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 第572章 哲宗的提前谋划

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第572章 哲宗的提前谋划

作者:舜君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0: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赵穆还是打算“求稳”为上,能用最小的代价解决端王一党,然后传檄而定天下那是再好不过了。

虽然心中早就计划好了,但是他还是要问一问群臣的意见才行。

毕竟他自己一个人再强,可以在战场上敌千人万人,但是他也就一个人,他可没办法占领州县城池。

如果群臣没有一个明确支持他的态度的话,赵穆也不敢轻易举棋落子。

毕竟如果真要开战的话,那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先不说辽国那个不稳定因素,会不会趁机过来插一脚。

就单说自己麾下这点兵马,在都护西域,防守本土的情况下,又能占大宋多少州郡?

如今伪帝篡位不可怕,可怕的是战端一开,社会完全失去了秩序。那才是真正的天下大乱。

到时候不光是赵佶手下的官军,还有赵穆手下的岐军对垒了。地方上那些别有用心者,还有那些落草为寇的强贼们,也会趁乱浑水摸鱼。若是打個秋风,杀戮百姓,劫掠些财物倒还是小事。怕就怕这帮人趁乱占领州郡,自立旗号。

这战端一开,不知又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冒出多少草头王来。

因此为了天下大义,这件事也必须求稳才行。

赵穆这几天在心里计划了一下,如今自己麾下可用的兵丁也就几万人。完全占领大宋全境并不现实,他现在想要的是打一场长驱直入的突袭战。快速占领长安,潼关,函谷,洛阳,直接包围汴京城结束战斗,这是最好的办法。

等打赢之后,铲除了端王一党。哲宗尚在,便拥哲宗复位。哲宗不在,他就自理天下。

但这件事要完成,那就得让各省,各地的都统制们袖手旁观。不然自己这几万兵马,一旦分散开后,便会被大宋的军队全都包了饺子。到时候自己就算再强,也不可能昼夜之间,分到洛阳,长安几个地方救援。

因此这战前的规划,群臣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武将们的帮助,尽管朋党不是一件好事。但大宋军中的高层们,大多也都是沾亲带故的。

赵穆便想让自己麾下的大臣,和大宋的将校们去叙叙旧。自己曾经的旧部能倒戈自己那是再好不过。但如果不能的话,也最少要让他们保持中立。至少半年的时间。

因此赵穆现在就必须探清楚群臣心思。这帮人到底是想偏安一隅,真的让赵穆做一个“西帝”,还是支持他打回去。

毕竟眼下岐国的国力,就在这里摆着。他只有几万兵马可以调动,府库虽然得到了高昌回鹘的补充而充盈。但也只是金钱,器械之类的东西充裕。

而最重要的粮草,如今却有很大的缺口。

毕竟岐国粮食的来源,大幅度靠进口大宋的。若是战端一开,大宋不再卖粮的话,他总不能让手下的人们直接吃金子,银子吧。

众人若是有怯战的心思,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随后群臣也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赵穆大致了解了一下大家的看法。现在大家的看法很一致,那就是称帝是必须的,端王已经称帝了,若是自己这边不把正统性树立起来,未来便会师出无名。

第二点就是可以接受徽宗东西共治的条件,但是不接受他的承认和册封。更不承认赵佶皇权的合法性。

因为赵穆手执传国玉玺,皇帝行玺,又有哲宗的传位诏书,甚至是大宋最高法统的金匮。赵穆这个真天子,自然不必接受徽宗一个“白板皇帝”的册封。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绝对不能交出传国玉玺和皇帝行玺,这两样正统性的象征。

听到大家的看法,赵穆很欣慰。尽管自己手下的这帮人,也一直在为己谋利,但至少都不愚蠢。

赵穆听罢之后说道:“这么说来,大家是同意和端王开战了?”

呼延瑞回答道:“自然。我等才是大宋之正朔,岂能屈尊于一个逆贼。只是还请陛下韬光养晦,咱忍一时之辱。我们的兵马和粮草如今确实不太宽裕。还是暂不与汴京方面交恶的好。”

这个时候太尉王宪,捏着自己的下巴随后想了想说道:“粮草和兵马的事情,倒也好解决的。”

听到他这话,众人都望向了他。

赵穆问道:“爱卿何出此言?”

王宪此时回答道:“启禀陛下,虽然咱们没兵马和粮草,但是大宋有啊。微臣是当年跟随陛下北征辽国的旧部,之后随陛下西征方有了今日功业。而大宋军中因此升迁者,又何止微臣一人?不知道是不是太上皇有意为之,陛下之前的旧部,大多都在秦凤路和永兴军路。”

“而且西北军的大部分粮草都在京兆府长安城内。而且微臣也与延安府的经略相公种谔有旧。我们完全可以打个突袭,借道延安府,率兵南下直袭京兆府。只要拿下京兆府,所获粮草何止千万?先不说在秦凤路的军士们,皆仰慕陛下武功,又都是陛下旧部。就单单我们占了京兆府,断了诸军粮草,他们就得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呼延瑞一听,随后说道:“太尉大人所言有理啊。况且关中自古龙兴之地,若是我们占了关中之地,进可攻退可守。现在看来太上皇当初把陛下的旧部均摆在我们的周围,便是早就预料到了今日之事?”

对于王宪的回答,赵穆有点惊讶,自己这个做主上的竟然不知道自己属下之人竟然与别国私通。不过赵穆倒也没有追究的意思,毕竟如果说“通敌”的话,他这个当大王的才是最大的通敌者。

别人只是和老战友叙叙旧,而他则是哲宗的大忠臣。

赵穆闻言说道:“哦?竟然还有这种事?看来确实是陛下当初故意留的后手,只不过有一件事孤王不明。汴京城中的朝臣并不愚蠢。他们难道就不能把孤王的旧部们统统裁撤掉?”

呼延瑞回答道:“这个,他们怕是有心无力。大宋和我岐国的官制任免不同。我岐国国小,民寡,地方官员任免只需要通过吏部,御史台,中书省三司裁定后呈报陛下批阅,有了朱批圣旨即可。若有差池,三五日也可更调升免。”

“但是大宋版图辽阔,人丁兴旺,这也鱼龙混杂。为了避免有心之人鱼目混珠。因此地方官吏调动,除了需要中书省,御史台,吏部核准,还需要天子加盖行玺宝印才行。而大宋天子行玺如今被太上皇掷于金匮当中,呈于陛下之手。没有了宝印,汴京方面也没办法对官员进行任免。”

最后呼延瑞冷笑一声说道:“呵呵,况且如果被天下人知晓,端王一党是个没有玉玺和传位诏书的‘白身’天子的话,那岂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了?”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