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什么是期待?
期待就是好与坏。
期待就是未来的结果,期待就是不可预知的未来。
尹天佑靠着自己的新戏,为观众注入了无限的期待,但是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却没有人知。
与此同时---
电影大战,一触即发。
上映了。
《人间中毒》上映了。
《双面君王》上映了。
《江南1970》也上映了。
然后,《人间中毒》随着上映,原本积攒的试映人气全面爆发。紧接着《双面君王》点映积攒的人脉也大爆炸。
唯一遗憾的是《江南1970》,正所谓期待越大,失望越大。至少很多观众在看完这部戏以后,没有任何的反应。
在一家电影院内,戴着棒球帽装扮过的尹天佑带着女朋友郑秀晶呆在座位后面,观察着那些观众的一举一动。
全场观众都看着落幕的大银幕,似乎在想着什么,他们当然没想到尹天佑就坐在后面,所以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甚至连小小的议论都没有。
这就是five尹天佑拍摄出来的电影吗?这就是大帅哥李敏镐的第一部电影吗?
怎么会这样?
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我怎么感觉不出来呢?
观众心里都有着这样的一个疑惑。其实他们都很清楚这个故事非常简单,就是讲叙在江南大开发时期,一对生死与共的患难兄弟反目成仇的故事,鞭挞了韩国70年代社会的丑恶。
可是他们不懂,为什么会是这样,与他们平常所见到的韩国黑帮电影完全不同。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他们有看见两个绝对是今生印象最深刻的男主角。在荒芜的土地上互相依偎倚靠,在繁花似锦的都市却彼此相争相斗,难道说环境可以改变一个人。人的性格也是随着环境和时间变化的?
在这一点上,尹天佑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式。起初为两个男主角安排的共同点是“没钱”,而在后来,才逐步随着两位主角渐渐不经意间浮现的对钱的态度,才发现,原来最好的兄弟也可以背叛,在金钱和权力面前,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虚无的,飘渺的。可以说这种概念非常具有浪漫主义。
可尹天佑的镜头却非常具有现实主义。而就连尹天佑自己都想不明白的是,自己竟然能够将这两者很巧妙的表现出来。这就与好莱坞大导演科波拉在《教父》里以写实手法来呈现教父与儿子之间的彼此亲情,颇有相似。这是很矛盾的手法。
只不过尹天佑干得比科波拉要强出了,许多任何的痕迹都被掩饰掉。写实主义手法成为一种手段,而浪漫主义情调则透过两位演员和镜头的描写,渐渐滋生在观众心目当中。
票房逆袭。
观众逆袭。
而春节档又是韩国少有的电影大档之一,因此观众人数还在蹭蹭地狂涨。
就像某电影人说的那样,“虽然这是一部限制级电影,丝毫不影响观众对它的迷恋程度。可以想象,即使没有男女演员的床戏,单凭尹天佑这个名字,这部戏也一定会火。“
事实也的确如此。
只不过,这部戏火的有些让人吃惊,因为在短短不到两周,观影人数就突破了惊人的1000万!
要知道,在大韩民国一部戏能够在这么短时间内突破千万人次,那绝对是少之又少的。何况还是这么一部限制级电影。
面对如此奇迹,很多韩国娱乐圈的人都傻眼了。
难以置信,用一句流行的网络语,亮瞎他们的钛金狗眼!
而与尹天佑走得最近的音评人,影评人姜明石这次又不失时机地站出来:
一口气看了三部贺岁****,《人间中毒》、《双面君王》及《江南1970》,三部戏完全不同风格、题材,其票房对明年贺岁片具指标性。
尹天佑执导兼监制的《江南》如今票房气势如虹,成为观影人次最高的冠军,更破限制级电影新纪录,票房屡创新高,在不到两周内观影人数破1000万,称霸韩国电影贺岁档。
环顾这三部戏,几乎都是清一色的限制级,嗯,准确地说《双面君王》要好一些,毕竟限制不大,而《人间中毒》和《江南1970》都属于不得不限的限制级了。
如今,就是受到限制最大的充满*和暴力的《江南1970》,却拔得头筹,成为贺岁档冠军,这不禁让人啼笑皆非。
《江南1970》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没有试映和点映,故事剧情神秘无比,人气天王尹天佑更没有参演,外界一致看淡,结果却遥遥领先,尹天佑真霸气。究竟《江南》凭甚么取胜?四个字:“期望营销”。
尹天佑艺高人胆大,电影上映前没有大搞试片及优先场活动,甚至不做首映。试片场及首映向被视为口碑场。有替票房热身的作用,又甚少发放剧照,刻意保持神秘感,在上映前也没有影评剧透内容,给观众定下主观期望,令观众更充满期望入场,对每场戏都充满新鲜感,再加上尹天佑第一次做导演,李敏镐第一次触电大银幕,观众期待暴涨,新片面世,当然先睹为快。事实证明“期望营销”策略成功。
尹天佑并没忘记他头顶上的“天才five”吸金磁石光环,电影虽力保神秘,他个人则拼命争取曝光,罕有地接受各媒体访问,又不辞劳苦跑遍韩国做路演宣传,卖力异常,赚爆人气。
其实《江南1970》整体来说是一部用写实包装的浪漫电影,属于悲剧类型,在这个万家同庆的新春档真的很不合时宜,可是这部戏却成功了。
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尹天佑绝对是少有的天才,在电影方面或许他就是---神!(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