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天下谋 > 第130章 屠国

天下谋 第130章 屠国

作者:羽林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55: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一百三十章 屠国

宇文铭不禁色变,这任务没完啦,自己杀了70万人才完成这任务,居然还有二部曲,而且这次居然要屠国!

这是系统给的任务:

【系统任务】 【人屠2】(系统任务,强制接受)

【任务介绍】伴随着70万条罪恶的灵魂宿主的名声已经开始名扬海内,复楚的道路尚未走到一半,凭宿主之力前路堪忧,唯有扬其名,壮君威,饮敌血,枭敌首,打造无敌之师以鲸吞之势方能复兴大楚,秦国西北部乌孙国,不服教化,宿主当以血震慑西凉,乌孙国只能当做宿主成王霸之业上的基石,十年内将乌孙国八十万夷狄活埋在黄沙大漠中。

【任务奖励】100000能量点,指定兑换三次,人屠光环lv2,任意属性点10。

【失败惩罚】抹杀!

这次要屠杀八十万人!足足八十万啊!

宇文铭在脑海中浮现起这乌孙国的资料,他在史书上看到过,周天子设西域都护府,西域十八国,乌孙国是当之无愧的大哥大。

户十二万,口六十三万,胜兵十八万八千八百人,最为疆国,乌孙国不论户口、人口或兵力,远超过其他隶属西域都护府的西域诸国例如若羌、鄯善、疏勒、莎车、于阗、龟兹等的总和。

真实的情况虽然不同于史书上所说,但系统说了八十万,也就表示这乌孙国的确有八十万人,按照古代多少人口养一个兵,按照十民养一丁来算,乌孙国起码有不下八万兵力,如果强行征兵达到五养一、三养一这种情况也不是不可能。

宇文铭不得不给自己做好心理准备,乌孙国的兵力大概在八万到二十七万之间,常备兵马应该有**万,不过当宇文铭的楚军来攻的话瞬间可以增长到二十余万,真正的可战之士绝对不超过15万,不然的话还没等宇文铭来攻乌孙国内部就要战乱四起了,而且不到灭国的紧要关头乌孙人是绝对不会这么做的。

稳定心神,距离任务时间还有十年,宇文铭有信心在十年内打下秦国!

宇文铭回头看向兵主,发现兵主也在看着他,宇文铭感觉最近兵主似乎很不对劲,杀意似乎很重,宇文铭知道这股杀意不会是针对他的,可那会是针对谁的呢?

和兵主过了几招,宇文铭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兵主有杀意!

凭借宇文铭现在的武力正常来说能在兵主手上支撑100回合,可今天却连50合都没坚持上,宇文铭只得退出了兵主系统。

而伴随着兵主这莫名的杀意另一个疑问开始萦绕在宇文铭的心上,兵主绝对不是系统所诞生的灵魂!那兵主到底是谁?

……

七十万蛮人已被灭杀,十座城墙已经被推倒,武陵百姓对宇文铭这一举措并没有反感反而很支持,武陵蛮子全死光了,他们也不用提防蛮人了。

宇文铭全身心的投入到练兵上,宇文铭打算再过半个月即刻发兵长沙,长沙现在已经被他三面包围了,北面是紫阳,西面是武陵,南面是零陵,右边是越王郑郜的地盘死路一条,郑时、杨琦可以说是四面楚歌。

然而就算是再这样的情况下,杨琦还没有要投降的意思,反而是积极备战,似乎是要和宇文铭拼个鱼死网破。

宇文铭的中军主力暂时屯在武陵,只等半个月后三方发兵会师长沙城下。

宇文铭目前的兵力足有十万多,但是人数很驳杂,有楚人,有赵人还有不少新兵。

宇文铭不求这半个月的磨合能让将士们拧成一股绳,但只要不出大乱子就可以了,只有战场才是最好的磨合场所,十万八千三百二十人,太多太杂了,只有经过战火的洗礼才能打造真正的精兵。

思绪想到这,宇文铭摇摇头开始审阅起包拯呈上来的奏表,虽然政务都由包拯来处理可宇文铭也能不管不顾,每天还都要看看的。

拿起最上面的一卷竹简,是包拯的亲笔竹简,宇文铭还是第一次看到包拯亲笔写的竹简,以往都是包拯口述由他人代笔的。

能让包拯亲自动笔那自然是很大的事,宇文铭不得不重视,竹简上的内容很少,显露了包拯多做少说的个性。

“哎…”

宇文铭悠悠的叹了口气,将竹简放下,包拯还真给他摆出了个大问题——底层人才不足!

虽然包拯能担任州牧主持大局,可郡守、县令这个层次的官员那就缺少,郡守目前缺一个武陵郡守,宇文铭想了想目前还真没谁能胜任这个职位,而郡守还只是缺一个,县令缺的更多,低层县令要么是无能之辈,要么心高气傲不服宇文铭,偌大的一个烂摊子。

宇文铭无奈的进入了兵主空间,看着兵主说道:“我要指定兑换!”

