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主公,你要支棱起来呀 > 第388章 那就号令天下试试看

这个局面绝对让所有人都吃惊。

一栋八层楼的砖混结构住宅楼,下面实际上要抬高一层做商铺。

这年头的业主肯定不会觉得自己的权益受损,闹腾凭什么要多爬一层楼。

根本没这概念。

还惊喜楼下这么热闹繁华,我们生活在这里肯定很舒坦。

绝对属于各方都皆大欢喜。

纷纷再去把李二凤那套样板间参观下,听闻花费也就千儿八百的墙面刷刷漆,请木工做点漂亮家具,再搞点灯具啥的就天壤之别。

那就更期待新房子入住的模样。

不知道有没有人,能从这个样板间看到装修公司、灯具店、家具店的生意经。

从此走上起码能红火二三十年的盈利赛道。

不过涉及到商业门面的算计,也确实非常复杂。

一万平米出头的商业门面,分属十四栋建筑,商业价值也天差地别。

一楼适合做门店,二楼更好开餐馆,价格肯定应该有区别。

理发店、早餐店这种二三十平米就够,开酒楼肯定得三四百平米起步。

端头靠马路的金边银角,比内侧的草肚皮肯定也要贵很多。

更别提电梯房的街区,是两栋接近“L”型的建筑,相互扣成“『』“形式,内侧的买卖肯定跟外侧不同。

砖混结构则是模仿HK街道,在一个街区竖着两条四栋建筑“‖”,中间十来米宽的夹巷可以做菜市、山货,各种分类货品的摊位集市。

算是很有前瞻性的小商品市场定位格局。

肯定也应该拉出不同价位。

让领导提出来的只是个均价。

最终城市开发有限公司只管收走两千二百多万的资金。

但具体到每个门面,那就要精细核算。

让卫东把这部分丢给池世明来操作,由他协助带着一大迭整理出来的HK、东京街道门市照片,整理成具体到每块门面的不同价位。

卖不出去就城市开发公司囤着,这玩意儿未来也是稀缺货。

对二十一岁的池世明来说,这才是他试着面对实际操作的试金石。

敢下手商业地产的人,就算是这年代的人精了,无论资金实力还有地方上的家境人脉或者不要脸程度,肯定都超越普通人。

很考验他这个菜鸟抵御诱惑的心境。

为此还要单独找家银行来做商业地产的贷款抵押,他能不能把HK那些已经烂大街的金融商业操作挪到商州来尝试。

就看他这几年学得怎么样了。

让卫东叮嘱完他,去给老领导交上最后的清单。

简单解释一句这商业地产的收益,就是北较场工业园区的收益,也是用来建设开发改变公共空间的城市资金,这种做法才挤掉了所有房地产商该赚的钱。

表明自己一分钱没拿,还贴上这么多运营成本跟一大迭照片呢。

就带着四个小家伙还有李二凤去沪海。

颇有点事了拂尘去,深藏功与名的味道。

毛儿本来很不想放下的自己那双儿女,可国际化大都市带着两条獒犬也太不现实了。

让卫东发现他才十岁居然有隐居动物园的气质,为了避免他不要过早得道升仙,必须强行拉走。

俩狗子先交给二营建筑公司代管。

二营长表示一定给喂得胖胖哒。

所以直到登上客轮,毛儿都一脸死了妈的郁郁寡欢,对奇峻险峰的三峡都不屑一顾。

让卫东反而有种恶作剧得逞的哈哈乐,小小年纪这么沉稳淡然,让我这种老家伙怎么活呢。

他也才二十一岁,可不想早早的落到这模样。

小姐妹就满眼惊叹还有这样的奇异美景,左右牵着石头到处看,从船头到尾甲板,把小杀手也烦得够呛。

好不容易逃回来,埋怨大哥怎么不把这俩也跟狗子一起留在商州。

可看了大哥的样儿,就觉得女人是真的烦人。

李二凤不看风景,全程守着让卫东,无微不至的照料。

殊不知这货已经信了沈老三那套说法,根本不往心里去:“你跟我耗着做什么,到现在你赚了多少钱?”

主要是好奇。

李二凤精明的报了个六位数。

腊肉生意现在都是她在做,而且现在几千人的卫生巾厂也是她在操持管理,不管买卖生产,只管后勤食宿,光食堂的收益就很可观。

让卫东早就叮嘱她别克扣伙食,败了自己在白峰山的名声口碑。

所以价廉物美的饭菜还不错,食品厂那边的工人都爱过来整两口,加上现在一两千建筑工人,稍微有点利润都挺赚。

她把家里人包括几个姐夫都带出来帮忙。

家庭地位绝对杠杠的。

让卫东惊叹:“比我都钱多……”

他主要是没闲钱,不停的在滚动开发新地图。

能不借贷被撑死就不错了。

悄悄送个人出国留学,还要靠广告公司走账来逃避老婆的察觉。

现在顺势撇清:“在商州或者县里找个好对象绝对轻而易举,你要当厂长就给你一直当,这几年我们还要在工业园区修更多更大的厂,包你从县到乡都横着走,谁还嚼舌头说你跟我的事,不要当回事。”

