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744章 大战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744章 大战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还有阿济格,阿巴泰,他们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清亲王贝勒,原本也都是合适人选……

想到这里,多尔衮心中不由得便叹气了。

济尔哈朗肯定是可以的,但是他要守海州,更为紧要的地方,没法去草原;

豪格的话,地位身份是绝对够的,但是这个人有点蛮,不适合独当一面,最为关键的是,豪格对于皇位一直耿耿于怀,要是把他派去了草原,指不定搞出什么幺蛾子,不稳妥!

想到这个,多尔衮就想起豪格还假装大圣皇帝附身的事情,脑海中就直接将豪格人选剔除了!

想来想去,最终多尔衮看向底下站着的一个年轻人,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之孙、广略贝勒爱新觉罗·褚英的第三子,如今已经是多罗贝勒的爱新觉罗·尼堪。

尼堪如今已经三十七岁,在大清的年轻一代中,算是能力最出众的了。比上不足,那比下绝对有余的。

没有其他可用人选之下,多尔衮最终选定了尼堪前往草原,并且临时封了尼堪为多罗郡王,爵位仅次于和硕亲王了。这么一来,尼堪面对草原各部族的时候,身份地位也已经足够。

如果他这一次能在草原上有所作为,完成预定目标的话,就算加封为和硕亲王,都不是不可以的了!

最终,多尔衮派了尼堪领一万骑军作为他的直属骑军,前往草原协调各部族,整合各部族的牧场和精锐军队,对抗明军的侵袭。

对此,尼堪也第一次独领一军,信心满满,甚至夸下了海口,完不成摄政王交代的任务,就提头回盛京。

他却不知道,如今草原上指挥骑军拿东部蒙古部族练兵的,是在原本历史上,踏着他的尸体名垂后世的李定国。

商量完了草原上的事情之后,根据洪承畴的提议,最好是在宁锦一线,也对明国展开打击,这样才能打乱明军的进攻节奏,变被动为主动。

可是,这又是一个让多尔衮头疼的事情。

要想攻打宁锦一线的明军,并且能打疼他们,这样才能打乱明军的进攻节奏,这谈何容易啊!

虽然说,大清如今在北方开荒种田,粮草方面,确实是勉强够用,也能承担一次战事的消耗;但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今的明军,那是兵精粮足,绝非当年的关宁军可言了。

按照多尔衮的预测,他其实一直以为以关宁前线的明军实力,是可能会进攻海州并且进而觊觎辽阳等地,但是没想到的是,关宁一线的明军一直按兵不动,也只有吴三桂所部在朝鲜打倭军的时候,才有羊动牵制了大清一下而已。

缺乏关内的消息,让多尔衮很是难受,也不知道明国那边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宁锦一线的明军,真得算实力雄厚,周遇吉、刘文秀、阎应元等将领,都是非常能打的。

多尔衮有点担心,如果只凭大清的兵力去攻打宁锦一线的明军的话,没有足够的优势,可能会打得两败俱伤,这就绝对不是他想看到的。

或许,就希望倭国那边多出点兵?

他正这么想着呢,就听到手下来报,说倭国大目付柳生十兵卫已到盛京城外。

这个柳生十兵卫,之前比武的时候来过一次,有点嚣张,被大清教训了之后稍微好了一些。不过就多尔衮来说,印象不是很好。

可此时,听到柳生十兵卫来了,顿时就大喜,二话不说,立刻领着大清的亲王贝勒,高规格出迎。

他万万没想到,柳生十兵卫竟然也是来商量出兵攻打明军的事情。

这一下,王八对绿豆,双方就对上眼了。

听说倭国这边能出动至少三十万军队,这让多尔衮是喜出望外。

大清这边,满打满算,一共也只有十来万军队而已,这下好了,至少在兵力上是足够了。

不过,有一个问题是,三十万倭**队的粮草,他们自己拿不出来,还是需要大清这边提供才行。

这就让多尔衮有些为难了,因为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粮草物资。

还是洪承畴,看出了多尔衮的为难之后,便向他进言道:“主子,如今既然倭**队能达三十万之多,那不如改下之前定下的策略,联合草原各部,我们共计能凑出四五十万军队,向明军发起一个总攻,以兵力上的优势,打一个大胜仗!”

