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无限之诸天横行 > 第7章 田丰拒招、半年发展

无限之诸天横行 第7章 田丰拒招、半年发展

作者:二手电瓶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7 20:17:31 来源:小说旗

第七章我在三国铸汉魂

7.11田丰拒招、半年发展

“公台,徐家处理完了?”不过是一个下属的小家族,邓枫很轻松就安排掉了,只是一些收尾工作交给了陈宫。

“回禀主公,都已经处理干净了。正好文远又送回来一批俘虏,我就安排人手组建了第三个军屯农场,这是农场的人员安排。”陈宫说话间递过来一卷竹简。

“这点小事你看着安排就行。”邓枫真心不在乎这点屁事,“就这几天,文远又扫掉了一个山寨?”

“其实是两个。”陈宫也对张辽的带兵能力表示赞叹,“他都是顺路灭的,基本上没杀伤亡。

只是这样一来,以后的俘虏就不好办了,又不能全部杀了,他们其实也是无辜百姓,生活不下去才是上山落草。

很多所谓的‘土匪寨’其实就是一群百姓结阵自保,平日里连过路费都很少收,杀了太过有违人道。”

“这还不简单,每清理几个山寨,看着俘虏差不多够用,就随便弄点证据栽给张家的某个下属势力或者家族,按照就近原则来,别管什么合不合理,动手就行。

如果张家想通过京城那边给我找麻烦,我只能说他们想多了;如果他们敢玩盘外招,那我还巴不得他们早日动手。”

邓枫冷笑着说出了自己的策略,残酷而有效,“如果他们什么都不干,那更好,我看看以后还有谁敢跟他们张家合作!”

“是,主公!”哪怕是明知道这种办法最合适,陈宫还是觉得有些发冷,赶紧行礼受命,顺便又递了一卷竹简过去,“还有一事,就是主公拍去河北招募田丰的那位信使已经回来了,这是回信。”

“拒绝了?”邓枫一边翻开竹简一边问道。

“田丰也是河北名士,有点脾气不奇怪。”陈宫苦笑着说道。

“还真是......怪不得他至今只有名气,除此之外屁都没有。”邓枫扫完了回信,不屑的扔在了案子上,“这说话,狂得简直没边了。”

简单点说,田丰的回信意思就是老子不去,而且老子看不上你这个买来的太守,以后也不要找我了,不只是如此,这位田丰田元皓说话的语气态度没有什么掩饰,话里话外简直能气死人。

原着中他几乎是袁绍的首席谋士,却落得个入狱被杀的下场,而且几乎所有袁绍手下派系在他出事的时候都不说话,邓枫原以为他只是说话太直,现在看来,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这.....元皓可能只是——嗯,不善与人交际。”陈宫尴尬的强行解释,他也是文人,好歹也要给同是知名文人的田丰说几句。

“不善交际?算了吧。”邓枫不屑的撇撇嘴,“不想来就不来,这没啥好说的,我还能强迫他不成?可是你看他都说了什么?

‘汝本屈膝阉党之辈,财货买官之徒,吾不屑与交’。他要是真的位高权重、甚至是身处贵地也就罢了,偏偏他一个白身,穷的只能自己养活自己,还有脸对我不屑,给我玩‘白衣傲王侯’吗?

我是买官不错,那些钱也是我自己挣得,他想这么玩儿,那也要等他混到能够真的瞧不起王侯的时候再说。

他这种人,能力再强也没用,动辄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天下不管是什么势力,首先得是一个整体,然后才能对外发展。

可是只要有他在,那至少也会造成文官的内部不和,有他跟着弊大于利,甚至是得不偿失。在他身上浪费了一张征召令,我还真是瞎了眼。”

“主公,这——”陈宫冷汗都出来了,他是真没想到这么严重,因为这个时代的名士都这尿性,动不动就骂这个训那个,想要让老子干事儿就得好好供着。

但是有了邓枫这段评价,毫不客气的说,邓枫的这些话只要传出去,不出半年必然哄传天下,别忘了,这天底下一共才多少个大郡太守?

而这些话只要发酵下去,田丰这辈子绝对完全废掉,只能自己关上门玩他自己的狗屁“白衣傲王侯”了!

这段话会不会传出去?呵呵!

陈宫没敢再多话,施礼之后退了出去。

虽然没能招募田丰,但邓枫的信使也没浪费,很是带回了十来个在河北那边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大才没有,凑合着也能用,邓枫全都交给了陈宫,让他自己看着安排。

