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从港综签到成为传说 > 第0840章 水花,抢银行是犯罪的!

赵氏医馆,坑了乔祖望一把,这对赵学延毫无压力,他从董桂兰病房里走出来时,笑着对王德清和王小灯道,“董老师的病情好转多了,以目前的情况,控制住癌细胞增长速度,她就是活到年底,希望也是很大的。”

“当然,我这里也有一些镇痛、安神的方子,给她多整一些治疗方案,也会让董老师活的不那么痛苦,轻松许多。”

“你们两个不管是陪护,还是想办法赚钱,都可以安心点了。”

笑声下,王德清和王小灯连连点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再次连连道谢后,王德清才开口道,“赵医生,我听说买一些咱们国内的轻工业用品,不管是罐头、香烟还是酒水之类,都能在大毛熊卖出高价?很赚钱?”

赵学延笑着点头,“怎么,你也想去试试?”

王德清看看王小灯,再看看病房方向,点头道,“我们家现在就剩我一个劳力,普通上班薪水真没办法”

“而且我看赵医生您这里很多医疗项目,内容,想要谈公费报销,估计也不好谈,总不能让您这治病救人的活神仙一直吃大亏,我也不算老,还不如去闯一闯。”

身为一个高中教师,董桂兰在治病住院时,公费报销制度还可以,但别忘了,公费报销也不是报销所有的一切费用。

而且报销机构和公立三甲医院谈这个报销流程,容易的多,和私立诊所谈?就算有项南方那类**来帮忙,麻烦也很大。

毕竟董桂兰本身是冀北省的老师。

再则,中医针灸、用药、亦或者其他特有手术治疗等等,和一般医院治疗方式都不一样,报销流程就更难走了。至今为止,赵学延就是先记账,能用的项目先上了再说,把病人情况稳定,乃至治愈的越来越好。

账目方面,慢慢走流程,赵总不缺这点小钱。

别说董桂兰可以公费报销医疗费的,更多没法报销,也没钱治病的患者,他都是免费医治,最多再被项南方拉来一点富豪的慈善基金援助一波。

王德清、董桂兰一家都在诊所住院一周了,类似情况当然了解了很多。而他说的去大毛熊进行国际贸易,还是听乔四美和护士们聊天时,知道的。

乔四美那性格,咋咋呼呼活泼可乐,乔家发生的两次北上致富之路,早就被宣扬的不止纱帽巷人尽皆知,诊所很多医护、病患都一样得知了,然后大家都很心动。

怎么可能不心动?

绝大部分人都是月薪一百多,二三百的时候,突然发现一条合理合法还被官方支持的,跑一趟大毛熊,来回也最多一个月,就赚几千真是十几万,这还是赚少了?

这简直太超出正常人的想象了。

赵学延在王德清激动中,失笑道,“你想去就去,这又不是我的生意,是国际贸易,不过我必须提醒你,这条路还算比较危险的,麻烦也很多。”

王德清再次连连点头,“知道,我知道,我以前也是当过兵的,危险什么的,好说,只要合理合法赚钱,还能被国家支持,这就不怕,再说我也不是一个人,私下里,其实好多病患家属,都在商量着这事。”

以前那是不知道。

现在知道了,心动的人们太多太多了。

而来往大毛熊的国际列车,跨国贸易,最初只集中在东三省范围,然后延伸至京城,再然后就发展向浙省、闽省各地,高峰时期是几百万倒爷跑着国际贸易。

八十年代起,边境地带的贸易已经很盛行了,就算是二三十年后,这种事早已经成为了历史,边境范围很多村庄村民,都念念不忘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的盛景。

没错,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

基操勿扰。

无非是这个年代信息交流不怎么便利,能有电话的都是少数,这各种信息,才很少向内陆范围传播。

就算是五百车皮轻工业品换飞机那位,也是去京城推销竹编和藤器时,听别人说大毛熊那边打算卖飞机,却找不到买家,才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并为之付出行动,然后成功了。

赵学延再次笑道,“你已经考虑的差不多了,想做就去做,注意好安全,你也说了,你们家现在就剩你这个脊梁骨了。”

