋能买两斤猪肉的年代,她想多买点三四斤的边角料。

正因为边角料便宜,所以去晚了还没有,所以她趁着摆摊,都要天不亮过去排队,有时候能买的上猪血,有时候是猪大骨,每次遇到的都不一样,而且人家还不许你买多,每次也就两斤的样子。

来到这个时代几年了,她好像都快忘记肉是个什么滋味儿了,平时都吃素也就罢了,就连油腥也甚少能沾得上。

今年他们家卖了豆腐,也许会比寻常人家过的好一点儿,但也不是他们大吃大喝的理由,所以买点这些边角料啥的回家过过嘴瘾就行了。

河南刚刚经历过灾荒,本就元气大伤,粮食还种不过来呢,谁还有闲钱去喂猪?就连种菜的地,都恨不能种上粮食,可想而知肉、蛋、蔬菜、水果这些物资有多紧缺了,不然她凭啥卖恁多钱呢?

买了肉,自然少不了蛋,鸡蛋她上学的时候攒了点,年前又买了点儿,凑了大概十斤吧,却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足以可见买点儿鸡蛋有多困难。

鸡蛋是一块大洋三斤,每天就只有五斤,每次只卖给你两三个,她能攒下来十斤,足以可见花了多少时间在这上面。

在她看来,肉和蛋储备点,至于粮食,家里有,就算是粗粮杂粮,能吃饱就是好粮。

腊月二十八,叶欢回家,家里正忙得热火朝天的做豆腐,看到她回来,也顾不得招呼她。

“欢欢回来了?快进屋暖和一会儿,中午给你蒸豆腐包啊,今年咱们家漏了不少的粉条,你爷爷还买了猪板油,油渣子混合着咱们家的豆腐白菜粉条子,蒸出来的包子老好吃了!”

当地的风俗,二十八要发面,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要包饺子,到了2000年以后才会有熬一宿的说法。

不过这个年代可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

因为到了年下,家里只有红薯、土豆、白菜、萝卜、粉条子、豆腐,条件的好的会炸豆腐,萝卜肉丸子,白发面麻糖,或者是柿饼、红糖、红薯掺和着玉米面炸的甜咸食,再来蒸点红豆馅的豆包、包子、馒头,这算是七零八零九零三代孩子们记忆里的美食了。

当然,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信阳人还会炸年糕,郑州人炸莲夹,开封人就更会吃了,而只有家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

看大家那么忙,叶欢把自己的大包袱放下,就去灶房洗手去了,因为她看到年迈的奶奶在灶房揉面。

面是杂粮面,里面有豆面、红薯、玉米、高粱面,最后才舍得掺点白面,这样揉出来的面粉才更贴合。

“奶,您歇着,我来。”

叶雨负责烧锅台,爷爷在后院帮着阿爹他们烧锅台,几个小的则围在灶房里,时不时被奶奶呵斥着,不许出门,因为他们一出去就到处捣蛋。

这就是人间的烟火气啊,接地气,又充满了家的味道,没有大人们骂孩子的声音,那就不能被称之为家。

每个人都在做着自己分内的事儿,谁也没有偷懒,饶是天降大雪,也没有冻住他们对生活的向往。

“奶,豆腐卖的挺好的?”

叶欢洗干净手,就开始揉面,奶奶则让叶雨靠后,带几个崽子去屋里耍,她则来烧锅台。

“好,好得很咧,尤其是这些天,老好了,就是咱们村子里的人,都一家定两三斤呢,这不过年了,大家都想放开肚皮吃一次,这掺了豆腐的包子啊,那就是好吃,你看你爹他们,这几天起早贪黑的干呐,我看着都心疼!”

“奶,越是这样,才越有干头呢,别看他们累,心里面高兴着呢,看,咱家的豆腐是不是卖出名堂了?”

“可不是咋滴,都说咱家豆腐比旁人家的好吃,有时候外村的还跑到咱们村来买呢,不过大部分的人都是带着粮食来换,刚开始他们还有掺石头子的,后来看没有掺的,干净的,反而兑的多,就没有人敢在这上面动歪脑筋了。”

“就是,本分一点不好吗?非要动这小聪明,当咱们好糊弄咋滴?”

