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210章 母子重逢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210章 母子重逢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不过这个事情真要做起来,还是非常繁琐的。就只是整顿各卫所的情况,就是一件大工程。

当然了,崇祯皇帝也根本没有那个意思,要求一下就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他首要做的事情,就只是修京畿之地铁矿区到京师的铁路。因此,第一批要改编的卫所,也只是京师周边的卫所而已。

到了明末这个时候,卫所制度最为严重的问题,其实是军田被私人侵占。或者是地方好强,或者是军中将领。以至于当年太祖皇帝引以为豪的,说百万军队不用费朝廷一分钱的情况,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另外,军中将领把本所的军户当牛马一样使唤,也是明朝中后期的一大弊端。

如此种种,导致明末各卫所的军户有大量逃亡现象。账面上一个千户所,可能连三百人都不到。

如此一来,其实崇祯皇帝改编卫所制度的压力,也就少了很多。至少对他来说,前期投入的银钱就少了。

之前的时候,已经有旨意下发,要求各地卫所清屯充饷。其他地方的情况怎么样不知道,至少皇城根下,还是有些效果的。

崇祯皇帝着手卫所改制之后,便立刻大规模地派出两厂一卫并兵部官吏,一个卫所一个卫所的核对情况。

各卫所的军户,在军队编制中的,全部转为铁道兵,编入铁道司的名册中。如果是老弱,则要求军户家中置换一个年轻力壮的。如果没有,就从家族中抽调一个。

这个是原有卫所就是这么做的,崇祯皇帝的这个做法,并没有变化。

如果是以往,就会存在逃亡情况。谁也不想让家中青壮去给那些当官的当牛做马。

不过这一次,朝廷却是明言:编入铁道兵名册的,一个月一两军饷,概不拖欠。如有克扣发生,可直接告御状。

另外,原有卫所的军田,则分发给原有卫所军户。原则上每户都有,但是家中有青壮编入铁道兵名册的,会多分军田。

这些改制旨意在京畿之地的卫所先行试点,特别是京师周边的卫所,更先一步。

如果说,改革其实是利益分配,定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那么这部分受损利益的人,大都是卫所军官,比如百户所的百户,千户所的千户,再高就是都司,或者和军田毗邻的豪强。

如果是地方偏远的话,这些人是肯定能挣扎一下的。但是,在这皇城根下,最大的豪强就是崇祯皇帝。谁敢对抗他,那就是自不量力了。

这个改制的第二个受害者,从表面上看就是崇祯皇帝本人了。

因为铁道兵归属内宫新设的铁道司,要每个月发军饷的,这可是一大笔钱,以前是不用支出的。

因此,在外人看来,皇帝抗下了这次的责任。

既然皇帝都这样过了,底下人就更是不敢闹了。要不然,谁比得过皇帝的付出?

很多人在不甘心的同时,也是在暗地里看着好戏的。

他们不信了,皇帝能抗下京畿之地的卫所改制铁道兵,那能抗下全国的卫所铁道兵么?

还有,付出一个月的军饷就算了,以后每个月的军饷都要付出,你皇帝有多少钱,够花么?

他们相信,迟早崇祯皇帝会承受不了那么多卫所的改制,最终让这个卫所改制悄无声息地就算了。

基于如此的期待之下,崇祯皇帝的这个铁道兵改制进行地很顺利。一处一处的卫所,都是高效率地整编。

当然了,这个事情说起来是轻松,但是也分了崇祯皇帝非常大的精力。

京营的重整,勇卫营的扩军,兵仗局那边的后勤供应,如今加上铁道兵的事情,还要修筑铁路的准备,科学院的教习,军学院的视察等等,崇祯皇帝都是亲力亲为,不敢有一丝马虎。

之所以如此,他实在是怕了。就怕这个时候普遍的贪腐、中饱私囊等等问题,会在这几个方面出现。

………………

就在他忙着这些的时候,山西这边,两支军队会师了。

就见白杆军马祥麟惊喜万分地看着眼前的探马确认道:“我娘就在前面了?”

虽然是问句,不过其实也是肯定的。因为他眼前的,不但是自己这支队伍的探马,还有秦良玉所部白杆军的探马。

双方探马遇到,就有跟着过来见马祥麟的。

这不,马祥麟都等不及答复,当即向身边的人大声交代道:“你们领军跟上,我先走一步!”

