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679章 通讯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679章 通讯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在巴达维亚的明人期待能回家乡的时候,远在大明京师的崇祯皇帝,收到了来自登莱海军总兵郑芝龙的密奏。

针对新的情况,他立刻在文华殿召开了御前会议。

与会者,自然是明白全盘情况的内阁次辅孙传庭了。

在看完崇祯皇帝让他看得郑芝龙密奏之后,他想了一下,便立刻奏道:“陛下,末将以为,该调吕宋远征军回来了。指不定今年内,就该重创倭国的时候!”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之前的吕宋远征军报捷文书,还没做批示的,此时听到孙传庭和他的看法差不多,便说道:“既然如此,朕就留郑芝豹继续镇守吕宋,完成周王就藩事宜,调曾英、杨展所部回来,统领新组建的海军。”

顿了顿,他想了下,又继续说道:“从郑芝龙的奏章中可知,他的家小应该已经被琉球人救出。既然如此,征讨倭国的远征军可以先去驱逐琉球的倭寇,并以琉球为根基,再征讨倭国,卿以为如何?”

“陛下英明!”孙传庭听了,当即就附和道,“先驱逐琉球之倭寇,且要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刚好打草惊蛇,会迫使倭国不得不从朝鲜抽调兵力回防倭国本土。”

崇祯皇帝听了,心中很是受用。因为他知道,孙传庭是个老实人,不像王承恩一样会说话。他都说自己英明,那估计自己是真得比较英明了!

可谁知,孙传庭却立刻话锋一转,接着又向他奏道:“只是,此事还有一个难题,便是先要知道倭国确实往朝鲜大规模派了倭军,而后,又要知道倭军什么时候能回援倭国本土?”

崇祯皇帝一听,还没说话呢,孙传庭又补充说道:“相对来说,第一个难题最为关键。从倭军大规模进入朝鲜之后,消息要传回来,再传给江南待命的远征军,这时间是越短越好。至于第二个问题,回头只要舰队在倭国本土海上截住倭国船队,也能达成海上歼灭倭军的目的!”

听完这话,见孙传庭已经不再继续补充了,崇祯皇帝便马上说道:“第一个问题倒也不难解决,如果不是复杂的消息,通过信号塔方式传送,只要天气好,一两天时间内就能从皮岛那边传到江南。”

针对孙传庭所说这种情况,皮岛那边侦查到敌情之后,便可以通过信号塔的方式,传到登州,然后从登州传到江南,京师这边不用再中转。

这种远距离的通讯方式,就是会受天气影响比较大。视线不好,特别是狂风暴雨的天气,那就没法传递了。

如果只是稍微差一点的话,那也可以将就。只要给出一个特定的符号,就代表倭军已经大规模增援朝鲜,就是最简单的事情了。

除了这个之外,崇祯皇帝还知道,在后世的远距离通讯手段,还有无线电报和有线电报两种。

但是,刘伟超和他说过,无线电报这个,虽然最是适合目前的情况,但是就大明的科技,目前还无法实现。信号放大器和接收器都是问题。

有线电报的话,技术上是没问题,最简单不过的。但是,还缺少橡胶来做电线的外包绝缘层,长距离之下,也还是不行,需要等到从南美洲带来的橡胶树能有收获的时候。

可橡胶树才去年在大明种植,要想收获,还得等好几年。

想来想去,还是信号塔的方式,最是快捷。

此时,孙传庭听到崇祯皇帝提到信号塔的方式,便立刻想了起来,当即提醒道:“江南那边好像还为修建信号塔,那这个事情必须及早做起来才好了!”

信号塔的修建,其实也就是一年时间而已,主要是从京师到山海关那边,还有京师到登州,再到皮岛那边。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个事情不难,之前已经有经验了,人手都是现成的。

随后,孙传庭又提议道:“就如今这局势,微臣建议,下旨给东江总兵,不要一直在朝鲜北部活动,打到南方去,利用骑兵激动优势,给朝鲜南方的倭人一个狠狠的打击,多杀一些倭人,便能惹到倭国的真火。如此,倭国派往朝鲜的军队,定然也是极多!”

说到这里,看到崇祯皇帝并没有马上答应的样子,他便又补充说道:“陛下无需担心,之前东江总兵一直在朝鲜北部活跃,倭人定然想不到,他会杀向朝鲜南部,只要速度够快,倭军并没有多少骑兵,短时间内是无法调集重兵拦住他的。出其不意之下,必有奇效!”

