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天行者 > 21

天行者 21

作者:刘醒龙.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1:0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秋季开学之前落雨,而且是暴雨,这种情形非常罕见。

暴雨落了两天还不见停。暴雨肆虐的第一天,余校长他们见势头不对,就分头下去通知学生,明天不用来到学校报到,后天准时到校上课就行。哪料到,第二天暴雨更甚,山上山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急流。他们只好又将远远近近的山村重新走一遍,告诉学生们开学时间再顺延一天。第三天下午,已经不能用暴雨来形容的暴雨疯狂到极点,正当所有风云、林木、山体一齐呐喊时,一道强烈的闪电击中后山的那座石峰。解体后的巨石顺着山坡滚下来,临近学校时,正好弹起来,穿过屋顶,将六年级教室的讲台,打桩一样砸进地里。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破墙而出,十分精确地安卧在旗杆下面。

界岭小学的房子是“*****”后期修建的,原准备安排一批从省城来的知识青年。后来,叶碧秋的外公决定将这些闲着没用的房子改造成小学。他曾惋惜这批知识青年中途变卦,说好要来,却又不来,如果来了,界岭的文化面貌肯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叶碧秋的外公当村长时,正是越穷越有威信的时期。他往乡里跑一次,再往县里跑一次,就将知青点要来了。代价是,将工农兵大学生的推荐指标都给了别的村。叶碧秋的外公力排众议,让大家相信,被推荐成工农兵大学生的人,只能成为界岭的生产关系,无法产生生产力。知识青年一来,既扩大了生产关系,又增加了生产力,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多少年之后,当大学生人数就像物产一样成了各地攀比指标后,在各种报表上,工农兵大学生同样既是生产关系,也是生产力。虽然如此,也没有人说叶碧秋的外公在决策上犯了错误,却说是上级领导同知识青年一起欺骗了界岭人民。房子还是新的时,县里还记得打招呼,让村里代为管理。那一年,叶碧秋的外公擅自决定用知青点的房子,办一所自己的小学。村委会有人担心,建议还是请示一下县里。叶碧秋的外公说,空置的房子垮得快,用来办学校则是养房子。

当年,知青点的房子一定要盖成红色的。为此,界岭的男男女女都到乡里去挑红砖。那时候,这房子是这一带山里最漂亮的,有一阵,大家将它叫做红砖屋。二十多年了,别的公屋早已破烂不堪,学校的红砖屋,用村长余实信心满满的话说,再用十年也没问题。界岭的事有些是没道理的,譬如,老山界上的大庙,既得神灵护佑,尘俗之人也爱护有加,每隔三五年仍需整修一次。反而是一年到头总有小学生捣乱不已的红砖屋,这么多年,基本上没有大修过。所以,大家认为,读书的人养房子。

霹雳震响之前,余校长正在和余志说话。余志昨天就要去乡初中报到,被余校长拦住了。这会儿,他又要下山,余校长仍旧拦着,一定要等李子来邀他,才让走。霹雳一响,刚刚还说暴雨没什么可怕的余志,情不自禁地钻到余校长怀里。依偎了片刻,余校长便推开余志,拉开虚掩的大门,正好看到巨石在电光迸发中自天而降,又从教室里破墙而出,翻了几个跟头,挨着旗杆不动了。风雨中飘荡着一股强烈的硝烟气味。余校长抱着自己的头,不是害怕,而是头晕,等到蓝飞出现在门口,才在心里叫一声:“惨了!”余志双手抱住余校长不让他冒雨出去,说这是近地雷,非常危险。

余校长正在犹豫,从后山传来隐隐约约的叫喊声。

余志也听见了,而且还分辨清楚了:“是孙老师!”