听到这话,多尔衮心中一动。他的手中,从未有过如此之多的兵力,不好好用用,也确实有点可惜,于是,他便连忙追问道:“怎么个打法?”

柳生十兵卫知道洪承畴是大清这边的诸葛孔明,有不少鬼主意的,便也看着洪承畴,听他怎么说。

只听洪承畴回答多尔衮道:“奴才以为,明军肯定没有想到,会有将近三十万的倭军参战,因此,我们两国援军可先以我大清兵力为主,进而围住锦州,迫使明国宁远、山海关一线的明军救援,而后埋伏中的倭军拦截其后路,全歼救援锦州之明军,如此便能打疼明军。”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补充说道:“此战,攻城为下,围城打援为上。”

这个战术,其实就是建虏对大明的惯用战术,不管是以前皇太极时代围攻锦州,最终导致祖大寿第二次投降的那次战事,还是说,后来发生的松锦之战,都是如此。

换句话就是说,最终还是野战决定战事的胜负。

想起还有事情没回答的,洪承畴便又接着说道:“把蒙古各部族迁往东边之后,也让他们进贡一些牛羊,补充辽东大军的物资,并且要是有可能,让蒙古各部族的联军,主动攻打归化城;能打下最好,打不下也能吸引明国的注意,有利于锦州战事的获胜!”

说到这里之后,他便不再说了,只是看着多尔衮,等他定夺。

多尔衮听了,仔细想了下,最终脸上便露出了一丝微笑,点点头赞同道:“不错,如果用此策略,出其不意之下,沉重打击明军,胜率还是很大的!”

点评了一下之后,他便看向柳生十兵卫,咨询他的意见道:“倭国这边如何?孤预估,到时候吸引明国援军的兵力,大概在两万到五万之间。”

一听这点兵力,柳生十兵卫当即露出胸有成竹的样子,一拍胸脯说道:“三十万对五万,优势在我,怎么打都能赢!”

说完之后,他话锋一转,又说出他的顾虑道:“只是,三十万大军的调动,我怕明军会提前获悉消息;另外,锦州那边,我倭国的地形不熟悉,也是一个问题。”

这确实是个问题,三十万大军的调动,绝对不是小规模军队调动能比的。

并且计划中的这一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围城打援。而围城打援的关键,是明军不知道有兵力庞大的倭军等着他们。

要不然的话,明军知道有三十万大军埋伏,肯定就不敢救援锦州了。

考虑了一会,多尔衮便对柳生十兵卫说道:“这样,你们找个借口,把兵力向朝鲜北方集结。然后,我们加强海岸线的巡查,尽量隔断和海上明军的联系。只要我们做好了这点,动作快一些;就算到后来,被东江军发现了什么,等他们再把消息传回明国,再传到宁锦前线,相信也为时已晚了!”

说到这里,顿了顿之后,他又补充说道:“这样,孤再派五千骑军去朝鲜,帮着你们巡查海岸线,封锁朝鲜北部海岸,如何?”

柳生十兵卫听了,想了下便点点头说道:“可以!”

他这边过来盛京的用意,就是要联合大清这边打一次大的,要打疼了明国,打得明国不敢再派军队跑去倭国本土!

如今遇到大清这边,刚好也有这样的目的,要打疼明国。双方的用意,不谋而合,就少了很多自私自利,从而达到最大成都的精诚合作!

对此,柳生十兵卫也还是满意的。

于是,双方便对接下来秋季发动对宁锦作战的战事,又开始了细节上的合计。在洪承畴的参谋之下,一直商量了将近两天,各种细节都考虑到之后,才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不管是对大清来说,还是对倭国来说,他们都要确保接下来对明国的这次战事,不但要胜,并且还要是大胜,只有这样,他们接下来的路才能走宽了!

最后,当多尔衮亲自送柳生十兵卫出城的时候,拉着他的手,真心说道:“孤已经下了严旨,沙俄和瓦刺的联军,必须在秋季攻势之前,攻打明国西部,吸引明国的注意。而在这东线,我们两家已经花了这么大心思,投入了这么多的兵力和物资来保证这次战事的进行。此战,必胜!”

柳生十兵卫不习惯被男人握手,不过此时,为了表示两家的亲密无间,他也握着多尔衮的手,点头附和道:“没错,此战必胜!”

随后,他便赶回朝鲜去了!

70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