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科幻 > 星空之上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奥尔特云

星空之上 第一百二十二章 奥尔特云

作者:彩虹之门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2:25 来源:小说旗

人类社会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的学科,它可以用标准的,可以量化的数据和指标来描述,也可以通过科学工具来进行研究。

它的内在逻辑,同样不因某个人或者某一群人的影响而转移。

譬如,人类天生就具备繁衍的**,天生就具备追求更好生活,更丰富物质的**,天生具备希望活着的**。

如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生产力不能持续发展,无法满足因为人口日益增长而日益庞大的物质需求的话,那么必然就会爆发战争。

就像历史之中已经重复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一般——王朝末年,人口众多,耕地所产出的粮食无法满足所有人的生存需求,注定有一部分人要饿死,于是人民奋起反抗,发起战争,最终十室九空,人口大大减少,新王朝建立,耕地所产出的粮食开始富余,于是盛世到来。

这是一条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而与这条规律相比,什么贪官污吏,什么治世能臣等等,所能做的只不过是加速或者减缓这个进程而已,无法改变根本。

放到现代,这条规律同样适用。

地球的人口承载能力有上限,太阳系的人口承载能力同样有上限。只不过高科技时代的人类世界拥有了一个和王朝时代的人类世界最大的一点不同,也即,高科技时代的人类世界有能力毁灭自己所生存的环境。

这就意味着,王朝时代的一次全面战争,所能造成的影响不过十室九空而已,一旦安定平稳下来,人类种群还可以再度恢复。而高科技时代的一次全面战争,不发生则已,一旦发生,必然意味着人类的灭亡。

而全面战争是否爆发,取决于当前人类世界生产力能否满足大多数人的物质**。并且,只取决于这一点。其余的一切因素,都不重要。

人类世界的生产力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科技程度,二是物质基础。将科技程度定为“拥有大规模恒星际远航技术”之前,物质基础则是太阳系内的这些星球,再有了人均能耗数据,那么,全面战争的人口数量临界点便可以计算出来。

许正华联合了许许多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专家,计算出了这个人口数量临界点。答案是,一万亿左右。

也就是,以“拥有大规模恒星际远航技术”前夕的科技水平,以太阳系为基础,可以供养的人口极限大概是一万亿人。超过了这个数字,全面战争就会爆发,人类会灭亡。不超过这个数字,人类就会仍旧存在。

那么,强人择原理就可以转换为,如果这个宇宙是因为人类而生的,那么,在太阳系人口到达一万亿之前,人类一定会拥有大规模恒星际远航的能力。

注意,是大规模的恒星际远航能力,而不是小规模的,依靠冬眠技术之类的恒星际远航能立。

接下来所需要进行的便是工程验证了。很显然此刻的人类世界还不具备恒星际远航的技术和能力,但这不妨碍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探究拥有那种能力需要哪些技术进步,需要哪些前置条件,并且,人类世界是否有能力在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这些技术进步和前置条件。

这是一项很庞大的前瞻性研究,人们需要全面梳理现有的技术储备和正在攻关、存在于设想之中,已经完成了理论储备,或者连理论储备都未完成,但已经有了构想的种种技术,并依靠一个精密的模型,对它们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整体性的评估。

这个模型所需要的参数有许多许多,譬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技术的发展对出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文化发展的影响,人均能耗的变化,人均物资需求的变化,社会风气的变化等等等等。但幸运的是,这些数据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数学工具对其作出预测。

它需要的计算量极其庞大,幸好,爱神星的控制此刻已经不再需要应龙号超算的全部算力,这个模型的计算也可以采取一部分分布式计算。

它的预测结果很显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毕竟未来的事情没有人能全部预测明白,但总归,它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做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佐证,一个证明或者证伪强人择原理的佐证。

最终的结果,在上百万名科研学者及工程师等人奋斗了差不多一年之后出现。结果十分出乎人们的预料。模型计算几乎明确无误的指出,在拥有大规模恒星际远航技术之前,人类必将灭亡。

人们原本以为结果会是模棱两可的,就算偏向一方,也至少会给另一方留出余地,留下想象的空间。谁都没有想到,结果竟然会如此明确。

而之所以如此明确的原因,便在于大规模恒星际远航的实现难度。

它的难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从维生系统到能量来源,从发动机到载货量,统统被打上了不可逾越的标签。