余校长果断地推开余志,操起一把锄头,一头钻进暴雨中。余校长顾不上说什么,一挥手,示意让蓝飞跟上,一起往后山去。找到孙四海时,他正在自己的茯苓地附近拼命地挖排水沟。

霹雳震响之前,孙四海就上山了。雨太大,他担心再过两个月就要收获的茯苓被山水泡成汤。孙四海亲眼看到,一道惊人的闪电将山野照得通透,在接下来极为黑暗的瞬间里,他感到天地都麻木了,伴随着这感觉的是一道更加惊人的闪电。孙四海坚信没有听到巨响,因为自己就是这巨响的一部分。他只看到山顶上那座石峰,无声无息地塌下来,巨石顺着山坡往下滚,每一次腾空都有闪电映照。

余校长和蓝飞赶来时,孙四海的听力还没有恢复,只能指着倒在排水沟上的两棵大树,示意这些也是被雷电击倒的。情况紧急在于,半个山坡的来水,应该是顺着排水沟流到旁边的峡谷去。可是倒下来的两棵大树像两座拦水坝,将排水沟堵得死死的,浑浊的山水,改变流向,顺着树干涌到学校这边的山坡上,引来泥沙俱下,直接冲向学校的后沟。三个人忙到天黑,才将被大树堵塞的排水沟挖通。然而,学校后沟里的泥沙,已经堆积到窗台那么高了。

那一声霹雳大约用尽了老天爷的力气,暴雨终于减弱了。

这时候,邓有米也来了。邓有米想过那阵霹雳也许会弄出点事故来,却没料到它几乎毁了学校。旗杆下面的那块巨石更让他大惊失色。如果当时滚落的惯性再大些,石头越过操场,沿着山坡下去,正好是他家所在的村子。

最恐惧的人是蓝飞。从山上下来,说好大家一起将教室巡查一遍,蓝飞走到六年级教室,就站在那里不动了。六年级教室被那块大石头砸个正着,外墙倒了,大梁一端歪在地上,另一端搭在后墙上。讲台被砸到地下近半米深。蓝飞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些,余校长叫了他几次,都没有动静。

等余校长他们转回来后,蓝飞才突然开口说:“如果不是一再推迟开学,大石头滚下来时,我正好站在讲台上讲课。”

孙四海回敬说:“一点没错,还有三十名学生陪着你哩!”

余校长则说,当务之急是要向村长余实汇报,还要找人帮忙挑后沟里的沙土,不然,剩下的两间教室,也很危险。

离开学校去找人救急的孙四海,一会儿就带回十几位学生家长。

向村里报告灾情的邓有米,却没有带回村长余实。村长余实淋了雨,感冒发烧,刚喝下一碗姜汤,正盖着棉被发汗。听了邓有米的话,村长余实直骂老天爷,为何单挑六年级教室砸。他说烧一退,就会赶到学校来。

大家顾不上吃晚饭,一口气忙到半夜,才挖出一道临时排水沟。余校长喘了一口气,发现雨已经停了,云缝里露出几颗星星。

临散去时,余校长与大家说好,明天一早接着干。

因为太累,余校长夜里睡得很沉。一觉醒来,听到外面有动静,原来是村长余实领着叶碧秋的父亲等六七个砌匠来了。天色还不太亮,余校长带着村长余实实地看了一遍。在没有倒塌的教室里,村长余实皱着眉头看了半天,指着后墙说:“这墙歪了!”

大家眯着眼睛看去,墙壁果然歪了。

在村长余实的亲自督促下,叶碧秋的父亲领着几位砌匠,用新砍的几根树干,由内向外将墙壁撑住。至于后沟的沙土,不用村长余实安排,家长们早就排好班,三五个人一伙,轮流来学校,估计一个星期就能清除干净。

只是五六年级教室的问题太大。桷子、桁条几乎全断了,陈年旧瓦本来就很脆,从高处摔落下来后,全成了瓦片,找不到一块完整的。最关键的还是横梁断了,不能再用。没有横梁,教室就无法修复。有位砌匠是王小兰婆家的亲戚,这位李家表哥记得王小兰的小叔子原来打算盖平房,备了一副横梁,后来盖了楼房,横梁没有用,一直闲在那里。村长余实听了,连声叫好,就是不提盖屋买横梁,一分一厘都不能赊欠的铁规矩。

见大家都不做声,村长余实就催余校长赶快去王小兰家,小叔子不在,她丈夫,一样可以说话算数。余校长老老实实地说,一副横梁要抵半间屋的价,学校出不起这个钱。村长余实非常顺畅地说,大家都说,余校长到省城赚了一个万元户回来,急事急用,可以先垫付一下。余校长被这话顶到墙根上,连个借口都找不出来,咬着牙说,他那点钱,刚够买一副横梁。村长余实很高兴,其余椼条和桷子,缺多少只管上山去砍,将账记在村委会的名下。

事情刚商量出个眉目,天地间忽然一亮,云层遮掩的山岭上,露出一道灿烂霞光。大家心头一喜,这场雨下得太足,接下来半个月肯定全是天晴。

在去王小兰家的路上,余校长不停地责怪自己,怎么就想不出拒绝的办法,将攒下来的这点钱留给余志呢?直到与王小兰的丈夫谈妥,钱都付了,他还在后悔。

王小兰不了解内情,还以为是村长余实额外开恩,禁不住长吁短叹,如果村官们事事都能如此,界岭的事就好办多了。正在数钱的丈夫,突然冲着王小兰大骂:“界岭的事与你有个屁相干!”

