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星临诸天 > 第九百零四章 太阳系的环境承载极限

星临诸天 第九百零四章 太阳系的环境承载极限

作者:暗狱领主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1: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月球轨道。

建成不到一个月的“燧火”号空间工业基地,此刻早已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这座直径超过三十公里的太空城市,里面最多可以容纳三百万人口,以及二十倍数量的智能机械人。

它的用途,就是用来建造帝国的新一代星空舰队,从最核心的母舰到制式战列舰、巡空舰、突击舰等等,而且都是具备曲速跃迁能力的新型号。

既然已经发现了太阳系之外的其他智慧种族,那么人类文明就必须未雨绸缪,拥有保护自己的力量,因此打造强大的军力已成为帝国优先级最高的战略计划。

基地内部,十米大小的碟形悬浮观光平台冉冉漂移而至,秦烽与新皇秦霜云凭栏而立,巡视着下方巨大的船坞工场。

十艘外形相同,体长超过一千五百米的星空母舰已经成型,修长的舰体厚重坚实,紧凑的模块化舰桥结构,远程雷达,智能作战指挥中枢,核聚变能源单元等等都已经安装完毕。

因着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步,绝大部分繁重而危险的工作任务都是由智能机械人操作完成的,人类工程师与技术人员基本上只负责指挥与协调控制,使得工程效率得到飞跃性提升的同时、又显著降低了风险与制造成本。

经过全面技术改造升级后的帝**工制造业,已经有能力批量开工建造这种最新设计定型的核心战舰,而且从最开始的切料加工、到完工后的地面性能测试,都可以在基地内部完成,最后离开基地升空试飞。

换成主世界的科技水平,目前想要完成如此宏伟的工程是不可想象的,没个上百年时间根本无法奢望。

“陛下,这批母舰的内部仪器设备舾装已经达到73%,预计再有半年时间,就可以离开基地交付测试了。”

身边的林曦涵说着:“而且除了这十艘母舰,基地内部还有上百艘不同型号规格的战舰正在建造中,它们的工期要短上不少,加上其他工业基地里正在执行中的工程订单,预计半年之后,帝国的军部将会接收到超过五百艘新式战舰。”

这是秦烽退位之前拟定的扩军计划,目前帝国拥有的战舰数量仅有一万出头,其中具备曲速跃迁能力的新式战舰不过三千。因此在未来的三年之内,帝国的太空舰队规模将扩充到五万艘,并且都是升级换代之后的战舰;在未来的十年内还将继续扩充到二十万艘。

而皇室禁卫军的规模将保持在帝国舰队的五分之一左右,其战舰以及配套武器装备的性能会更先进,这是拱卫帝座的根基。

舰队的编制也会有改革,以后一支整编舰队的规模就是一千艘,搭配一个规模为六万人的进化者军团,普通士兵的异能等级都在十二级以上。

而隶属于皇室的进化者军团,普通士兵的异能等级不会低于十四级,副团级以上的军官都是十六级起步,军团司令则至少是二十级以上的强者,并配有适合高阶进化者使用的各种武器装备。

级别超过二十四级的进化者(放在目前的星濛世界相当于半神),可以获准加入只听命于皇室的供奉长老团,还有直属军部的极星武士团,作为帝国的战略力量而存在,平时享受着帝国最高端的资源待遇,当面临与其他智慧文明的战争时,他们也将为守护人类文明的火种传承而流尽最后一滴血。

这样层次的军力,才是巅峰水平的二级星际文明应有的配置,如果将来帝国晋升到三级文明,所需的军力质量与规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除了舰队,太阳系内各大行星、乃至奥尔特云团内部的天然虫洞附近的大型空间军事要塞,数量上要增加两倍,单座基地的规模也会扩大,定期有舰队巡逻换防,而且所有的军事单位都会通过量子通信指挥网络联成一体。

虫洞彼端的星域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开发的条件,只能设立预警基地,少数出产珍稀矿产资源的星球,可以派遣舰队过去驻扎。

值得庆幸的是帝国不差钱,有着两界贸易这个近乎于开挂的战略优势,帝国的国库一直都很充裕,不仅大规模的扩军毫无压力,在工业制造、基因药剂、精密仪器、外行星开发与改造等诸多领域都可以投入海量资源,推动着帝国的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地提升。

林曦涵想了想说着:“军力上的提升容易,不过人口数量就不那么容易增加了,按照陛下给出的标准,成熟的二级星际文明族群规模,至少得达到千亿级别才算合格;如果是三级文明,需要的族人数量怕不得有万亿级别了,这可真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秦烽叹了口气:“这个暂时急不来,只能耐心等了。”

足够大的地盘,就得有相应数量的人口去占据、去开发,否则就只能闲置在那里,无法转换、变现成相应的实力。

大国之所以称之为大国,除了军力、经济、科技、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硬性指标外,必要的人口规模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

如果地多人少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那么必然会威胁到这个大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引发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

秦霜云蹙眉道:“我更担心的是太阳系内部的环境,适合改造成人类聚居地的星球并不多,将来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发展的重心就得转移到其他星域了。”

秦烽轻轻颔首:“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无法避免,不过为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大局,这又是必不可少的代价。”

凭借地球的资源环境,极限承载力不会超过百亿人口,月球能住十亿人口就封顶了,剩下的火星、金星、木卫二、土卫六等几颗适合改造的星球,可居住的人口总数加起来、或许都不会超过两百亿,那些巨型空间基地、太空港里能够容纳的人口总数同样不会超过十亿。

这就是太阳系内的资源环境、所能容纳承载的人口极限,如果帝国能够持之以恒地在各大行星轨道附近修建足够数量的巨型太空城,再安置一两百亿人口应该能做到。再要发展的话,就只有去其他星域圈地,选定环境合适的生态星球大规模移民了。

换而言之,当帝国拥有千亿规模人口的时候,可能国都早已迁往其他星域,连带工业重心、科技重心都得外迁,太阳系的地位必然会被边缘化,乃至于在帝国版图中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林曦涵说着:“这一天的到来还很遥远,就算帝国的人口二十年翻一倍,也得五十以后才需要考虑这个问题,至于太阳系,到时候就作为人类文明的战略后备基地存在也不错。”

秦烽对此亦无异议,还有一重原因他没说出来,仅凭着两界贸易的优势,太阳系将来就不可能被边缘化,哪怕帝国成长到坐拥整个银河系的地步,对于某些来自异界的资源同样是非常需要的,所以这种担心没有太大的意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