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660章 教育改革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660章 教育改革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随后,崇祯皇帝在针对孙传庭的计划,根据刘伟超的提议,修改了一稿之后,便于第二天在文华殿召开御前会议。

有一点让人意外的是,这一次的会议对象,对了以往的内阁六部九卿之外,竟然还有国子监的祭酒。

会议开始,崇祯皇帝公布了这个最新的战略进攻方案,同时要求各衙门进行配合。

比如,对于即将发起战事的后勤准备,有关粮草物资,这是最为重要,也逃不掉的。

还有,对于河套地区的作战,打下之后如何进行进攻性防御,土地又怎么利用?归化城的扩建,铁路的直通等等,也都要事先做出规划。

征讨倭国远征军的筹备,商量的结果还是以吕宋远征军为框架进行扩编。不过这个事情也不急,只有等倭国那边尽可能多的往朝鲜派军之后,才需要征讨倭国的远征军。

只是与会中,众人都还不知道吕宋远征军的情况,就怕有个什么意外。哪怕是孙传庭,也不敢随口断言,因为他不熟悉海战。

另外一个,自然还是要增援吴三桂在朝鲜的游击战,吸引倭军更多的兵力,同时也要山海关一线的配合,不能让建虏派兵去配合。

这是对未来几年最为重要事情的规划,商议了整整半天,把各衙门的职责都分派清楚了,才算是告一段落。

末了之后,正当群臣以为没事,准备退下时,崇祯皇帝就又说道:“马上就又是格物学专项科考了,基于朝廷对格物学人才的缺失,朕宣布两件事情!”

底下官员一听,便都躬身聆听旨意。同时也明白,这怕是国子监祭酒参会的原因。

“其一,格物学以后要和儒学一般,设立各级体系,包括国子监、府学、县学和社学。”

大明朝的官学体系,从朱元璋开国之后就设立了,分别是中央的国子监,类似后世的大学,府学和县学,类似后世的中学,还有社学,就是类似后世的小学。

文华殿内的官员听到崇祯皇帝的这个话,并不意外,都知道格物学迟早也是如此,因此都没有意见,凝神继续听着。

“其二,社学先生,由地方官府考核后委派,领朝廷俸禄。按所辖人口和村寨分布情况给予社学先生名额。”

有关这个社学,大明朝其实是没有限制,或者说,朝廷压根就不管的。地方上有钱的就多开社学,没钱的就凑钱开个社学,一切费用,都是民间的,上学的孩子,朝廷也不管,收费与否,收多少等等,就看开社学的自己处置。

换句话说,这个社学,其实就是私塾了。

如今,崇祯皇帝这一宣布,就等于是把社学也纳入了朝廷正式的体系内,老师要有朝廷考核委派,算是正式编制了。

听到这个决定,文华殿内的这些官员互相看看,最终也没说什么。

事实上,很多地方上的社学,其实就已经是这样了。比如云贵等地。甚至可以说,民间其实已经有一些议论,说朝廷在这一块上不公。如今皇帝这一决定,正好杜绝了这种声音。

他们正在想着时,就听崇祯皇帝又接着说道:“府学、州学、县学的廪膳生取消,改为免费求学,但贫困学子可向官府衙门申请无息助学金,供其完成学业。荫免其家差徭“二丁”保持不变!社学学子,也可申请无息助学金。这些学子,皆可免杂役。”

大明朝以前的规定,官府对廪膳生,其实算是有功名的人,除按月供给他们每人“食米六斗”外,还对他们实行免费供给以“鱼肉”的伙食优惠,此外这些学生还享有免役特权,并能荫免其家差徭“二丁”。

换句话来说,就是俗称的秀才以上功名的人,在读中学的时候,取消了包吃的特权,但是徭役这块还是不变;而社学这边,也就是读小学的,则增加了免费读书特权,还有免役特权。如果家境困难的,还可以向官府申请免息的钱来读书。

文华殿内的这些人,当然都是聪明人,只是听崇祯皇帝说得这些国策改动,立刻就明白,崇祯皇帝这是要扩大读书人的数量。

从道义上来说,这绝对是好事!不过这么一来,能看出来,原本秀才这一级别的人是利益受损了。月供给他们每人“食米六斗”,另外免费供给以“鱼肉”的伙食优惠就没有了。

仔细想想的话,文华殿内的这些人也都能理解。因为以往的话,这些人一共也就两万来人左右,这个支出不能说很多,朝廷还是能负担的。可是,一旦开始扩招读书人,数量一多起来,这个支出就多了。

