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 > 第49章极速扩张带来的隐患!

当用户想买衣服的时候,只需要找到自己想要的款式编码,然后打给销售专员,询问意见。

销售专员会找出对方留下的照片,再询问一下上次购物的时间,确认对方体型有没有太大变化。

等一切都搞定之后,衣服会有运输专车,送过去。

这就是陈庆宇设计的96年的网购模式。

而这种模式,并不是他独创的,而是来自于他以前的一次大象国之行。

大象国,奇葩的国度,不仅仅是人奇葩,其经济商业模式,也非常奇葩。

陈庆宇当时为了业务,去了一次大象国北方。

大象国这个国家,南北差距极为明显,南方有着名列世界前茅的科技大学和医药大学,而北方甚至还有着官方承认的奴隶制,还有大片没有硬化道路的土路。

一到雨季,根本就没法走,连物流系统都没有组建起来。

国内早已全民供电多少年了,大象国的北方,甚至还没有普及电灯。

但就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却有着一个非常发达的物流和跑腿系统。

很多没有工作的年轻人,专门去城里拉客户,他们用拍的照片当做证据,帮助对方发快递。

无论是衣服,还是行李,甚至是送钱,送货。

陈庆宇在大象国南方待了半个月,每天路上都能看到大量靠双脚运货的年轻人。

这样的模式,在大象国甚至存在了几十年之久,早于网购不知道多少年。

陈庆宇用的正是这个模式。

这个模式之下,它比一般的服装店成本高一些,但只要能够维持高增长,高出来的这部分运营成本,完全可以填平。

而且,当这个模式形成了依赖性后,陈庆宇不仅仅可以卖衣服,还可以卖各种各样的食物,乃至于快递。

而陈庆宇所担心的问题,也正体现在这一步。

运营这个模式,需要大量的工人。

96年的时候,下岗潮虽然汹涌,但是人们的观念,还没有转过来。

在他们看来,只要得到一份工作,就算什么都不干,每天只上半个小时的班,也照样得发工资。

招聘的时候,求工作的人络绎不绝,但只要拿到了工作,立刻就开始躺平,甚至直接装死。

很多工厂,在96年这个档口,其实不是被恶劣的市场所搞坏的,而是直接被臃肿的员工系统,给拖垮的。

上辈子的时候,陈庆宇就注意过这件事情。

他在南方的时候,甚至听说过一个所谓的十三章规矩。

所谓的十三章规矩,进食堂必须脱外套,出食堂必须清空饭盆,进出生产间必须空手,下班必须卡着时间。

这些规矩,还只是一般规矩,在这十三章规矩中,还有一个非常奇葩的规矩。

上厕所,必须去卫生间,不允许随地乱拉乱尿。

没错。

有些员工进了工厂之后,随便找个地方,像野狗一样,就开始上厕所。

哪怕厕所就在几米外的地方!

而如此多的规矩,依旧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当时还有过一个笑话。

一群抢劫犯冲到工厂,想要绑架人质,勒索赎金,结果上午十点去工厂,一两千人的大工厂里,竟然只有不到二十个员工上班。

抢劫犯大惊失色,以为自己看错了时间,结果被绑的员工却笑着说,你今天你运气真好,赶上我们客车有问题,有十几个员工没赶上车,否则你只能抓住两个人。

混吃等死,是这个时期的普遍现象。

陈庆宇本来以为把工资提上去,把奖金制度做完善,就会激励一大批员工改掉陋习。

然而根据刘**和刘老板等人的暗中观察情况,却和他想的完全不一样。

有些员工,的确是受困于过往的大锅饭制度,才没有干劲。

但还有一大批人,他们本性就是懒惰之极。

他们以为陈庆宇是个小年轻,好欺负,上班第一天,就跟提前六个小时早退!

8点上班,10点竟然少了一半人,到了下午2点,更是少了足足七成!

“老陈你来一下。”

陈庆宇想了想,直接给老陈打了一个电话。

涉及到一两千人的工作问题,即便都是临时工,也不能够掉以轻心。

老陈接到电话,立刻放下了手头的事,风风火火的从后门上了三楼。

“老板,怎么了?”

刚进门,老陈心中就吓了一跳。

自从他认识陈庆宇以来,从没见过陈庆宇如此生气。

“员工乱象的事情,你怎么看?”

陈庆宇淡淡的说道。

曼妮是他大展宏图的第一环,更是他重生后的第一个产业。

曼妮这个模式,不健康。

陈庆宇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一点。

在互联网甚至个人电话还没普及的年代就搞网购模式,需要付出的成本非常大。

虽然陈庆宇借了大象国的模式,而且这个模式经过了验证,但国内的经济发展,却远超过大象国。

大象国的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了三四十年,又有着非常严重的底层压榨,所以这个模式才能维持几十年不倒。

但是国内不行。

若想把这个模式维持下去,要么降低成本,要么增速足以抵消过量的成本。

陈庆宇可以接受正常的成本增加,或者说,他非常乐见大家一起赚钱。

他能赚到钱,员工的工资也在不断增加,大家都能得到好处,何乐而不为?

但如果成本增加了,钱却落不到诚恳做事的优秀员工手中呢?

这一个月,陈庆宇依托着曼妮模式,大赚特赚,被不少人眼红,但是他也没有亏待员工。

外边多少人找不到工作,陈庆宇大手一挥,直接依托新模式,招了几千个临时工。

因为这件事,甚至惊动了东仓官方,亲自派人来感谢他。

说是临时工,但他给的待遇,却比一些小工厂的正式工还高。

不用风吹日晒,不用搬货,走街串巷,每天的任务就是坐着车去各地送货。

96年的夏天燥热难耐,多少人为了几毛钱的电费,连电灯都不敢开,而这些员工上了车,就可以开空调,甚至有工作餐和饮料喝。

陈庆宇扪心自问,就算放眼全国,他这个待遇也是非常好的。

而现在,有人把他的好意,当成了软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