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凡道剑仙 > 第四十一章 师徒相道别,下山立功业

凡道剑仙 第四十一章 师徒相道别,下山立功业

作者:小熊很哇塞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59: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子墨,你终于来了。”

一阵慈爱的笑声,满含一个老者对晚辈的宠溺。

徐子墨跟着师姐,走下了昏暗的楼道,眼前逐渐明朗了起来。

走出了石阶,两人来到了一处大殿之中。

殿中宏伟宽敞,各处壁画穹顶精妙异常,虽然肉眼可见其岁月侵袭,颇有些失色,但是其中风雅不输世间任何一处名楼古迹。

只是,如此宏伟宽敞的大殿,其中用具陈设却极其简单。除了几个日常必需之物,大殿之中只有一个香炉,孤零零地飘渺着一缕青烟。

过了好一会儿,徐子墨的眼睛才从昏暗之中缓过状态来,看来从山顶下来到这里,耗费了不少时间。

不远处,大殿正前方主位,摆放着一张八仙桌,桌上陈设简单,四方各一把花梨太师椅。

清徽掌门身着平日的粗布道衣,头顶裹着一缕太极青带绑着花白的头发,一根银簪穿插其间,在日光下闪闪发光。

与两年前相比,清徽掌门显然瘦了许多也苍老了许多,甚至能感受到他的身形也仿佛比两年前瘦小了不少。

可唯一不变的,就是他那满是智慧与善意的眼神,依旧炯炯有神。

清徽掌门坐在殿前主位,手执一根老旧的拂尘,笑盈盈地看着走过来的两人。

而在清徽掌门身旁,一人身着黄布武将,简单穿着一件牛皮铁叶甲,如同马甲一样套在身上,胸前的护心镜在阳光下闪着墨绿的光。

徐子墨定了定神,有些惊讶地看着那人。

徐子墨:“公孙琦?”

只见公孙琦微微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怎么,见了师兄也不用施礼?”

徐子墨急忙弯腰施礼:“哦,我还真是失礼。”

“子墨拜见掌门、师兄。”

公孙琦轻轻一笑:“哈哈哈,不逗你了,免礼吧。”

清徽掌门也盈盈笑着,静静地看着徐子墨。

公孙琦缓缓起身,向徐子墨走来。

公孙琦:“小师弟,南汉皇宫里出了一只蛇妖。”

公孙琦:“师兄我呢,几年前修为散失殆尽,自然是拿不住这只妖孽。”

公孙琦背着手,缓缓来到徐子墨面前,脸上诡异一笑。

那笑容,无声而张狂,嘴唇紧闭,而嘴角上扬,再加上公孙琦微微眯起的眼睛,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诡异与阴险。

公孙琦微微低头,盯着徐子墨的眼睛:“你敢不敢陪我走一趟。”

徐子墨微微一愣,没有立即回答。

一方面是被公孙琦这诡异的微笑感到戒备。

另一方面,是因为情况不明,不能贸然答应。

徐子墨避开公孙琦的眼睛,微微侧头望向清徽掌门。

只见清徽掌门微笑着,冲自己点了点头,徐子墨这才放下心来。

徐子墨微微一笑,低着头,双手相扣于身前施礼。

徐子墨:“弟,空有一身才学,幸得师兄抬举,愿随师兄驱使。”

公孙琦缓缓仰头,故作疑惑愁容神态:“哎?对了,我听那小太监的说法,好像不是一只普通的妖。”

公孙琦:“是怨鬼。”

公孙琦:“没有个高深修为还真是容易丢了性命。”

徐子墨看公孙琦那做作的神情,心知他是在逗自己。

徐子墨:“弟不才,只有区区二百年之修为,八百法相应变自如,不知能否应对。”

公孙琦顿时一愣,一丝质疑与羞愧的神情浮在脸上,转身向清徽掌门走去。

公孙琦:“是真的吗?”

清徽掌门闭着眼,点了点头,脸上满是一种骄傲的神情。

公孙琦:“比我当年还厉害。”

清徽掌门:“那当然了。”

只一瞬间,清徽掌门的脸色便暗淡了许多,一丝愧疚之意渐渐浮现在脸色。

清徽掌门:“这都是我的错。”

公孙琦也发现了清徽掌门神情地微妙变化。

公孙琦:“哎呀,您老人家真是的,我火急火燎地跑回来看看您,结果您老人家倒好。”

公孙琦急忙端起桌上的茶壶,给清徽掌门倒了一大碗花茶。

公孙琦打趣着说道:“这要是传出去,‘忠孝帝君’不得收拾我?”