余校长转身出屋,见李子正在收拾行李,就问她,父母刚才是不是又吵架了。李子点点头,从上初中开始,每次回家他俩都要吵一架,离开家时,又要吵一架。今天早上妈妈在厨房里偷偷地为她炒油盐饭,他俩又吵起来了。余校长说,人病久了,越活越不容易,能吵架说明他身体还能挺得住。李子说,她觉得父亲其实烦的是她。还说,如果不是想妈妈,她真想长期住在学校里,不回家了。

听李子这一说,余校长就觉得自己不应再想那些钱了。

回到家里,余志将做好的早饭送到他面前。余校长看了一眼余志有些贫血的脸色,又心酸起来,明明很饿,却咽不下东西,勉强将碗里的饭吃完,就放下了筷子。余志懂事地问他是不是感冒了。余校长一边否认,一边往外走,正好碰上背着一只大包的李子。

余志抢着将碗筷洗干净,才将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拼成一担,然后朝孙四海叫道:“孙老师,我们上学去了!”孙四海走过来,说是试试他们的担子,然后就一直挑着送到学校后面的山脊上,才返回来。

这期间,各显神通找早饭吃的人陆续回来了。

余校长看到几个砌匠聚在一起议论什么,便有意提醒村长余实,他们一定是在讨论工钱的事。若是村长余实接了话,余校长就会说,接下来还要花不少钱,学校的几个老师,没有谁垫付得了,村委会何时才能拨款给他们?

村长余实却快步躲开,根本不接话。

余校长只好安排:趁着天晴,毕业班暂时挪到二年级教室上课,二年级的学生在操场上临时对付一阵。村长余实对这样的安排很满意,毕业班是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凡事都要优先。还当场表态:今天下午就让余壮远来报到,校难当头,村长的儿子应该像个男子汉。

只要不提钱,村长余实对任何事都表现得很爽快,毁坏的教室得彻底大修,砌匠们,要趁着雨后天晴赶紧动工,不能拖到入冬,那时雨雪一多,不说没地方上课,施工时也多有不便。

村长余实考虑最多的是架横梁的事。他将叶碧秋的父亲和其他砌匠叫到一起,选了半天,只有第二天早上六点是最好的时辰。这下子可把大家急坏了,虽然只是在外墙的位置上砌一座砖垛,能将横梁架起来就行,可一应材料都没有。村长余实不管这一套,他要砌匠们自行解决,回头再一起算账。也是因为余校长自掏腰包做出了范例,砌匠们答应从各自家底中想些办法。

砌匠们不忙,余校长他们就得忙。砌匠们一忙,余校长他们就闲了下来。半夜里,点着火把加班赶工的砌匠们终于将架横梁的准备工作全做好了。

余校长正要进屋休息,叶碧秋的父亲走过来告诉他,早上砌匠们在一起议论的不是工钱,是有两个砌匠发现,李子和孙四海站在一起时,活像是父女俩。

听说这事是李家表哥发现的,余校长吓了一跳。

因为替孙四海担心,余校长夜里少睡了两个小时。

好在横梁起架前的一应祭祀,必须由砌匠亲自动手,不欢迎有太多人观看。余校长睡到六点差十分才起床,和孙四海、邓有米一起,放了一串响鞭,然后就在一旁看着砌匠们如何将横梁架到墙上。

横梁架起来后,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余校长不敢再拖延开学时间,上午九点,学生们到齐后,就在操场上举行了新学期开学典礼。因为发生了自己所说的校难,村长余实破例亲自到场,同余校长一起拉动绳索,将收藏了一个暑假的国旗升得高高的。

