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黑水尸棺 > 三百六十五章 青海牧场

黑水尸棺 三百六十五章 青海牧场

作者:人面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0:3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孙先生目送她离开,无奈地摇了摇头,自言自语地说:“这小丫头片子,以后咱们可有的受了。”

他这边刚说完,就听仙儿在隔壁车厢喊:“叫谁小丫头片子呢,我成精的时候,你爷爷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这一下,轮到孙先生没话说了。

下车以后,孙先生联系了当地的一个行商,购置了一些训练时要用的东西,他将那些东西全都装进了一个大包里,却不让我们看,弄得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给猫抓似的痒痒。

在四川待了三天,孙先生又托人搞了一辆面包车,他准备了足够的食物和水,之后开车带着我们跨越千里,来到了青海牧区。

快到天峻山的时候,孙先生提前和刘师叔通了电话,告诉他我们快到了,而刘师叔也早早地来到了横穿牧区的马路附近等着我们。

当我从面包车的车床里看到刘师叔的时候,忍不住笑了。

他还是和过去一样的打扮,皮毛、大袄,脸上的肤色依旧是黝黑中带着一脸阳光留下红晕。

但在这蓝天白云下,骑在马上的刘师叔身上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协调感,仿佛他已经和天地融为了一体,又或者说,他是这天地间无法分割的一部分。

车子离刘师叔越来越近,我才发现他身后还牵着一匹马,马上的人,竟然是盲眼的柯师叔。

好像不管到哪里,这两位师叔总是搭着伴,我还从没单独见过他们两个中的任何一个。

柯师叔虽然眼睛瞎了,但我一直都觉得他的视力和正常人没有什么区别,有些时候,他甚至能看清一些我们的肉眼看不清楚的东西。

此时刘师叔看到我们的车,似乎还不能确定车里的人是谁,只是远远朝我们眺望。可柯师叔已经开始朝我们招手了。

可惜刘师叔没看到他身后的柯师叔在挥手,直到孙先生都快把车开到他脸前了,他才咧嘴冲我们笑。

在这之后,刘师叔就调转了马头,一边还朝我们招手,让我们把车开进草场。

入春两个月,草场已经完全变成了翠绿色,面包车走在草地上的时候,我们还真是有点于心不忍。

刘师叔骑马走在前面,他的速度要比我们快很多,每跑一段距离,都要停下来等等我们。

让我惊奇的是,柯师叔竟然也是自己骑马的,不过他那匹马看起来没有刘师叔的那么健壮,速度也慢了一些。

孙先生一边掌握着方向盘,一边对我们说:“你们几个注意到没,老刘和老柯的马都是没有马鞍和马镫的。”

他这么一说我才留意到,两位师叔胯下的马背上的确没有马镫,至于马鞍,我也不知道铺在马背上的那层座垫,姑且就叫座垫吧,到底是不是马鞍。

说实话,我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在现实中见到这么健壮的马,头一次亲眼看到骑马的人。

这时孙先生又对我们说:“老刘就是当地人,他和这里的人一样,天**马。他们不给马上鞍,是怕马鞍磨坏了骏马的皮毛。你们来到了这里,也要学会爱护牧民们的马。对于他们来说,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

我的视线穿过前车床,看着刘师叔驾马在漫无边际的草地上奔跑,感觉他好像已经和他的马融为了一体,每一个动作的起伏,每一次颠簸,人和马都保持着高度的协调。

走了很长时间,我远远看到一条狭长的溪流从山丘中流淌出来,朝着天和地相连的地方蔓延,在这条溪流的附近,有许多的帐篷,一队牧民赶着牦牛和羊群从更远的地方呼啸而过。

孙先生对我们说:“这就是老刘的族群,等一会你见到族长的时候,他会请你们喝酥油茶。这茶可不是随便喝的,有很多礼仪在里面,虽然你们是远方来客,老刘的族人不会特别去要求你们遵守他们的礼仪,但出于尊重,你们还是要……”

说道喝酥油茶的礼仪,孙先生就变得有些滔滔不绝了。

他说,刘师叔他们所在的这个族群算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氏族,但由于他们并没有特定的姓氏,所以通常来说,行当里的人提到他们的时候常常会说“那个族群”而不是“那个氏族”。

族长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他叫次仁旺堆,是个德高望重的长者,而且他和我刘师叔一样,也非常好客,每次有客人来,他都要亲自接待的。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作为主人,会拿一只瓷杯放在我们面前,接着就会朝里面添酥油茶。

但添茶以后,这茶是不能立即喝的,按照礼仪,我们最好先和主人聊聊天,等主人第二次提着酥油茶壶站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能起杯,用嘴吹开杯上层的浮油,然后才能喝第一口,喝完赞美一下,把茶杯放回桌上,主人会帮我们把茶填满。

