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重生之向老实人宣战 > 396.双剑合璧

重生之向老实人宣战 396.双剑合璧

作者:法学院新生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1 12:46:4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刘新华走后,国际化事业部就四零五落了。

产品、运营分别由彼时抖乐对应的负责人接管,算法、技术汇报回各自中台。

再后来,周晶锦上位,全面接受海外业务。

抖乐首个国际事业部走向了尾声,独立王国宣告解散。

从来没有人见过愠怒之色爬上顾允的脸,在工作中的他,彷佛一个情绪绝缘体。

但与会人士都能够清晰地听见他说了什么。

“我现在不会有什么生气的情绪,我对一个人最大的负面情绪,就是失望”。

......

“如果你们足够关注竞品的话,应该也能注意到一家名为y的公司。”

会上一片沉默过后,顾允再次发了话,给整个团队指明了方向。

y,它的前世就为某音献上了第二个产品躯壳和海量内容燃料,与算法融合后,爆发了顽强生命力。

不过,在两家公司顺利会师前夜,都陷入了一段时期的挣扎。

此刻的顾允完全不需要等待y慢慢发育,他打算直接收购。

音乐短视频产品y诞生于沪城。

两位创始人犹如宿华的反面:感性、英文流利、艺术气息浓郁。

阳陆育烫小卷发,酷爱骑行,单只耳朵戴耳钉,朱骏留一头灰白长发,像个道士。

二人宛若互联网界的艺术家,产品洞察犀利,但缺乏算法和高阶技术研发能力。

y的诞生故事是一场误打误撞的游戏。

很难想象,这两位“艺术家”曾共事于做保险的企业服务公司易宝软件。

这种赛道曾经处于互联网圈的鄙视链底端。

理所当然,站在始发点上,他们脑子里没有一丝娱乐的想法。他们创业预备做的是教育。

公司发起者和实际控制人是阳陆育。

他认为短视频赛道有机会,出路就是教育。

朱骏那时身赴美国,跳槽到企业服务商SAP研究未来的教育形态。

一次回沪城探亲,阳陆育对他进行了一番游说。

没多久,朱骏作为联合创始人加盟,二人开始探索一个叫“知了”的视频互教互学社区。

但教育视频制作门槛太高,再加上教育领域早有一家巨头公司乐园科技横亘在前,两人跌跌撞撞、融资烧了一半,了无希冀。

乐园集团在教育领域的护城河太高太宽广,产品也更加前沿,更加受欢迎。

他们无法突破,迫于形势,只能转型其他方向。

经过一次失败的创业,他们对什么是优秀的社区产品此时积淀了一定认知,认为“优秀社区是一种生活态度的集合”,“是自我表达的工具”。

于是两人想到一个新点子,要向年轻人宣扬:“像音乐一样生活。”

2012年,他们上线了这款应用,并且取了个很生硬的中文名:“音乐地”。

结果,是第二次失败的开端。

这一年互联网行业现状是,4G还没完全普及。

同时期创业的快手,在国内积攒用户熬着漫漫等待期,像一只蝴蝶正在努力挣脱厚厚的茧。

而有国际化工作经验的阳陆育、朱骏,选了另一条路。

他们打算到4G和wifi覆盖广的国家去碰碰运气,重新把短视频行业做起来。

回到那个时间节点,全球只有美国、韩国公共场合有wifi。

终于,在国内两次挫败并遭受了两次绝望的心情后,他们把创业下一站定在美国。

这一年,他们的颓唐之势突然逆转。

y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受到美国青少年疯狂追捧。

短短一年,该产品做到美国市场月活2000万、日活500万,被誉为“白人小孩的玩具”。

“会后,去联系一下这个软件的创始团队,问问打包出售是什么价格。”

会议结束后,短短两天,亲自飞往美国的宿华,便在大洋彼岸反馈给到了顾允新的消息。

抖乐并不是y出售的首选。

两名创始人曾经专程飞往美国加州的Facebook总部,会见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商谈此事。

扎克伯格是有力竞购人选,他在2012年,曾耗资10亿美元收购20人团队的Instagram。

承蒙Facebook巨大的流量加持,Instagram迅速吸纳巨量用户,成长为图片社区巨头。

扎克伯格对占领青少年市场很感兴趣。在他看来,y就是“视频版的Instagram”。

最后,Facebook口头开出纯现金16亿美元的收购offer。

不过到了谈判后期,由于不确定短视频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Facebook态度变得犹豫,生怕这是一次赌博。

第二位伸出橄榄枝的,是同样有着出海意愿的短视频鼻祖,快手。

不像其他两家竞争者,苦于现金流不充裕,快手给出了一个最大程度表达诚意的投资方桉。

y保有独立权,变成快手子公司,后者持股40%以上。

而最后入局的才是抖乐。

但是令宿华没想到的是,创始团队一听是来自乐园集团旗下的抖乐,他们没有迟疑太久,只是经过了一段时间讨论,同意在有条件的基础上接受收购。

y创始团队提出了三个条件:

为y改名,扭转作为青少年App的用户心智;

接入抖乐赖以生存的核心算法;

投入巨资做市场营销。

顾允全部答应了,他的报价比Facebook低,只有10亿美元,但是可以以现金 股票的方式进行收购。

经历了几轮反复磋商,y和抖乐海外版双剑合璧。

这时连局中人宿华都未曾想到,这将是互联网史上最成功的收购桉之一,二者联合爆发的力量超乎所有人想象。

抖乐一面收编y的海外400多人团队,一面将算法接入y,横盘数据重启增长,只是没那么快。

同时,顾允如约启动改名计划。

这时有一个备选方桉,y团队向顾允提议,延续“ly”传统,改名成y。

但A/B测试下来,数据比较一般,最终改名成为TikTok。

看重投资回报率、偏实用主义的顾允,不会为一个名字的寓意殚精竭虑,数据涨得好就行了。

不过,抖乐海外版之所以叫TikTok,还是顾允亲自拍的板。

为了满足改名计划,团队取了许多英文名,也做了A/B测试,但都没敲定。

TikTok是一首发行于2009年的欧美流行歌的歌名,发音取自tick tock(滴嗒声),描述了极致的夜店狂欢。

起初,他们险些把TikTok从众多很酷的英文单词中踢出去。

让人犹豫不决的是,这首歌虽然大火,但极似口水歌,美国文化里显得粗俗。

它为数不多的优势是:发音好念。

当然,选名掺杂了偶然。

抖乐在收购之初更改策略,重点侧重日本、韩国,在这两个国度,TikTok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带了几分俏皮。

“大老板一口敲定,就是这个名字,好念,好记,能火。”

早期团队想,既然没有更好的,就暂且先用吧,反正随时可以改。

谁也没料到,这个没有任何涵义的拟声词传播力那么强。

“全世界、各个语言都能念出来,而且念得都一样。”

于是,抖乐海外版统一名称为TikTok。

收购结束,抖乐大张旗鼓宣布y和TikTok全面整合。

接下来,为了抖乐国内外的攻城略地,背靠乐园集团的巨额资金输入,一场绚丽的金钱狂欢登场了。

出海小组是帮初生牛犊的年轻人,连招兵买马都是难事,全凭一腔热血。

这次,抖乐将烧钱推广的战火引向海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