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重建聊斋 > 第十六章 光脑袋秃瓢四六不懂

重建聊斋 第十六章 光脑袋秃瓢四六不懂

作者:野亮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34: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几天后,徐文山右手戴上扳指,左手提着弓箭,把鹿泽打扮成童仆模样,入了山。

鹿鹤沟四面环山,其中南面深山,是一处天然的猎场,林中飞禽走兽数不胜数,鹿鹤沟几乎所有猎户,几乎都在南面山中打猎。

徐文山的目标,就是南面猎场。

山间蚊虫猖獗,败草扎踝,枯藤遍垂,野兔乱蹿,怪鸟泣血。兔子虽然还不错,但徐文山看不上这点肉,手中箭支也不多,不想浪费在它们身上。

在林中走了一会儿,徐文山发现一个大家伙。

那是一头体型庞大的麋鹿,通体黝黑,头上鹿角像山一样高高支起,正在远处低头吃草,时不时抬头四处张望。

徐文山赶紧蹲下。这个距离就算射中,弓箭造成的伤害也不足以击杀,他蹲伏着向前移动,慢慢接近那头麋鹿。

一无所知的麋鹿还没发觉自己已经被盯上了,但好似感受到杀气一般,忽然直起身,警觉地四处张望,鼻头抽动,好像嗅到了什么气味。

如果再靠近,可能会被发觉,尽管不是最好的距离,但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徐文山抽出箭支,搭在弦上,眼睛盯着麋鹿。

正要弯弓射箭时,从另一个角落飞出一支箭,朝麋鹿的头部激射去,就在这一瞬间,麋鹿低了低头,那支箭撞到鹿角上,落在了地上。

麋鹿被惊动了,撒腿就跑,很快就没影了。假如刚才那一箭中了,倒还可以追,但现在无论如何是追不上了。徐文山无奈地站起来,看到不远处,另一个人也站了起来。

那人也看到了徐文山,显得有些吃惊:

“这不是徐家的少爷么?怎么到这里来了?”

此人徐文山也认识,是鹿鹤沟里有名的猎户,名叫李四六。在李四六旁边,也站起来一个和徐文山年纪相仿的少年,是李四六的儿子李大壮。

据说这李四六每次入山,都会带一堆猎物回,人们都说他是鹿鹤第一猎手,不过这李四六倒挺谦虚,人前从不自矜功伐,有时还会送一些猎物下水给暂时困难的人家。

李四六带着大壮朝徐文山走来,又问了一遍:“少爷,你怎么在这儿?”不等徐文山回答,又拍了一记大壮的后脑,道:“快见过少爷。”

大壮憨憨地朝徐文山鞠了一躬,徐文山摆了摆手,举了举手中的弓箭,说:“跟你瞅上同一个猎物了。”

李四六皱了皱眉,他并不相信徐文山真是来打猎的,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地主家的公子,怎知穷人家的艰辛?歪歪地挎着一副弓出来狩猎,旁边还带个漂亮小僮仆,想必也是想过把瘾,他这种公子哥,哪像自己家这种要把脑袋别在裤子上讨饭吃的人家?

他根本就不懂狩猎的辛苦。李四六做出了判断,并暗暗藏在心里。

李四六擅长狩猎、靠狩猎吃饭,因此也对狩猎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崇敬。对于徐文山这种“亵渎”狩猎的做法相当瞧不起,于是话语里就带了一丝不耐,跟徐文山说:“这里很不安全,我看你啊,这身子板,还是快点回去歇着吧。”

李四六对徐文山的语气有些不善。

李大壮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他就是只服比自己弓术好的,就算你是地主老爷本人,也休想得到他的褒奖,为这脾气他总是得罪人。他局促地看了看徐文山,又看看自己老头,不知道怎么打破这尴尬局面。

徐文山自然不知道对方心里绕了这么多弯弯,只是说:“不歇,刚出来,就是想学学打猎。久闻您是鹿鹤沟第一猎手,我可否跟着你,观摩观摩你的狩猎神技?”

李四六受了这一记马屁,倒对徐文山的观感好了不少,语气也变得善了许多,说:“跟着看倒行,不过到时我可没功夫管你,自己小心别出危险。”

徐文山便提着弓,默默地跟在李四六父子后面。

大壮转过头看了看徐文山,徐文山冲他笑了笑,他对徐文山做了个鬼脸,就快步跟上了自己的父亲。

事实证明李四六有两把刷子,很快下一个猎物就出现了,这是一头野猪。李四六回过头看了看徐文山,发现徐文山已经持弓在手,轻蔑地笑了笑,转头对大壮说:“大壮,你看好了,打猎可不像别人想的那么简单,不是你射中了就算打着了。你看这野猪,它性情暴躁,一箭射中,它可能会反扑回来,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

大壮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李四六又回过头对徐文山说:“徐公子,你站远点,不要贸然出手,会影响我猎杀这畜生的。如果等会儿我打中了,回头分你点下水。”

徐文山轻松地说:“我就站这儿看你怎么猎吧。”

李四六皱起了眉头,说:“等会儿我可顾不上你,要受伤了你得自己走回去。”

徐文山说:“不劳费心。”

李四六弯弓搭箭,气度沉稳,动作迅速,一看就是经验丰富的老猎人。

只是给一旁的徐文山看傻了。

并不是李四六太强,而是李四六太弱了!

尽管徐文山之前就知道鹿鹤沟猎户水平堪忧,但他还是看得一阵无语。

李四六的开弓姿势、撒放手法都不对,他用食指大拇指捏住箭尾,撒放就是两指一张,箭就飞出去了。

徐文山刚加入弓箭社团的时候,第一次玩弓就使用的这种撒放手法,结果被学长狠狠地纠正了。

这种撒放手法叫做捏箭法,虽然不是不行,但缺点实在太多,用这种手法开弓必须马上把箭射出去,否则手指会酸胀。

实际上,鹿鹤沟猎手的撒放手法都是捏箭法以及捏箭法的变体。这种手法是人拿到弓箭后的第一反应。

也不怪鹿鹤沟猎手们靠箭吃饭一辈子,也没琢磨出正确的撒放手法,鹿鹤沟太封闭了,猎手们之间也缺乏交流,大多出于敝帚自珍的心理,把自己掌握的诀窍视为传家秘诀。

这样的环境,再给五百年也未必能点出什么科技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