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282章 事实胜于雄辩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282章 事实胜于雄辩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于是,就见户部尚书倪元璐咳嗽一声,出列奏道:“陛下,百官俸禄以及京营军饷皆由户部掌管,归于大明皇家银行发放,臣以为不妥!”

大明从正统年间开始,皇亲勋贵、宫内衙门,皆是内库出钱。其他则都是户部这边。

而查抄官吏所得,理论上是该进户部所辖的太仓库。不过因为之前崇祯皇帝的强势,京师官吏人人自危,都不敢去怼崇祯皇帝。

后来好一些之后,崇祯皇帝明显把查抄所得用在重建京营上面,遣散原有的京营,训练新的京营等等,至少大部分钱财都是用在这里,因此,在崇祯皇帝抄家余威下,也没人说什么。

但是,如今崇祯皇帝新设这银行,明显是要把这个作为定制,作为户部尚书的倪元璐就有点急了。

其他人听到这话,自然也不肯什么好处都归于内库的,这不,左都御史刘宗周也跟着咳嗽一声出列,向崇祯皇帝奏道:“微臣以为,不如裁撤户部,以后只归内库可也!”

同为浙江绍兴府的倪元璐一听,立刻打蛇随棍上道:“陛下,微臣请辞!”

再怎么样,户部也不可能裁撤。崇祯皇帝把所有的钱都掌握在他自己手里,也不符合法制。

如今被这两个臣子这么一将军,按理来说,会很不高兴,说不定会发脾气。

其他臣子观望之下,却见崇祯皇帝只是微一沉吟,然后对倪元璐说道:“倪卿言之有理,如此便设大明建设银行,归属于户部如何?”

之前说过,倪元璐是浙江绍兴府人氏,对于经济这一块,天然就比较懂行,也是如此,他才被崇祯皇帝任命为户部尚书。历史上,他也向崇祯皇帝提出一些不错的经济建议,比如漕运改走海运等等,见识还是有些的。

蓟州大捷之下,朝廷出了这么一支强军,可以想见,北方这边肯定会安定下来。如此一来,百废待兴,这银钱借贷绝对是一本万利之事。而且还能预见,勇卫营和京营南下,连建虏都能横扫,流贼估计也不会在话下,如此一来,天下都有可能太平,那样银钱借贷的生意就更是红火。

崇祯皇帝同意户部开这个大明建设银行来代替大明皇家银行,就等于是给户部争取了一个聚宝盘。

这不,倪元璐一听之下,顿时大喜,连忙回奏道:“陛下圣明!”

然而,他刚说完,崇祯皇帝却又说道:“不过朕有一个要求的。”

倪元璐一听,微微一愣,回过神来,也不在意,只要银行掌握在户部手中就可以。这么想着,他便连忙回奏道:“还请陛下示下!”

“大明皇家银行还是要有,皆独享新币铸造权。凡其他银行,须得向大明皇家银行存一笔银钱,曰银行保证金。此银行保证金,在于银行要是无法兑付银钱时候,用于保障存款百姓之本金。或银行不做时,再退回。”

崇祯皇帝这话,以前从未有过,听得这些文官一愣一愣的,感觉有点没道理。

他们正在想着呢,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眼珠子一转,便立刻开口附和道:“万岁爷之爱民之心,奴婢真是感激涕零,佩服万分!”

“……”其他官员一听,皆是无语,看着王承恩的背景,一个个大骂马屁精。

本来的话,对于这个前所未有的规定,他们肯定是有意见,要反对一下的。毕竟拿一大笔钱到大明皇家银行,这不是白给么?你皇帝还可能挪用,到时候没钱了怎么办?

还有,铸造新币明显是最赚钱的,就只归大明皇家银行的,这也是肉疼的啊!

可是,此时王承恩把这么大一顶帽子先抛了出来,谁要是反对,那就是反对皇帝的爱民之心了,谁来反对?

一时之间,就算是当事人的倪元璐,也不敢直接反对。

结果,这还没完,就听王承恩继续奏道:“陛下,如若俸禄军饷皆归户部的大明建设银行发放的话,也不符合规矩。奴婢以为,皇亲勋贵,十二监四司八局的俸禄这些,还是该归于大明皇家银行发放才好!”

