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对伊万-克鲁的任意球直接破门感到惊讶,可以看出,这是个极为高水准的射门,也证明了伊万-克鲁的个人能力,到这时,他们才想到伊万-克鲁可不是积极无名之辈,在上赛季他为德比郡进了不少球,只是由于场上总是不显眼,再加上本赛季出场次数很少,表现一般,渐渐被遗忘了而已。
现在伊万-克鲁就又表现出惊人的状态和能力,曼联只一个疏忽,他就帮助曼城扳平了比分。
这个进球也让曼联的优势化为乌有。
场边,曼联主帅弗格森狠狠把脚边的矿泉水瓶踢飞,口中大骂了一句,摄像机没有捕捉到声音,但可以看出老爵士的心情一定不好。
事实上,他在恼怒球队的大意。
曼彻斯特德比可不是该大意的地方,可他的球员却犯了这个错误,结果直接丢掉了领先优势,现在两队回到同一起跑线,再想进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比赛就是弗格森想的一样。
比赛重新开始后,曼城逐渐打出了状态,虽然曼联的状态也很不错,进攻和防守踢的都非常精彩,在防守拼抢上也做的很不错,但曼城还是和曼联打了个旗鼓相当,场面上根本没有任何劣势。
两队在中场的交锋最为激烈,曼城想打控制有些困难,每当足球到了中线就很难再往前传。
曼联的进攻也不好打,他们左右路尝试很多次,都无法突破防守。
不过两队也获得了一些机会,偶尔也会威胁到对方球门。
两支球队的前场都比较强势。
曼联前锋搭档范-尼和鲁尼的组合,绝对是世界最顶级的,他们的中场中路虽然弱势一些。但边路c-罗纳尔多和吉格斯足以弥补很多东西;曼城的前场也很出色,达伦-本特和安迪-科尔的组合比不上曼联,但怎么也不算差了。而他们的中场中路莫瑞斯和乔伊-巴顿的组合,比曼联强出不止一个档次。事实上,罗比-基恩离开后,曼联在中场中路就一直很弱势,好在他们的边路很出色,不过伊万-克鲁上场后,曼联在边路的优势,也减弱了不少,这至少让曼城的防守好做了许多。
现在两队都已经完全进入状态。场上每个球员都在尽最大努力去拼搏,也都发挥了很高的水准,于是从球迷角度来说,比赛就变成非常精彩了。
两队的比赛也延续着上半场结束时的激烈,现在时间对于两队来说都非常关键,可以说,哪支球队能先取得进球,哪支球队就会获得极大的优势。
如此激烈的比赛,对两支球队,所有出场球员的心态、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每当曼联球员拿球,曼城球迷在看台上尽力发出嘘声,来尽可能干扰曼联的进攻;曼联球迷也同样做法,尽管他们人数相比要少一些。
这种场面,往往只能在欧洲赛事或者杯赛决赛上看到,但这一场双方都有这种待遇了。
双方球员都感受到了,不过他们中大多数人,早已习惯了曼彻斯特德比的气氛,一些人发挥反倒变得更好,而最大的影响是,在这许多球迷和媒体的关注下,双方的拼抢变得激烈,身体对抗变得激烈起来。
这也是德比的特色了。
在德比大战中,可不会有什么体育精神,两支球队都是本着取胜去踢的,一些身体直接对抗是非常正常的,尤其在英格兰联赛的德比,主裁判的判罚尺度都会低上不少,这种情况下,双方球队的动作会更大。
当然,这就很容易造成受伤了。
但德比就是这样,就像是职业足球的竞争,能适应才能表现好,适应不了就只能出局。
下半场曼联的战术没什么变化,基本还是原来那一套,从两侧发起攻势,以边路为主要去打,这造成的威胁还是很大的,但孙继海出场后,右侧边路的防守明显好了不少,有孙继海的表现很稳定,至少不会没原由的漏人,孙继海几次和c-罗纳尔多交锋,也得到了媒体评论员一致赞扬。
但总体上而言,可以看出孙继海在比赛中一直努力谋求的就是中规中矩,这看似不是一个很高远的目标但却是很现实的目标--避免出现错误,尽量追求稳妥。
这也是万胜对曼城防守中要求的一条准则。
防守不需要太突出,稳定才是最关键的,孙继海记住了这句话,他不要求自己能踢的有多耀眼,他有更多的回传、横传,更多的大脚长传,却没有球迷希望看到的带球突破、地面直塞以及插上助攻。
这种表现有些不显眼,但却得到了媒体的肯定。
薪浪解说员就评价道,“指望孙继海在这样硝烟弥漫的德比战中,上下翻飞、从容不迫、灵光闪烁以及滴水不漏是超现实主义的想法,最多只有在实况足球的游戏中才可能出现。”
“在曼彻斯特德比,这样群星耀眼的盛大舞台上,一名配角的演出做不到“显眼”没有关系,只要能努力避免“现眼”就是不大不小的成功。”
“中规中矩地跑好龙套,对于孙继海本人以及对于关注他的中国球迷而言,不是什么不能接受的结果;我们不能忽略孙继海来自于中国足球,他的名字叫“孙继海”,而不是阿什利-科尔或者罗伯特-卡洛斯。”
然后他又提到了万胜让孙继海替补出场,“万胜是中国人,但他是曼城主帅,他需要为球队考虑。现在孙继海能首发,原因就是,他很适合那个位置,万胜认为他能比下场的里卡多-科斯塔表现更好!”(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