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向老实人宣战 > 352.影像永恒

重生之向老实人宣战 352.影像永恒

作者:法学院新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2:46: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沈倾城火了。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她在微博和小桔书认证上,从原本的歌手沈倾城,到前面多了演员二字。

她得到了所有观众的认可,歌手前面,当得起演员二字。

陈可辛曾经说,只有两个女演员,在银幕上只要她一哭,观众就会跟着哭,是张曼玉和周迅。

现在想来,可能会有一天,他会再加一个名字,沈倾城。

沈倾城如同一头小兽,还有毛茸茸的感觉,还有尖利的牙,锋锐而明亮的眼。

这个女孩不知怎么回事,戏中的直接反应都是和常人不同,反着来的,悲伤的时候她笑谑,感动的时候她躲,难受的时候死扛,因而她的崩溃是不得不崩溃,她没有崩溃的时候,观众先崩溃了。

她灵气十足,她和她的角色,没有剥离感。

饶是如此天分,观众们在花絮和宣发时候都清楚,演女主角陈念,她也剥了一层皮。

有人说,《少年的你》有先秦春秋时的义气,舍生忘死,头赠故人。

春秋的义烈,常令后人不解,因为到了一个利益的时代,故人风骨,显得过于用力而残暴。

春秋是我们国内的青春期。青春期的义烈,也令成人不解。

自古恩义最难承受。

相比之下,赠头与故人,好演,受故人之头,不好演。

这是无情之情,难的是要演得理所应当。

不分彼此了,也就无所谓施与受,恩与谢。

《少年的你》写的是分明不同的两个人,怎么合而为一体。

最好的表演是什么?

真实,准确,微妙。

有多少张美丽的面孔,经得起大特写,大大特写?经得起暴露在强光下,毛孔,伤疤,粉刺,面部肌肉的微微颤动,经得起汗水滴下,经得起暴起的瞬间,冲冠一怒的血液涌动,经得起侥幸得手后,几近微笑的那一丝丝牵动?

假一点,都不可以,过一点,都不可以。

干净,清澈,牵动神经。

幸好有电影,幸好有胶片,有些刻骨铭心然而转瞬即逝,能永存于此,封印于此。

大年初一,沈倾城带着她出道以来第一部电影,首日拿下了1.5亿的总票房,已经惊呆了无数人的眼球。

热度和口碑在初二这天再次达到了顶峰,一篇名为《影像永恒》的影评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疯狂流转,作者是业内知名的导演,陈凯哥。

他从业多年,无论是自己操刀,还是点评其他人的作品,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不拖泥带水。

这次,他给了《少年的你》满分好评。

他说。

“影像,其实说到底,还是影像意识。

我在今年华语电影里,从来没有见过影像意识如此强烈的电影。

手持摄影的晃动,惊悚类型的融合调度,极度压抑的建筑空间,高度浓缩的蒙太奇片段,还有那种无懈可击的影像叙事意识。

早些年还在拍二流烂俗喜剧,近些年拿出了一部较为不错的作品,结果今年就拍出了一部注定在华语影史留名的《少年的伱》。

导演曾国翔的成绩,我想也只能用开挂来解释了。

开场女学生跳楼的设计就已经提醒了主创团队的野心所在:先是通过英语听力隔绝外界声音,然后只通过视觉传递信息。

在女主角下楼查看那一段,简直是标准的惊悚片调度模式,俯拍与仰拍的切换,加深个体与群体的对抗,人物与建筑的关系暗喻,快速切换的聊天信息。

通过手机这个媒介所放大的面部特写,照片在我们眼前飞速闪过,而这时,“少年的你”片名出现。

可以说,这是我今年在电影院所看到过最具力量的电影开场了。

除去我在开头所讲过的面部特写手法,本片在建筑空间的关系展现也是相当值得一提。

那些城市间的楼房,封闭的教学楼,垂直延伸的台阶,景深对比的高架桥,这些建筑元素共同构建出影片压抑逼仄的情感氛围,也在很大程度上暗示了男女主角在这个社会共同的处境。

而灯光则再度加强了这类元素的运用:对手戏时的霓虹光线,座位上红墨水的冷光特写,加强景深的空间光效,以及最后押运车上柔光的流动。

虽然刚刚开年,但我想说,这也许是今年华语电影圈最棒的光线处理。

然后是剪辑,同样,年度华语最佳剪辑,没谁了。

尤其以蒙太奇叙事为例,最能体现剪辑的功底:第一场蒙太奇关于男女主的生活对切,考试与麻将,庄严宣誓与地下斗殴,这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内核影像表达。

极度失衡的社会,就这么藏于技巧之下。

而后在高考结束之后,那场交代人物状态的蒙太奇也是极尽老辣的技法表达。

至于审讯室的那场交叉剪辑,可以算作年度华语电影高光时刻,真正的“影像——表演”至高荣光。

我不知道这是谁教给曾国翔的技巧,但在他之前的作品里,我完全没有见到这种顶尖的技巧。

再来说说摄影,摄影更是让我觉得导演好像换了一个人。

本片的摄影风格,怎么说呢,感觉抓到了流行的脉搏,和目前大火的短视频路子很像。

摄影,主要以手持为主,可以说深得短视频高手精髓,精确的用那种晃动去捕捉到人物最为真实的状态所在。

当然本片的手持还是要比短视频的要温和许多的。

音效,极其出彩,声音作为情感传递媒介在本片的价值被最大化。

至于配乐,这么说吧,优秀的配乐永远不会喧宾夺主,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只消片刻,就将观众彻底拉入电影的氛围中。

剧本,演员,导演,摄像,配乐,还有在幕后工作的众多人员,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肉眼可见的最好,而后又共同让电影变得如此优秀且完整。

我简直难以想象,这样的质量,是一部投资只有一个多亿的电影。

那些妥协,那些无奈,那些倔强,还有他们所要喊叫的,爆发的,都留在了他们的电影里。

那些珍贵的部分到最后,都凝结成了蓬勃的生命力。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他们最好的礼赞。

从这部电影首映1.5亿的成绩中,我可以断言。

若干年后,大华语电影时代必将到来。

大华语电影,这几个字,意味的并不仅仅是未来两岸三地电影人可能会在一起工作,也包含了在过程中思想碰撞价值融合深入沟通,并且最终都呈现在电影中。

这是一个全世界的浪潮都向前奔流的时代,风在往后退,抱紧自己。

浪潮还会再起,岛屿与岛屿,终有季风报信。

感谢这部电影,感谢热爱并且尊重在这个时代,奋力创作出自己电影的人们。

电影就是电影,血脉就是血脉,爱电影的人永远爱,终有一天,我们会在电影中相聚。”

争论会过去,而影像将永恒。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