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536章 精彩的大明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536章 精彩的大明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自从宫里有了电灯之后,关宫门的时间,都比以前晚了半个时辰。

皇宫大门的禁卫们,看着一群大红绯袍的官员徒步出宫门,一个个都是有点吃惊。

因为他们发现,这些大明高级官员这么晚才散衙,但是一个个神情却都很兴奋的样子, 一边走还一边互相在低声交谈,似乎是有什么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

竖着耳朵偷听几句,更是让这些禁卫一个个摸不着头脑。

“早知今日会如此,老夫该把这鬓角处理下,花白了不少!”

“这有什么关系,老大人为国操劳,如此更让后世尊崇啊!”

“没错, 这个没什么,我才是遗憾呢,好像眼睛眨了一下。如今想来,该是拼死上奏,重新来一张才好!”

“哈哈,没事,没事,以后说不定一年一张,下次别眨眼就好了!”

“……”

这是什么和什么啊?众多禁卫们,一个个都是脑门上挂着问号。

第二天一早,忠贞公秦良玉奉旨觐见,崇祯皇帝把改土归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给秦良玉说了一遍。

一如刘伟超所料,秦良玉对于崇祯皇帝的改土归流之策,压根没有反对,直接表态支持。

这种土司制度,其实是朝廷和地方妥协的产物,如果朝廷足够强大的话,要改变这种制度也是必然的。之前就开始的改土归流, 其实就是前兆了。

如今崇祯皇帝完善了改土归流之策,并没有让土司没得选,从某种角度来说,是一种新的协商之策。

只是朝廷强大,那这种协商就是单方面的,没得商量。

当然,如果秦良玉对其中的细微末节有意见的话,崇祯皇帝估计也会听,至少秦良玉有这个资格。

但是,这份由刘伟超提出,崇祯皇帝和他的臣子商议出来的策略,秦良玉并没有提任何意见,直接是拥戴的。

这就让崇祯皇帝很是欢喜,心情变得非常不错。

他心中暗自猜测,这有可能是因为秦良玉毕竟是汉人的缘故。

作为回报,对于石柱土司,崇祯皇帝有另外的安排。

马祥麟大概率是选择武将,因此,崇祯皇帝准备封马祥麟为石柱伯,领四川总兵实职。

当然,这也不只是看在秦良玉的面子上,而是马祥麟确实为大明朝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军功。相对其他土司来说,对大明的功劳是最大的。爵位和实职都要比别的土司高,相信其他人也无话可说!

在秦良玉都沟通完毕之后,午后时分,朝廷正式的旨意便颁布了。

这新的改土归流之策,在京师自然没有多大的反响。毕竟这个国策,和京师百姓的影响不大。

当然了,对都察院,还有一部分文官还是有很大的影响,那就是要去西南为官。

和这个改土归流之策配套的其他动作,是调在江南的马士英所部去蜀地。

马士英麾下的几支军队,都是整编后的精锐。如今江南这边的地方整顿,已经无须精锐之师驻扎,留在这里是浪费。

而蜀地有不少的土司,不管是防范于未然,还是震慑他们,又或者是土司不满而造反之后的平叛,都需要马士英所部这样的精锐军队才行。

西川巡抚提高一个规格,改为四川总督,由马士英担任,执掌四川军政大权,完成改土归流。崇祯皇帝也给马士英明说了,干好这个事情,就调他进京。

而原本的四川巡抚吕大器改为钦命巡查江南诸省赋税田粮,也就是接替马士英整顿地方的钦差。

厂卫方面,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调回京师,东厂提督王德化继续留在南方,继续监督整顿地方之要务。

在吕大器到任之前,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负责继续实施地方整顿。

如果说,京师百姓对于这系列的朝廷变动,他们不怎么关心的话,那朝廷随后公布的第二道圣旨,就引发他们的轰动了。

“格物学专项科考?这是什么意思?”

“什么?只要各省通过初试的人,不管是否有功名,皆可参加这个科考,通过就能被皇上大用?”

“不可能吧,这不是等于童生就可以直接殿试了?”

“这是要一步登天么?快快快,格物学的书在哪里有卖?”