一旁的邓有米,吹奏完国歌,假借甩笛子里的口水,将脸歪到孙四海耳边,小声说,儿子都上六年级了,当老子的才想起来重视教育。孙四海说,以村长余实的为人,别说他儿子成不了状元,就算是将他的儿子教成了状元,他依然是想什么时候变脸,就什么时候变脸。

升旗仪式结束后,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回到教室。二年级的学生只能在操场上架起黑板上课。村长余实在旁边转来转去,忽然倒吸一口凉气。

正在同砌匠们说话的余校长连忙过来询问。

村长余实指着旗杆旁的石头说:“将士出征,若是被风吹断帅旗,是为大不利。古书上都是这样写的。若是这石头再往前半尺,砸断旗杆,是你们学校的不吉?还是界岭村的不利?或者是更大范围里的不吉不利?”

余校长眨眨眼睛才回答:“石头滚下来时,旗杆上没有旗,只是一根光杆,真的有预兆的话,也只能算警告吧!”

村长余实将眼睛瞪大了一圈:“你这是答非所问!”

余校长不停地眨着眼睛:“一所小学,有什么好警告的。”

村长余实说:“我也是这样想的,界岭村是要闹出点大事才能引起外面的注意。可这么个小地方能出什么大事呢?”

村长余实沿着石头滚落的痕迹,走到刚刚搭起横梁的教室里,站在大石头砸出来的土坑边,问余校长,按照正常情况,石头落下来时,应当是谁站在这里上课。余校长说,是蓝飞。村长余实一连追问三遍。余校长坚持说,界岭小学是一个老师管一个班,正课和副课全部包干,蓝飞教六年级,别人就不会占他的讲台。村长余实终于点了点头。

这时,下课铃响了。

村长余实要余校长将蓝飞叫过来。

村长余实指着土坑对蓝飞说:“界岭的石头好凶呀!”

蓝飞说:“真凶,就不会被雷电劈成这个样子。”

村长余实说:“你也别当事后英雄。没看到石头是冲你来的吗?若是按时开学,只怕正好砸在你的头上。”

蓝飞点点头说:“我不否认这是一种可能。”

村长余实又补充说:“应当是砸烂你的狗头。”

蓝飞苦笑一声,继续点头承认。

大家都明白,狗头之说,是从教室后墙上,那条隐约可见的“**”标语沿用而来的。

村长余实进一步分析说:“被雷电轰下来的石头,之所以冲着蓝助理而来,是因为蓝助理侵占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一个民办教师转正,就减少界岭村三分之一的教育支出。你侵占了界岭小学的转正名额,就是侵占了界岭人民的利益,在政治上是卑鄙的,在道德上是无耻的。”

村长余实故意将话说得轻飘飘的。

蓝飞到底还是蓝飞,在因转正风波忍耐三个月后,他不顾旁边还有许多的学生,突然像霹雳一样爆发,将一支粉笔猛地掷向村长余实。

“界岭的畜生都可以骂我,你——没有这个资格!”

“你敢骂人!到了老子的地盘还敢造老子的反!”

“谁骂你啦!我骂的是畜生,难道你是畜生吗?”

村长余实也没想到自己会左右开弓打了蓝飞两耳光。

叭叭两声脆响,比山顶巨石受到霹雳轰击,更让人震惊。

连村长余实本人都呆呆地看着蓝飞,等待进一步反应。

想不到蓝飞轻轻一笑,而且是那样由衷,见不到一丝苦味,就像暴雨之后从云层透出来的那缕霞光。开学的第一天是蓝飞值班,他弯腰捡起地上的粉笔,然后敲响那只挂在屋檐下的铁钟。第二遍钟声响过,蓝飞走进由二年级教室改成的六年级教室。

余壮远喊了一声:“起立!”

全班同学齐声叫道:“老师好!”

余壮远再喊一声:“坐下!”

他自己刚刚坐下,蓝飞就点了他的名。

“请余壮远同学站起来!”

蓝飞的话音刚落,村长余实就闯了进来,左手揪住他的领口,右手对着他的鼻子就是一拳,嘴里还不停地吼叫。

“你要是敢让我儿子罚站,我就叫你躺在教室里!”

