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仙侠玄幻 > 修真奇录 > 【167】游龙虎山

修真奇录 【167】游龙虎山

作者:黯然夜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02-01 10:12:0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古宇和冀风便起了床。

稍作整理,便穿着昨天古宇买的新鞋出门了。

今天天气异常的晴朗,碧蓝的天空上,万里无云,格外明朗。两人直奔汽车枢纽站,向龙虎山进发。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县境内,为道教正一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一支脉西行所致。

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

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

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张道陵于龙虎山修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两大世家。

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近年来,龙虎山风景名胜区重在加强对道教文化内涵方面的发掘建设,推出了以了解道教概况,领略道教祖庭的威严的“瞰道教全貌”的“身”游线路;推出了以领会道教崇尚“无为、自然”核心思想的“览道教仙境”的“心”游线路。

还推出了以探考张道陵创道之目的的“思崖墓之奇”的“神”游线路,完善各项设施,采取多种措施,使“百神受职之所”、“洞天福地”的龙虎山抖落尘埃,紫气升腾,纳迎四方宾客,替天行道,禳灾降魔,造福于民,被旅游界誉为“道教朝圣游和第一游”。

古宇和冀风专门打了个旅游车,从市区一路坐到了龙虎山脚之后,并不急着去上清古镇的天师府。

两人买了一张地图,然后跟着旅游的大众四处游玩起来。

先游览龙虎山景区,参观龙虎山地博馆、道博馆,乘观光车游览沿途风光、正一观、乘游船或竹筏游览仙水岩景区观仿古升棺表演,游览象鼻山景区俯瞰龙虎山全貌,吃过中午饭之后两人又游览上清古镇景区,游长庆坊、朝拜道教祖庭—嗣汉天师府,水浒108将出生地大上清宫宿鹰潭。

天师府全称“嗣汉天师府”,亦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府第坐落在江西贵溪上清古镇,南朝琵琶峰,面临上清河,北倚西华山,东距大上清官二华里,西离龙虎山主峰十五里许。整个府第由府门、大堂、后堂、私第、殿宇、书屋、花园等部分构成。规模宏大,雄伟壮观,建筑华丽,工艺精致,是一处王府式样的建筑,也是我国现存封建社会“大府第”之一。院内豫樟成林,古木参天,浓荫散绿,环境清幽,昔有“仙都”,“南国第一家”之称。

府门临溪耸立,古镇小街东西横穿,面阔五间,约二百平方米,高达二丈有一,十几根大木柱,六扇三开大门,中门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一块,金光夺目。前正中两柱挂有黑底金字抱柱对联,上联“麒麟殿上神仙客”,下联“龙虎山中宰相家”,东侧置大鼓一面,名曰:“通报鼓”。门前东西墙间有石刻“道尊”,“德贵”二坊。建筑雄伟,气势不凡。

进入头门硪石甬道三百余步,通过二门直达大堂。在进头门二十步的甬道间跨路横建石坊一座,上书“仪门”二字。相传文官武将至此停轿下马。

二门距头门一百二十步,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东西耳房各一间,共一百六十平方米。较头门矮三尺,红墙绿瓦,脊兽腾飞。十二根大木柱设门六扇三道,门上画有秦琼、尉迟恭、杨林罗成、程咬金、单雄信六尊像为三对门神。中门上端悬直匾一块,上书“敕灵旨”三个金字:前两柱挂有黑底金字抱柱对联,上联“道高龙虎伏”,下联“德重鬼神钦”。十八般古代兵器金光银闪并列两旁,显得十分威严。

进入二门有一大院,院内合抱樟树十有余株,枝叶繁茂,十分葱翠。元至正十一年铸造的九千斤铜钟,曾于一九七九年从太上清宫移放院内,以供欣赏。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手书的大石碑也移放在古樟之下、以供考究。在二门通往大堂的甬道中心,掘有一井,深二丈七,据传系南宋道士白玉蟾奉天师法旨所建。名:一日“丹井”,二日“灵泉井”,三日“法水井”,院内二门两厢设有品茶亭和小卖部,游客至此可品上龙虎山仙茶和上清板栗等龙虎山土特产。

大堂是天师实施道政的地方,前距二门“九九”八十一步,后靠私第院门,面阔五间,约三百平方米,较头门矮二尺,比二门高一尺,三面红墙,门前建有“塞身亭”,堂后门直通三省堂,中厅正上方横悬康熙十七年“御书“碧城”匾和乾隆七年御赐“教演宗传”匾各一块。堂内原置有法台、令旗、朱笔、兵器、御赐半副銮驾,以及麒麟图祖天师像等,颇有公堂神威之感。

私第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名“三省堂”,为江南院落式,是明建清修之物。院门梁记载:“皇清同治六年谨修”。这区建筑是天师府的主体,面积约二千平方米,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廊房,以及前左右花墙厢房,并与后花园和敕书阁结成一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院门前上书白底兰字对联一副,上联“南国无双地”,下联“西江第一家”。院门隐壁画有“鹤鹿蜂猴”巨画一幅,象征高官厚禄,宰相门第。绕隐壁登上三省堂,三省前后中三厅:前厅为客厅,面阔五间,三明二暗,四柱前伸,石阶五级,敞门而进,东西花栏,各设台阶,厅前地面有一绿色园石,名“匝送石”。堂壁挂有墨龙穿云图和祖天师像,东西四壁皆书名诗古画。堂壁上方悬匾三块:“道契崆峒”一匾置位正中央,“仙派名裔”排于东,“纳甲周呈”列于西。