王德清这个家,真是挺惨的,多年前有个女儿,在唐山大地震中死了,现在虽说养女王小灯考上了复旦,还有个儿子王宁也在蓬勃生长,但董桂兰突然癌症。

老王也只是一个普通职工,普通中年,这家庭担子一下子就狂压下来了。

至今也是他儿子留在石城托给亲戚照顾,他和一样请了长假的王小灯在跑着求医。

停薪留职嘛。

以王家的情况来看,停薪留职这个时代特色,真是帮了王家天大的忙了。

王德清兴奋的点头,“小灯,我去找几个病友家属多商量下这件事,再联系一些老战友,你妈这阵子,就交给你了。”

王小灯同样认真点头,她都打算在校内申请休学留级了,也不差这时间。

几人交流中,二楼走廊楼梯拐角处,李水花突然慌慌张张跑了出来,看到赵学延就眼前一亮,迈着长腿像是看救星一样,“赵医生,我我爸他们来了,要把我抓回去,我不想回去,求求你了,帮帮我。”

王德清和王小灯傻眼,小灯同学更是关心道,“什么情况?你爸抓你回去做什么?”

这些天,李水花不止负责医院的做饭、清理卫生等后勤工作,也在热心跟着护士们学一些基础医术水准,每天都过得很开心,很充实,然后一些病人的小日常麻烦,她也没少插手照顾,包括病房里的董老师。

王小灯也和李水花处的关系很好。

李水花解释道,“就是想抓我回去,让一群人竞价出彩礼,谁家出的彩礼高,就把我卖给对方去结婚。”

王小灯,“”

她瞪圆了眼,一时间竟然有点不敢相信,都特么20世纪90年代了,还有这么离谱的事,王德清都意外道,“你确定那是你亲爹?”

王小灯是他们王家收养的孩子,大地震中的受灾孤儿,但十几年来,他和董桂兰,一直是把王小灯当亲生女儿疼的,为了支持王小灯上大学,董桂兰曾经在一段时间内,不想去医院治癌症,只为了留着钱给小灯读书和其他开销。

王德清虽然偶尔有怨言,还是在行动上支持董老师的。

他也真的想不通,现在还有把女儿当货物卖的爹?一群人出价,价高者得?真就

李水花也无语的点头,“过年时要不是我提前跑出来,估计已经被卖掉了,听说我们隔壁苦水村有人愿意帮我们家挖一个水窖,外加送一头驴,他已经很心动了。”

王小灯懵逼,“水窖加一头驴??这就能买下你?”

不管怎么看,李水花也是一个和她差不多的美女,这别说亲爹了,后爹也不会卖的这么便宜吧?而且她记得李水花在这里上班,包吃包住月薪还有两百元。

1991年,一头驴多少钱?水花多少薪水能拿下?

这一刻她都感觉到了灵魂暴击,并深感庆幸,自己的养父养母对她真的太好了。

赵学延也无语道,“他在哪?被门卫拦下了?”

经历过一次次耍横病人在他坐诊期间闯入诊所的事,赵总早在一周多前就聘请了九个保安三班倒把门。

言语中感知了一下,还真是,李水花的亲爹李老拴、包括涌泉村的下乡插队的知青老师白崇礼,还有村长马喊水、懒汉村民李大有四人,正被三个穿着保安服的棒小伙拦在诊所外。

情况还算稳定。

涌泉村四人组在保安阻拦下,没想着硬闯诊所,就是在站着向店内张望,李老拴还时不时喊一声水花的名字。

不管李老拴本人多令人无语,李大有这个中年好吃懒做的懒汉有多奇葩,马喊水还是靠谱的,白崇礼更不用说,青年时当知青下乡插队,一直到现在都在涌泉村窝着,教一代代村里的孩童读书学习。

“走吧,下去看看,你已经成年了,不想跟你爹回去被卖掉,他也不能强迫着带你走,警察来了也会尊重你的个人意见。”

片刻后。

当赵学延走出诊所,里里外外到处都是恭敬尊重的“赵医生”招呼声,今天赵学延不坐诊,可外面排队的病患依旧存在,人也不少,毕竟他不坐诊,这阵子带的几个学徒医生,坐诊啊。