大规模恒星际远航很显然要以正反物质湮灭为能量来源——这是远超核聚变的能量来源方式,可是计算表明,就算正反物质湮灭的庞大能量,都无法胜任如此遥远的恒星际航行。而比正反物质湮灭更高效的能量来源方式,人类甚至连理论描述都没有。

发动机方面很显然要选用离子推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降低工质损耗,避免恒星际飞船99%以上的质量都得装上工质。但就算采用离子发动机,所需要的工质数量也超出想象,不具备工程可行性。

综合来看,攻克各种技术难题,需要的时间将十分长久。而模型显示,人口的增长不会停下脚步。在技术突破到来前,人口首先到达临界点从而爆发全面战争,最终毁灭人类是一个极大概率的事件。

看着这个结果,许正华怔怔出神。

“好吧,看来这个宇宙果然并不是为人类而生的。我们人类的诞生,对于那个外部设计者来说,极大概率是一个意外。”

人类并不具备特殊性。对于那个可能存在的外部设计者来说,也没有什么重要性一说。如此一来,人类的自救之路就需要以此为依据,做出许多调整了。

合上手中的研究报告,许正华摇了摇头,将注意力从这项耗时长久,耗费了无数人力物力的研究之上移开。

但就在此刻,一个念头忽然间从许正华的脑海之中冒了出来。

他忽然间想到了一个可以令人类不必攻克那诸多技术难题,就拥有大规模恒星际远航能力的想法。

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仍旧只是较为近程的大规模恒星际远航能力,只能支撑人类文明在距离太阳系较近的几个恒星系之间来回,譬如南门二星系,巴纳德星系等,但这也足够意义重大,也足以支撑人类文明将人口上限拓展数倍。

这个设想便是,如果在太阳系奥尔特云中,存在足够数量的大星球作为中间物资补给点,从内太阳系远航出发的大型恒星际飞船在路过那里的时候可以获得一次物资补给的话,那么,之前所提出的所有技术难题几乎都可以得到解决。

奥尔特云是一条存在于太阳系边缘,与太阳距离高达0.6-2.3光年的物质带。在现有理论之中,它是太阳系内长周期彗星的来源地。

奥尔特云物质是受到太阳引力控制的距离太阳最遥远的物质。在奥尔特云之外就没有物质会围绕太阳运转了。

在太阳系形成早期,因为木星和土星等众多大行星的引力交战,这些制造大星体的“边角料”被驱逐出了内太阳系,逐渐远离太阳,最终形成了奥尔特云。现有理论估计,奥尔特云物质的总质量大约为地球质量的五倍。

这个数字看起来很大,但要知道,奥尔特云总长度高达数光年,大约为地球质量五倍的质量散布在如此广袤的空间之中,其平均物质密度堪比真空。

现有理论之中,奥尔特云之中几乎不可能存在达到了流体静力平衡的星体。而想要充当大型恒星际飞船的中途“加油站”,很显然如此之小的星体绝无资格。最小最小,至少也要有个500公里的直径才算可以。并且,其数量还要很多很多,太阳系周边的所有方向都要有。

可是如此一来,奥尔特云的总质量就至少要高达地球质量的1500倍以上,约相当于木星质量的五倍了——这与现有的恒星系演化理论不符。

但许正华最终还是决定投入力量去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测。毕竟,证明或者证伪人择原理,对于人类世界来说太过重要。

而经过了对瑞墨提文明科技的消化和吸收,全力以赴的话,此刻的人类已经具备了观测奥尔特云,并在其中搜寻较大星体的能力。

于是,新的一项深空搜寻任务全面开始。而事情的发展又一次出乎了人们的预料。

在任务开始之后的第一个月,天文学家们便搜寻到了第一颗质量在标准线之上的奥尔特云矮行星,之后是第二颗,第三颗……

短短一年时间,天文学家们便发现了总计100余颗较大质量的奥尔特云星体。而此刻,对于奥尔特云的搜索才仅仅完成了一小部分而已,且搜索精度并不能算太高。

依据概率计算,奥尔特云的预估总质量,此刻已经高达地球质量的1600余倍。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