“现在啊,他们都不敢了,只要看豆子或者粮食不干净,就不给他们兑,反正咱家豆腐已经不愁卖了!”

做豆腐卖的就是辛苦钱,看起来赚的多,其实加上人工费就一点不多了,现在觉得多,是因为他们自家人分的,如果把这些钱给外人,那还多吗?肯定是不多的,不但不多,还少了,但是豆腐也卖不上更高的价格,因为肉和鸡蛋的价格在那儿摆着了。

你做豆腐是辛苦,可豆腐终究是豆腐,不是鸡蛋,也不是肉。

奶奶随后又问了她在城里的事儿,比如主家对她好不好?认识多少字了?会算什么账了?吃的好不好?住的好不好……

对于这些问题,她早就驾轻就熟,应付起来也是自如的很,甚至还向奶奶透露夏天的时候,她就能去考高小毕业考试了。

高小是小学五年级,四到五年级,都能成为高小,很多地方所谓的高校学历,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家人都需要有一个接受的过程,她已经学了一年,加上春季半学期,就是一年半,一年半小学毕业,听起来似乎不大可能,但也不是没有做到的,毕竟她可是教授教出来的。

奶奶虽然不懂这些,但她知道自己孙女现在也是文化人了,瞧,这说话的派头,也越来越像城里人了。

奶奶发了好多的面,她估摸着能蒸十来笼,因为不仅有包子,还有馒头,这是要把过年的量都蒸出来不可。

不过他们家人多,就算蒸十来笼屉,也顶多能吃到正月初四。

面是一点一点揉的,揉一部分,奶奶就过来帮忙,一个人擀皮,一个人包,倒也快。

笼里面蒸的是红薯和南瓜,熟了之后,给几个小的每人用碗盛点儿,让他们到旁边去吃。

奶奶利落的洗了篦子,重新加入凉水,盖上盖子,小火烧锅,因为包好的包子或者馒头,还要醒发一会儿再上锅蒸,这样面更柔.软,毕竟是粗面,哪里有白面吃起来那么宣软可口?

包好一锅,再接着揉面,等着包第二锅,等锅开,第一锅开始蒸,第二锅也包好了,如此反复,腾出醒发的时间,就时间上而言,把控的还是刚刚好。

等他们这边蒸出来两锅,后院的豆腐做出了一百二三十斤出来,三兄弟三妯娌分工合作,三兄弟送外村和镇子,三妯娌去给村子里的人家送,刚做好的豆腐,就算还热乎着,零下十几度的天,到地儿也该凉了。

蒸好的第一锅包子已经让他们吃了,垫了肚子,所以这会儿出去干活,也不会觉得很辛苦。

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则将第二锅吃了,这就是他们家的晌午饭了。

吃饱之后,她和老太太接着做,爷爷则领着小的们在后院儿继续熬豆浆。

现在他们家磨豆子还是纯手工,她之前曾提议买个小毛驴,被爷爷拒绝了,说太扎眼,累点就累点,也不能给别人看出来他们家赚了多少钱。

毕竟,见不得你好的人,多的是,就算是亲兄弟,有时候还互相眼红呢,能低调就绝对不高调。

即使为此付出更多的劳力,也不遗憾。

因为他们家的豆腐要做到大年三十,所以家里过年的食物,全靠她和奶奶做。

爹娘他们卖完豆腐要过来帮忙,都被爷奶赶到房里睡觉休息去了。

因为这见天天不亮就起,一直忙活到晌午过罢,下晌还要做一波,他们也心疼兄弟几个的辛苦,家里的事儿,自然不敢再让他们操心了。

叶欢见家里忙成这样,突然有些后悔自己回来的是不是太晚了。

包子馒头一直蒸到下午四五点,才总算蒸完,蒸好的那些放在堂屋铺的长长的笼布上晾凉,之后才放到竹筐盆里面,每个包子馒头上还得用红色的墨水点个红点点,代表着喜庆的意思。

之后她才得空把自己带回来的猪内脏、猪下水等拿出来清洗,能卤的就卤上,不能卤的就放到没有柴火的房间里等着备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