李二凤都死心眼的摇头,也不多说什么,跟小媳妇似的专心照料做事。

让卫东就绝对不会有跟董雪莹在这三等舱,光天化日都敢裙摆盖着搞事情的邪念。

笑笑搬了藤椅到门边舷栏搭着脚,翻自己的小记事本琢磨事情。

选择坐轮船去沪海,而不是几个小时就飞过去。

当然是顺便严谨的考察下自己的销售体系现在运转得如何。

所以他看到的哪里还是秀美险峻的三峡景色。

最贫困的峡区县城还趁着停靠到趸船和码头上拍拍照。

出了三峡的地级市,更下船住了一晚。

然后到鄂昌之前,这样停留考察了四个县市,包括著名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登楼观瞻一番。

差不多对这些地方能看到的卫生巾、相机、收录机、牛仔裤T恤、护肤品市场销售,以及饮食水平有了很清晰的市场感受。

直到鄂昌的高校打过篮球,才联络这边的销售分公司,共同交流开会。

提速对周边县市的二级销售公司扩张。

这才是让卫东做买卖的根基。

呆了两天再走,就基本沿途有销售经理、主管赶到码头迎接。

原本一周左右可顺水抵达沪海的,愣是光鄂昌到金陵,就走了快十天。

这里之前让卫东都没来过,但已经有高校人手过来开辟省级分公司,对老大亲临更是热烈殷勤。

高原小姐妹对大哥遍布天下的地位感到难以置信。

明明连让卫东都不太熟悉的人,都这么恭敬称臣,全程各种安排招待。

只好跟李二凤一起学毛儿石头那种习以为常的淡定模样。

让卫东则不得不深入思考,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模式来打理这个巨大的销售网。

实际上从平京七子开始,就只有依托在飞燕卫生巾厂的平京公司,粤菜廖师傅合作的粤州公司,韩国斌打理的蓉都公司,嗯,还有沪海分公司,属于总经理有工资的直属分公司。

其他全都是高校大学生们自己去捣鼓的“销售公司”。

某种意义上他们都算是自带干粮的“加盟商”。

没有加盟费用,没有加盟押金,但可以从东西南北中几个高校联盟点拿货去卖,熟悉信任之后形成固定网点。

但也是从不赊货,手手清。

优点是最大限度降低了销售网络运营成本。

光长江沿线这二三十个销售网点,如果都要拿工资做管理,消耗可想而知。

缺点当然是管理松散,做得好不好全靠这个点的个人能力,而且还有很明显的先来后到,占了茅坑不拉屎的问题。

各地有很明显的发展不均衡。

所以只有出来考察、了解第一线的情况,才有这么清晰的认识。

让卫东当然是能把往后二三十年区县常见的专卖店、加盟商、代理商等各种模式,都拿来做对比。

他没做过买卖,但税务看到的买卖就太多了。

到处都是猪在跑。

不置可否的观察呗。

经过镇江时,索性上岸顺着运河线去浙杭。

两年前他跟狗蛋带着军娃子卖相机、提钛锭的线路,现在又是五六家大学生销售主管闻讯来沿途迎接陪同,明显感到商业水准氛围都浓厚许多。

最后浙州的销售经理已经有了十多人的团队!

算是华东地区仅次于沪海的销售规模存在。

甚至沪海销售业绩更好,是因为那边配货更多,更有最早的大量高校销售成员支撑。

浙州这位年初才从沪海转过来的大学生,直言希望能给更多资源货品,他敢朝着全省突进,现在江浙地区的产品已经在开始出现竞争,要抢占山头。

言谈中虽然没有此处不留爷,爷就卖别家的态度,但随着销售业绩提升,市场眼界的认知看法,必然会产生跟那些封闭地区不同的傲然底气。

让卫东都如饥似渴的听了,多少还是觉得自己身边缺个能商量的人手。

最后去西湖边,跟那位杂货铺老板吃了顿饭。

一年多时间卖了几万台廉价相机的中年人,很亲近,但也有点纳闷,感觉最近卖得似乎慢了点,来逛西湖的游客自带相机的比例肯定比以前高了些,胶卷的销售倒是不错。

站在他的角度,肯定只能关注到这个地步,比同桌吃饭的浙州经理简单太多太多。

那位二十三四岁的浙州经理也全程只听不说话,对老大这个暗藏在浙州的金牌销售点,都没表现出吃惊。

毕竟他们这一拨儿85年前后崛起的销售经理,销售主力已经在牛仔裤、卫生巾、护肤品这部分更容易冲量的产品上。

相机受到产能限制是短板。

让卫东有意无意的限制胶卷相机发展也是原因。

到这时候他已经决定要对整个销售网络做整顿了。

试试看号令天下会怎么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