“……”

根据贺逢圣等人的建议,最终由大明皇家科学院这边出一份试卷,发给各省组织一次考试,考核通过者就可以到京师参加这次的格物学专项科考。

谷瘀

之所以要先有这么一次初试,实在是怕到时候的人太多了,不管多少,好歹筛选掉一部分人。

因为崇祯皇帝的要求,时间太紧,也没办法照顾到多少细节,就只能先这么着了。

地方上如果有舞弊,自然是要查。

不过肯定是有舞弊通过者的,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多少介意。因为他其实只看重京师的这次科考,至于地方上,舞弊通过又没有什么好处,还得来京师奔波一趟,给铁道司出点贡献就出点贡献了。

让人意外的是,这次的格物学专项考试,是分男女科,同时开考。不管是否有功名,都可以,只要考核通过,都会受到崇祯皇帝的重用,也就是说,可以当官。

这么一来,可以说,女子为官这个事情,就终于正式开始了。

陈圆圆那个,还只是特例,而如今这个,却是很可能会有很多女官的。

一时之间,大明的东西南北,各地佳丽,就有很多人都为之心动。

有父母长辈支持的,自然就不用说了。那些父母长辈的观念比较老的,固执不想女子抛头露面的,他们的女儿辈就偷偷想着去考试。

当然,因为圣旨上没有明确说明,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这是第一次,顾及不过来,甚至都有母女,甚至祖孙三代都要参加考试的情况发生。

还有,江南这边的风尘女子,多是能吟诗作画的那些,有文字功底的,听说之后,也不接客了,直接关门研读格物学,也想着要参加这次的考试。

总之,这一道圣旨,那是让大明大江南北,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全都为之震动起来。

格物学的书籍,秒抢一空。官府所辖书局,日夜赶工加印,都还是有长长的队伍排队买书。

很自然的,盗版书也随之出现。这个自然是不允许的,不过这时候都顾及不过来了。

你要说乱不乱的?绝对乱!

崇祯皇帝想出来的这个格物学专项科举,不但时间紧,又是前所未有。哪怕他和他的那些大明高级官员商量了之后,其实还是有很多细节没有照顾到的。

大明又这么大,各种情况都有,很自然的,要是不乱就怪了!

比如说,这个时候,赶路最方便的,莫过于蒸汽火车了。

于是,只要有蒸汽火车开通的地方,这蒸汽火车就一下爆满了。

坐火车,不但平稳,相对马车来说,免去颠簸之苦,还能顺便看书,不浪费路上的时间。

一时之间,车厢里面的旅客,几乎人手一本格物书。刚好都是学友,互相之间还能探讨一下。

因此,这蒸汽火车的车票,那是一票难求。

这种情况下,自然而然地一种情况就出现了,那就是站票,或者加凳子。

于是,火车车厢的过道上,也都挤满了人。

这还不算,这些旅客,一般都有书童之类的。他们没座位可以坐,怎么办?就坐火车顶上。

于是乎,后世算是壮观的一幕,在这大明朝竟然也出现了!

好在如今大明朝的这种蒸汽火车速度不算快,倒也能在车厢上面坐着。

就崇祯皇帝拍脑袋想出来的这个格物学专项科考,算是科考历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年,诞生了无数的故事,被历史所铭记。

……………………

在中原各地忙于科考的时候,大明西南这边,孙传庭就收到了朝廷有关改土归流的旨意。

对此,他非常地感动。

孙传庭没想到,他作为主帅,为这次失利担责,崇祯皇帝不但不追究,反而定下基调,这是朝廷没做好,随后定下了一系列的政策,用于协助他处理好西南事务。

可以说,此时的他,真得是再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对于朝廷新出这个改土归流的方方面面,孙传庭是非常地震惊,也感受到了皇帝的决心,心中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办妥了!

派来他这边的钦差,还转交了孙传庭两样东西。

一个是黄花蒿样品,用于治军中疟疾;并且还特意交代,只有这种黄花蒿,才有医治疗效,中医中所说另外那种,虽然类似,但把那个没有治疗疟疾的作用。

有了这个样品,孙传庭就能在当地以及附近收集这种药物,减少军中疟疾所造成的减员;

还有一样东西,是一个铁壶样品,也就是后世的军用水壶样式。崇祯皇帝让兵仗局打造了出来,让孙传庭在湖广找一个钢铁作坊,收购军用,用来铸造这种新的水壶,分发军中。

如此种种,皆是看出皇帝对于这次西南战事的重视。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