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175章 乱世之根源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175章 乱世之根源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黄道周一听,顿时如中雷击,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自己本身就是进士,又在官场之中,岂会不知道如今的进士情况。

甚至可以说,对于大明进士培养之法的演变,他是一清二楚的。

明初二三甲进士分派于六部与翰林院见习者,入六部的称观政进士,入翰林院的称庶吉士。

从大明永乐二年开始,翰林院纳庶吉士,已演变成了专门的制度,时谓“馆选”,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在新科进士中选拔年轻貌佳、才优字好者入翰林院继续学习,三年后“散馆”(毕业)分授实职。

其余进士,就是观政进士了,分别去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甚至有的时候,连五军都督府都有进士观政。

一开始的时候,这种培养进士的方式也确实还可以,为新科进士到参政有一个学习的过程。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方式就变味了。

首先,由内阁会同吏部、礼部进行的点翰林就开始充满了**,毕竟是他们说了算。偶尔有的时候,会用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但是,大多数是这些衙门的大佬说了算。

而观政进士这边,也同样如此,**丛生。

这些观政进士,都不想外放,想要留在京师为官。于是就千方百计地想去三法司衙门,因为观政有个潜规则,就是观政进士期限到了之后都会留在本衙门用。

除此之外,观政进士在实习期间,还可以请假,也就是说,人家压根就不观政,时间到了就直接授官了。

观政期限,也就三个月或者半年而已,这么短的时间内,又能掌握多少从政经验?

因此,这些新科进士制度,到了万历年间开始,就形同虚设了!并且里面的**横行,在进士还没有当官的时候,这种官场风气之下,就已经被腐蚀掉了。

不但如此,黄道周还知道,如今存在进士中的风气,到底有多差。

多数进士皆认为,他们二十年灯窗辛苦,才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这是自己努力得来的,中了进士,不就是该放松享受了?

还有官居极品的人,也觉得他们二十年仕途小心,始得至此地位,那是不是该为自己着想,谋求一些利益?

在如此种种风气之下,吏治**,才有今日之乱局!

黄道周想着这些,忽然对崇祯皇帝的提议有了浓厚的兴趣。他平日里也瞧不惯同僚作风,喊着要整顿吏治,但是具体措施上,却只能泛泛而谈。如今听崇祯皇帝这边,似乎有新鲜提议,就很想知道一下。

于是,他便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这文备堂具体如何为之?”

崇祯皇帝见黄道周不再反对,而是好奇他的说法,心中不由得有点兴奋,便马上对黄道周说道:“文备堂内,设各科科目,皆是为官之须知,明确何事该如何为之?学之后便考试,唯有考核合格者方能根据其成绩授之于官!如若考试不合格者,其不明为官之道,如何为官?”

“那这各科科目从何而来?”黄道周听了,立刻追问道。

崇祯皇帝一听,想也不想,就直接说道:“由六部皆三法司,还有地方上呈送案例,编辑成策,朕阅后便是各科科目。其他细节上,可群臣议之,朕再定夺!”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说道:“对了,以后京官,须得地方任职一定时间之后才能担任。朕不想看到无有地方经验,却对地方事务指手画脚!”

黄道周听了,不由得赞道:“陛下英明,此乃根除吏治**之良策也!”

事实上,崇祯皇帝的这个做法,有部分被后世满清所用:殿试传胪后三日,于保和殿举行进士朝考,专为选庶吉士而设。

而如今崇祯皇帝受刘伟超启发而想出来的这个制度,比起满清的朝考,那是方方面面,都要详细,更有规范了。

毕竟满清这个,只是把选拔庶吉士这一关的由人为改为考试而已,其实和殿试的区别并不算大。

这个事情,刘伟超不知道,崇祯皇帝自然也就不知道。

此时,崇祯皇帝见黄道周赞同之后,想起王德化的要求,便借着这个话题对黄道周说道:“卿所言不错,如今之吏治**,乃是普遍之事。朕之前只是整顿了京师而已,地方上的吏治**,仍未涉及。卿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近期须得举荐御史巡按地方,扫除地方之**,如何?”

说到这里,他又补充强调道:“地方上民不聊生,地方官难逃其咎!如今之乱局,多少都和地方官之不作为有关!京察之外,还需严厉督查之!”