“哦?!”兵主愣了愣道:“兑换什么说吧,只要空间中有都可以。”

“魏国将领枣祗!”

兵主点了点头,蓝色星点在宇文铭面前凝聚成一个人,皮肤有些黑,但一双眸子特别有神,看上去是个乐天派,穿着粗布衣,挽着裤脚,从气质上看就像个老农,。

但宇文铭可不敢小瞧这老农打扮的枣祗,在魏国的历史上,功劳最大的不是荀彧荀攸郭嘉这些人,而是这个枣祗,毕竟任你们智计无双,可没粮食大军不能出征你的计谋还往哪用?

【姓名】枣祗(18)

【武力】49

【智力】80

【政治】84

【魅力】67

枣祗的屯田制可是造福了整个魏国,曹操在《加枣祗子处中爵并祀祗令》中说,大兴屯田的结果是“丰足军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以隆王室”,这是枣祗的功劳,是“不朽之事”,对枣祗的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也是在枣祗的屯田制实施数年以后,北方大半个中国,由原来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景象,变为“仓储积所在皆满”,不但解决了军粮问题,为曹操征伐四方,平定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也使得大量流离失所的百姓,重返家园,安居乐业。

宇文铭虽然有足够百万大军吃上十多年的粮食,可傻子才会吃这些老底呢,发展农桑使百姓富起来,军队才能无粮饷之忧,况且枣祗本身也有郡守之才,要不是英年早逝甚至能爬到兖州牧的位置。

“臣枣祗拜见大将军!”枣祗躬身一拜。

“快快请起。”宇文铭扶起枣祗突然问道:“先生可有表字?”

枣祗摇摇头:“不曾有。”

“那由我为先生取字如何?”

“如此甚好。”枣衹点头答应道。

宇文铭想了想,方才道:“祗,恭敬的意思,那先生不如表字敬先?”

“全听大将军吩咐!”

退出空间后,宇文铭也把枣祗给带了出来,提笔在锦缎上写了几笔:“敬先,我任你为武陵太守,掌紫阳、武陵、桂阳、零陵四郡农桑之事,我要你以四郡之地养荆、扬二州百姓!”

“得令!”枣衹没有一丝犹豫便答应了下来,荆州本就是产粮之地,以四郡之地养二州之民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枣祗看来只是有些困难罢了。

“即可上任,不得有误!”

“诺!”

枣衹缓缓退了出去,宇文铭也解决了一半的事,四郡目前都有贤才处理了,宇文铭暂时能松一口气,而另一件事就不是现在所能处理的了。

底层人才的确需要大换血,宇文铭不想去选拔士族人才,精通华夏五千年历史的宇文铭知道,士族是个毒瘤,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势力,而且在朝堂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武陵、桂阳、零陵之地被北方士子视为蛮荒之地,没有士族的存在,而紫阳则不然,荆州是天下之腹,而紫阳是荆州之腹!

目前楚国皇权旁落,紫阳士族根本不敢嚣张,宇文铭也没用他们,宇文铭用的士族只有一家那就是操家,操家可以说是小的不能再小的势力,只有操得骚年轻的时候曾经当过一段时间的山阴县令,还罢免了,除此之外也只有操贱贱目前在宇文铭麾下出任军师将军,因为这个操家才能压过紫阳郡其他士族。

而朝堂所在长沙,那就能用群魔乱舞来形容了,一群士族谁也不服谁,要不是杨琦死死的掌控朝堂朝堂上早就闹开了锅。

伸手在一旁的陶耳杯中蘸了点水,在红木桌上先写上了两字:士族。

又写下两个字:人才

这天下五国就连最贫穷的秦国都少不了士族,宇文铭不敢说自己不用士族但也要少用,曹操这辈子都在打压士族,可曹丕一个九品中正制吧老曹一辈子的努力化为了泡影,弄了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朝廷。

对了!制度!

宇文铭突然想起,又蘸了点水,在桌上又写下两个字:科举!

啪!

宇文铭猛地一拍桌子:“就是你了!”

宇文铭身后四剑侍彼此相视,不明白宇文铭为何这么激动,看向了桌上的六字:士族、人才、科举

士族和人才勉强还能挂的上钩,可这科举又是什么,四女不知道,宇文铭现在也不会说。

士族在东汉时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了,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更是浇了一碗水,历经了西晋、东晋、五代十国,氏族制度持续了六七百年,在隋唐时才被打破,原因不就在于科举制么?

隋唐科举制的实施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摧垮了士族制度的政治基础九品中正制。

擦干桌上的水,宇文铭起身望向外面的天空,目光似乎看破了时空。

科举制必须要实施,但要在统一荆南之后!

本文来自看书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