喝茶的时候不好一口气把整杯茶喝干,至少要留下一半,主人会主动把茶填满,如果你不想喝了,当主人填满茶碗以后就不要去碰了。通常来说,在主人家做客,酥油茶喝三碗是最吉利的,临走的时候,可以连着多喝几口茶,但也不能喝干。

其实当初刘师叔说这些的时候,我们压根就没记住,后来在这里住得长了,见得客人多了,才渐渐弄清楚喝茶的礼仪。

刘师叔来到最大的一个帐篷处,下了马,又跑回来接我们下车,他的动作很麻利,脸上一直带着笑,似乎我们的到来对于刘师叔来说是件很值得开心的事。

我下车的时候,刘师叔还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好小子,越来越结实了。”

我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这时候柯师叔也过来了,他动作流畅地下马,对我们说:“明天再开始训练吧,今天刚来,适应一下新环境,尝一尝这里的美食。”

听他这么一说,我顿时觉得有些饿了。

刘师叔印着我们进了最大的那个帐篷,有个老人正坐在一张桌子前,翻看着一本书,书上的文字都是手写的,看起来像是一个账本。

刘师叔大步走到老人面前,用藏语说了些我们听不懂的话。

老人的耳朵好像不太灵光了,刘师叔跟他说话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声音。直到刘师叔把话说完,老人才从桌子上摸起一个镜片很厚的眼镜戴在鼻梁上,抬头朝我们这边望了望。

然后他离开桌子,凑到我面前仔细看了看,用稍微带些口音的汉语问我:“你是柴先生的徒弟?”

我很恭敬地点了点头。

老人脸上立刻就露出了很灿烂的笑容,他一边拉着我手,一边又转头对着刘师叔说:“客人来了,为什么不说一声?”

刘师叔有些尴尬地笑了笑:“都是自家人,我也没把他们当客,就没说。”

“唉,你在外头时间长了,越来越不像咱们这的人。”老人玩笑似地说道:“不管是不是你自己人,对咱们来说,都是客,也要出门迎一迎。”

老人平日里大概很少碰到我们这样的汉人,他说的汉语有些其实也听不太懂,但整句话听下来,还是能明白他的意思。

对刘师叔说完这番话,老人又请我们入座,并让刘师叔去拿喝茶用的杯子。

喝茶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孙先生之前说过的那些礼仪全都忘干净了,好在族长也没要求我们什么,只是让我们随意。

族长说,他和我师父算是很好的故交了,也知道我们守正一脉的人平日里讨厌那些繁文缛节的东西。

他说,当年我师父第一次来的时候还很年轻,做起事来也不像我这样一板一眼的,我师父干什么都比较随性,有段时间,族长甚至觉得我师父可能是个很无礼的人。后来他才发现,虽然我师父平日里比较任性自然,可对于他们的信仰,竟然比他们了解更深,同时我师父对藏传佛教的那一份尊重,也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其实说起来,虽然我们寄魂庄不属于任何一个教派,但对大多数的宗教都有一些涉猎,师父也曾告诫过我,在研究别人的信仰时,必须心存敬畏。

这样的敬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包容。

什么是包容?对于这个词汇,我师父的解释是“包罗万象,海纳百川”。

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在修为上造诣可能已经超越了师父,但在很多方面,我和师父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以至于直到现在我也想不明白,师父为什么要用那样的方式来诠释包容这个简单的词语。

我一直以为,包容应该是一个和人性相关的词汇。

喝着酥油茶的时候,刘师叔问我饿不饿,我本来还想客气一下,可刘尚昂却很激动地抢在我前面喊:“饿了!”

后来刘师叔给我们拿来了一种被藏族人称作“糌(zān)粑”的炒粉。糌粑是牧民们的主食,据说是藏族四宝之一,营养价值很高。

它的吃饭也很有意思,吃之前,用少量的酥油茶以及奶渣、糖搅拌在一起,然后用手捏成型再入口,刚开始刘师叔还担心糌粑不合我的胃口,可我却异常喜爱它稍有些散口的口感,还有哪一点淡淡的奶香。

族长见我们几个吃得欢,脸上就一直带着笑,他又让刘师叔给我们端来了曲拉(用熬酥油剩下的奶做成的一种面食)和一些牛羊肉干,以及另外一些用奶做成的食物。

这顿饭充满了新鲜感,我们一边听着族长述说那些食物的制作过程,一边毫无节制地吃,吃着吃着就吃撑了,加上奶制品、牛羊肉本身并不好消化,族长见我们撑得难受,就让刘师叔先带着我们出去转一转,消化消化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