倪元璐一听,有点急了,正要开口反对时,却听崇祯皇帝先开口说道:“朕想好了,大明皇家银行只管铸币,各家银行准备金,对其他银行行监督管辖之权。其他业务,还是算了。不过大伴所言有理,这个钱也不能走户部的建设银行,就再设立一个大明内宫银行好了。”

顿了顿,他又补充说道:“大明内宫银行也同样需要向大明皇家银行缴纳银行准备金,主要面向宫内及各皇亲勋贵,宗室。总之,和所有银行一样,同样接受大明皇家银行管辖。”

听到这话,倪元璐终于忍不住,又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这管辖所有银行的事情,该是由户部来做比较合理吧?”

这个权力要是不争取,他就不是户部尚书了。

首辅贺逢圣听到这里,也是出列附和道:“陛下,老臣以为,确实该由户部管辖,方才名正言顺,无须另外再设一衙门!”

其他人听了,也是想附和。作为文官来说,天然就不想皇权独大。

然而,崇祯皇帝在这个时候,忽然沉下脸,对他们喝道:“你们懂怎么管辖银行么?你们可知道,这银行有多重要么?你们知道,这普通银行和管辖银行需要怎么运行么?你们……”

连卿不卿的都不用,直接就是“你们”,语气严厉,一连串地质问,把他从刘伟超那边学来的有关银行的知识,也不管他是不是都理解了,噼里啪啦地一顿说。

银行这个词,他是解释过,就是票号、钱庄这个,但是在这一连串的质问中,什么准备金、负债、资产、资金流动性、通货膨胀、通货紧缩、货币流通等等概念,他是没有解释的,新的名词夹在他这一串质问中,把这些臣子说得哑口无言,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

总之,崇祯皇帝的这番问话,在他们的眼里,显得就有点高深莫测了。

虽然听不懂,但是,听起来就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就好比是刚启蒙的学童,在听名家大儒侃侃而谈的样子。

“……此等合计,名曰金融,为关系国计民生之新学,是大明中兴之动力来源,朕问你们,谁懂?”崇祯皇帝一口气说到这里,终于顿了顿,然后扫视所有人一眼后才道,“谁要是懂的,能过了朕这一关的,朕就把这个交给他!”

“……”主敬殿内,安静,非常地安静。

他们都被崇祯皇帝给说懵了,谁敢出头说懂这些!

看到他们不说话,崇祯皇帝心中有点得意。

他们不开口,他就继续开口,看着户部尚书问道:“倪卿,朕之前给过你的那经济学,可通读了没有?”

刘伟超有给崇祯皇帝各科教材,其中也有一册,是金融学的初级教程,崇祯皇帝有给过他的户部尚书的。

倪元璐一听,脸色微红,当即回奏道:“陛下,微臣事务繁忙,尚未来及看这杂学!”

“杂学?”崇祯皇帝一听,不由得冷笑一声,当即质问道:“兴国安邦之道,是为杂学?事关户部钱粮,事关国计民生之学,是杂学?这金融学亦是科学一道,是不是说科学也是杂学了?朕靠这杂学,生钱,强兵,才有如此大捷,中兴之相,来,你来说说,何为杂学?”

“……”倪元璐一听,低着头不敢去对视崇祯皇帝。

按理来说,除四书五经之外,其他之类的学说就是杂学。

但是,崇祯皇帝的这个科学,他就有点没法反驳。

因为这个科学所带来的好处,富国,强兵那是可以看到的。特别是刚刚还打败了所向无敌的建虏,并且是大捷中的大捷!

为什么以前打不赢建虏?

以前不是没有练过新兵,徐光启、孙元化、陈新甲、李邦华等等,都去练过或者整顿过,还有孙传庭、洪承畴等有名知兵的,就算调集全国精锐,一样都是打不过建虏。

可是,崇祯皇帝这新学,都不到一年时间,一下取得了这么大一个胜仗,对于危若累卵的大明局势,突然来了一个大扭转。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敢否认科学的厉害,科学的有用?

特别是如今包括倪元璐在内的这些人,对科学之道一窍不通,就是想辩驳,也不知道从那里下手好。

如此,就一下被崇祯皇帝给问住了!

当然,如果今天这番论调,放在一年前来说的话,这些文官没见过科学所带来的好处,那绝对是会群起而喷之的。

这就应了一句话:事实胜于雄辩!

科学之道,就摆在他们面前,什么大道理之类的话,都会显得苍白!

崇祯皇帝就接着这蓟州大捷的东风,把刘伟超之前给他计划过的金融政策,强行推了出去。

看着有些懵的这些臣子,有点蔫地退下,崇祯皇帝的心情非常好。

不过还有事情要做,这不,他就叫住了王承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