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唐 > 第一百零一章 旱魅胜火 竹纸喜人(一)

兴唐 第一百零一章 旱魅胜火 竹纸喜人(一)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54: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阅读。

第一百零一章 旱魅胜火 竹纸喜人(一)

六月了,天就热了。其实皇宫暑气还是不甚的,木质的建筑,每一所宫殿十分高大,至少李治办公休息的宫殿,都十分高大。有很好的隔热效果。

可热浪还是腾腾地从门口扑了进来,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即使不运动,身上也有许多汗,粘粘地,又热又让人难受。

两个小宫女提着用竹片做的大芭蕉扇,替李治扇着。

渐渐地,李治倦缩在床上,睡着了。

本来身体不大好,连年的灾情,又让他心力疲惫,人生生地就瘦了一大圈。看上去就象一只特大的佝偻病虾。

武则天怜惜地看了李治一眼,丈夫是好丈夫,也是一个好皇帝,可是老天似乎不大长眼睛,对太监轻声说道:“让陛下好好休息一下,不论发生了任何事,不得打扰陛下。”

“喏。”

武则天带着李首成走了出来。

李治心情不好受,她更不好受。其实说起来很古怪,自从那一年跟随丈夫封禅后,年色开始变得不好。几乎每年都有灾情。这让她心里面很堵,不管逾不逾制度,这些年,自己为了唐朝,可确确实实做了很多的事,即使她佩服的长孙皇后在世,也未必有自己做得多。

旱情得不到缓解,终于有少数大臣忍不住,郝处俊等人,多次上书,要举行大雩祭。又用很隐晦的话语说,这样的灾年,史上罕见,本来祈祷都来不及,可现在朝廷打算举办大雩祭的,为什么又要停下?上天能不发怒吗?

大雩祭事小,这是在逼宫啊,一旦求不来雨,所有矛盾都潜发出来,到时候必然拿自己做文章。其心可诛啊,可是这些人又说得如此巧妙,让人无可奈何。

“太子现在何处了?”武则天扭头向李首成问道。

旱情越严重,武则天越忙碌,每天各地的求急奏折,从关内到河东道、河南道部分地区,就象雪花片一样,向洛阳飞来。讨要粮食、物资。李治身体不大好儿,于是大部分奏折,都是武则天在批阅。连儿子的情况,都忘记了询问。

最烦恼不仅于此,为了朝廷这样在拼搏,可是一班大臣,时时刻刻地,都在惦念着她。

“禀皇后,太子离开少林寺,去了广成泽。”

“太子在少林寺斋戒了很久,一群侍卫倒得熬得很苦,但又不好在少林寺开戒。去广成泽,倒是一个好地方。唉,他就是一个软主,喜欢一些小慈小悲,连侍卫的心情都要想一想。”

“是,太子殿下很仁爱的。”李首成小心地答道。其实在心中诽谤,皇上这一大家子,越来越看不懂。太子先是对母亲极为不恭,然而突然来了一个大转变。于是皇后先是发怒,后来态度又是一变。皇上呢,先是对儿子很喜欢,现在呢,多少有些不悦。敢情这比六月的天,变脸来得还快。

但太子为什么从少林寺,又跑到了广成泽,武则天没有说。李首成也不会不识趣地问。

武则天又说道:“那个竹纸快要到时候了?”

“是,不过皇后放心,奴婢已经吩咐了将作匠官员派出大批工匠协助。其实都在风闻竹纸会十分便宜,西京官员也十分关注。”

“你说太子的竹纸会不会成功?”

“奴婢也不知。”其实心中也在替太子担心。实际上如终南山刺杀案发生后,长安所有官员想法一样,原太子性格温和,得罪过的人真不多。几乎没有人对他反感,所以一下子认定是刺客必是贺兰敏之所做。连武则天都不例外,什么证据不需要,就是你指使的。

但这个性格,并不好。狄仁杰与李威交谈时,也曾隐晦说过此事,一味软弱了,意味着扶不起来。扶不起来了,怎么能帮助你?所以原太子上书两位公主的事,再加上壮阔的诗余,对将士的理解,让刘仁轨产生好感。如果少了一样,刘仁轨都不会小媚眼直抛的。

虽然身为武则天的亲信,李首成对太子也恨不起来。

武则天这一问,心中又有些嘀咕。

皇后的心情,他是理解的,局面困窘,实际上为朝廷真的做了许多事,对百姓也不算很坏,可做了,皇上有些不大放心,臣子反对,老百姓却在诽谤。心情很恶劣。

就是如此,旱情逼得皇后,有可能连皇后的地位都有些难保。所以病重了,乱投医。想用竹纸来做大义。

大义啊!

不但竹子真的做出纸,还要真便宜,便宜到让天下大部分人能用得起的地步,不仅如此,质量可以次一点,不要求与益州麻相比了,可最少得能书写。这几条加起来,大义才能赚到。

可是纸张问世以来,那种纸做到的?多少能人奇士,在对纸张改良,纸还是那么地贵。

然而经皇后一宣扬,此事几乎传扬天下,如果不成功,太子怎么办?

