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凡道剑仙 > 第三章 仲秋月佳节刀光泪,八百骑马踏汶阳村

洛中十四年,八月十五。

蜀南苻岭,汶阳。

“秋湖荡舟客路长,对酒高歌漫谷香。”

作为汶阳村唯一的私塾先生,年迈的于滨早早的给学生们下了晚课。

但是有一个孩子例外。

那就是刚满十岁的徐子墨。

徐子墨是于滨书院里唯一一个寒门子弟,却也是于滨最喜欢的学生。

没有之一。

三个月前,于滨还在给那些忙着去府衙考秀才的青年讲解“吾未见好德者如好色者也”,惹得满堂大笑,其乐融融。

于滨高而瘦,眼神凌厉,炯炯有神。头上一根紫檀瑞云簪,将花白的头发整齐盘紧,颇有几分道骨仙风。据说他是前朝的举人,少年中举,后为躲避战乱而来到了汶阳。不过他当年究竟在何年何处中举,在何年何处任职,谁也不知道。

于滨早年间沦落汶阳时,靠织席贩屡的手艺勉强过活,不过人缘极好,后来村里人得知他颇有学问,就集体给修了两间书院,帮忙为村里的书生教授学问。于滨学问极好,方圆百里的县衙都有他门下弟子,听说南汉朝中也有他当年的学生。

那一日,于滨一只手捻着山羊胡,另一只手握着《论语》背于身后,畅谈阔论间,引经据典,博闻强记。引得众弟子纷纷痴醉,皆在内心赞叹不已。

“先生,我也想来这里念书。”

一个天真稚嫩的声音在书院的窗前响起。

众人纷纷向窗边望去,只见一个小脑袋静静地趴在窗台上,乌黑澈亮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看样子应该是踮起脚尖,努力地向书院里望。

窗边的几个书生急忙逗起这个小家伙。

“小娃娃,读书苦,你可受不了哇。”

一旁的书生也纷纷附和道:“是啊是啊,我考了七年秀才,知县大人都拉着我的衣襟求我回家种田,说我不是这块料!”

“哈哈哈,言明兄威武!”

“哈哈哈,听到没有小娃娃,读书可苦啦!”

只见窗前那小家伙眨了眨眼,微微撅起嘴,痴痴念道: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读书固然苦,可是君子却能在困苦的磨砺中重生新我,凛冬虽寒,却可见松柏之坚韧,读书虽苦,却可成君子之业。”

霎时间,书屋瞬间安静了下来,众人纷纷惊讶这小娃娃的见解,虽然其中与孔夫子真意略有偏差,但是这可是一个十岁孩子独自见解!

“小娃娃,这些是谁教你的呀?”

只见那孩子一指台前一脸微笑的于滨:“是先生教我的!”

“先生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先生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天气寒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众书生一阵沉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打心里也开始喜欢这个小孩子。

“言明兄,要不你今年抱着这孩子去考试吧!”

众人哄堂大笑。

“哈哈哈,知县大人今年得说:‘求你们爷俩回去吧’。”

“哈哈哈。”书院里又洋溢起一阵一阵欢乐的氛围。

“咳咳!”

于滨轻轻一阵咳嗽两声,众人纷纷安静了下来,静静地看向了于滨。

只见于滨一脸微笑,缓缓向窗边走来,慈蔼和善地说道:“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徐子墨。”

于滨:“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想念书呀。”

徐子墨:“娘说,男子汉不可无术,当知文好学,有所作为。”

于滨内心顿时一阵欢喜。于滨欢喜的不仅仅是徐子墨好学且聪颖,更重要的是汶阳这样的乡山村野,民风却上进开放,家风积极进取。

这时,徐子墨从怀中拿出一张饼,递给于滨。

徐子墨天真无邪地说道:“这是我娘亲手做的,我想送给先生,希望先生收我做学生。”

书院里顿时安静极了,众人的目光纷纷聚集在于滨身上。

要知道,如今于滨可是方圆百里有名的教书先生,门下弟子皆成名载道,想要拜入他门下的公子富家不惜千金置礼。而眼前这个孩子却拿着一张饼,换日后远大前程,这要是传出去,那些财主富户不得炸街!

只见于滨伸手,缓缓接过那张饼,轻轻尝了一口。

咀嚼良久,缓缓说道:“甘醇清香,精酥厚重。”

于滨轻轻叹了一口气:“没有一双巧手是作不出这样一张饼的,没有一个贤惠的母亲是不会言传身教出如此聪慧的孩子的。”

于滨转头看向书院里的众书生:“你们,都明白这个道理吗。”

众书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心里愈发佩服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师。

于是从那日起,徐子墨就成了于滨门下年纪最小的学生,却也是于滨最疼爱的学生,直到今天。

秋天的黄昏短而凉,不一会天色就晚了。

今天是中秋节,汶阳家家户户都开始了祭月供奉,所以街上飘着一阵酥饼饴糖的香气。

作为汶阳的有名私塾,于滨也小有钱粮,自然会在这个传统佳节给门下的读书弟子分发些糖饼点心。作为于滨最宠溺的学生,于滨自然给徐子墨留了独一份的点心,包在了三层精制宣纸里,怕虫蝇腐朽。