中厅,亦称狐仙堂,相传是天师祀奉“狐仙”之所,堂内设有供桌、神台,常明灯等供品神器。建筑结构,前与前厅用以天沟搭接,又以砖墙石门分之,后与后厅天井厢房连缀。前门额上书“道自清虚”四个金光大字,东西二门分“紫气”、“金光”,各有额书。

后厅:后厅是天师的食宿生活厅,面阔五间,用以房室四问,宴厅一间,前有天井后有院,东西厢房上有楼,厢房与中厅连接,天井周十柱明现,门窗四壁,雕刻精致,中置金鱼大缸,两旁假山列之。宴厅摆设为清代款式,四壁名画诗词,中堂正上方悬黑底花边金字匾一块,上书“壶天春永”,据说是袁世凯送六十一代天师六十辰寿匾。厅前上方悬“福备箕畴”一匾,说为清一状元——徐甫所题赠。

灵芝园:顺后厅东西门而进便是灵芝园的八卦门,门上方置有“双龙戏珠”一图,工艺精巧,观者赞叹不绝。墙壁上书对联一副,文曰:“八卦涵宇宙,双龙卫乾坤”。灵芝园面不阔,乃一小院,是天师内室散步的地方,种有奇花异草,金桂银桂,四季飘香。两侧有狭小厢房,原供丫环家仆之宿,现修作图画资料展室之用。敕书阁,前接灵芝园,后靠纳凉居,是整个私第建筑区的最后一座。这里原系张天师藏经纳籍的地方。

观星台建在私第后厅西墙外的邻屋顶部,从后厅西厢房登梯穿墙而至。建筑简陋,三面窗明,乃是张天师观察南星北斗,测定天机之所。

万法宗坛;二门院内,私第以西连接一区四合院为万法宗坛,“万神集聚”之所。现已修复,红墙绿瓦,油漆雕画,脊兽腾飞。门悬“万法宗坛”一匾,院约一千二百平方米,建殿三座:正殿五间,朝院门居中而立,阶前置一“九龙三脚”焚香大炉鼎,东西二殿,合面而建。正殿为“三清殿”,原殿内祀奉尊神,诸神、天兵天将共一百三十八尊,现塑有“三清”、“四御”、“三官”、“三张”(即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共十三尊,以供朝拜。东侧为“灵官殿”,塑有王灵官踩火球,掐指举鞭,红脸长须,金袍绿带之象。西侧为“玄坛殿”,塑有赵玄坛黑脸长须,帅袍金甲,乘虎扬鞭之象。院中十字甬道,珍花异木,松柏长青,千龄罗汉松二本,一雄一雌,盘根错节,叶翠葱郁,并列峰冠,稀贵罕见,使万法宗坛的四合院,显得格外肃穆威严。

私第后厅之西,有一组外观简陋,约五百平方米的房屋,以连堂三进的格式,用天沟天井连成一体,建筑布局紧凑,由私第后厅经西廊道入拱门而进。拱门石上有飘旗形状的额块,凿有“横金梁”三个不太显目的小字。前后三厅,各厅三间,中为厅堂,东西为房室共十间。后厅视为正厅,前带廊道天井,后有天沟,天沟后门通百花池至纳凉居。字画对联均不存,唯有后厅堂上方悬“为观其志”一匾。

百花池位于府第的西后端,水面约二千米方米,池周奇花异草,夏季荷花满池怒放,水碧花香鱼摆尾,垂柳曲桥湖心亭。池畔南岸,古木浓荫,白鹤盘旋,百鸟歌鸣。

纳凉居建于百花池岸,面阀四间,倚墙临水,门额上书“纳凉居”三字,这是张天师品茶纳凉,观花赏月之所。供游客品茶纳凉。

味腴书屋座落私第东部,前原建有家庙,书屋为院落式,建于清光绪二十年面阔约八百平方米,分前后二进,后为正屋有楼,中有天井两厢,门前老桂倚墙,婆娑作态。石门凿有隶书联一副,上联“泮芹蔓衍芹期来”,下联“丹栏花开栏可攀”。书屋后门远朝西华山,近临池中水,门额上书“秀接衡阳”四字。

古宇和冀风四处转了一番之后,又回到了大堂之上,大堂上天师依旧在实施道政,古宇张望了一番,并没看见顾惜朝和他师傅的踪迹,不由得有些失望。

古宇撞了一下正在饶有兴趣听着天师讲道的冀风说:“我看,只有晚上在来一探了究竟了。”

冀风点点头道:“那好,那我们现在继续游玩?”

古宇笑着拍了拍冀风的胳膊说:“你小子还真把这次出门当成了旅游了?记好这些路的位置了没,不然晚上来的时候忘记路了,可就不妙了。”

冀风点点头,指了指自己的脑袋说:“放心吧,都记在这里呢。”

古宇笑着点点头说:“那就好。走了,晚上再来。”

两人将整个天师府里里外外都转了一圈之后,便寻了个遮阳又舒服的地方,闭着眼睛睡起觉来。

补足精神后,古宇和冀风又寻了个地方将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两人便开始为晚上的活动做筹划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