他带徒弟,不只是带的中医药大学的尖子毕业生,偶尔还会在教学中开一下华夏式神通,让这几个家伙进入类似“悟道”的状态。

为了避免外界怀疑,他就是开开关关,还一次只针对一人几个月下来,本身就是顶尖名校尖子生的学徒,现在应付“普通”疾病已经很轻松了。

别忘了诊断是一回事,怎么用药,用谁的药,是另一回事。

就算不是超级名医,坐诊时开出来的药是赵学延各种神通技能加持过的,效果就足够强。

这也是他每周只坐诊两个上下午班,来求医病患却能排满所有工作日的原因。

笑着对左右点点头,赵学延带着李水花走向李老拴一行,“你们是水花的亲人长辈?按理说我不该掺和你们的家事,不过水花在我这里工作学习的很不错,她若不想跟你们回去,她也已经成年了,大家就不合适上强迫手段了吧。”

话语下,李老拴、李大有两人气势都一步步降低,有点唯唯诺诺说不出话的紧张感。说白了他们只是偏远贫困山区的懒汉闲汉级别,偷吃个国家送来的扶贫珍珠鸡都是大事了。

到了大都市里底气本来就很低。

还是马喊水轻咳一声,看向白崇礼,白老师扶了下眼镜框,“赵医生,我们也不是想强迫让水花回家,就是她一个女孩子从没出过县,突然在春节跑了,留下个地址就消失了。”

“所以我们才结伴过来看看她的情况,这次找她,真不是强迫拉她回去。”

赵学延看了对方几眼,笑道,“那行,你们自己聊,水花你也别紧张,我看这个戴眼镜的倒是讲道理的人。”

李水花也松了口气,“这是白老师,白老师的确是好人。”

她也回过味来,似乎是她太紧张,误会了她可以不相信他爹和李大有的节操,但白老师不是坏人啊。

马喊水也不坏,否则他不会凭借威望被推为村长,更何况以前,她都偷偷觉得马喊水可能是她未来公公呢。

等赵学延走回诊所,李水花才急急道,“爸,我是不会跟你回去的,这样吧,我在这里上班包吃包住,一个月200,我大不了每个月给你寄回去150,再怎么样,也比你把我一笔彩礼就卖掉更赚钱吧。”

李老拴眼都亮了,“你说啥?一个月给我150?好,一言为定,不能耍赖,你要早这样说,我也不至于和你马叔叔他们坐这么远火车来找你了。”

白崇礼,“”

就连马喊水和李大有都是满脸无语的看向李老拴。

跟着走过来的王德清都气的胃疼,“这位大哥,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你这样的父亲?你还真有脸要这么多?”

乔祖望那种渣爹,在几个儿女成年后,所求也无非是乔家兄妹每个月能给他一百多生活费。

但老乔也是住南都城、家里有彩电有电话的南都土着,才奢望一个月一百多花销的。

李老拴无语的瞥了王德清一眼,“你是谁?我和我闺女说话,关你什么事?我辛辛苦苦带大的闺女,她成年了给我点生活费怎么就不行了?”

王德清不管气质,还是衣着都和赵医生差太远尤其是赵医生出来时,诊所里里外外那么多人恭敬、尊重的招呼他,那就算是他也明白,自己惹不起那种大人物。

王德清就不一样了。

白崇礼插话了,拉住李老拴道,“行了,老李,有些事适可而止,你都不问水花在这里过得怎么样,只知道要钱?”

李老拴这才脸一红,有点尴尬的低头。

王德清气道,“你们几个要是还算男人,就别做这种卖儿卖女的亏心事,有种跟我一起做生意,别说一个月几百,就是一个月赚几万,也不是没可能。”

第一个亲女儿死在大地震里,是他一辈子的痛,养女也是当亲女儿一样含辛茹苦带大,经济再困难,也不舍得女儿吃苦,砸锅卖铁也要供她读大学,甚至不惜耽搁媳妇的病情

当然,这也是董老师坚持那样做,他才支持。

这样的父亲,遇到李老拴这样的,或者遇到乔祖望那一类,那还真是两极分化,冰火相冲了。

李老拴几人都瞪直了眼,然后纷纷笑出了声,都是看傻子,看牛在天上飞的情绪。

李水花眼前一亮,笑着对白崇礼道,“白老师,真的,王叔叔说的一个月赚几万,真有这种生意,已经有不少人因为这个发大财了。”

白崇礼懵逼,水花你变了,你竟然也骗我?

