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436章 自己动动脑子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436章 自己动动脑子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看了一阵,没有出乎郑芝龙的意料,去尝试拉那两个半球的人,都没有超过十六个人的,事实上,当人均费用高于一两银子的,都比较少了。

每一队去拉的人,总觉得别人不会拉,或者说别人没自己的力气大,他们在商量着拉的技巧等等,讨论的不亦乐乎,然而,最终都是没拉开。

看了一会,郑芝龙便让马车夫掉头回驿站去了。

对他来说,该看的已经看了,透过这个事情,也已经更为了解宫里那位,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马车夫也已经成功多赚了一点钱,便没再说什么,甚至还急着把他们送到驿站去了。

唯独郑森,还是有点遗憾,也在那纳闷,按理来说,里面既然什么都没有了,又不是一个整体,这怎么就拉不开呢!

反正他想了半天,就是想不明白,最终还是求教于他那聪明的老爹道:“爹,孩儿愚钝,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按理来说,这不是应该很容易拉开么?”

郑芝龙又怎么可能大气压强的事情,但是,并不妨碍他在他儿子面前保持形象,只是淡淡地回答道:“这么简单的事情,还用问我?自己好好动动脑子想想!”

说完之后,他便又闭目养神去了。

郑森听得无奈,只好自己去想了。

到了驿站安顿下来之后,自有驿站的官员,把他们到达京师的消息呈报上去。

只是在第二天,郑森就奉旨入宫觐见了。

崇祯皇帝勉励了他一番,夸他在江南采购衙门办差,有力地缓解了朝廷的压力,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希望他再接再厉,继续为朝廷采购足够的物资,特别是粮食。

对此,郑森自然很激动,立刻派胸脯保证,表示绝对会继续努力做好这个事情。

随后,他把随身带的账册,由他和都察院以及东厂都签字后的那些采购记录,都呈送皇帝核实。

然后,郑森也给崇祯皇帝提及了一个问题:“陛下,江南采办衙门手中,大概就只有三百万两银子了。这采办的事情,只怕就够明年了!”

为了采购到足够的粮草物资,价格自然不可能便宜,特别是铁料这些。

要知道,即将过去的这一年,整个北方的粮草物资,包括发起宁远之战的物资,都是江南采购衙门去采办来的。这个数量之大,是非常惊人的。

当然,也亏了是郑芝龙在江南、闽粤两地的影响,还有通过海商从南洋采购等等,要不然,有钱也不可能换来那么多的物资。

因此,崇祯皇帝对于江南采办衙门的钱财消耗,其实是心中有数的。

此时翻了下郑森呈送上去的账本之后,看到那个余额数字,心中却还是叹了口气:钱啊,怎么都不够用。

虽然张家口那边的金矿,在经过第一年的开矿,产量已经有所提升。但是,这个产量对于大明庞大的物资需求,还是有限的很。玻璃厂的利润,也比去年要高多了,但都还不足以弥补亏空。

终归还是要等整个赋税体系正常之后,财政体系才能正常。

可是,北方虽然没有战事了,但是百废待兴,正是休养生息的第一年,崇祯皇帝都给免了赋税;而南方,因为要整顿地方,算是养贼自重,借着贼寇之名对地方乡绅开刀。一时半会也收不上赋税。

来钱最简单的方式,还是抄家啊!

可是,要是再抄家的话,该抄谁好呢?

北方这边,到目前为止,似乎也找不到合适的抄家对象啊?

要不,回头问问刘伟超,看看能不能发现一个合适的对象?

崇祯皇帝心中想着这些,却也没有表现出来,表扬了郑森之后,对他说道:“大明的科技,如今日新月异,卿作为朕的亲信臣子,锦衣卫指挥同知,更是掌管着江南采办衙门,对于这些学识不可不知,就算不精通,至少要知道怎么回事。”

顿了顿,他便做出决定道:“你先去大明皇家科学院学习两个月,等在京师过完春节之后,再回江南吧!”

郑森一听这话,立刻想起那两个半球的实验,便好奇地问道:“陛下,宫外那个拉半球的事情,是不是要十六个人才能拉开?”