蓝飞掏出手帕,擦了擦从鼻子里流出来的血,拿在手里仔细地看了看后,将手帕重新叠了一下,继续擦鼻子上的血。如此重复了五次,每一次的动作都很优雅。到最后,他才抬头问全班的学生,自己的鼻子上还有血吗?学生们用很小的声音一齐说:“没有了!”蓝飞这才清了一下嗓子,问一直站在那里的余壮远。

“余壮远同学,请你回答上学期思想品德课中讲过的一个问题:青少年何时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公民权?”

余壮远被吓坏了,怔怔地回答:“男的二十二,女的二十。”

班上的学生全都抿着嘴。蓝飞说:“那是法定结婚年龄,我问的是公民权。”

余壮远说:“我爸说,结了婚才有公民权。”

蓝飞轻轻一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蓝飞在用木头撑着墙壁的教室里转了一圈,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请同学们以自己年满十八,获得公民权后,要不要将选票投给那些蔑视知识,蔑视人权的“村阀”为题,写一篇五百字的议论文!见村长余实还在讲台旁边虎视眈眈地盯着,蓝飞又说,今天的作文不用写在作文本上,写在心里就行。

教室很静,蓝飞在课桌之间的走道上来回走着。

村长余实终于待不下去了,他丢下一句狠话警告蓝飞:休想将界岭小学变成培养反对派的基地!

村长余实走后,学校里闹得更厉害了。

最生气的不是蓝飞,而是孙四海和邓有米。甚至请来整修校舍的砌匠们和那些在后沟挑沙土的家长,都比蓝飞反应强烈。都说要去乡里告状。蓝飞是真平静还是假平静,大家都看不准。不过,当他说了一番话之后,大家不免对他另眼相看了。

蓝飞说,在乡中心小学几年,年年都能听说村干部打老师的事。只不过大多数老师都是本地人,有各种各样的顾忌,才没有声张。就算闹将起来,也不会有结果,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村干部打人,就像丈夫打老婆,是一件不太好管的事。村长余实这种人,不打他,就要找机会打别人。蓝飞现在是公办教师,挨了打,村长余实会心虚。如果是打民办教师,他真的会像打老婆一样没有顾忌。如果,村长余实从此对学校老师的公民权利有所尊重,自己挨上这几下,也是值得的。

那天晚上,蓝飞请三位老师到他屋里喝酒。他预备的酒菜很丰富,显然是有所准备。今天的事,只不过是偶然的契机。蓝飞表面上的不在乎,让大家心里更沉重。一瓶酒喝完,蓝飞对大家说,暑假时,他到县里活动了一下,有两个单位想要他去做文秘工作。他对自己这一生也有个不大不小的目标,不管发生什么事,界岭都是一处驿站。所以,他不仅不会恨村长余实,还会感谢他给了自己更大的动力。蓝飞在界岭待了整整一百五十天。在离开之前,他要做一些余校长他们不能做、不敢做的事。痛骂村长余实和在课堂上讲公民权,其实是蓄谋已久的。

在界岭小学,从未有过这天晚上的情形。

余校长、邓有米和孙四海一言不发,默默听着蓝飞的讲演。蓝飞说了很多,他以自己为例,之所以要放下教鞭,离开讲台,去到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官场上谋发展,是因为自己从那些厚黑的书籍中悟出一个道理,用火治不了火,用水治不了水,教育拯救不了教育,民办教师也拯救不了民办教师。所以自己决定赴汤蹈火,去往官场一试身手。对界岭小学来说,靠学校是救不了学校的,也必须有人赴汤蹈火,将村长余实撵下台,取而代之。

蓝飞走后多日,这个话题又被余校长他们重新提起,大家都觉得不无道理。在孙四海看来,处理事情善于举一反三的邓有米最有村长相。邓有米则说,以余校长的德高望重,只要出马,比老将黄忠还靠得住。余校长中意的反而是孙四海,举止行为有几分浪漫的孙四海,才是最有希望的黑马。

三个人说来说去,并没有真将此话当回事。

他们面前的最大压力仍然是整修校舍。

蓝飞挨过村长余实的两耳光和一拳头后,第二天就请假下山去了,过了两个星期才回来。他随身带来一纸调函,上面写着于一个月之内到县人事局报到,另行分配工作。村长余实听到这个消息,颇为不屑地说,如果是组织部调蓝飞去,他还胆怯三分。其实蓝飞的工作单位已确定,是县团委少工部。

蓝飞背着行李离开界岭小学时,天上又落雨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