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316章 蒸汽火车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316章 蒸汽火车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但是,皇帝出宫,甚至是出城,而且还要带着皇后和皇子皇女之类,这绝对是一件大事。

外廷官员们,特别是都察院的御史言官,纷纷上奏,从各个角度劝谏崇祯皇帝打消这个念头。

然而,崇祯皇帝一意孤行,他们却也没有办法。

于是,五城兵马司的军卒上街戒严,锦衣卫开道,崇祯皇帝带着老婆孩子一行人,浩浩荡荡地驾临京师朝阳门外的火车站。

在这支队伍中间,还有来自兵仗局的特制车辆,运载庞大的火车机车,以及各类车厢,有载客的,也有货运的。

这是火车部件第一次在大明朝世人面前亮相,那些警戒的五城兵马司军卒看得目瞪口呆,这么大,这么重,这种就是传说中的火车,这能开得动么?

在皇帝过去之后,沿途百姓不用再待在房子里,也纷纷拥出街道看热闹。

他们也在五城兵马司军卒的警戒线外,看着庞大的火车部件,同样是看得傻眼,一看就知道这个火车部件非常重的,这能在那条铁道上动起来?

说真的,他们下意识地答案,那绝对是否定的。

但是,这又是皇帝发明出来的,有崇祯十五年的种种神奇表现在前,他们就又很快从否定变为疑惑,这么重的火车,到底该如何才能动起来?

于是,随着五城兵马司的军卒,逐步解除隔离,京师内的闲杂人等,主要就是那些没事做的,便纷纷跟在五城兵马司军卒的后面,往朝阳门外拥去。

甚至还有一些机灵一点的,看到围观的人群太多了,就去了其他城门,然后再绕过去。反正那条铁路就在那,任何一个地点等着,都能看到那火车上路的情况。

有这种想法的人还真不少,并且一传十,十传百,就这么的,从京师到通州的水泥官道上,再次聚集了不少人,不管天气还很冷,沿线围观。

由此,又带动了一些生意人开始做生意,沿线叫卖了起来。

“花生瓜子白开水,边吃边看啦!”

“鸡蛋茶叶蛋鹌鹑蛋,填饱肚子先了!”

“……”

再说京师火车站这边,外围是五城兵马司的军卒警戒,里面则是锦衣卫林立,崇祯皇帝和他的老婆孩子不可能被寒风吹着,躲在暖和的火车站站长室内待着,通过透明的玻璃窗看着外面的动静。

大明高级官员,自然也陪着御驾出来,在另外的房子里面待着。他们一个个都比较生皇帝的气,这简直是胡闹,竟然带着这么一大家子跑出来了!

这南边流贼还在肆虐呢,北方也是百废待兴,春季播种的事情也相当重要,还有兴修水利的事情,哪一件不是非常重要的?

结果皇帝倒好,竟然如此大张旗鼓地出城,就为了他那个铁道司,这个不靠谱的用钢铁打造的机器?

甚至为此,他们都有一种感觉,以前天启皇帝爱好木匠活,该不会这个天启皇帝的亲弟弟,在蓟州大捷之后,开始安于享乐,沉迷于铁器活了吧?

总之,他们对于这个什么火车,那是压根不期待,感觉闹不出个啥,纯粹就是陪着皇帝在这胡闹。

然而,在火车站站长室内,却是气氛热烈,对于即将到来的场景,倒是非常地期待。

因为不止崇祯皇帝看过蒸汽火车的视频,包括周皇后在内的其他人,也多是看过的。除此之外,甚至坤兴公主朱媺娖和他的侍女费珍娥,是亲自参与了火车的打造,特别是对于铁轨铺设,也多是参与,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刘伟超有关铁路的那些知识,吸收得比别人快。崇祯皇帝在用人之际,也就不管她们什么身份,都让她们参与进去了。

其中费珍娥是亲自去到铁路铺设现场,参与指挥铺设铁路的宫女之一,并且是为首的那一个。崇祯皇帝当初问刘伟超有关火车的十万个为什么中,基本上有一半是她提出来的。如今和朱媺娖一起,正在叽叽喳喳地给崇祯皇帝介绍着当时铺设铁路的情况。

在外面,施工人员都知道皇帝和皇后,以及大明高级官员们,都是在看着的。因此,都在紧张地施工。作为大明科技总负责人的宋应星,也是第一次在所有人面前亮相,忙碌着指挥着现场运作。