这比赌大雩祭,成功率还要低啊。

可是他却不敢说。又弯腰答道:“不过奴婢已经吩咐过人了,一旦竹纸出来,立即用最快的速度,向东都禀报。”

“嗯,跟本宫来吧,上柱香。”

“喏!”

来到寝殿,寝宫正中放着各种菩萨的塑像,塑像下面摆着精致的铜香炉,李首成让宫女拿来香,在每个香炉里燃上炉香。武则天手里也拿着三根香,在每个菩萨面前膜拜祈祷。

借着外面的阳光,李首成可以看到武则天眼角却噙着泪花儿。

皇后,给人感觉很强势的,每天做那么多事,还要服侍陛下,就象一个永远不会倒下的铁人。可几个人能明白她内的酸楚与委屈,李首成不由地眼睛也酸酸的。

“刘小娘子,今天开甑了吧?”一大早,连政务都不问了,窦至德就来到东宫问刘群。他后面还有许多大臣,张文瓘、萧德昭、姜恪,几乎所有大佬都全部过来了。

李威是没有看倒,看到了一定会很感慨,如果对工匠如此重视,以中国人的智慧,说不定在明朝时就提前进入了四个现代化。

当然,不是如此重视,很多很多原因。

一是太子的身份,就象明朝那个木匠皇帝明熹宗一样,做出一张椅子能卖出几万缗钱。当真如此之贵,说到底,还是他是皇帝。二是竹纸如真有传言的那么好,确实造福了天下,也如武则天所愿,大义争到了。三是一张小小的竹纸,不知道怎么弄的,都关系到国家政局的走向。

所以窦至德都忘记了自己是使相,对方只是一个宫女,竟然用了小娘子的称呼。

刘群心中也忐忑不安,不就是一张纸嘛,再好也是纸,可现在阵场太大了。那些个池子,侍卫日夜守护,游客倒有不少,每天几乎有几千人往哪里跑。可一个都不能靠近。

也不是没有好处,本来想请一些熟悉的工匠协助的,现在不用请了,要多少工匠,就有多少工匠,要什么样的工匠,就有什么样的工匠。

真的很担心,如果竹纸造不出来怎么办?

其实她与李贤想法一样,也甭要那么好了,只要能造出纸,就可以搪塞过去。

算了算时日,已经将竹子与石灰,放在甑里蒸煮了八天八夜。不过不是一个甑,是二十几个甑,蒸煮的火候,与石灰的比例,李威不大清楚的,这也要试验才能得出结果。

可是戴至德等人心中却是很担心。

原来对造纸工艺不大关心的,可这几天,几乎所有大臣都询问过造纸的相关工艺,不但造纸,一大半大臣现在也知道了,某些用藤、桑皮造出来的高档书画纸,为了光泽,还要用一些材料煮成涂料,涂料涂布再打蜡,最后用粗布或者石块揩磨厚砑光,有的写经纸为了避蠹,特地用黄檗染成黄色。

知道了,才知道纸为什么这么贵了,材料与人工成本确实很高的。

但就没有听过加石灰蒸煮。

刘群心里也不大有底,嚅嚅地说道:“今天可以开甑了。”

“那么去吧。”

特地让刘群上了马车,驶向了修政坊。打老远就看到许多人在围观,看到一大排马车过来,纷纷说道:“来了,来了。”

今天开甑,知道的人不少,所以来观看的人比以前更多,有学子,有普通百姓,有商人,还有一些闻讯赶来的造纸的作坊主,甚至有许多大家闺秀,比元宵节灯会还热闹。

人群闪开一条道,车队驶了进去,刘群看了看甑,说道:“开。”

打开了甑,竹子还是竹子,其实沤烂,也只是一个浸泡的过程,并不能真正做到让竹子烂成一团泥。想要它烂,就是接下来一道工艺,舂臼。将这个竹子放在石臼里,用石碓捣打,一直打成泥面为止。

舂臼结束后,将烂料倒入水槽中,用竹帘在不停荡料,竹料成为薄层面附于竹帘上面,取的就是这层薄层面。

这几道工艺速度很快。

将作匠的工匠们将竹子捣烂,开始往水槽到倒了。众人一颗心提了起来。只要这个薄层面形成,意味着纸就出来了。至于纸张好坏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如果形成不了,那么这场轰动的竹子造纸,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工匠们开始将竹帘放入水槽,竹帘在水中晃荡,发出清脆的响声。荡料也有讲究的,用力均匀,荡出来的薄层面才会均匀,不然就是出来了纸,也是厚薄不等。但这个现在无所谓了,主要是要纸出来,最好很薄。

四下里鸦雀无声,一起睁大眼睛,看着那一排二十几个水槽。不一会儿,第一个工匠将竹帘拿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