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583章 俸禄革新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583章 俸禄革新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只听崇祯皇帝认真地说道:“第一,从此以后,俸禄发放,不再折色!”

一听这话,哪怕并没有说加俸禄,文武官员听了,脸上顿时就露出了笑容。

折色这个, 是真得坑。朝廷国库中有什么就给什么,并且这个给什么,还不是市价,往往是比市价要低。甚至在明朝中叶的时候,大明宝钞已经算是快成废纸了,但是朝廷也一样按面值给算俸禄里面。

也亏了到明末这个时候, 大明宝钞已经彻底不用了,要不然, 大明官员的俸禄,就真得是坑到家了。

他们正在高兴着呢,只听崇祯皇帝又宣布道:“第二,俸禄发放一律改为朝廷的新钱,且按照十石一两新钱的方式进行折算。”

新钱的发行,经过这两年的实行,已经有足够的信誉。至少目前市场上所使用的,基本上全是新钱。

文武百官听到这话,也没有对此有意见。

至于按照十石一两银子来折算,这个价格就目前这崇祯十八年来说,还是会有点亏的。

明代的一石米在不同时期折合银两数额不同,丰年1两银可买12石,欠年7、8石不等,在战乱年代,比如崇祯早些年的时候,甚至都有过一石米要2两银子的极端情况。

亏了这几年天下太平下来,江南采购衙门源源不断地输送粮食到北方。如今在京师这边的粮价,大概是一两银子八石左右。并且在预计将来的日子, 一两银子还能买到更多的粮食。

在这样的情况下, 崇祯皇帝说了按照一两银子换算十石来算,虽然有的臣子感觉有点吃亏,但是想着不再折色,以后粮价也会越来越便宜的前景,便也都默认了。

而大明朝的俸禄,是按九品十八级来算的,明细如下:

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按照此时崇祯皇帝宣布的规则, 那么大明朝政一品的官员,月俸是87石, 年俸则为1044石。折合银,月薪为8.7两,算年薪的话就是104.4两。

而宋应星的年薪是多少?

十万两之多!

虽然宋应星的是爵位,高于一品,可这中间的差距,实在太大了,也难怪大明年轻官员,觉得自己学格物学也行的那些,都会弃官不做了。

此时,崇祯皇帝接着在那宣布道:“第三,如今的俸禄数额,以后便是基本俸禄。另外还设官位俸禄,也就是做什么官,便能再得对应官职的俸禄。至于大明各个官职的俸禄多少,等回头再公布。”

听到这话,文武官员一个个欢喜的同时也很稀奇,竟然还有官位俸禄!

这个要是后世看来的话,其实就很简单了。品级俸禄,就相当于是后世的基本工资;官位俸禄,就是后世的岗位工资了。

不用说,这就是刘伟超根据后世的工资明细给出的建议。

不过,你要说这个有多创新的话,其实也没有。古代的时候,有些官封了好几个头衔,其实就是多领几份俸禄,和这个很类似。

但是,古代那种,也就高级官员能受惠;而刘伟超给出的建议,大明所有的官员体系都能明确受惠了。

此时,崇祯皇帝这边还没完,又继续说道:“另外,为鼓励朝廷官员到穷困地区为官,俸禄中再增设补贴一项。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去西南为官,便可领取补贴;离开西南,则补贴取消。补贴数额,也会在之后再行公布。”

自古以来的官员,没有几个愿意去穷困地方为官;吏部选派官员的时候,如果知道要被派去穷困地方为官,甚至有不少人是宁可弃官不做的。

如今西南那边改土归流,将来又有改牧归流,如果不从政策上给予鼓励,显然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去的。

在崇祯皇帝的计划中,这样的官员,除了有补贴之外,还会有提拔优先的激励。不过此时是在说俸禄,他便没提这事。

看着底下文武官员都露出喜气,崇祯皇帝接着宣布道:“还有,以后每年上官都可以对直系下属考核,分甲乙丙三等,另外发放年终俸禄。不过说明一点,甲乙丙等级有比例限制,如对评定不服,可越一级申述,也可向都察院申述。各级的年终俸禄,等之后再公布。”

这一个年终俸禄,就是类似年终奖了。干得好,干不好,直属上官应该是最清楚的,因此这个评定等级的权力,便在直属上官手中。

谷孟

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听得一个个都是很稀罕,不知道皇上从哪里整出了这么多的名堂?