他从来都不是有能力有抱负的人,让他干管理,别说是一个上党郡,就是现实中的一个小乡镇,他都能干到下水道去。

还好,自己不行不要紧,把工作交给能行的人也就是了,很幸运,不管是原着描述,还是现在的情况,陈宫都是一个不错的文官。

既然短时间内没希望招募到什么原着大能,邓枫决定放弃这些不切实际的计划,改为专找那些底层文人,识字、懂算数,能力有,但是不突出,傲气有,但是不脑残。

既然没有质量,那就多找点儿,用数量堆上去,一样能凑合事儿。

接下来的半年多的重要性,对邓枫来说无论怎么描述都不过分。

首先还是军队建设。邓枫对军队的质量很重视,“兵贵精不贵多”的基本常识,只要是个华夏人都知道。

但是光抓质量没有数量也不行,再加上当前的时间背景下,以邓枫的身份也不可能真的不顾一切的扩军,因此只是简单的扩张了一下。

一是骑兵,正式扩充到了1200人,骑兵的数量计算方式和步兵不一样,600骑就可以算一部,300就能算一曲。

这样一来张辽和黄忠都有了两曲的兵力,邓枫正式晋升他们为校尉,而且是在兵部报备的。

不只是如此,如今这1200骑兵已经全部装备了射程有效射程可达40步的骑兵弩,是真正的“全状态弩骑兵”。

二是步兵,其实变化不大,只是把纯粹的长矛手扩充到了1200人,负责人还是高顺,邓枫自然也晋升他为校尉,这些人也没啥好说的,还是按照原先的标准扩充就是了。

第三是弩兵,邓枫扩充到了600人,基本上与长矛手达到了二分之一的比例,在这半年多的征战中,这些弩手的杀伤力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也明白了邓枫花费大价钱扩充的原因。

现在弩兵的总负责人史阿同样也已经是校尉军官。

四是专业兵种,也就是工程兵、医疗兵和辎重兵,邓枫只是把车载床弩和医疗兵的数量都翻了一倍,这样也更能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辎重兵还是那样,只是增加了一定人数和马车,以便在更大的兵力出动时保证有效补给。这些专业兵种目前由赵风负责,他同样也是校尉了。

最后,还有一个特殊编制,就是由王越领衔的亲卫营、或者叫少年讲武堂,邓枫已经扩充到了200人,未来还会继续扩充,而且不设上限。

这些兵力邓枫上报中故意歪曲,说法解释出来,大致上就是“收养了一些无父无母的孤儿,让他们也能健康长大,到时候都算家丁”。

专业的训练教育,让他们进步非常明显,至少邓枫总算有了信心,在两三年后的天下大变中会有充足的人手保证部队掌控。

王越手里人少,虽然很重要,但他能力有限,邓枫就算他是一曲,授予他军侯职务,这老官迷笑的都快看不见眼睛了。

如今,邓枫手底下的主战兵种已经达到了3000人,专业兵种的总数也达到了600余人,作为一个郡城而言,哪怕上党是个大郡,能够掌控的兵力也到了上限,再多,京城方面就该有所安排了。

其次是军事行动。这半年多的时间,上党郡发生的、或者说是邓枫所做的一件事轰动朝廷,那就是整个上党郡,目前已经没有了哪怕是一家山贼、土匪类武装。

所有以上人员要么已经被击毙,要么被俘虏后派去搞军屯,这在整个天下开了先例。

不只是如此,邓枫还利用清扫地方的机会,趁机很是清理了一部分民怨沸腾、无恶不作的地方小家族,他们的土地没收之后全部安排剿匪的俘虏军屯。

如今,他已经有了十个上万亩的大型屯垦农场,别的不敢说,至少军粮方面已经完全不需要朝廷操心。

至于缴获的各种物资、粮食、欠款,邓枫一句没问,都交给陈宫处置,这也让这位太守府长使——邓枫已经给他升了官——名闻天下。

毕竟能让一个太守如此信任的文官,首先也也得有足够的能力,要是他干事儿完全垃圾,那个傻瓜敢如此信任他?

这件事还有一个隐性的好处,就是大幅度提高了邓枫的名望,至少在绝大多数人看来,邓枫能知兵、善练兵、会用兵的名号算是彻底打响了。

第三是地方治理。邓枫把行政类的工作都交给了陈宫不假,但也不是撒手不管,他也时不时的看看情况、提提意见,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狠抓治安。

首先是建立了一支专业的捕快队伍,不同于原本的衙役,捕快是纯粹的暴力单位,专职负责维持地方安定,打击各种犯罪。

总人数大约300人的样子,为此邓枫专门把王越的两个徒弟调出军队,负责此类工作。

人数不算多,但考虑到这个年代的人口,毫不客气的说,上党郡的人均捕快数量已经快要接近现实社会了。

不仅如此,为了强力打击社会上破坏安定祥和的势力,邓枫不知道多少次批准动用郡兵,特别是骑兵和弩兵的集火覆盖,基本上一个齐射之后,不投降的人就不多了。

邓枫也没浪费,这些抓起了的渣渣,加上监狱里的大量囚犯都被统一组织起来,在军队的强行看管下进行各种基建工程,最主要的就是修路造桥。

虽然半年多的时间不足以让上党郡发生什么太过明显的变化,但只要稍有眼力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些发展方向都是对的,至少陈宫已经对邓枫的这些操作彻底跪了。

当然,有人取得了大幅度进步,按照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肯定是有人付出了代价导致的,不用联想,就是并州张家。

