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 第438章 殿试考题“论汉匈之攻守易形”

会试的放榜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很多未得中了,也都愤愤离去。

而高中的,也在众人的祝贺当中,去茶楼,酒肆,乐坊,勾栏,宴请一同高中的年宜,还有安慰那些未曾得中的同乡伙伴。

毕竟这一顿饭后,纵使是同窗好友,那命运也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不过赵穆来这里看热闹,却也错过了自己的“拜师礼”。按照科举的规矩,赵穆作为此次会试的主考官,他点中的举子,以后就算是他的门生了。

但赵穆是故意躲出来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不想和这些人扯上太大的关系。一来是自己的年纪,他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给一群四五十岁的老学究们当老师,他拉不下这么大的脸来。

况且他们三天后进了集英殿参加完了殿试,那么他们就算是天子门生了。而此次主持殿试的人还是他,到时候再让这些人见自己也不迟。

虽然赵穆没接见自己的门生们,但是还是有人把感谢的礼物送到了赵穆的府上。

送礼物的人,自然是被赵穆特别关照的那些官宦子弟们。但是他们也没有直接送来,而是委托信国公和邓王爷派人前往相送。并且递上了自己的拜帖,想来面见赵穆一面。

不过赵穆也没有给他们这些机会,赵穆临出门前,已经吩咐门口的从龙卫们了。只要是送礼的,除非是皇上御赐的,不然他一个也不收。直接打发走就是了。况且凭他的身份,若是什么人都见,那未免显得太不值钱了点。

就在殿试开始前的一天,哲宗再度召见了赵穆,与赵穆商议殿试试题的事情。

而这一次哲宗提出的殿试考题的范围是历史。

考的是汉代对匈奴的策略转变,是如何从和亲变成动武的。汉武帝一改大汉的和亲政策北击匈奴,开疆拓土,收复西域诸国是对还是错。以及对后世大汉政权的影响。

赵穆看出了哲宗这次殿试考题的深意,哲宗无非是借古喻今罢了。如今的大宋与当年的大汉如出一辙。

真宗与辽国签订澶渊之盟乃是国耻,如同大汉对匈奴无底线的和亲政策一样。

而汉武帝派遣卫霍北击匈奴,便如同今天赵穆率军击溃辽国收复二州一样。

拿这个作为殿试的考题,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而最后君臣商议的时候,赵穆改了一下这道试题的题目。试题最终被修订为“论汉匈之攻守易形”。

确定好最后的殿试题目后,哲宗便当众宣布了自己身体不适,委派岐王主持这一次的殿试。

百官虽然一片哗然,但哲宗这招先斩后奏,打了百官们一个措手不及。毕竟明天就该殿试了,他这个时候掉链子了。其他人也没预备说辞,也只能同意了哲宗的决定。

毕竟科举乃是国之大事,儿戏不得。皇帝这个时候病了,若是不派一个人出场的话,甚至是延期考试的话,那么都有可能成为大宋历史上最大的笑话。

科举的最后一考,殿试终于开始了。

诸位参加殿试的考生们寅时便已经在宫门外等候了,他们排在午门之外接受侍卫们的检查。他们这一次除了礼部发放的准考号牌外,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带。而集英殿上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所需的笔墨纸砚。卯时的钟声敲响后,众人便陆陆续续的从午门进入到了皇城当中。

不过进门之后,也不是立即就开始考试。他们在集英殿上按照自己的号牌坐好后,太监们便给这些前来参加殿试的举子们,一人上了一盘点心和一碗清粥。

但是这东西虽然上了,但也没有几个吃的。

这些举子们为了避免自己吃多了想上厕所,失了字字斟酌的时间,那可就大大地不妙了。因此这考场上的东西,稍加垫补一点即可,切不可贪吃误事。

辰时时分,负责主持此次殿试的赵穆登场。

赵穆今天穿戴的相当的华丽,他身穿着哲宗命令内侍省为赵穆改制的蟒袍。蟒袍金冠,颇有威仪。

不过虽然赵穆是代替哲宗主持恩科殿试,但他也不能坐在大殿上哲宗的龙椅之上。而殿试历来又是由天子主持,赵穆虽为下臣,但也是王侯钦差,坐在下首的臣公位置上却也有些失了天子的威仪。

于是哲宗就折中了一下,他把赵穆的位置设在了集英殿御座之下。如太子临朝的礼制一般。

就这样,赵穆说了几句场面话后,命礼部司官悬挂考题后,殿试便立即开始。

殿试举行的时间是一个白天,从辰时开始,到傍晚的酉时初刻结束。在此期间,诸位殿试的考生们是不能随意走动的,就算是上厕所也必须是两名御林军押着去。中间御膳房会给他们上一些小点心充饥。

而赵穆也是一样,他在集英殿上,陪了他们一整天。时不时赵穆还会走到考生们的中间,然后看看他们的对答。

大部分人答得赵穆都觉得有些差强人意。

这是因为,大部分考生的品评标准都是从史记的角度上评价汉武帝,评价汉匈之间的那些历史。和那些历史人物们。

而且大部分还都是从司马迁著作上的摘抄。

对于汉匈之间的攻防转换只是片面化的写成了,汉武帝废除了和亲政策,然后发展骑兵用卫霍等名将打败匈奴人,将匈奴人逐回漠北云云。而转换的重点也都写成了,是文景之治的积累,支持了汉武帝的穷兵黩武。

大部分考生们对汉武帝,皆是对他的各种短处大批特批,对于汉武帝的功绩则是描绘的极少,甚至大部分都是一笔带过。

至于对匈奴作战的卫青和霍去病,还有李广的评价,也都是照抄司马迁的评价。

说卫青霍去病抵御匈奴的功绩是值得认可的,但随后话锋一转,便用司马迁的口气,说二人卫霍二人,“以和柔自媒于上”。言中之意就是这两个人就是靠着女人的裙带关系上位,不是靠着自己的奋斗爬上高位的,他们成为了汉武帝的凶器,虽然有功于国,但也是耗干文景之治国力,民生凋敝的帮凶之一。

然后依旧是司马迁的理论,对着卫青霍去病有褒有贬,然后对“迷路侯”李广是各种盛赞。并且还洗白了李陵不顾廉耻投降匈奴的丑事。

如果这不是大宋的殿试,赵穆不是代天子主持的话,赵穆八成会直接撕了他的考卷。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有一部分人还是有自己的思考的,不理司马迁的评价,反而凭借自己的感觉对这些事情进行了正面的论述和肯定,也对民生凋敝的错误进行了批判。

不过这其中有一个人却是引起了赵穆的兴趣。赵穆在他的旁边看了许久,眼神当中颇是赏识的神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