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 > 第69章润出去?

实业大亨:我在96当巨佬 第69章润出去?

作者:钰在其中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2:13:5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参加学习班的人,超过九成都是男人,年轻人更是少之又少。

罗妙妙只不过是个二十四五岁的小年轻,根本的办法和这些老油条相比。

之前的齐老师,原本是个50岁的老酒鬼,为人爱贪点小便宜,但也的确有能力,傍上了一个有钱的老富婆。

两个月前,老富婆出国考察,带着齐老师当随身秘书,结果这一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过。

东仓官方,对此早已见怪不怪。

别说是90年代,就算是再过10年,20年,润出去依旧是一个社会热门话题。

对于很多人而言,国外就是所谓的天堂,他们对国外充满了幻想,恨不得抛家弃子,不顾一切的冲出去。

陈庆宇上辈子就见过无数这种人,甚至在他的公司中,就出现过一次因此闹出的危机。

当时他任命了两个副总,其中一个借口家人生病,必须出国治疗,从他这里拿到了一封盖了章的介绍信。

结果过去了小半年,此人依旧没有回来,并且失联了超过两个月,陈庆宇终于意识到不对,开始联系他的家人,却发现被他说成身患癌症的妻子,一直待在家中。

全家老小,甚至不知道此人出国了,还是见到陈庆宇后,才知道了这件事。

直到此时,双方才知道此人在两头骗。

他在陈庆宇面前,说家人患癌,在家人面前,又说老板安排了新任务。

直到陈庆宇重生前夕,也没有再打听到这位副总的消息,对方出国后,就仿佛人间蒸发了,往好处想是成立了新的家庭,往坏处想,对方恐怕已经被当成人肉票撕了。

这种事,不可避免,却又让人无奈。

在公知的大力宣传下,有相当多的民众最大的梦想,就是出国当黑工。

二三十年后,短视频平台崛起之后,真实的国外生活被揭露了,人们才发现所谓的外国是天堂,不过是一种笑话。

但即便这样,在那个年代,依旧有很多人花几十万,走偷渡线路出国打工,别人怎么劝都不回来。

但在这个年代,别说劝,如果有这种好机会,即便是出卖全家,都有很多人愿意不顾一切的冲出去。

在他们看来,只要到了国外,哪怕当个没有身份的流浪汉,也比待在自己国家好千百倍。

但这也没办法,因为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现实。

国家疲敝太久,即便找到了发展线路,但是经济才刚刚发展,正是百废待兴的艰难时刻,从条件上来说,的确欠缺了国外太多。

最简单的一点,在这个年代喝瓶可乐,甚至是一种奢侈行为。

96年下半年,国民收入比去年多了一点,但平均下来,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才两三百元,而一罐可乐至少要三块钱。

一个人拼死拼活的干一个月,只能买不到100罐可乐?

而此时的西方,即便当个流浪汉,每月收到的补助,也远高于这个数额。

而且平均收入,也仅仅只是统计的大城市,放在广阔大地上的众多小城市,县城甚至乡村,甚至连很多人都用不起电灯。

在这种条件下,别人想出国,也不算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

但想出国,却不代表有出国的机会。

因为出国必须要有资金证明当押金,几万块的押金,在这个年代,简直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而在罗妙妙的身上,陈庆宇再次看到了这种迹象。

罗妙妙穿着的这条裙子,明显已经洗了太多次,有些褪色了,但却依旧非常珍贵,只因为这是一件去年流行款的国外品牌。

罗妙妙的身上,充满了国外的元素,但明显没什么钱。

这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而且非常崇尚外国品牌,无论是言谈还是举止,都明显带着对外国的慕强心态。

“陈同学,你上周为什么没来报道,你知不知道学习班必须提前半个月就做好准备?身为学习班的一员,希望你能够遵守纪律!”

介绍完自己之后,罗妙妙立刻找到了陈庆宇,冷冷的盯着陈庆宇,眼神中充满了狐疑之色。

陈庆宇回过神来,赶忙道歉。

他看着罗妙妙,只不过是无聊瞎想,并不至于对罗妙妙这个人有成见。

“听说……你是代替你们老板去参加学习班的?”

罗妙妙见陈庆宇态度不错,立刻改观了不少,好奇的问道。

刚刚聊天的时候,她听一个胖子说起了陈庆宇,言语之间充满了嘲讽,说陈庆宇只不过是个打工的,根本不配待在这个都是老板的小群体中。

而罗妙妙听了却觉得同病相怜,平白对陈庆宇多了几分好感。

这个年代,有钱的都在下海当老板,拿死工资的,都在过苦日子。

罗妙妙是大学生,但她却并没有赶上好时候。

94年以前的大学生,享受的都是顶级的国家待遇。

从上学到毕业,基本花不了多少钱,学费只需要几十块钱即可,只有生活费需要自付,在这个年代,随便做点工作也能赚出来。

这年代的学生,只要考上大学,就不需要担心学费,只需要担心生活费。

有钱的多吃,没钱的少吃,总能想到办法。

但是到了94年之后,却不同了。

94年开始,大学扩招,学费开始暴涨,平均一年增加了几十倍,达到了两千元。

这个数字,几乎能压垮任何一个普通家庭。

要知道,虽然按照平均来说,这年头的普通人可以年收入几千块,但是柴米油盐都是花钱,普通人能赚3000元,并不代表他一年能存下3000元。

96年的当下,生活成本高居不下,人们能勉强吃喝已经不容易了,更别说攒下钱来。

很多人辛辛苦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看存款也不过才几千块。

因为这个原因,从94年开始,出现了一大批考上大学,却又不能上学的学子。

这种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大学,高中,乃至初中,都有蔓延的趋势。

而这种现象,放在东仓这样一个小地方,非常普遍。

社会上甚至出现了一种论调,大学就是赔本的生意。

陈庆宇上学的时候,正好赶在扩招前的最后阶段,所以算是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但即便这样,生活费对陈庆宇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投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