前半句,他是向他手下交代的。而后半句,则是对身边的传旨太监说的。

马祥麟都等不及分开来说,急着说完之后,就双腿用力一夹马腹,胯下战马吃疼之下,“嗖”地蹿出,撒开了脚丫子,往前疾奔而去。

众多白杆军将士一见,都是会心一笑。然后马祥麟的亲卫,立刻喝斥着战马,紧追马祥麟而去。

传旨太监高时月,也是崇祯皇帝身边的当红太监之一,心中非常清楚,皇帝对白杆军的信任。

因此,对于马祥麟这种比较没有礼貌的行为,他也不在意,跟着笑笑,而后夸道:“马将军,真孝顺也!”

……………

秦良玉这边,才刚得到探马回报,说前面遇到了儿子的军队,她是有些意外的。

因为她之前的时候,只是知道儿子在中原剿贼,大概是在襄阳一带,却因为战乱,交通不便,并不知道马祥麟后面的事情。

此时突然在晋地遇到,自然是有些奇怪的。

不过不管奇怪不奇怪,好几年都没有见到儿子了,哪怕家里有孙子,她也终归是非常想念儿子的。

特别是她已经知道,她的儿媳张凤仪剿贼战死,就更是担心儿子这边。

秦良玉自然不可能知道,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的话,就在几个月之后,他儿子也会在襄阳战死殉国。

此时,她正想着儿子时,就见前面直道的远处,有一骑一马当前,飞驰而来。

虽然离得远,可秦良玉一看那个身影,便知道是自己的儿子。顿时,她的眼睛不由得便湿润了。

虽然她是个女中豪杰,领兵打仗多年,见惯了生死,也经历了亲朋好友不断战死的事情。可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母亲,含辛茹苦地养大儿子。

看着儿子安然无恙的矫健英姿,心中欣慰之下,说不激动就是假的了。

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不用说,常年领兵打仗,并且贼势愈演愈烈之下,还能亲眼见到亲人,那就更是难得了。

“娘……”

离得近一些了,就能听到马祥麟的喊声。

见此情况,白杆军将士们,不由自主地停下了前进的步伐,看着他们的主帅继续驱马缓步而行。

马祥麟一直疾驰到秦良玉面前,才勒住缰绳,立刻滚鞍落马,单膝跪地的同时,双手抱拳,激动地抬头大声说道:“孩儿见过母亲大人!”

他的独眼,就盯着秦良玉上上下下地看,就怕看到有受伤。

一如秦良玉担心他,他也担心秦良玉。

和别的家人不同,他的母亲是领兵为国征战,而是躲在深宅大院的。他母亲有多担心他,他就有多担心他母亲。

可以说,他担心母亲,要远多过惦记他那在家的儿子。

秦良玉看到眼前的儿子,也是翻身下马,快步走近儿子,伸出手去扶他,同时满脸笑容地说道:“我的儿,可有受伤?”

“没,娘,孩儿好着呢!”马祥麟站起来之后,拍拍自己的胸膛,大声说道,“您看,强装着呢!”

看到儿子真的没事,秦良玉心中非常欣慰。随即,她才问出行踪的疑惑道:“你怎么也在晋地,你不是在襄阳那边的么?”

听到这话,马祥麟却没立刻回答,而是关心地问道:“娘,你还好么?要孩儿说,您年龄都这么大了,就在家待着好了,还到处领兵打仗,孩儿时常担心着呢!”

秦良玉一听,当即微笑了下,眼睛还在打量着儿子的同时回答道:“国事如此艰辛,娘有能耐的,岂能在家闲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本分。皇恩浩荡,我们自当忠于王事,早日还天下一个太平!”

听到这话,马祥麟立刻点头,笑着对秦良玉说道:“娘说得是!孩儿是奉旨入京,早从襄阳到了京师的。”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一脸兴奋地说道:“娘,您猜皇上把孩儿调去京师,是干什么来着?”

看到儿子这么开心的样子,秦良玉便笑着说道:“看来你是获得不少赏赐了吧?”

“您猜是什么赏赐?”马祥麟听了,依旧兴奋的问道。

知子莫如母,看儿子这么开心,秦良玉便知道,这个赏赐绝对不会低。

于是,她便好奇地问道:“我儿休要让你娘瞎猜了,左右不过是赐你爵位,或者金银一类,还能有什么?”

听到这话,马祥麟开心地笑了。母亲大人一向英明,如今却是半点都猜不着。

不过他也不敢吊他娘的胃口,便笑着说道:“娘绝对不会想到,这次皇上赏赐了什么下来!”

“哦?”秦良玉一听,就好奇了,听儿子的意思,这次的赏赐很意外,也很好?

能有多意外,有多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