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黑水尸棺 > 五百七十二章 黄河断流

黑水尸棺 五百七十二章 黄河断流

作者:人面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10:34: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来到老人家门前的时候,应该是早上七点多钟,因为当地并不农耕,村民们也才刚刚起来,年轻人赶时间到城区上班,年龄稍微大一些的则出门买早点,路上的人不少。

店老板敲响了门,很快就有一个年纪在十六七上下的小姑娘给我们开了门,店老板说明来意以后,小姑娘就一边喊着:“太爷爷,有人要采访你!”,一边朝屋子那边跑。

我们跟在他身后进了屋子,就看到一个老人正坐在摇椅上,手里端着一个棕红色的茶壶,靠在窗边晒着太阳。

老人长了一张温和的脸,他一脸慈蔼地笑着,对小姑娘说:“还不赶紧上学去,一天到晚喳喳呼呼,又得迟到!”

虽说是教训似的话,可从他嘴里说出来,却给人一种很平和的感觉。

小姑娘吐了吐舌头,背着书包出了家门。

店老板对老人说:“他们是记者,想来采访采访你。”

老人依旧笑着:“我有啥好采访的,咱们村里头比我年纪大的多了去,村南头的老黄头今年都一百多岁了。”

说到这里,老人又转向了我们:“那个老黄头啊,别人问他多少岁,他老说自己九十七,都九十七了好几年了,还是九十七,呵呵呵呵。”

店老板就说:“他们是想了解一下,咱们村里的那些老故事,哦,黄河口的老故事。”

听他这么一说,老人立刻来了兴致:“哦,是为了这个啊。好好好,那个谁,狗蛋,赶紧给泡茶去!来了客,咱得招待好了。”

店老板笑呵呵去里屋拿茶具,老人站了起来,对我们说:“你们自己坐哈,别客气。”

看得出来,对于我们几个的到来,老人心里是很欢喜的。

店老板给我们泡好了茶,就以生意需要照顾为由离开,直到他出了大门,老人才问我们:“你们是哪个杂志社的啊?”

我笑了笑,说:“我们为很多杂志社收集民间故事,倒也不固定服务哪一家。”

老人点了点头:“哦,这么个事啊,我还寻思着,等你们刊登了买一本来看看呢。”

我说:“其实我们搜集的这些故事,到最后也不一定能刊表,呵呵,我们就是负责收集故事的,刊不刊登,我们几个说了不算。”

“哎呀,不碍事不碍事,”老人摆了摆手,说道:“能来就挺好啊,好几年没人凑到一块聊聊天了。”

我笑着问他:“我看村里也没有农忙,平时您不出去,和村里的老哥们走动走动?”

老人摇头:“哎呀,跟他们在一块,就老听他们那东家长西家短的,跟一群老婆子似的,我就不喜跟他们在一块。哎,刚才狗蛋说,你们想听听黄河口的老故事。”

我点头道:“听说,您当年在黄河口做河工的时候,挖出过一条铁龙王。”

“对对对,有这事,”老人说:“那一年的事啊,好些人都看见了,可也不知道是咋回事,除了我,他们都忘了。我聊起那些事儿来的时候吧,他们都说我八瞎(说谎)。”

我问老人:“除了铁龙王,您还经历过别的事吗?”

老人想了想,说:“没有了,我也是听我爹说,早些年的时候,村里头出过不少事呢,不过铁龙王那事,那可是我亲眼见着的,当初还是我那一锄头下去,把铁龙王给挖出来了。”

我喝了一口茶,朝老人身前凑了凑,做出一副认真聆听的样子。

老人似乎对我的态度很满意,他拿茶水润了润喉咙,随后就讲起了铁龙王的事。

在陈述整个故事之前,老人先向我们做了自我介绍,他姓朱,当初他父亲也不是什么有文化的人,加上家里孩子多,在起名这件事也是马马虎虎地应付了一下,随口起了一个“栓柱”,朱栓柱。

朱栓柱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十七岁以前,他和大多数村里人一样,每天听着黄河口的老故事长大。

直到十七岁那年的冬天,黄河口有两个河道断流,朱栓柱和其他十六七岁的孩子一样,到河道上当起了河工,那时候,只要是在河道上清淤的人都能拿到一点糊口的粮食,很多人都是为了这一口粮食才去做河工的,不然的话,在这个天寒地冻的时节,谁也不想光着脚去蹚黄河底下的凉泥巴。

朱栓柱是跟着他父亲一起去的,清淤工程开始后的第三天,他跟着自家老爷子来到河道里,先用锄头将稍微硬一些的泥打散,再用篓子将这些碎泥沙一篓一篓地挑上岸。

也就是在那天,朱栓柱从一大早就有些心神不宁,当他来到河道中央,一锄头砸下去的时候,就感觉沙子底下有个硬东西,又下了两锄头,就听见沙子底下传来“当、当”两声锐响。

朱栓柱的父亲也听到了这个声音,他觉得朱栓柱可能是挖到了古董,就悄悄用胳膊肘拐了朱栓柱一下,说:“别砸锄头,用手挖。”