就暂时来说,一共按照刘伟超提供的图纸打造了两台火车,用于通州和京师铁路之间的对开。

刘伟超提供给崇祯皇帝的蒸汽火车,自然是成熟的蒸汽火车了。

说起这个蒸汽火车,在原本的历史上,是要到1804年2月29日才会现世第一台轮轨式蒸汽机车,叫新城堡号。之前的蒸汽机,都是低压锅炉,体积太过庞大,并不适合用于蒸汽机车。

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发明的这个新城堡号,机车重4.5吨,能牵引10吨货物。在1804年2月29日的这天,他造的这台机车牵引着5节车厢,载着10吨货物和70名旅客,沿着摩根夏运河16公里长的铸铁轨道以8英里的时速行驶(约合每小时13公里),宣告了蒸汽机车的诞生。

不过这个并没有引发轰动,因为当初他是在采矿主运送矿石的铁路上运行,就这么开了一次,把那个铁皮包着的木头铁轨全都给压坏了。让人感觉,这种火车并没有什么价值。

事实上,在这个蒸汽火车出来之前,特里维西克一开始并没有在铁轨上运行他的发明,而是蒸汽汽车,是在路上跑的那种,一开始也引起了轰动。

刚发明出来的时候,他带着七个朋友开出去兜风,叫“吹气的家伙”。结果他们高兴过了头,不小心将车开进了沟里。但这丝毫没有影响这位公子哥的心情,带着他的朋友去不远处的一家餐馆喝酒去了。更为糟糕的是,特里维西克压根就没有让这台蒸汽汽车熄火,最后锅炉里的水被烧干,引起了一场大火,还发生了爆炸,将车辆完全烧毁。

于是,他又发明了第二俩蒸汽汽车,取名叫“伦敦客车”。他又载着七八个人,以时速14公里的速度行驶了约十英里,不幸的是,由于驾驶失误,他撞到了墙上。从此人们也开始视蒸汽汽车为一个危险的大玩具,吓得潜在购买者躲得远远的。

就这样,蒸汽汽车就夭折了,不过被特里维西克折腾出了蒸汽火车,就是之前所说的新城堡号了。

但是,真正实用的蒸汽火车,是英国人乔治·史蒂芬森在他的基础上改进的。1829年,他的蒸汽火车拖动装载30多人的车厢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行驶,完成了97公里的铁路里程。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发明都带着缺陷,然后改进,再试用,再改进……在如此反复的过程中,最终有了蒸汽火车的最终定型。

这个蒸汽火车的定型,包括各方面,不但是蒸汽火车部件,还包括对铁轨的要求等等。

如果从原始蒸汽机的出现,到最终蒸汽火车的成熟,这是花了人类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以及许许多多的故事在里面的。

可是,崇祯皇帝这个大幸运儿,因为了后世刘伟超的帮助,所有的这些摸索改进步骤,全都被他给跳过了,由此节省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并且他还比任何人都有信心,这个蒸汽火车的前途有多广大!

崇祯皇帝的这个铁路,是标准的铁路,可以在全国推广;他的这个蒸汽火车,设计时速是五十公里每小时,比后世二十世纪成熟火车的标准时速六十公里每小时还是要低一些的。

但是,这个速度放在这个位面上,放在这个崇祯年间,那是绝对会亮瞎所有人的眼睛的。

什么概念?

如果崇祯皇帝的蒸汽火车用标准速度,也就是五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京师到南京大约一千两百多里路,坐这个火车的话,一天二十四小时就能到了!

当然,这是直线距离,并且火车一刻不停。事实上,这根本不可能。但是,有了这个蒸汽火车的前提下,一般要一个半月的这个路程,用半个月的时间坐火车到达,这总可以的吧?

如此交通上的便捷,必然会引发大明朝巨大的社会变化!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高山,深谷、大江、大河,如此种种天险上怎么通火车,还需要很多难关要过。并且可以预见,短期内并不容易。

此时,崇祯皇帝一家子,就是在站长室吃着点心,看着外面劳作,叽叽喳喳地,气氛非常地和谐。

大概快要到中午的时候,宋应星终于指挥着铁道兵,把蒸汽火车都架到了铁轨上,并且车厢相连,在蒸汽火车头的后面,挂上了三节客车厢,和七节火车厢。

随后,宫女费珍娥都跑了出去,各自负责的一群小头目,在宋应星这个总指挥的带领下,对于各个环节进行检查,一切通过之后,便兴奋地到站长室门口,向崇祯皇帝禀告:一切就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