街上,于滨拉着徐子墨稚嫩的小手向平民居住的西街走去,因为天色渐晚,又怕有富家的豺狗恶奴出来为非作歹祸害乡邻,所以于滨亲自送徐子墨回家。

路上,徐子墨一边吃着于滨给的糖瓜,一边天真说道:“等我以后中状元,一定领爹娘和老师到京城去住,天天都有糖瓜吃。”

于滨一脸微笑:“蜀中之地,岂能容君子之志。我的弟子,将来可是要有一番大作为的。”

徐子墨一只手紧紧握拳,轻轻跳跃:“好!那我将来就要作天下最大的官,让全天下人天天都有糖瓜吃。”

于滨轻轻抚摸徐子墨的小脑袋瓜:“你是真爱糖瓜呀。”

徐子墨痴痴笑着,不做回答。

“驾!”“驾!”“驾!”

一阵马蹄声,从师徒二人身后急促地传来,于滨急忙抱起徐子墨,躲到路边。

只见几百铁甲骑兵策马疾驰,奔入汶阳村各个街道。

不一会,在这些骑兵地催促推搡下,人们被挨家挨户地带了出来,集体向一个方向走去。

“韩王殿下,三贤王旨意!”

只见**星胯下棕马金鞍,腰佩钢刀,沿街振臂高呼。

“汶阳百姓,无论男女,无论老幼,无论贵贱,全部速到打谷场接旨,不得有误!”

一时间,人群涌动,在几百羽林卫的看守下人们纷纷向打谷场走去。

于滨心中顿觉不妙,抱着徐子墨,在人群的掩护下俯身向道旁闪去。

眼见四下人潮汹涌,又有卫兵看守搜寻,别无去处。

这时,不远处一座不大的东华帝君庙进入了于滨的目光。

曾经的经历告诉他,现在村里出现的这支军队恐怖异常!就是他们让自己家破人亡四处流浪!

于滨来不及多想,抱着徐子墨躲进了庙宇当中。

四下望去,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避身的地方,而外面的声音又逐渐嘈杂,于滨也逐渐肯定了自己先前的预感。

于滨只好把徐子墨安顿在东华帝君的供桌下面,解下腰上玉佩与金银细软,连同那一包点心一齐塞到徐子墨怀里。

于滨强作镇定地说道:“子墨,在这里安静等我,不要乱跑,好吗?”

徐子墨略显不安地抬头望向于滨:“先生,我想去找娘。”

庙门外,兵士的怒吼谩骂与百姓的哀嚎愈来愈强烈,让于滨不仅打了个寒颤。

于滨勉强从嘴角挤出一丝微笑,摇了摇头:“不行,等天亮了,外面安静了,你再出来。”

那一刻,徐子墨天真无邪的眼睛注视着于滨的目光,年幼的徐子墨仿佛明白了外面发生了什么,明白了于滨的安排。

徐子墨的眼角满含泪水,在狭小的案桌下跪着给于滨叩头谢恩。

徐子墨:“老师。”

于滨嘴角苦涩地笑了笑,强忍泪水,不舍地遮上了案桌的围布。

于滨跪立在东华帝君神像前,虔诚祷念。

于滨:“天尊在上,信官于滨,愿以此身老朽,求您案下孩童平安一生。特,叩首跪拜,终不悔改。”

说完,于滨叩首跪拜,起身,推倒了香烛卷柜,将供果糖饴散落一地。又打碎香碗,搞得尘土飞扬,仿佛被搜寻过后的破败。

于滨整理妥当,拿起了天尊案桌前的三尺天师剑,平复了许久心境。

转身,向庙外走去。

于滨:“三十年前,先皇临难,微臣不敢以忠效尤。”

于滨:“但是今天,为这孩子,我愿杀身成仁。”

“哎!那个老头!”

不远处,几个羽林卫看见了刚刚从庙里出来的于滨。

“去打谷场,快滚!”

于滨后背微微一颤,多年前的恐惧依旧萦绕在他的心头,紧握着手中宝剑,向打谷场走去。

到了打谷场,全村男女老幼,全都被押送在此。

四周密密麻麻围了八百羽林卫,各个手执火把,似群星一般。

“大人,汶阳二百七十户两千一百五十余人尽数在此,我等搜查过后,未有缺漏。”

**星缓缓点了点头:“备战!”

一声令下,众军士纷纷从腰间取出弓弩,对准了汶阳村民。

一时间村民惊恐,纷纷跪地叩首。

“大人!大人!”

“我等乡民,向来安分守己。四时税赋,从未怠慢啊!”

**星望着跪地求生的百姓,内心五味杂陈,却又无可奈何。

一时间,妇孺哭吼,民丁落泪。

“大人!大人!可否明示我等罪过!让小人死得明白!”

**星坐立马上,微合双目。

只听一生高喝,响彻云霄。

**星:“杀!”

于滨霍然拔剑,立于众军面前。

于滨:“大齐天机府督御司在此!尔等逆贼,下马受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