朱栓柱也很听话,扔了锄头,就用一双手挖了起来,可挖了半天,没挖到古董,却挖出一个黑色的铁砣子,那个铁砣有成年人的胸口那么大,末端还绑着根很粗的黑铁链,那根铁链子从铁砣子上一直垂到地面,嵌到了泥沙里。

后来朱栓柱父子也是好奇,就试着拉动那条铁链,没想到铁链比想象中还要重,两个人用了浑身力气都没能挪动分毫,后来又来了一些人,都觉得铁托和链子奇得很,埋在水里头这么多年都没长锈,而且这分量,也不像是普通的铁。

那时候村里有个叫黄山的人,他的祖父过去是村里的神汉,据说很灵验,黄山从小跟着他长大,对那些神神鬼鬼的事也是耳濡目染,他看到那条铁链之后,就对周围的人说,这里的链子和铁砣可能是用来震慑水鬼的,让乡亲们不要乱动。

当事人都比较信这些,经他这么一说,也就没人再敢去碰那条铁链。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就在当天晚上,原本干涸的两条河道里就开始出现怪声音,由于河道离村子不远,所有人都听到了那阵“咕嘟咕嘟”的怪响声。

也是那个黄山挑起了灯笼,带着几个村民到河道那边查看,朱栓柱也跟着一起去了。

到了河道旁,就看到河道中央正一股一股地往外头冒黄水,村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这两条河道熟得很,往年,每到冬天着两条河道就会断流,每次河底裸露出来的时候,除了一片泥泽,什么都没有。

泥巴里头大股大股地冒黄水,这可是闻所未闻的事情。

黄山看到河道里的景象,立即皱起了眉,他告诉村民,从河道里冒出的水就是黄泉水,是村民拖动了黄河底的锁链,惊扰了地底下的水鬼,要是让黄泉水弥漫了整个河道,水鬼就会出来害人。

其实在听老人讲起这段的时候,我就知道那个黄山是在胡扯了,河道里反水,应该是地下水位高涨导致的,可他却硬是扯到了黄泉水上面,这个人的想象力也是够丰富的。

不过老人这么说着,我也就继续听下去,没有打断他。

老人接着说道,黄山在看过河道之后,又带着村民回到了黄河口那边,原本是想看一看朱栓柱早上挖出来的铁砣子。可到了黄河口才发现,河道里哪里还有什么铁砣子,就剩下了一根快要锈断的粗铁链。

这条铁链明明上午头还好好的,怎么还没一天的功夫就锈成这样了呢?还有那十几个人都抬不动的铁砣子,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

村民们立刻变得紧张起来,黄山让大家不要惊慌,并嘱咐村民们赶紧回家,今天一整夜都不要再出门。

在这个时候,村民们算是对黄山言听计从了,一一回了家,锁好房门。

朱栓柱也回来家,他将之前的所见所闻都告诉了父亲,他的父亲也显得十分紧张,关了门上闩,还找了一根粗壮的烧火棍将门顶实了。

老人说,村民们之所以紧张,是因为黄河口早年就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是百年前有人从黄河口挖出了一个铁牛,那头铁牛也是重得很,十几个人都挪不动,后来村里的乡绅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就让人在河道里架起了火堆,直接把铁牛给烧融了,也就在当天晚上,乡绅一家十几口人全部暴毙,县府里派人来查,也没查出个死因来。

后人都说,乡绅融了铁牛,惹怒了黄河里的龙王,这才在当夜遭到了灭门的报应。

这个故事在村子里流传很广,几乎每一个人都听过,他们是怕铁砣子也是龙王的东西,这次龙王要是再发怒,指不定拿谁家开刀呢。

可不管怎么说,朱栓柱家是最危险的,因为那个砣子就是他们父子俩挖出来的。

那天晚上,朱栓柱一家都不敢入睡,几双眼睛齐齐盯着屋门,就怕龙王爷来发难。

直到三更天的时候,村子里突然传出一声惨叫,那声音凄厉无比,朱栓柱正满心忐忑地盯着门口,冷不丁地听到这动静,差点把魂给吓飞了。

他父亲还算镇定,第一个从床上爬了起来,凑到窗口那边,侧着耳朵倾听。

过了没多久,村子里又是“啊——”的一声惨叫。

这一次朱栓柱也听出来了,声音是从村子东边传来的,黄山家就住在那个地方,而且听那声音,好像就是从黄山嘴里发出来的。

紧接着,又是一连串的惨叫,朱栓柱的父亲从窗户缝里看了一眼,接着就身子一颤,瘫坐在了地上。

朱栓柱也跑了过去,想把父亲搀扶起来,可他父亲却死活不肯站起来,还嘱咐朱栓柱,千万别往窗外看。

可朱栓柱那时候毕竟年轻啊,他怕归怕,却对外头的事充满了好奇,他趁父亲不注意,就朝着窗外瞥了一眼。

这一看不要紧,朱栓柱也险些吓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