清徽掌门听到公孙琦如此打趣,也不好诉说当年的痛苦,只能静静地低着头,在脑海中回想曾经的恩仇。

前朝,大齐靖安十三年,汉王在成都起兵造反,仗着羽林卫棕马铁骑的锋芒,汉军一路北伐东进,攻占长安。

靖安十六年,四月,汉军自长江南下,意欲一举攻破洛阳,篡位夺权。

同年六月,明国公联合吴王自临安调兵八万,外加水师六万人,起兵护驾勤王。在通州阻截汉军,通州大战爆发。

至此,天下大乱,整个大齐由南到北,无一处安宁之地。

各镇藩王朝秦暮楚,游走于汉明之间,四方之臣提心吊胆,奔赴在苟且之地。

北方各郡揭竿而起,义军各地,战火纷飞。

天道临难,黑白颠倒,阴阳窜乱,忠奸难分,生死难料。

人间饿殍枕藉,怨鬼横行。

同年腊月,清徽掌门在经过了数月的斟酌与心理斗争之后,决定带着蜀山各门弟子下山救世。

“山河社稷永安镇”,出自《太上救苦经》。

这句话也成了那时蜀山弟子的“名”。

靖安十六年,腊月十八。

八百道士下蜀山,白衣渡江救齐皇。

可惜,天意难违。

靖安十七年三月,旷日持久的通州大战结束了,可怜的齐皇没有等到勤王大军的捷报。

洛阳城下,飘摇的尽是汉军与明军的大旗。

而远处高高耸立的桅杆,悬挂着吴王腐臭的人头。

靖安十六年,四月初五,唐军荡平北方,乘势南下,合围洛阳。

四月初八,洛阳城破。

那一天,齐皇被绑在一棵烂柳木上,在一阵欢呼声中被扔进了“万蛇牢”……

随后,三家分齐,各自领了先前的土地。

又经过将近五年的彼此攻伐,最终奠定了如今的天下之势。

而当年下山的八百蜀山弟子,在护民、降妖、行医、伐贼的过程中尽数殒命。

只剩下镇明,也就是公孙琦。

还有当年留在山上的小道童,镇谷,镇宁。

当年,“镇”字科的大多是一些修为并不高深的少年,来不及深入修炼便匆匆下山。

这也成了清徽掌门心里永远的愧疚。

坐在椅子上,清徽掌门神情恍惚,默默地在心里流了泪。

但是看着眼前人,却又满怀期望。

清徽掌门望着徐子墨,微微笑着:“孩子,你是怎么找到白马殿的?”

一听到掌门问了这个问题,这一下子让以“天资聪慧”自居的徐子墨顿时觉得十分的不好意思。

徐子墨挠了挠头:“嘿嘿,我没找到。”

徐子墨:“我在天上飞了半天也没找着白马殿,最后是师姐开门带我进来的。”

清徽掌门哈哈大笑,尽是爽朗与慈祥。

清徽掌门:“你知道为什么我要在这里等你吗?”

徐子墨思索片刻,顿时恍然大悟。

徐子墨躬身施礼:“弟子明白了。”

徐子墨:“师父是想提醒弟子,要学会低头。”

清徽掌门点了点头,没有回答。

徐子墨:“哦对了,还有一点。”

徐子墨:“师父是想提醒弟子,有些事物未必需要大费周章,因为它也许就在脚下。”

清徽掌门:“哈哈哈,对啊,你能明白就好。”

公孙琦:“不是为了方便迎接我吗?”

话音刚落,清徽掌门转头看向公孙琦,死死地“盯”着他。

那是一种师徒间独有的默契,满含宠溺,与幽默。

几人轻松地笑了几声。

公孙琦缓缓起身:“既然准备妥当,那我们就下山吧。”

徐子墨上山时也没有什么行李,于滨的遗物和言明的赠礼自己也是随身携带,不需要收拾什么,所以也当即准备与公孙琦下山。

清徽掌门点了点头。

清徽掌门:“子墨。”

徐子墨:“弟子在。”

清徽掌门顿时神色凝重,语气坚决地说道:“我蜀山弟子入世,切记三条敕令,不得违犯。”

“一,对凡人行医,对妖魔施法,不可违反。”

“二,经文诵读,四时常念。功法修炼,不可懈怠。”

“三,……”

清徽掌门刚想传授第三条敕令,但是想到徐子墨的命途未来,却又把涌到嘴角的话给咽了下去。

“姻缘相逢时,心境问光明。”

清徽掌门一挥手,满含着不舍:“去吧。”

徐子墨叩头谢恩,起身站立,静静地看着养育自己却又逐渐老去的师父。

这一刻,师徒二人谁也没说话。

却又好像什么都说了。

徐子墨语气微微一丝哽咽:“走了。”

转身,随着公孙琦向殿外走去。

满是秋意的黄昏,静静地挥洒在蜀山脚下,一片金黄。

徐子墨走到门口,转身,看着端坐在殿前的师父。

徐子墨微笑着喊道:“师父,要是我这一去回不来了怎么办。”

清徽掌门微微笑着,高声回答道:“孩子,那就黄泉路上慢些走。”

清徽掌门:“师父马上就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