李水花再次兴奋道,“马叔叔,县里不是打算让我们这些贫困山村的村民走出大山,移民建立新家园么,这任务恐怕不好做,咱们村很多人也没钱,去新家园盖房子啊。”

“但你们若是跑一趟赚个几万块回家,那盖新房就容易多了。”

李水花其实有点文化,当初若不是李老拴不让她继续读书上学,也是能和马得福一样考上学,读书再分配工作的。

春节跑出来时,涌泉村最大两件事,一个是她爹打算卖了她,第二就是县里要各偏远山村移民,建立新家园大事。

为什么要移民?就涌泉村那山旮旯里,出个门要骑行几十里,还上山下山绕来绕去交通限制,通电很难,通水也是家家户户在院子里挖水窖,指望着下雨天存水吃用的。

那样贫困的自然条件,真不如走出大山,到平原上建一个新村,然后配合官方的各种工程,通水通电,就会迎来新发展。

那不是涌泉村一个村子的事,包括苦水村等等,都在计划中。

她本来就不笨,有一定文化基础,来了南都后眼光见识开阔了,自然也明白,跑几趟大毛熊做国际贸易,那涌泉村发展速度就会加快无数倍。

危险这不是听乔四美说么,没门路孤身上路,危险大,可成群结队风险就低多了,尤其是乔家动不动带一二十、二三十退役精锐一起出动的架势,那风险低太多了。

她们老家一带也有退役的啊,就是王德清本身也是退役转业的,老王已经计划要去了,能不喊一些战友?众多来赵总这里求医的病患家属,里面也不是没有退役的,在喊一些老战友?

在一点,就她们海吉县民兵拉链拉一堆民兵一起出门做生意,安全性就大有保证了。

这无非是个起步资金的大问题,就像乔二强第一次出门,是借表哥齐唯民六千块,一个月就翻倍。

她也明白,想让李老拴彻底放下卖掉她换彩礼的打算,最好方式还是让李老拴自己多赚点钱,等他有钱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一个水窖一头驴就打算卖她。

白崇礼,“”

白崇礼惊呆几十秒后,才犹豫的对李水花道,“水花,抢银行是犯罪的。”

白老师都想不出,除了抢劫,抢银行之类,什么事能一次赚几万?这在他心里还是大家伙组团做一票,一共赚几万,而不是每人。

李水花想了想,又笑道,“白老师,你们难得来一次南都,今天我请你们吃大餐。”

她打算豁出去一个月薪水,请这几个吃美食了,就李大有那种懒汉劲头,吃一顿美食,绝对不可能不惦记第二次,她爹也是那类人。

1991年夏。

农校毕业的马得福拿着介绍信抵达县里,报道后,就和直属领导张树成一起骑着骑行车,翻山越岭回干沟乡涌泉村了。

一边走,张树成一边介绍着未来吊庄一带的种种优势,还有原本分散在干沟乡各种山区村落的劣势,描绘各种美好前景。

马得福一边听一边笑,笑了一阵子才开口,“那为什么我们村几个首次移民吊庄的,会往回跑?”

张树成脸一拉,无奈道,“现在最大问题是,乡里各个山村的青壮劳力,都在向外跑,跑着去大毛熊做生意”

“他们有不少人在那里赚了大钱,不想回来吃苦,直接在大城市买房了,愿意回来的,人太少”

“村子里剩下的,大多是老弱妇孺。指望老弱妇孺建立新家园,难度太大,而且想要在风沙遍地,蚊虫漫天、什么基础都还没有的平原上建新村,基础条件是差了点。”