首先是势力萎缩。

邓枫的剿匪工作从来都不光是为了剿匪,扫荡地方豪强、扩充个人实力才是真正的核心工作。

很不幸,扫荡的绝大多数地方性豪强,都是张家的下属势力,并州另一个大族丁家的势力虽然也有损失,但都是那种实在没法让他们继续活着的类型,总体上损失不大。

特别是对比张家的时候,因为张家的各下属势力已经被邓枫清理了一半还多,而且清理的每一家都有铁一般的证据,不带丝毫怀疑的那种铁证,让张家就是想操作都没有一点办法。

其次是地位大降。

张家不是没想过要反击、报复,问题是,他们派出的刺客在邓枫面前屁都不是,军事实力虽然有,但在半年时间里也被消灭的差不多了。

这也就算了,反正这个时期的东汉虽然内忧外患一堆,整个就是火药桶,就差一点火星了,但还处于总体的稳定状态。

张家不可能真的用军事实力解决一个合法的大郡太守,他们一开始动用的就是自家在朝廷方面的力量。

不幸的是,他们的力量完全白费了。

一方面,邓枫暗地里有何皇后与大将军何进的看护,明面上属于张让的势力,这一年来,他私底下可从来没少过给这几位上供。

反正各种黄金珠宝邓枫有的是,根本不在意这点消耗,将来还能趁着天下大乱拿回来,何乐而不为呢?

另一方面,这个年代的文官、文人势力远远不能和宋朝之后想必,总体上,天下依然是以军方和勋贵为首。

几个告状的奏折就算是成功了,对一个大郡太守、还是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的太守效果也很有限。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大将军何进与阉党张让、或者说是张让背后的汉灵帝在各方面都有冲突,但在打击世家豪强这方面,双方是有默契的。

尤其是不用自己出手、有人主动顶雷的情况下,双方都很自然的压下了这些压力,以至于邓枫完全没有感受到来自朝堂方面的问题。

自己的小弟守不住,清理自家小弟的敌人打不倒,势力不断萎缩,这些情况加起来,谁还愿意跟着张家混?

以至于不少原属于张家的势力或者家族,不少都选择了投靠丁家或者其他大世家。

这方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张家在与丁家交涉时,态度越来越软,条件越来越少,现在甚至已经开始了很多方面的退让。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说话的音量与实力的强度成正比,手里没了实力,说话自然要小声点。

邓枫也非常适时的暂停了对张家的打压,因为再打压下去,丁家就成了并州的一家独大,这对邓枫没有一点好处。

可能也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张家基本停止了与邓枫的针锋相对,甚至通过张辽与邓枫联系,双方达成了停止对抗、合作对抗丁家的默契。

但也仅仅是默契,至少在全天下看来,邓家和张家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双方在邓枫到任之后斗了一年多,甚至张家还搭进去一个嫡传少爷,这些消息在天下各大势力中已经不算秘密了。

对于邓枫和并州世家坚决斗争的态度,张让以及终于想起要和他联系的大将军何进都让人传来了消息,对他的表现加以肯定并提出表扬。

特别是在邓枫加大了对张让的上供以及开始向何进提供少量铁锭之后,双方都向他承诺,张家在朝堂方面的压力由他们负责,邓枫不用在意。

转眼就到了金秋时节,邓枫现在的势力已经彻底稳固下来,短时间内也没有上升的可能。

一方面,他的官职是买的,本就没多少上升空间;另一方面,他手中的实力已经到了当前名号的最高级,再多基本属于图谋不轨的类型,实在是没办法了。

对此邓枫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剑走偏锋,及时大规模推进商业发展,以便积攒足够的钱粮,在将来的天下大变总取得更好的地位。

一方面是草原上的生意,主要手段是通过向草原大肆走私各类青铜兵器。

大部分是原本郡兵的剩货、现在朝廷的正常补充以及通过手段弄到的新货,铁器在汉末还属于高档货,邓枫傻了才会向草原走私。

目标自然是换取宝贵的战马,以及皮革、药材、牛羊等草原上的特产,主要是在军队正式成形之后开始的,到如今赚到的钱已经比整个上党郡的税收还要高得多。

不只是钱财收入,这些草原宝贝还能换来不少其他东西,比如战马可以大规模交好朝廷方面势力。

这半年,他已经偷偷向何进交付了超过300匹优质战马,让这位大将军对邓枫的好感度狂涨,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原本给他准备的那座废弃军营仍处于废弃状态。

另一方面是组建商队,将并州本地的各种特产以及从草原交易的大量皮货、药材销往各地、主要是与各地的世家大族交易,换取了海量的粮草、盐货。

这其中就包括了徐州的糜家和在《三国》开头露过面的幽州两位大商家——张世平、苏双。

边疆三州也就是幽州、并州和凉州都缺这些东西,邓枫连掩饰都不用,明面上买卖赚差价,私底下却悄悄的囤货,至少以他现在的兵力,手中存货能保证他们一年没有补给也绝对饿不着。

最后就是利用这些商道组建了效果还算不错的情报系统,目前由程灵素总负责。

不过,邓枫并没有等太久,因为机会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