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国的王宫,跟汉家长安城未央宫的布局非常相似。
甚至有些地方,完全就是山寨的汉未央宫格局。
譬如,其宫廷跟长安一样,拥有着类似长安未央、长乐、太子三宫的布局。
赵佗平日办公和起居所在宫殿群的位置,与未央宫在长安城中的位置,几乎就是重叠在一起的。
汉未央和长乐两宫,以龙首山之土奠基,高出长安城,以此彰显帝王威严。
南越国没有这么好的技术。
于是南越的工匠,干脆就将王宫建立在山上。
王宫屋檐之下,更是完全抄袭了汉未央宫的设计,在其四周铺满了用于散水的鹅卵石。
陆原看着这些莫名熟悉的王宫陈设,嘴角也是微微笑了起来。
正如他祖父所说:‘王佗虽自号蛮夷大长老,然其心实为诸夏……’
真要是铁了心要做夷狄,这南越王宫就不会如此。
必然会跟卫满朝鲜一般,以被发左袵,不用中国文字制度为荣。
在王宫宦官的引领下,陆原来到了这王宫的正殿之中。
“天使请……”引路的宦官推开殿门,对陆原道:“世孙在殿中恭听天子诏谕……”
陆原闻言,正了正衣冠,捧起一份帛书,走进殿中。
这殿内,已是站满了南越王国的大臣贵族。
这些人看着陆原,眼中都充满了不忿和怨气。
陆原看了看这些人,嘴角一笑,捧着帛书,抬头挺胸,正色道:“汉天子诏谕。南越君臣接诏!”
别说是这些南越的大臣和贵族了。
便是南越王赵佗,面对汉家天子诏书,也要乖乖跪下来。俯首恭听。
正是因此,赵佗才会托病。打发他的孙子出来接诏。
“臣南越王世孙胡,恭听圣谕!”从殿中上首的座位上,走下一位年轻的南越王族男子,他走下王座,匍匐到殿中,叩首三拜。
见到世孙都已经下跪,其他南越贵族和大臣,互相看了看。这才不情不愿的跪下来,道:“臣等恭听圣谕!”
陆原将帛书摊开,念道:“朕以天下王为百姓民父母,受命于天,作天下之太保。前时已诏天下万国:夫明犯强汉者,虽远在天涯海角亦必诛之!今闻南越有臣,擅杀朕之子民,其令南越王佗,恭听朕命,即刻收凶犯。遣官吏,捕罪首,朕将遣廷尉、太常及长沙王太傅杂治此案!”
随着陆原的声音。殿中的南越大臣和贵族,都是面露不忿,甚至有人将拳头握的咯咯作响。
这中国皇帝的诏命,实在是太欺负人了。
赵佗一定知道,自己话里的意思。
南越人,目前唯一的生路,就是乖乖接诏。
这样,虽然可能会丢些面子,还要从此沦为汉室的属国——真正意义上的那种。
但最起码保全了南越社稷和宗庙。
未来,南越王室,少说也能混一个长沙王吴苪的待遇,世袭罔替,永镇番禹。
当然,地方上的民政权力跟军事外交权力,大部分都要上交中央,最起码也要接受长安指导。
若南越君臣,一旦拒不奉诏。
那么,这就是对抗天子了!
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三山五岳,五湖四海的英雄豪杰,将从四面八方,齐聚汉军旗帜之下,楼船泛江而下,诸部越过五岭,直趋番禹。
届时地动山摇,天王老子都救不了南越。
陆原很清楚,齐鲁诸王此番的决心究竟有多大?
齐王刘将闾跟他的兄弟们,为了给自己的儿子们找个封国之地,是能砸锅卖铁,支持汉军夷灭南越,全取南越全国的!
而地方士族与贵族们,更是流着哈喇子,也希望在南越,复制一次怀化的加恩令故事。
至不济,也要吃点奴婢塞塞肚子。
至于朝廷的列侯将军,他们渴望军功的心情,如同干旱的土地渴望雨水的滋润一样迫切。
无数列侯子弟,人人摩拳擦掌,都准备来捞一笔军功。
在这样的局面下,南越君臣,只有先接受天子诏书,表明自己绝对臣服和不会对抗天子意志的决心,然后,再徐徐图之,以财帛贿赂朝中贵人,尤其是东宫,在天子面前说好话,同时安抚住如今在长安上跳下窜的舆论情绪和民间物议。
不然,大军进逼,已是箭在弦上。
赵胡看着陆原,却是一愣。
他低着头,实在难以决断。
毕竟他只是世孙,并非这个国家的主人。
他做的决定,未必算数。
万一他要是前头接诏,回头祖父否决,那就必然只会导致局势失控。
哪怕祖父最后顾忌局势,捏着鼻子认了。
但他的世子之位,恐怕也将一场空——国中的贵族,尤其是那些百越诸族的首领,肯定会对他的表现极为不满!(未完待续。)
ps:第一更送上,今天继续一万字保底,求月票~~~ps:南越王宫布局和结构山寨长安,而且时刻保持跟进长安宫廷最新变化潮流,这是有考古证据的,现在广州就有个博物馆,就是南越王宫遗迹的展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