几个月过去。

在李水花建议下,在王德清等人的刺激下,3月跑去南都找人的马喊水、白崇礼等人,有两个陪着一起去了大毛熊,李大有和李老拴没去,直接从南都返回苦水村了。

然后4月初,马喊水和白崇礼就带着几千元利润回村了。每个人都赚了几千块,涌泉村轰动、干沟乡轰动,李大有那类懒汉后悔的肠子都青了。

就是在4月,三十多个干沟乡退役精锐和青年民兵当骨干,马喊水和白崇礼带队,还有四五十个普通青壮一起,跑第二趟,也是赚少的一人赚上千,赚多的,一把几个万元户。

他们再回来,海吉县都轰动了。

不过赚钱的那批人,有的直接呆在京城、东北,在大城市里吃喝消费了,有的还想着再跑几趟,在大都市买房,不说京城能不能买到,买在银川也很好啊。

愿意带着钱回老家,把家从山沟里搬出来,在吊庄、玉泉营等地建设新家园的,只是少数。

有一说一,不管以前是什么村民,庄稼汉,跑一趟国际列车,国际贸易?眼界真是开拓了很多。

马得福,“”

他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农机站,刚到又被送来了吊庄移民办,这些时间就算是他,对老家变化了解也不多,毕竟老家没电话。

而当初在农校,那是市里的农校并不是县级校。

马得福还在懵逼,张树成就再次道,“工作虽然艰苦,不过我们也还是有奔头的,你父亲就整来两辆卡车,八成新,在帮助愿意移民吊庄的村民做事,你弟马得宝开了一辆,白崇礼老师开一辆。”

“跑一次不怕,大不了先拉几卡车砖头,把房子盖起来,不吹风沙不被蚊子咬了,下次工作就好展开了。”

马得福更晕了,“我爸搞来两辆卡车?”

黑省边境一车西瓜换一辆坦克都常见的时代,卡车也不难搞,当然了,卡车是开不进涌泉村、苦水村这类分散在群山之间的村落的。

最多是在玉泉营吊庄基地附近,跑跑平原路接送人和各种家当。

就这也很好了,在以前大家不管是拉人,拉架当,还是想要从其他地方购买砖瓦兴建新的吊庄家园,都是人力拉着两个轱辘的木板车做事,还要翻山越岭、顶着各种大风沙,那种风沙一不小心能吹的人都被埋了。

卡车,那是另一种工业化魅力在发威。

张树成感慨道,“要不是你爸带头支持,移民吊庄的工作就更不好做了,我听说他当初第一次和白老师去大毛熊,也是听了你们村一个叫李水花的女子的建议。”

这件事,马得福倒是知道,他也在家过春节了。

他春节时就知道李老拴打算卖彩礼把水花卖掉,当时心情就很崩溃,他们家出不起多少彩礼,竞争的资格都没有,想当初上农校,那也是为了给他攒学费,把学习也不差的弟弟马得宝都主动辍学了。

他们家只供得起一个学生。

当时知道李水花跑了,马得福是松了一口气,既担心又轻松,哪会知道这滚滚浪潮,跑大毛熊做交易的浪潮,竟然是水花建议下发生的?

这就太奇妙了,难道水花跑去南都打工,短短半年,眼光见识比他读几年农校还强??

一段时间后。

马得福和张树成进入涌泉村,很快见到了迎来的马喊水,在马家父子简单见面,交流几句后,马喊水就热情的开口,“张主任,我们马家几辈子没出过官,让得福给你当兵,我一万个支持。”

“不过接下去我还是要带队跑一趟大毛熊,这种国际贸易,有得赚的时间也不知道会持续到多久,在结束前,我们还是要多攒点家底的。”

“村子这边,我会让白老师和大有他们支持你做工作,千万别客气。”

老马是赚了几个万元户的存在,不止赚的不少,他也大力支持新移民工作,这可不是原故事里,只为了撑马得福上位,被领导看重才那样子支持。

而是跑了几趟大毛熊后,眼界也开阔了,其他不谈,就涌泉村这地方,有卡车都开不进来,轿车也开不进来,那他手里攒着车,都不如平原方便啊。

平原现在环境苦,一无所有,但几辆车子搞起来,路通了、水和电通了发展前景都不是一般的高效,再说吊庄平原地址距离银川也近,有车都能和大城市勾连的更深。

马得福,“”

他才刚回家,老爸就要继续出发去莫斯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