黄道周一听,立刻表情严肃,连忙答应道:“微臣深以为然,立刻着手此事!”

对于崇祯皇帝一反常态,没有让厂卫介入,而是让都察院来督办这个事情,他心中非常高兴,也想着赶紧应下,免得到时候皇帝变卦,又公然让厂卫介入就不好了。

只要是文官,就没有不讨厌厂卫的,黄道周也不例外!

说完这些,黄道周就赶紧走了。

不过等他出了大殿之后,忽然才想起来,武备堂的这个事情,皇帝还没有一个最终的说法!

他这么想着,就很想再找崇祯皇帝确认下。可随后想想,他自己之前提出的反对理由,似乎也有不成立了。

进入武备堂的武将是天子门生,而如今文官要入文备堂,也同样会是天子门生,不存在武官凌驾于文官之上,一样可以以文制武!

另外崇祯皇帝说得也不无道理,如今这乱世,到处都是流贼作乱,杀藩王,杀督抚,已经到了危急时候,不培养那些武将,何以和贼寇厮杀,早日平定天下?

唉,之所以会有如今这乱世,还是吏治**,根在文官这边啊!

这么想着,黄道周便叹了口气,熄了去找崇祯皇帝的念头。

崇祯皇帝这边,打发走了黄道周之后,就全力扑在武备堂筹建的事情上。另外,也让方正化调派熟练工匠,和宋应星一起,尽快打造出蒸汽机,并且越多越好!

这倒不是说他想开始造蒸汽火车、轮船之类,而是新打造出来的蒸汽机,是要先用来作为炼钢,镗枪炮这方面。

就目前京师这边的军队,也就是白杆军能最快拥有新的战斗力,因此,崇祯皇帝也盯着白杆军这边训练,适应新装备。

没办法,如今这种局势之下,崇祯皇帝必须争分夺秒都地去抢时间。

不说建虏入侵了,光是事关中原的开封之战,肯定也已经开始了,也不知道孙传庭那边怎么样了?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心中肯定是担心的。

………………

一如崇祯皇帝所想,开封之战,已经开始了。

李自成和罗汝才领着他们的主力军队,号称五十万,围住开封之后第五天,就完成了攻城准备,开封之战,正式打响。

对于开封城的坚固,李自成是有预料的。更不用说,和前两次开封之战比起来,如今还是孙传庭那狗官坐镇,估计会更是难打。

因此,在一开始的时候,他就派出了杂牌军去试探开封城的虚实。

“杀……”

震天的喊杀声,响彻在开封城外。

护城河在流贼大军刚到达开始扎营的时候,就已经派人把水给引走了。

前面几批的杂牌军,主要就是填护城河。

在盾牌的掩护下,一个个衣衫褴褛的杂牌军,背着一袋袋泥土冲到护城河那往里面倒。

李自成等人,自然是在观战的。

看了一会之后,边上的李岩就有点疑惑地说道:“为何这一次的填河,似乎比之前两次要顺利?”

“没错!”宋献策听了,也是疑惑地回应道,“城头上的反击似乎是有气无力的那种?”

统兵将领之一的袁宗第听了,不以为然地说道:“我猜估计是孙传庭那狗官,强龙难压地头蛇,不带兵马过来,和城里的人有矛盾,结果就这样了!”

“这个似乎也有道理!”罗汝才听了,也加入讨论道:“就孙传庭那性子,似乎谁都欠他钱一样的。如今又受皇帝重用,岂不更是觉得自己了不起!”

说到这里时,他忽然又话锋一转道:“不过我们也不能轻敌,那毕竟是孙传庭,能耐还是有的。如果我们攻打急了的话,指不定就是帮他忙!”

“那怎么办?”牛金星一听,接过他的话题道:“我们要是不攻得急,能打下开封么?”

李自成一直不说话,听到这时,他才开口说道:“先看看再说吧,等到护城河填完,派精锐猛攻一次,看看能不能破城?”

他是老大,这么决定了,只要罗汝才不反对,那就是这么定了。

他们却是不知道,城头箭楼里面,开封城原本的文武官员,全都乖乖地站在孙传庭的身后,压根就没有一点不和的意思。

知识他们也确实有点想不明白,不知道孙传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最终,还是由河南巡按御史高名衡问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