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辽东轶闻录 > 第四百八十章 暗中斗智

辽东轶闻录 第四百八十章 暗中斗智

作者:几回又逢君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4 20:19:08 来源:小说旗

可眼下,来到面前的这个是女孩儿、那可就好办多了,更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事情。

松了口气后,原本紧绷着的脸孔、也得到了些许的舒展,太后微微一笑、道,

“这么说,其实、你是个女孩儿喽?”

“回老佛爷,玉秋的确是个小丫头,只是为了行走方便、才会扮做了男装的。”

宗吉元柔声答道。

太后闭了闭眼睛,似乎在回忆着什么,转而又睁开、道,

“孩儿啊,你近前来说话吧。”

知道就算是让“近前”,也不可能真的象在“奶奶”身边那样的、靠到那老妇人的面前去,所以、宗吉元也只是稍微往前挪了几步远,依然跪在那里。

太后看着她的举动,似乎也是很满意地点了点头,道,

“孩子,你今年多大了?”

“玉秋、十八岁了……”

宗吉元按照事先斟酌好的、回答着。

事实上,真正的王玉秋、今年只有十六岁,是在先皇驾崩、先皇后殉葬那一灾难时刻降生的。只是、从她这里来讲,却不能这么说——

一则,即使宗吉元外表看上去显小,可若一下子少说了四岁,自己心里怎么都有些不是那么安稳;

二则,就是要考虑到、会不会有其他人为此受到牵连的可能……

若自己出言不慎地、真的将当时的情形照实说出来的话,那么,协助戚公公将玉秋带出宫的那些好心人,无疑都犯下欺瞒太后之罪,谁又敢保证这老妇人不会在一怒之下,依然要追究一番,如此一来,十六年前曾在坤宁宫服侍过的宫女、太监们岂不是都要倒霉了。

正因为不能累及无辜,宗吉元才想了个两全其美的说法、以便应对,让她找不到要追究的人。

太后听了她的回答、倒也是愣了愣,

“十八岁?这么说来,先皇及先皇后去时,你也已经有两岁大了?可是因为什么、本宫从来没有听说过呢?”

“老佛爷容禀,”

宗吉元向上叩了个头、道,

“听义父对玉秋言讲,当年我娘一直想生个皇子、以便让您老人家高兴,又担心不是皇子、反倒惹您不开心,所以、即使有身孕之时,也没敢对外宣扬,知道此事的人也几乎是没有。

当玉秋降生后,果然只是个小丫头,我娘就托一个比较信任的、正待遣出宫的宫女,将玉秋送到京郊她的一个远亲家中扶养。

这样,直到爹爹故去,我娘殉爹爹而去之前,才拜托了戚公公带着她的手书、以及这副字,赶去将我接了出来,带到辽东县、并在那里生活,而戚公公就是玉秋的义父,这十六年来、都是他在照顾着玉秋……”

“本宫就说那小戚子、怎么好端端的就不见了呢,”

说着话的时候,太后的语气中、已经是缓和了下来,可对这背后依然存着疑问,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儿来找皇祖母我来呢?无论如何你也是我皇儿的骨肉,本宫了解到了、自不会亏待你们的。”

“这都是我娘的遗愿,”

宗吉元自是对答如流地道,

“在她留给玉秋的手书中,嘱咐说、曾做过许多愧对于您、惹太后老佛爷你生气的事情,所以,让玉秋我不要再来烦您,让我就留在民间、做个普通人家的孩子。

故此,玉秋不敢不听从娘的话,还请太后您恕罪。”

“叫我皇祖母吧,”

太后忽然叹了口气,神情也变得疲惫了不少、道,

“还从来没有听谁这么叫过本宫呢,不妨也让我体会一下、做祖母的感觉吧……”

“是,孙女谢过皇祖母。”

宗吉元倒也不客气,让怎么叫、就怎么叫呗。

不过,太后毕竟是太后,又想起什么、问道,

“听你所说,你额娘还真会替本宫着想,只是、都已经过了这么久了,你怎么又想起来见祖母我了呢?”

“那是因为、出了一件只有皇祖母您、才能够帮到孙女的事情,万务求你老人家为孙女做主,孙女求您了!”

说到这里,宗吉元顿时跪俯于地、连连地向上磕着头。

太后一见,眼神居然也现出些许的慌乱,连声道,

“怎么了、这是,说的好好的,这又是做什么?”

“皇祖母,请您恕孙女之罪,”

宗吉元用几乎是“痛心疾首”般的语气说道,

“孙女此次可以说是背负着辽东县万民之托、前来见您的,要状告那辽阳州知州、王再先,他搜刮平民、残害百姓,倚仗权势勾结外夷、出卖我大清财富,连皇家御藏品、都被其偷换出来倒卖给洋人!

就在其发现如此令人发指的罪行败露出来后,还反咬一口、污谄清正廉洁的辽东县衙官员,抓捕无辜之人!

皇祖母,在那锦盒最下层、有一个承载着辽东县百姓血泪的‘万民折’,还请您老人家御览。”

“什么?!”

听过她的这番控诉后,太后的脸色又变了,

“小李子,过去找找、然后拿过来,本宫要好好的瞧瞧。”

“嗻……”

李公公连忙过去、几乎是手忙脚乱地在锦盒底部,将那本宗吉元事先藏好的“万民折”取出,并捧到了太后的面前,

“老佛爷您看。”

“哦……”

太后抬手将这道“万民折”拿了起来,仔细地看了起来。

这道折子当然是出自于宗吉元自己的手笔,只不过在字迹上、稍微加了些修饰,比平时所写的看上去略显得刚劲了一些。

自从那天、偶发奇想地冒出这个想法,本来是用来搪塞俭亲王的问话,可之后、发觉这倒也确实是个好办法,便将“认亲”和“万民折”这两个对策、结合在一起,进行了运用。

折子的字数不是很多,可内容却十分的充足,而且写得简洁精练,完全抓住了要点。

要知道、宗吉元在辽东县办了两年的案子,期间还当过一年多的主薄、专门来负责公文案卷这方面的事务,想做到这点、根本就不难。

从头到尾地看过了,太后又抬头瞧着宗吉元、问道,

“玉秋,这道折子、是出自什么人的手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