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炼狱终焉的指引 > 诸事顺利第六十一章:超级培养体系

“真的假的?还有这种事情?”听到了黄舒雅说的话,白建成惊讶的把杯子放了下来。

“这种事情我也不敢保准,但是按照那个渠道来看,大体是假不了了。” 黄舒雅摊了摊手:“这种时候居然还有比伦斯的学者叛逃来到御正,实在是让人预想不到。”

“这也不能算是叛逃吧,如今比伦斯内战打的正旺,还和海帕达起了冲突,要说也不知道算是叛了哪个国。” 白建成耸了耸肩:“但是按我以为,比伦斯的学者要是叛逃应该也是去往海帕达或是多伦吧,为什么会选择御正呢?按理来说,御正的声誉在他们那里应该不怎么样吧。”

“谁知道呢,没准人家有什么深层的原因在里面,又或者是慌不择路,没办法去到那些国家。嗯…这么说倒也不对,到底是个什么路线啊。” 黄舒雅皱了皱眉,然后狠狠的摇了摇头:“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按理来说,这应该是因此很好的宣传时机,为什么上面一直压着,不让外界知道呢?”

“嗯…这就不清楚了,也许是对方主动要求了,又或者是有什么保护的政策。” 白建成皱了皱眉,心里却有了几分猜测:“不过反正上面也没有要求,那我们也就没必要再多琢磨些什么了。”

“说的也是。” 黄舒雅耸了耸肩,也就不再追究了。

在之前几年,其实很多人对于朴仲文的资源分配政策并不算多么满意。在时代转化的时候,自由资本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甩下沉重的负担,而进行专攻发展。你没工作,就没钱,没钱,就别买东西,饿死也算是给国家减轻负担了。虽然说绝大多数情况下倒是不至于饿死,但是任由他们自生自灭也算是一种省事的解法。但是朴仲文并不认同这种意见,在他看来,以御正的体量和产业结构,一旦要是放任这些人随意乱来,那么将对整个国家的秩序和民心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他并没有虚与委蛇的采取拖延策略,而是果断的,不惜触怒民众的推广了收容所。是在作物瘟疫的那几年,因为天灾**的共同作用,流离失所饱受饥寒的人特别之多。很多人快要活不下去,就不远千里的迁移到了周边的大城市,成为了城市周边的流浪汉。尽管政府机关已经想尽办法去遏制他们,但即便是治安官抡断了棍子,也不可能挡得住这么多人无孔不入的渗透。同时也因为正是城市建设的关键阶段,这种问题就更显得糟糕了起来。在这种压力之下,一些人也回心转意,转向支持朴仲文的策略,让这一制度能够顺利推行。时至今日,已经有一半以上的御正居民被收容在收容所里。

但是,就算情况再怎么危急,局势再怎么复杂,也不会彻底改变这种政策的固有问题。接近十亿人,甚至超出了比伦斯或是格鲁伯这样的大国的总人口,每个人单单是口粮,一年就要吃个上百斤,更何况还有其他的消耗。现如今各个领域都在抢夺资源,而且考虑到国际局势,还需要给国外送出援助,这样一来,留着这么多人吃白食,无疑会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浪费。资源不会凭空而降,只有从其他地方挪来,而就连很多公务员和研究员都不得不消费降级,这引起了很多的不满。

虽然在进一步的调控中,这些问题也得到了逐步的解决与稀释,但在很多人眼中,这被视为是一种对于知识,对于技术,和对于社会稀缺资源的漠视。这也难怪,毕竟之前无论是黑白棋计划还是其他的很多政策,都搅得各个领域一塌糊涂,他们也对中央积累起了很多不信任。而这种即便是本国人都不满的气氛,再结合外国媒体对御正的丑化,很难想象一个比伦斯的学者会对御正有什么好印象,更不用提冒着生命危险突破重重阻碍投靠御正了。很显然,其中必然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密辛,而上级对他们采取的一系列保护,也显得理所当然了。

“不过就算不谈那什么比伦斯学者,我们要搞的问题也很多。” 黄舒雅掏出一份资料:“你要的东西,我给你整理好了。”

“这么快?”白建成惊喜的接了过来:“真是帮大忙了。”

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数据库和人工智能才是信息的主要载体,说是凝结了人类历史的智慧也不为过。但是依然有相当多的知识被分散在个人身上没有回收,至于社会关系,那就更不是这些人造物能夺取的了。很多大牛并不愿意与这些东西打交道,甚至对在线会议都不怎么感冒,即便是在全体层面,使用人工智能进行采访等活动,也会被认为是一种危险的骚扰活动。很多情况下,依然需要像黄舒雅这样的人来亲力亲为,才能获取一些情报。

“不过,也不算是很完全,毕竟很多人根本连人都找不到。我尝试了一下,去找那些级别低一些的教授询问,也算是补充在后面了。” 黄舒雅摊了摊手:“至于那些下了封口令的实验室,我也没什么办法。但是说到底,这又不是完全的学术问题,所以你觉得怎么样好,就怎么用吧。”

“嗯嗯,多亏你了。”

白建成翻阅着资料,眉头也锁了起来。在很多生产或是服务的领域,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已经占据了绝对的主导。而尽管它们在科研中往往被认为只能从事一些边缘性的,辅助性的工作,但这种情况在这两年已经得到了改变,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和AI成为了研究院的中流砥柱。如此一来,在未来人类的工作领域就可被预测的变得两极化,一是那种完全的体力劳动,毕竟反正那些人干吃饭也是干吃饭,不如出来打灰扛大包,犯不上用机器人取代他们,二就是那些最高的决策层,毕竟人们也不想把权力完全交给AI,必须要有人监管。

如此一来,中间阶层就会缺失,而教育也会遇到很大的困难。比如说,现阶段很多实验室就已经不愿意要那些新人,因为即插即用的科研机器人要比那些还要现教又会惹麻烦的菜鸟强得多。然而一个新生儿,没有脚踏实地一步步向上走的过程,又怎么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决策高层呢?假如这些中低端的脑力劳动都由机器人代劳了,那么学生们又要怎么得到锻炼呢?毫无疑问,这是对成长不利的。

既然如此,那么就需要有意识的建立一套新的体系,绕过这些困难,直接去培养最高端的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