当然了,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估计是想到了天上神仙们的俸禄,是不是就是这样分的?

崇祯皇帝接着提高了一点声音,总结说道:“以后大明官员的俸禄,便有品级俸禄,官位俸禄,年终俸禄三部分组成,穷困地区还有补贴可领。朕可以先告诉卿等,基本上各级官员的俸禄,差不多是在目前俸禄的四倍左右。做得出色的,差不多是五倍左右。”

文华殿内文武官员一听,顿时都是满心欢喜。

当今皇帝的这些话,简而言之,就是以后他们的俸禄,不但不再有打折,反而普遍会涨四倍以上,这手中就一下宽裕了不少了!

他们还没来得及谢恩,就听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等以后天下太平,民富国强之后,朕会看机会继续给诸卿加俸禄。总之,就是要保证诸卿为朝廷做事,就不担心难以养家糊口!”

说真的,猛一听,俸禄涨了四倍,这个涨幅,绝对是非常大了。

但是,可怜大明朝的官员俸禄,实在是太少了。

大明最高品级的官员,年薪也就是104.4两而已,翻四倍,也就是417.6两,多么?

不说和宋应星这种特殊存在去比,毕竟宋应星是搞技术的了,他创造的价值,可远不止这个数。大明官员的俸禄,就和其他朝代比,就能看出有多低:

比如唐代时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简单来算的话,唐代年薪,一品官员是400多两。而唐代官员的年薪,大概只是宋代官员的月薪而已。

如今大明官员的俸禄,翻了四倍,也只是和唐朝官员差不多,和宋朝官员就更不能比的。

就算是这样,大明朝的经济比起几百年前的唐朝来说,不管是物资总量和人口,都有很高的增长。从这方面来说,明朝官员的俸禄,还是比唐代官员要低的。

换句话说,明朝官员的俸禄,还有上涨的空间。

不过对于此时文华殿内的大明官员来说,那是一个个都是喜出望外,不但涨了好多俸禄,并且皇上还金口玉言说了,以后还会继续涨俸禄。

都不用说,文武官员,包括宦官,全部叩谢皇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估计在这文华殿内是最响亮的一次了。

崇祯皇帝宣布这次的加薪,当然也是有底气的。

地方整顿的事情,除了辽东没有光复,西南还在改土归流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能在崇祯十八年完成。根据预测,清理隐户和重新丈量粮田之后,毛估估的一年税收,能多达三千万两之多。

这还不算天下太平之后,朝廷对海外用兵,鼓励海贸之后带来的收入。以及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物质的增长。

根据刘伟超提供的消息,后世的满清税收,在甲午之战前的10年时间里,满清每年的财政收入都在8000万两白银左右,高峰出现在1891年,达到8968万两。

崇祯皇帝很有自信,在刘伟超的帮助下,按照刘伟超的说法,大明的经济总量会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赋税也会越来越多。比起那什么满清的赋税,肯定会只多不少。

这么一来,给他的这些臣子加这点钱,压根就不怎么心疼了。

此时,崇祯皇帝听到群臣的山呼万岁声,微笑着让他们起身,然后再宣布道:“此次俸禄改制,暂不涉及宗室、勋贵。另外,朕计划在将来对全国的吏员也做出一些变动,让他们能领朝廷俸禄。”

大明朝的吏员,不在朝廷官员体系之中,其实是不领俸禄的。这些吏员,其实是算徭役的一种,给朝廷白干的,并且一般来说,还子承父业,世代相传。

这么一来,吏员往往会利用职务之便,上下其手,捞取银子,比领朝廷俸禄的官员都要捞取得多,也是存在的。

甚至很多时候,所谓的吏治败坏,就是从吏员开始,要不然,怎么说吏治败坏呢!

此时,文华殿内的这些臣子,正好都是受惠者,对此自然不会有意见。

不过有些人还是比较担心的,比如说,宗室的俸禄,朝廷的负担太大,之前就一直在耍赖皮,不支付都是常事。皇帝要革新俸禄,不知道会怎么革新?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