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 > 第181章  曼妮百货的护城河!

“陈先生,你就别和我开玩笑了,您创业几个月就身价过亿,还有曼妮百货这座金山在,您说缺钱谁会信?”

张志东一脸无语的看着陈庆宇,以为陈庆宇在过分谦虚,实则是炫耀。

“报纸上说您还和记者打了个赌,赌曼妮百货首月销售额破3亿,虽然现在还没有一个月,但应该已经达到这个数字了吧?”

有关曼妮百货的赌局,要噱头有噱头,要数字有数字,简直是最吸引眼球的新闻。

因此哪怕距离魔都上千公里,花都和深城的新闻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件事。

张志东猜的不错。

曼妮百货的销售额,已经突破了三亿,因为有抽奖活动和10月假期的加成,首月数字甚至有望突破四亿。

只不过因为10月假期期间,人们更关注生活本身,因此才没有在新闻界引起热议。

但陈庆宇已经安排好了,只要10月假期一过,各家媒体立刻就会跟进报道。

开业首月销售额就突破三亿,放在这时期的一线城市,已经是极为恐怖的数字了。

要知道,魔都销量最好的服装大楼,一年的销售额也不过才20多亿。

如果曼妮百货能保持月月稳定在3亿,简直是难以令人置信。

“曼妮百货的确很赚钱,但我花钱的地方更多,你只知道曼妮百货的销售额,却不知道曼妮百货为了这些销售额,付出了多少。”

陈庆宇认真的看着张志东,知道他把曼妮百货当成了一般的大卖场,所以觉得自己在故意炫耀。

“如果我学家乐辐的模式,只管卖货,不管供货商和自有品牌的死活,那别说开10家,就算开100家,1000家,曼妮百货也不会缺钱。”

“但是曼妮百货有补贴价,有扶持自有品牌的计划,还有扶持国产品牌的特殊规则。”

“这些规矩的背后,是我自建物流,自建冷库,乃至亲自掏钱,花真金白银补贴出来的结果。”

“每多开一个店,就需要搭配一整套物流链和补贴成本,我开一家店的成本,比家乐辐多开五家店的成本还高,这还不算日常运营消耗的维护成本。”

张志东默默的听着,脸色逐渐变得越来越严肃。

他突然间有些羞愧。

一直以来,他只觉得陈庆宇看准了商业市场和赛道,却没有注意到陈庆宇所默默付出的这些东西。

按照曼妮百货扶持自主和国产品牌的规则来看,曼妮百货利润之中,至少有四成甚至六成,都补贴了出去。

支持国货,说来简单,但真到了掏钱的时候,谁来买单?

赚10块钱,拿出6块补贴给其他人,这得多大的魄力?

要知道,这不是把赚到手的10块钱中拿出6块,而是先把补贴撒出去,预知未来的收入。

一旦商业模型没赚到足够的钱,陈庆宇不但会血本无归,还会倾家荡产。

“陈先生,我为刚刚的无知发言感到羞愧,请你原谅。”

“没关系,你现在还没接触到这个层次,不理解是正常的。”

曼妮百货的模式,是发展自主品牌。

这样做的成本,的确比家乐辐等零售巨头的成本高,但是却胜在长久和稳定,也更具特色。

因为挑选了更符合本地化的策略,所以每开一家新店,曼妮百货都有不同的特色产品入驻。

陈庆宇之所以让魏成峰先发展一二线城市,就是因为一二线城市本身,就具备更多的人文与文化色彩,发展自主品牌商品时,也更容易贴合。

在设定这条策略时,陈庆宇综合了一些几十年后的旅游文创经验。

二三十年后,旅游经济逐渐冒头,各地一窝蜂的发展自家的旅游经济,然而做旅游产品的人,却很头疼。

旅游看起来是做一点人造景点,弄一点绿化就行,但实际上其内核逻辑还是人文与文化。

但有些地方,即便有些所谓的典故,但是也没形成人文与文化。

这些地方,大都集中在小城市或者小县城,但为了成绩,他们也一窝蜂的去做旅游产品。

结果就是这些旅游产品推向市场,立刻就现出了原形。

粗制滥造,山寨抄袭,乃至太过同质化。

小地方不是发展不出旅游产品,而是需要深度挖掘,还需要从周边大城市借鉴经验,寻找更细分的赛道。

陈庆宇开曼妮百货的分店,也是走的这条运营路线。

一二线城市更好开发产品,也更好寻找特色化。

所以他要先站稳大城市大赛道,等到家乐辐和沃尔码挤进这条赛道之后,再通过细分打法来增加竞争力。

前期投入的资金,会变成后期的各种护城河,帮助曼妮百货顶住其他资本的压力。

商超这种东西,其实非常容易复制,本质上不过是一个环境好点的大卖场。

凡是火爆的大卖场,哪一个不是依靠自家的特色产品?

指望卖同质化产品能长久下去,简直是异想天开。

曼妮百货的前两家店,面积都超过了一万平。

这其实不是陈庆宇最初的规划,但也没有关系。

以曼妮百货现有的火爆情况来看,每家都突破一万平,也不过就是多增加一点成本罢了。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些地方买下来。

租房运营的成本只需要几千万,但如果买下地块,成本就会突破数倍乃至数十倍。

后世的互联网上,流传着一句非常经典的梗。

一流企业卖大楼,二流企业卖产品。

购置地块,本来就在陈庆宇长远规划之中。

毕竟买其他的或许有亏有赚,但提前购置土地却一定有赚不赔。

步行街和万国博览店,因为地块过于特殊,所以陈庆宇没有办法买下来。

但这也没有办法。

开曼妮百货的时候,陈庆宇必须借助特殊地段来增加名气,吸收客流量。

但是等到了其他城市,因为曼妮百货的知名度已经打开了,再加上团队已经逐渐运转成熟,就不再需要特殊地块的加持。

如果条件允许,陈庆宇甚至不打算分两步走,而是买地开店同时搞定。

至于资金压力,他可以从其他领域筹集资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