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534章 小心眼子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534章 小心眼子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一听他这话,底下这些文臣就奇怪了。

随后,还是首辅贺逢圣奏道:“陛下,不知土司问题该如何解决?”

基于明朝之前,就没有先例,在土司没有反叛和死绝之前就改土归流的,因此, 一时之间,他们就绕不过这个弯来。

在贺逢圣问出话之后,左懋第啊,倪元璐等官员,全都有点好奇地盯着崇祯皇帝,等他说话。

崇祯皇帝扫视他们一眼, 带着那种坚定地语气说道:“在我大明朝内,废除土司制度, 一律改为府县制, 原有土司,根据辖地大小对应相应官职,异地为官,或设一爵位,令其到中原择地居住。”

“这……”贺逢圣听得倒吸一口凉气。

说好听些,那是皇帝有大魄力;可要是说难听点,这是不是有点好高骛远了啊?

土司问题,就连太祖和成祖皇帝时候,都是这样的,你这天下日子才刚刚有所好转,就要来这么大的一个,岂不是会把土司都逼反了?

这么想着,贺逢圣连忙奏道:“陛下,此事确实要做,可是否从长计议?天下才刚刚见到太平的希望, 如若如此对待土司, 怕是西南土司皆反,到时候又是天下大乱啊!”

“是啊!”户部尚书倪元璐连忙出列, 赶紧跟着附和道,“陛下,会逼反土司的啊!”

其他人见了,也都待出列。

不过崇祯皇帝没有等他们一个个都发言了,只是沉声喝问道:“不改土归流,土司就不反了么?远的不说,从天启元年开始,西南土司安份了?”

“……”一听这话,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就说不出话来了。

天启元年,西南土司开始大规模造反,直接拖累了大明西南的军政,并且长达十几年,这是有目共睹的。

被崇祯皇帝这么一说,吏部尚书左懋第便出列奏道:“陛下,要不等天下太平,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再实施这……改土归流之策?”

其他人听了,都在微微点头。甚至有人还想出列,也跟着劝劝皇帝。

可就在这时,却听崇祯皇帝反问左懋第道:“如今各军乃是百战精锐,莫非要等他们老了,让一群没有打仗过的将士再去打仗?”

“……”左懋第一听,顿时张口说不出话来。

这时候,文华殿内的群臣已经听出来了,崇祯皇帝公布的这个改土归流之策,是要坚决实施了。

但是,这种大动干戈的计划,这么强势的作风,不像是皇帝自己的啊!

这么一想,王承恩最是恍然大悟,连忙出列奏道:“万岁爷是已商议出了对策,奴婢等奉旨便可!”

听到这话,贺逢圣等人也立刻回过神来了。

当今皇帝这是和他们第一次提到这种改土归流的事情,但身为皇帝最心腹的宦官王承恩,却说皇帝这个已经是商议过的对策,那是和谁商议?谁又有比他们更大的资格和皇帝商议?

想到这个,一个词自然而然地跳入他们脑海:太祖皇帝!

实在是不这么想都不行!

太祖皇帝显灵的事情,那是他们亲眼所见,哪怕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那也是记忆犹新的!

而如今皇帝对于这个事情上的做事态度,简直就和传说中的太祖皇帝一模一样!

这答案,不就是明摆着的么!

想明白了这一点,贺逢圣等人,便齐齐躬身奏道:“臣等领旨!”

太祖皇帝的意思,谁敢违背?

崇祯皇帝见已经取得了一致意见,他们都在乖乖听他说话,便低头看了下御案上摆着的那份草稿,随后才抬头对底下臣子说道:“改土归流之事,需要六部和地方齐心协力,才能办妥此事。诸卿务必用心,同心协力,做好此事。如今,朕宣布改土归流之策要点!”

果然是已经商量好的!

群臣心中想着,便都竖着耳朵听着。

于是,崇祯皇帝就把他和刘伟超对话所总结出来的几条,一一摆开,给他的这些臣子都讲了一遍。

事实上也是,要想做好一件事情,从而就不单纯是武力的问题,需要兵、吏、工、礼、刑和户部的协同。

如何区别对待土司,给他们什么级别的待遇比较合理,这是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

土司地方要治理,要朝廷派官员过去,还不能只是主官而已。因为土司那边,是要把地方衙门的架子全都重新搭建的,这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谷夺

做这些事情都要钱粮支持吧,还有皇帝所说,要开设免费学堂,教化当地百姓,也要人要钱要粮把?