能明显看出来,这是当今皇帝要把这个扩招读书人的事情,作为一个永久的事情来做,是有大决心的。要不然,都不会考虑到以后这块的支出问题。

心中掂量着这些,文华殿内的人最终谁也没有提出反对。

一般来说,只要利益受损,那谁都不乐意。哪怕那些功名学子的家境一般都是富户以上,月供六斗米其实不稀罕。但是,真要去掉,指不定是会计较的。

然而,如今来说,他们怕是翻不了天。在民间,皇帝新政将会惠及更多的百姓,自然会有那些受惠的百姓去怼有意见的少数人;

在庙堂之上,谁要是拿这事是祖制来说,那不好意思,当今皇上手握和太祖皇帝联络的宝物,肯定是经过了太祖皇帝的首肯才会改动祖制。所以,祖制的借口也将不复存在。

另外还有一个,当年因为曲阜孔家的事情,崇祯皇帝是狠狠杀了一波读书人的,上千人之多的有功名的学子闹贡院,说杀就杀了。如今为了这么一点事情,谁要是闹的话,不掂量下后果?

由此,崇祯皇帝把这些新政一条条说出来时,底下这些臣子基本上就没有反对的,最多是有疑惑,问个清楚而已。

最后,崇祯皇帝又对底下臣子说道:“大明皇家科学院这边,一直没有定论。而如今,新一批通过格物学专项科考的人才要出来了,因此,朕宣布,大明皇家科学院的先生,与国子监国子学同等对待,即分博士、助教、直讲三等。”

这个品级就不低了,相当于只是略微小于国子监这边一等。但是,大明皇家科学院这边,至少在以前,是不用通过一级级的科举来科考的,等于是一条终南捷径。可以预见,这必然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走格物学这条路。

当然了,以后格物学都和儒学一致,有社学、县学、州学、府学这些,将来怎么样,还是不是终南捷径,那就不好说了。

他们不知道,崇祯皇帝做这个教育改革,其实是参考了后世刘伟超提供的教育模式来进行改革的,分为几步走。

如今只是把大明皇家科学院纳入了正经的教育系统,略微低国子监一头。但是,等到从大明皇家科学院内的人才分布到各行各业,做出让人瞩目的成就之后,他就准备重新改组。

崇祯皇帝认可的大明教育体系,就是社学(小学)免费,县学、州学(初中)免费,府学(高中)免费,然后是国子监(大学),不过以后还会把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成为类似后世真正的大学;而大明皇家科学院,就要类似后世的中科院,做最顶尖的学问研究。

不过这些不能一步就位,需要给大明百姓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比如,从现有已经公布的模式下,大明读书人会越来越多,处于顶端的府学学子,还有国子监学子也会越来越多时,就可以多开办国子监和府学。以后大明人口会越来越多,读书人就更多,再根据形势,就可以变成类似后世的教育体系模式,人才分层培养了。

宣布完这些革新之后,崇祯皇帝便感慨地说道:“相信诸卿都感受到了,各衙门针对格物学人才的求贤若渴,甚至都发生了衙门之间挖人的情况。与其这样,不如扩大格物学人才的池子,让各衙门都有充足的人才可选,为大明之强大,百姓之富足添砖加瓦,不是更好?”

文华殿内的这些人,都是大明各部门最高级的官员,他们当然知道崇祯皇帝说得这些话是指什么。

不说别的,如今大明最常见的水泥和蒸汽机这两块,就一直喊着要人。水泥和蒸汽机的理论,还有针对不同情况的改进,一直是需要人才的。更不用说,其他各方面了。

就比如蒸汽机,哪怕是战船上用的,都是有各种各样的蒸汽机,而不可能和蒸汽火车一样一成不变的。皇帝确实知道,但他只有一个人,不可能每个方面都亲自去指导的。

更不用说,皇帝那边据说还有什么内燃机,发电机,电动机等等东西,都等着人才去做呢!

和历史循规蹈矩发展不同,有刘伟超的金手指在,先进的思想和物品都不缺,就缺人才!这种急迫,身为最靠近皇帝身边的人,那是感受最深的。

就这么的,这场御前会议胜利结束,各衙门便针对皇帝的要求开始动了起来。

不过也在这时,南方传来了捷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