倭军主要集中在朝鲜南部,如果吴三桂杀过去的话,危险性肯定也是有的。

但是,孙传庭以他自己的经验认为,危险性并不高。

听到他这话,崇祯皇帝马上就想起了刘伟超对他说过的游击战精髓,便立刻补充说道:“打了就走,不留恋一地,不攻打城池,只是破袭战,利用骑军的机动优势?”

“陛下圣明!”孙传庭一听崇祯皇帝废除准确地理解他的意思,不由得有点意外,当即出口赞道。

崇祯皇帝听了,很是高兴,本来准备露出笑容的,不过最终还是表现地平淡,又问孙传庭道:“那倭军大规模增援朝鲜之后,皮岛必然要撤,吴三桂所部怎么办?”

如果说,让吴三桂坚持到倭国本土把朝鲜倭军调回去的话,因为消息的不通畅,倭军的调动会有滞后,倭军未必会及时调回去,那吴三桂就会倒霉了。

虽然说,崇祯皇帝以前对吴三桂是很不满的,死了拉倒最好,不找他算账就已经不错了。可如今这两年,特别是吴三桂在东江镇那边的表现,确实还可以,这让他对吴三桂的印象改善了不少。

因此,他还是要管一管吴三桂这边怎么应对为好?

孙传庭倒不知道吴三桂在原本历史上的事情,因此就事论事,很快就回奏道:“微臣以为,既然今年已经是和倭国决战,东江总兵可率部撤回皮岛,令登莱海军总兵坚守皮岛就是。”

倭国和建虏原本是要让郑芝龙退回山东,然后当他们的内应,在大战时候造反。

可如今,在孙传庭的建议下,朝廷的战略已经转为进攻,不会如建虏和倭国的建议,这情况自然也要变了。

这不,就听孙传庭奏道:“微臣以为,登莱海军总兵已经无须继续当内应身份了,朝廷已经可以靠实力说话,无须因为这事头疼东江将士的事情!”

按照原本的计划,崇祯皇帝不就有点头疼了。最正常的做法,是放弃吴三桂所部,这样才能不让倭寇怀疑吴三桂这边。

此时,崇祯皇帝听了孙传庭的话,想了下,点点头说道:“确实如此,那就不用在意郑芝龙的内应身份了!”

如果说,西南战事没有解决,朝廷对辽东这边的战略,还是防御阶段的话,郑芝龙的内应身份就很重要了。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实力不断地在变化,策略有改变,其实也在情理之中的。

和孙传庭商量完了之后,崇祯皇帝按照惯例,便用手机联系起刘伟超。

一般而言,有什么大的决策,他也会听听刘伟超的意见和建议;同样的,如果刘伟超给出了意见建议的话,他一样也要找他的臣子商量,定下符合大明实际情况的章程。

刘伟超听完崇祯皇帝介绍的话之后,想了下说道:“在琉球那边的倭寇,主要就是萨摩藩,我回头把相关的资料给你发过去。”

说到这里,他忽然想起一事,便马上补充说道:“对了,如果要吸引在朝鲜的倭**队回援的话,海军不能表现得太过厉害,要不然,他们肯定会考虑回来的时候被大明海军拦截的事情。”

崇祯皇帝一听,当即点点头说道:“具体的章程还没议,需要等吕宋远征军到了之后再说。你说得这一点,朕会注意的。”

刘伟超听了,便再次建议道:“郑芝龙的内应身份要曝光的话,就啥事都不做,就有点可惜了。阴倭国一把的话,我感觉会影响倭国回援本土的事情,因此,可以摘身份曝光之前,阴建虏一把!”

崇祯皇帝一听,立刻高兴地问道:“怎么阴?”

对于这种,他自然是很关注的。

“还用怎么阴?”刘伟超听了,想也不想地说道,“郑芝龙不是还欠着建虏的粮草物资没给么?你让他送有问题的粮草物资过去好了,顺便把剩下的钱也收了!”

崇祯皇帝一听,脑中稍微一想,便有了个想法,当即点点头,确认刘伟超没有其他补充了之后,才挂断了视频通讯。

随后几天,崇祯皇帝和内阁六部九卿商量之后,便一道圣旨发往吕宋。

封郑芝豹为美洲伯,驻守吕宋,协助周王就藩。

曾英所部从南洋撤回,到松江府集结待命;在热兰遮城的杨展,也调回松江府集结待命。至于东番,也就是台蛙,设台蛙县,归福建厦门管辖,继续开荒种田。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