这还不只是一个土司地盘的事情,而是整个大明西南,都要这么做。

基本上可以预见,朝廷接下来的几年朝政重心,恐怕都是大明西南的改土归流了。

当然,这还是军事上要顺利,如果军事上失败或者僵持的话,就需要更久的时间了。

这个御前会议,一直开了很久。

崇祯皇帝提出了大致的政策框架,然后大明这些高级官员就细化政策,进行具体化。

崇祯皇帝会听他们的这些细化方案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的话,他就会提出自己的意思。

比如,在选取西南土司改朝廷委派官员这点上,崇祯皇帝就直接点出了一大堆御史言官的名字,让他们去历练,说是表现好就准备以后重用。

可是,在殿内的这些人,一下就提出来了,皇帝点名的这些御史言官,都是上奏弹劾孙传庭的那些。

说好听点,皇帝的意思应该是让他们自己去亲身体会下云贵地区的不容易,从而理解孙传庭的不容易;

至于说难听点,皇帝这是不满意他们,在打击报复。

可是,阻止的话,他们也说不出来了。

皇帝都说了,让他们去历练,表现好的话那是要重用的,总不能阻挡人家的升官路吧!

当今这位皇帝,要说重用,那是真得会重用,越级提拔都是有不少例子了的。

以皇帝如今的脾气,要是不想去的话,估计会撸官。刚好如今对于官绅优免这事,还查得很严。如果没有了当官这层身份的话,日子倒退成什么地步,那就不好说了!

基于这些,在文华殿内的这些文官,大部分都不由得暗暗警醒,如今的天子可不好得罪啊!

小心眼子,报复起来还让人说不出话来!

至于再糊弄皇帝,那就更不用说了!

厂卫如此横行,敢糊弄的后果,绝对是非常严重的。

于是,他们就更是顺着崇祯皇帝的意思,定这个改土归流的国策。

商量之后确定,大明原本只有公侯伯三种爵位,恢复为前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给予归顺土司的待遇,分为文、武和爵位三种选择。由归顺土司根据自己的能力,可以选择相应的文武官职,或者不想当官的,可以根据属地大小封为子爵或者男爵。

之后,土司就和普通大明文武官员同等对待,有功赏之,上可到公爵;有罪罚之,下便是死罪;

在崇祯皇帝的要求之下,对于即将委派到土司领地的官员,也要进大明官学院去进修一个月;

至于进修内容,就是看他们对朝廷对土司领地政策的理解,考核不通过,可以延迟一个月的进修时间;如果再不通过,便是降级甚至免官的处罚;

这个手段,在文华殿内的这些官员,倒也不诧异。

因为从大明官学院开设一来,崇祯皇帝其实就已经在这么干了。各地出现地方官的空缺,都是允许那些候官去大明官学院进修,按照考核成绩的排序,由吏部任命委派。

同样的话,如果有官员要调任,不管是升官还是降职,都会要求到大明官学院进修他们即将担任的官职要求,考核通过之后才能调任。这其中,降职官员的考核要是不通过的话,可能会调到更低级别的职位上去。

如今,崇祯皇帝要求去土司领地那边担任第一代朝廷委派的官员,要求进大明官学院进修,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也没有异议!

至于土司领地内要设立免费学堂这事,其学堂教授或教谕,以及训导都由大明皇家科学院委派,教授科学,兼顾儒学。

理由很简单,儒学是基础,科学是新学,除了大明皇家科学院这边的人才,其他人还没多少有这个能力去教学的。

至于具体的教训课程啊,制度什么的,大明朝原本就有,稍微改下就成。

事实上,朱元璋开创大明朝之后,对于教育这一块是非常重视的。大明官学分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两种,教学内容包括礼、射、书、数四科,颁经史礼仪等书,要生员熟读精通,朔望又须学射于射圃,每日习书500字,数学须通《九章算术》。

地方官学亦订有严密的考试制度,月考每月由教官举行一次,岁考、科考则由掌管一省教育行政大权的提学官主持。

科学和儒学相结合,也就是在大明朝开国之初所定基础上稍微修改下就成;

等所有的这些都议论完了之后,贺逢圣等人总算松了口气,可就在这时,他发现崇祯皇帝的表情有点怪,一下便知道,怕是还有什么乾坤独断的事情要宣布!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