“哦?”崇祯皇帝一听,有点惊讶地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收到消息说有人拉开那两个半球了。

事实上,其实宫里面试验过,十六个人也是拉不开的。崇祯皇帝让那些身材魁梧的大汉将军试过,要十八个人才能拉开。

当然,如果真有大力士的话,十六个人估计也能拉开,毕竟这些大汉将军只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的。

“回陛下,我爹说的!”郑森没有一点自觉,直接把他爹给卖了,“我爹说了,陛下赏银一百两,而十六个人的费用接近一百两,因此估计是十六个人能拉开。”

崇祯皇帝听得不由得一笑,竟然是从这个角度猜的。他还以为郑森很聪明,竟然能知道大气压强的事情。

对此,刘伟超也曾给崇祯皇帝科普过,平日里,比如拿锅盖、托盘之类有点类似半球型的工具,放入水中之后,和水平行提起的话,就能感受到压强。

对此,如果会认真观察思考的话,也肯定是有这种认知的。

崇祯皇帝以为,郑森也是一个善于观察总结的人,结果没想到,是郑芝龙从赏银数额上推断的。

面对郑森的问题,崇祯皇帝便微微一笑道:“差不多,这两个半球的事情,其实和大气压强有关,你去大明皇家科学院学习,便能知道缘由的。”

郑森听了,很是惊讶,不由得对那大明皇家科学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领旨谢恩,算是结束了这次觐见。

看着他离开,崇祯皇帝的脸上,还带着一丝笑容。

虽然这个郑森并没有让他感觉到非常聪明,但是却是一个藏不住心思的人。这样的人,用着也放心。

这么闲着,崇祯皇帝就立刻又想起了郑森的老爹郑芝龙,果然是个聪明人!

既然是聪明人,那就不用拐弯抹角,直接开门见山地说事便成。

于是,在召见了郑森的第二天,崇祯皇帝便下旨给在驿站候旨的郑芝龙,让郑鸿逵陪同他一起去天津造船厂参观,然后再回京师。

对此,郑芝龙也没办法,只能遵旨而行。

并且他知道,那个造船厂肯定是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去看的,要不然,皇帝不会下这道旨意。

基于在京师的见闻,郑芝龙对于天津造船厂之行,其实还挺感兴趣的。毕竟他是海盗出身,对于船这种东西来说,就和普通人吃饭的碗一样熟悉。

顺带着,他去天津的时候,因为是白天,还坐着蒸汽火车沿途看了一阵子风景。

不过到天津时,因为已是晚上,便先入住天津这边的驿站。

次日的时候,他才前往造船厂,是科技伯宋应星接待了他。

宋应星倒也没有任何架子,只是很有兴趣地对他说道:“你最擅长海战,我这边奉旨建造的船,你该是最有资格评价在海战中的作用。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多加指正!”

此时的郑芝龙,自然对京师的情况已经了解地比较多了。因此,他知道,眼前这个科技伯,那绝对是当今天子眼中的红人。

以举人的身份,不见官场之上,也没去战场立下军功,却能得封科技伯,实在是大明的异数。

并且,科技伯,这个科技两字,可是如今天子最是引以为豪的学问,由此可见皇帝多重视眼前这位没有一点架子的伯爵了。

这么想着,郑芝龙连忙说道:“不敢当,不敢当!小人只是粗通海战而已,其实也没什么本事!”

宋应星听了,只是笑笑,当即领头,带着郑芝龙从衙门离开去海边。

当然了,一路上自然不会不说话,他顺便就问郑芝龙道:“听说西夷的船快,炮远,海上遇到他们,非常的不容易?”

宋应星的见识,主要是他从江西到京师赶考的路上见闻,对于海上的情况,其实了解还真不多。

以宋应星的求知欲,如今有郑芝龙在身边,自然是想问个明白了。

郑芝龙听了,当即点点头,有点感慨地说道:“没错,西夷的帆船速度很快,并且火炮又远又准,如果是在海上遭遇的话,我们大明的战船,只能挨打还不了手。这两年,末将已经仿造了几艘西夷帆船,但是终归还是不如西夷人用得好!”

言辞之间,透着浓浓的遗憾之意。

宋应星听了一笑道:“这次我奉旨改造战船,目标就是要和西夷在海上一争高下。你是来得正好,可以衡量下我们大明的新式战船,有没有这个本钱和西夷的战船一争高下了!”

“哦?”郑芝龙一听,顿时露出浓厚的兴趣,带着那种期待之色,连忙回道道:“那敢情是好,要是战船火炮真得不比西夷逊色,就凭他们远道而来的那点船和人,末将能教他们乖乖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